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73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新概念装备,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的优点。无人机通过搭载多类传感器或摄像设备,可以实现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功能,是卫星遥感与传统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目前,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宽到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领域应用甚广。

全景摄像无人机为了进行全景摄像,摄像头需要避开起落架的遮挡。现有的方案是通过伸缩杆将摄像头往下伸出,使摄像头位于起落架的下方。然而,一般的无人机起落架高度约为15cm左右,考虑到摄像头以及云台的体积,要使摄像头完全伸出起落架的下方,需要使摄像头及云台移动很长的距离,这就要求伸缩杆很长,且伸缩杆一般位于无人机机体正下方,伸缩杆要藏于机体内,就需要在整个机体中央留出一个上下约15cm的通道,而一般机体内中央是放置电池和主机板,因此,这种方案实际上实现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人机的摄像头容易在拍摄时被起落架遮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可收缩起落架的无人机,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摄像装置和起落架,其中,机臂,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外侧;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起落架,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机身的底部铰链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机身的底部的着陆端;所述起落架收起时,所述起落架的着陆端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垂直于所述机臂的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起落架收起时,所述起落架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起落架的连接端与所述安装部铰链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起落架转动的驱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和第一齿轮,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起落架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当所述动力机构工作运转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以使所述起落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起落架的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的着陆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后,其内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的着陆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壳体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其内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顶持于所述支撑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部,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面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凹槽、固定柱、卡槽和开口;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凹槽的另一侧,并且其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的着陆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台,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槽;基座,上端嵌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且与所述安装槽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摄像装置和起落架,其中,机臂,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外侧;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起落架,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机身的底部铰链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机身的底部的着陆端;所述起落架收起时,所述起落架的着陆端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距离。在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将起落架收起,可以防止起落架遮挡安装于无人机上的摄像装置,提高摄像装置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起落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的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起落架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起落架第一连接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起落架底座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100,至少可以包括:机身21、机臂22、摄像装置30和起落架40,其中,机臂22,设置于所述机身21的外侧;摄像装置30,设置于所述机身21的底部;起落架40,设置于所述机身21的底部,所述起落架40包括与所述机身21的底部铰链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机身21的底部的着陆端;所述起落架40收起时,所述起落架40的着陆端与所述机身21的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装置30与所述机身21的底部的距离,从而可以防止所述起落架40遮挡安装于所述无人机100上的所述摄像装置30,进而提高摄像装置30的拍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100可以为单旋翼、双旋翼、四旋翼、或六旋翼等,这里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中所示,所述机臂22和螺旋桨23的个数均为四个,所述机臂22均匀固定于所述机身21上。所述机臂22的下表面设置有收容槽221,所述起落架40收起时,所述起落架40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21中。所述起落架4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21内,不仅可以防止所述起落架40遮挡安装于所述无人机100上的摄像头,还可以减小所述起落架40的振动,从而对所述无人机100起到减振作用,提高拍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4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21内,可以使得所述无人机100的外型更加美观,富有科技感。

