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785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飞机螺旋桨。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以螺旋桨为动力的飞机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飞机的核心结构,尽管航空推进器早已进入喷气时代,但螺旋桨发动机在低亚音速飞行时具有拉力大、推进效率高、经济性好的特点,使其在飞机领域尤其是运输机领域仍有重要地位,现有飞机螺旋桨存在升力不够强、效率较低的缺点,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螺旋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包括桨叶,所述桨叶内端为前掠翼结构,外端为后掠翼结构,桨叶两端之间的直线长度为L,内端与外端以桨叶0.5L长度处为界,其中,桨叶内端为桨叶的起始端(即0L处),在桨叶内端端面处,桨叶宽度为0.17L,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15 L-0.18L;在桨叶0.14L长度处,桨叶宽度为0.24L,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19L-0.23L;在桨叶0.5L长度处,桨叶宽度为0.36L,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27L-0.38L;在桨叶0.78L长度处,桨叶宽度为0.23L,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17L-0.23L;在桨叶0.94L长度处,桨叶宽度为0.11L,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14L-0.18L;在桨叶外端端面处,桨叶厚度取值范围为:0.02L-0.06L。

如前所述的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在桨叶内端端面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17L,在桨叶0.14L长度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21L;在桨叶0.5L长度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3L;在桨叶0.78L长度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2L;在桨叶0.94L长度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16L;在桨叶外端端面处桨叶厚度取值为0.04L。

如前所述的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所述桨叶横截面与水平来流所形成的设计攻角具体为,在桨叶内端端面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17度;在桨叶0.14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20.5度;在桨叶0.5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24度;在桨叶0.78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17度;在桨叶0.94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11.3度;在桨叶外端端面处所述设计攻角值为11度。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桨叶采用前掠翼、后掠翼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中部气动性能最好的部分比较突前,不受左右流场的干扰,并且加宽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螺旋桨中部高升阻比的特点,并且内端的前掠翼有利于增加升力,外端的后掠翼设计,有效的减弱了翼梢气流下洗的影响使得气动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桨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心想桨叶内端端部横截面与水平来流的设计攻角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螺旋桨;2、桨叶;20、内端;21、外端;A、设计攻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高升力高效率的飞机螺旋桨1,包括桨叶2,所述桨叶2内端20为前掠翼结构,外端21为后掠翼结构,桨叶2两端之间(内端20端面至外端21端面)的直线长度为L,内端20与外端21以桨叶20.5L长度处为界,其中,桨叶内端为桨叶的起始端,在桨叶2内端20端面处,桨叶2宽度为0.17L,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15 L-0.18L;在桨叶20.14L长度处,桨叶2宽度为0.24L,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19L-0.23L;在桨叶20.5L长度处,桨叶2宽度为0.36L,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27L-0.38L;在桨叶20.78L长度处,桨叶2宽度为0.23L,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17L-0.23L;在桨叶20.94L长度处,桨叶2宽度为0.11L,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14L-0.18L;在桨叶2外端21端面处,桨叶2厚度取值范围为:0.02L-0.06L。

在一些实施例中,桨叶2厚度的优选值如下:在桨叶2内端20端面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17L,在桨叶20.14L长度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21L;在桨叶20.5L长度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3L;在桨叶20.78L长度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2L;在桨叶20.94L长度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16L;在桨叶2外端21端面处桨叶2厚度取值为0.04L。

以坐标轴的方式将桨叶2长度、宽度以及厚度之间涉及参数关系总结如下表:

上表中,坐标原点在桨叶的根部,沿x方向的螺旋桨1的最大长度为L,沿y方向为螺旋桨1的宽度,用螺旋桨1的宽度和桨叶厚度来确定螺旋桨1的外形参数,统一单位是螺旋桨1的最大长度L。

本方案中的螺旋桨1借鉴了飞镖的外形,0-0.5L处采用前掠翼设计,升力提升了20%左右;在0.5L-L处采用后掠翼设计,有效的减弱了翼梢气流下洗的影响,使得气动效率提升了10%左右。中部气动性能最好的部分比较突前,不受左右流场的干扰,并且加宽的设计,且整个桨叶2中部厚度值最大,充分发挥了螺旋桨1中部高升阻比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桨叶2横截面与水平来流所形成的设计攻角A具体为,在桨叶2内端20端面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17度;在桨叶20.14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20.5度;在桨叶20.5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24度;在桨叶20.78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17度;在桨叶20.94L长度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11.3度;在桨叶2外端21端面处所述设计攻角A值为11度。如图3所示的为桨叶2内端20端部横截面所形成的设计攻角A示意图。

螺旋桨1的截面攻角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螺旋桨1桨叶2上每一个横截面都有一个翼型,该翼型弦线与水平来流的夹角定义为设计攻角A,由于桨叶2横截面的线速度是随半径线性增加的,所以螺旋桨1桨叶2每个横截面都有不同的攻角设计,保证最大的升力和最小的阻力,本方案中,桨叶20.5L处的攻角最大,使得整个螺旋桨1最佳的部位有最佳的升阻比,而在翼尖,由于翼尖效应的影响,攻角必须要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