一种无人机及其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284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及其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旋翼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及其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的尾桨变距结构一般是等距式,单推或双推变距结构,即舵机输出的力同等大小地推动尾桨变距。所以,舵机需要输出比较大的力,长时间工作时舵机温升比较大,影响了舵机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缩短了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导致无人机飞行姿态不平稳或尾桨失控。可见,现有的此种结构只有更换扭矩更大的舵机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很有必要研发一种尾桨变距结构,其只需舵机输出较小的力即可推动尾桨变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及其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桨变距结构所存在的舵机需要输出比较大的力才能推动尾桨变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机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包括尾波箱座、舵机、尾轴以及变距传动组件,所述尾波箱座安装于无人机的机架上,所述舵机与所述尾波箱座固定连接,尾旋翼组件套设于所述尾轴上,并通过所述变距传动组件与舵机传动连接;所述舵机通过所述变距传动组件推拉尾旋翼组件沿所述尾轴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变距传动组件包括摇臂座、推拉连杆、连杆摇臂以及连杆撑杆;所述摇臂座的一端与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摇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推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摇臂的第一连接端铰接;所述连杆摇臂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尾旋翼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杆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尾波箱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摇臂的中间位置铰接,并且,所述连杆撑杆与连杆摇臂的铰接处距离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座与推拉连杆垂直;所述推拉连杆、连杆撑杆两者均与所述连杆摇臂垂直,并且两者均位于所述连杆摇臂靠近所述摇臂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摇臂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尾旋翼组件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尾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传动组件还包括尾桨推杆座以及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所述尾桨推杆座与所述尾轴平行设置,所述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尾轴的外周缘上,所述连杆摇臂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尾桨推杆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尾桨推杆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与尾旋翼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撑杆一端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均与所述尾波箱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传动组件还包括舵机摇臂,所述舵机摇臂固定于所述舵机转轴的周缘上,所述舵机摇臂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摇臂座的一端具有两个沿摇臂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舵机摇臂与摇臂座通过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架、尾旋翼组件以及上述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所述无人机通过所述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控制所述尾旋翼组件上下变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无人机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其连杆摇臂与连杆撑杆构成杠杆结构,连杆撑杆与连杆摇臂的铰接处形成杠杆撑点。由于该杠杆撑点距离第二连接端的距离小于其距离第一连接端的距离,因此,只需在第一连接端来回地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使第二连接端产生较大的往高度方向的推拉力。同时,由于连杆撑杆在受到来自第一连接端方向的拉力后,会以其与尾波箱座的铰接处为轴心左、右摆动,以消除变距传动组件的径向摆动,使得舵机能通过变距传动组件带动尾旋翼组件沿尾轴的轴向方向完成变距。本实用新型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属于直线传动,因而提高了变距效率,提高尾桨锁尾精度,使无人直升机航向的控制性以及机动性得到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无人机局部位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无人机局部位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无人机,包括机架1、尾旋翼组件2以及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无人机通过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控制尾旋翼组件2实现上下变距。

具体地,上述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包括尾波箱座31、舵机32、舵机座33、轴承34、尾轴35以及变距传动组件。其中变距传动组件包括舵机摇臂30、摇臂座36、推拉连杆37、连杆摇臂38、连杆撑杆39、法兰轴承40、尾桨推杆座41以及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42。

尾波箱座31安装于无人机的机架1上,舵机座33通过螺丝43紧固在舵机32上,轴承34嵌入舵机座33的孔331内,舵机摇臂30通过螺丝44固定于舵机32的转轴上,组成尾舵机组件。舵机摇臂30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301;摇臂座36的一端具有两个沿摇臂座3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螺纹孔361,舵机摇臂30与摇臂座36通过螺丝45连接。采用螺丝46将尾舵机组件紧固在尾波箱31的两侧的孔311上。尾旋翼组件2套设于尾轴35上,并通过变距传动组件与舵机32传动连接;舵机32通过变距传动组件推拉尾旋翼组件2沿尾轴35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尾桨推杆座41与尾轴35平行设置,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42可滑动地套设在尾轴35的外周缘上。摇臂座36的一端与舵机32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连杆37的一端铰接;连杆摇臂38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381以及第二连接端382,推拉连杆37的另一端与连杆摇臂38的第一连接端381铰接;连杆摇臂38的第二连接端382通过法兰轴承40与尾桨推杆座41的一端铰接,尾桨推杆座41的另一端与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42固定连接,尾桨推杆轴承座拉杆42与尾旋翼组件2固定连接。连杆撑杆39的一端与尾波箱座31铰接,另一端与连杆摇臂38的中间位置铰接,并且,连杆撑杆39与连杆摇臂38的铰接处383距离第二连接端382的距离L1小于铰接处距离第一连接端381的距离L2。法兰轴承40嵌入推拉连杆37、连杆撑杆39以及连杆摇臂38上相应的轴承孔中,从而作为各铰接处的转轴。

本实施例用于无人机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其连杆摇臂38与连杆撑杆39构成杠杆结构,连杆撑杆39与连杆摇臂38的铰接处383形成杠杆撑点。由于该杠杆撑点距离第二连接端382的距离小于其距离第一连接端381的距离,因此,只需在第一连接端381来回地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使第二连接端382产生较大的往高度方向的推拉力。同时,由于连杆撑杆39在受到来自第一连接端381方向的拉力后,会以其与尾波箱座31的铰接处为轴心左、右摆动,以消除变距传动组件的径向摆动,使得舵机能通过变距传动组件带动尾旋翼组件2沿尾轴35的轴向方向完成变距。本实施例的杆杠式尾桨变距结构属于直线传动,因而提高了变距效率,提高尾桨锁尾精度,使无人直升机航向的控制性以及机动性得到显著提高。

优化地,上述摇臂座36与推拉连杆37垂直;推拉连杆37、连杆撑杆39两者均与连杆摇臂38垂直,并且两者均位于连杆摇臂38靠近摇臂座36的一侧。

连杆撑杆39一端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均通过螺丝44与尾波箱座31上的螺纹孔312铰接。连杆摇臂38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382,两个第二连接端382分别与尾旋翼组件2连接,并分别位于尾轴35的两侧。从而,连杆摇臂38可对尾旋翼组件2的两侧产生相同的作用力,形成双推的结构,因而使舵机32工作受力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