所述机身2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安装部211,所述安装部211与所述起落架40的连接面设置有凹槽2111,所述凹槽2111的形状为圆弧形,并且所述凹槽2111的两端均为半圆形。所述起落架40共有四个,并且,所述起落架40与安装部211一一对应。所述起落架40的一端(即连接端)铰接连接于所述机身21的下表面(即所述起落架40的连接端与所述安装部211铰接连接),并且另一端(即着陆端)设置有缓冲装置41。所述起落架40连接端的连接面设置有凸块42,所述凸块42呈圆柱状,其直径与所述凹槽2111的宽度相等。所述凸块42嵌入所述凹槽2111中,并且随着所述起落架40的转动,所述凸块42在所述凹槽2111中滑动或移动。所述凹槽2111对所述凸块42起到限位作用,即所述凸块42只能在所述凹槽2111内由一端滑动到另一端,进而限定了所述起落架40的旋转角度。所述安装部211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起落架40转动的驱动装置(图未示)。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和第一齿轮,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起落架4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当所述动力机构工作运转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以使所述起落架40转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可以为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安装部211内,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可选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可以通过外侧的齿互相啮合以实现一个带动另一个转动;也可以将一个齿轮设为凸形齿轮,一个齿轮设为凹形齿轮,将凸形齿轮嵌入凹形齿轮中以实现啮合,进而一个带动另一个转动。当所述动力机构工作使转动轴沿第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使起落架40收起;当所述动力机构工作使转动轴沿第二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使起落架40放下。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控制起落架40的收起和放下可以是用于遥控无人机100飞行的遥控装置发送指令给无人机100的飞控模块,由飞控模块发送信号给电调,以使电调控制驱动装置运作,以使驱动装置控制起落架40的收起或放下;也可以是无人机100通过安装于其内部的测距传感器(如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激光测距传感器等)测量无人机100与地面的距离,当测到的距离大于一预设值时,则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起落架40收起;当测到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值时,则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起落架40放下。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起落架40,下面将对起落架40进行具体地描述。请参阅图2,所述起落架40包括缓冲装置41、凸块42、连接件43和支撑杆44。所述连接件43固定于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所述凸块42固定于所述连接件43的连接面(该连接面即为所述起落架40与所述安装部211连接的连接面)上,所述缓冲装置41位于所述支撑杆44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连接件43和凸块42可视为所述起落架40的连接端,所述支撑杆44的另一端和缓冲装置41可视为所述起落架40的着陆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装置41包括第一壳体(图未示)、第一弹性部件(图未示)和第二壳体(图未示);其中,第二壳体(可以看作为上壳)与支撑杆4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可以看作为下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后,其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并且第一壳体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其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可以为弹簧、弹片等。所述起落架40的着陆端设置有缓冲装置41,无人机100在降落的时候,所述缓冲装置41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避免因降落时,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无人机100的损坏。所述支撑杆44呈圆柱状,即所述支撑杆44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相比于其它形状,圆柱形具有最大的支撑力,因而可以在所述支撑杆44具有同等支撑力的情况下,其体积最小,进而减轻所述支撑杆44的重量,从而使得所述起落架40更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4的另一端的中央设有圆槽(图未示),所述缓冲装置41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壳体套设于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对接后,其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并且第三壳体可以相对于支撑杆44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支撑杆44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可以是弹簧、弹片等具有弹性的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41为圆柱状减震橡胶垫,所述缓冲装置41安装于所述支撑杆44远离于所述机身21的一端,即起落架40的着落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起落架40包括凸块42、连接件43、支撑杆44、第三弹性部件45和底座46,其中,所述凸块42固定于所述连接件43的连接面上;所述第三弹性部件45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3的内部,其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件43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6固定于所述支撑杆44的另一端。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43包括第一连接体431和第二连接体432,所述第一连接体431位于所述安装部211和第二连接体432之间。所述凸块42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体431的第一面(即所述第一连接体431与所述安装部211连接的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体431的第二面(即所述第一连接体431与第二连接体432连接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卡柱4311,所述第二连接体432的连接面设置有安装孔4321,所述卡柱4311插入所述安装孔4321内,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43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432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连接体431和所述第二连接体432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方便,固定牢固的优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体431和第二连接体432除可以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外,还可以通过螺纹旋紧或电子胶水粘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所述第一连接体431与第二连接体432连接的连接面上还设置有凹槽4312、固定柱4313、卡槽4314和开口4315,其中,所述凹槽为圆形,所述固定柱4313位于所述凹槽4312中央;所述卡槽4314位于所述凹槽4312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与所述凹槽4312连通;所述开口4315位于所述凹槽4312的另一侧,并且其一端与所述凹槽4312连通,所述开口4315的形状为扇形。所述第三弹性部件45套设于所述固定柱4313上,并且其一端嵌入所述卡槽4314内,从而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体431的内壁,所述支撑杆44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4315,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4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弹性部件45可以是扭力弹簧或者弹片等。

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46包括固定台461和基座462,所述固定台461的一端(也可称为上端)与所述支撑杆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也可称为下端)与所述基座462连接。所述固定台46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4611,所述安装槽4611呈半圆球状。所述基座462的上端呈半圆球状,并且所述基座462的上端嵌入所述安装槽4611内,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所述基座462相对于所述固定台46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自由的转动。当所述无人机100处于降落状态时,所述起落架40相对于所述机身21为倾斜的,并且所述起落架40与相对应的所述机臂22的夹角小于90度。在所述无人机100的起落架40与地面接触后,所述起落架40因受力会发生转动,所述起落架40与相对应的所述机臂22的夹角变小,所述第三弹性部件45提供扭转的弹力,进而使得所述起落架40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防止因降落时,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无人机100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上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机臂22的下表面不再设置有收容槽221,即所述起落架40收起时,所述起落架40不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21内。所述起落架40垂直于所述机臂22的方向转动,即所述起落架40在垂直于所述机臂22的平面内转动,当所述起落架40收起时,所述起落架40与所述机臂22垂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