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2652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民航机务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民航飞机在滑入廊桥或停机位后,为防止因飞机刹车失效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飞机滑动,需要及时给飞机挡好轮挡,飞机需要推出或滑出时,也只有撤离轮挡后,方可拖动、启动发动机滑行。

为保障人员、飞机及场区运行安全,民航运输行业标准中对轮挡放置及撤离进行了特定规范,要求轮挡应靠近轮胎设置,并留有一段距离,但间距不应超过2.5cm,若违反以上民航飞机轮挡放置作业标准,就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飞机滑动,与其他飞机或地面运行车辆、人员相撞,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严重时将影响机场运行秩序,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外民用航空领域,甚至更为广泛的工业产业应用领域,生产或使用的轮挡在材料、工艺、结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皆为人工目视观测是否入位,而尚未发现具有实时反馈入位信息的民航飞机轮挡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安装在传统飞机轮挡上,传统飞机轮挡是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横向截面呈梯形的六面体结构,并且轴向中心处贯通形成有一个中心孔;所述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检测系统;所述的壳体为扁平梯形箱体,两个壳体分别安装在传统飞机轮挡的两侧面上,并且中心处设有一个与传统飞机轮挡上中心孔相连通的通孔,用于贯穿检测系统上各线缆线束;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综合处理单元、触发检测单元、声光报警单元和供电单元,其中:综合处理单元分别与触发检测单元和声光报警单元连接,供电单元分别与综合处理单元、触发检测单元和声光报警单元连接。

所述的综合处理单元主体部分采用嵌入式单片机。

所述的触发检测单元由第一光栅收发器和第二光栅收发器构成,每个收发器均由一组条状发射光栅和一组接收光栅组成,其中第一光栅收发器的两组光栅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的前端斜面上,第二光栅收发器的两组光栅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的后端斜面上。

所述的声光报警单元由扬声器和由发光二极管阵列组成的绿色灯、黄色灯构成。

所述的供电单元由锂电池及开关型降压稳压器组成。

所述的壳体的截面尺寸大于传统飞机轮挡的截面尺寸。

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1:飞机进场泊位后,机务人员首先需要确认飞机发动机已关闭,转子转速下降到安全状态,然后按标准作业程序利用手或脚在飞机机轮近旁放置安装有本装置的传统飞机轮挡,之后利用检测系统上的综合处理单元读取当前触发检测单元中第一光栅收发器和第二光栅收发器的触发时序状态信息,并据此判断这两个收发器是否均被触发,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传统飞机轮挡已入位,即带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飞机轮挡已在规范距离内且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脚部或手已离开传统飞机轮挡,进入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2:综合处理单元将轮挡入位到位标志位置1,并将该标志位标记信息传送给声光报警单元,并控制其上的绿色灯闪亮;

步骤3:综合处理单元将轮挡入位到位标志位置0,并将该标志位标记信息传送给声光报警单元,并控制其上的黄色灯闪亮,同时扬声器发出蜂鸣报警声,说明传统飞机轮挡尚未操作到位,即带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飞机轮挡未在规范距离内或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脚部或手未离开传统飞机轮挡,以提示机务人员按规范完成作业,然后转入步骤1,继续读取第一光栅收发器和第二光栅收发器的触发时序状态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的

有益效果:

传统民航领域应用的飞机轮挡多采用橡胶块或金属架制作,主要考虑的是其防滑、耐磨,而采用触发检测的方式设计的飞机轮挡,将可为机场运行部门的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本发明所涉及装置的工作特点为嵌装在传统飞机轮挡侧面,与传统飞机轮挡形成一体,无需机务人员的独立操作,不改变传统工作流程,也不会影响传统轮挡的防滑耐磨等规范特性。

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经济效益:

因轮挡放置非规导致的机务人员被飞机碾压、飞机与飞机或地面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或飞机非人为滑动等事故症候时有发生,以上情况的发生都将有碍机场有序运行,带入位检测的飞机轮挡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减少可能发生的巨额人员设施损失赔偿。另外,可记录留存轮挡放置与否的信息,以供机场运行部门提供安全事故或隐患的纠查。

社会效益:

(1)为机场运行保障与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可有效避免因机务人员操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疲劳等因素造成的轮挡非规放置,有效降低事故发生。

(2)一定程度地规范了机务人员的轮挡放置与撤离的作业行为,提升机场运行保障部门自动化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运行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及运行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安装在传统飞机轮挡1上,传统飞机轮挡1是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横向截面呈梯形的六面体结构,并且轴向中心处贯通形成有一个中心孔;所述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两个壳体5和安装在壳体5上的检测系统;所述的壳体5为扁平梯形箱体,两个壳体5分别安装在传统飞机轮挡1的两侧面上,并且中心处设有一个与传统飞机轮挡1上中心孔相连通的通孔4,用于贯穿检测系统上各线缆线束;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综合处理单元51、触发检测单元52、声光报警单元53和供电单元54,其中:综合处理单元51分别与触发检测单元52和声光报警单元53连接,供电单元54分别与综合处理单元51、触发检测单元52和声光报警单元53连接。

所述的综合处理单元51是轮挡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核心控制单元,主体部分采用嵌入式单片机,其根据触发检测单元52反馈回来的信号时序判定本装置的工作状态,并控制声光报警单元53发出提示或报警信号。

所述的触发检测单元52由第一光栅收发器2和第二光栅收发器3构成,每个收发器均由一组条状发射光栅和一组接收光栅组成,其中第一光栅收发器2的两组光栅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5的前端斜面上,第二光栅收发器3的两组光栅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5的后端斜面上,用于分别对飞机机轮与传统飞机轮挡1是否发生靠近至规范距离以及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脚或手动作进行检测,并据此作为触发信号,为综合处理单元51的判定提供依据。

所述的声光报警单元53由扬声器和由发光二极管阵列组成的绿色灯、黄色灯构成,用于机务作业中轮挡入位与否的提示或报警。

所述的供电单元54由锂电池及开关型降压稳压器组成,为综合处理单元51中的嵌入式单片机、触发检测单元52中的光栅、声光报警单元53中的工作组件提供电能,并且能够提供3.3v、5v、12v、15v及其他可调输出电压,单次持续工作时间24小时以上。

所述的壳体5的截面尺寸大于传统飞机轮挡1的截面尺寸。

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运行方法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检测系统已供电启动,且各组件已经处于待用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1:飞机进场泊位后,机务人员首先需要确认飞机发动机已关闭,转子转速下降到安全状态,然后按标准作业程序利用手或脚在飞机机轮近旁放置安装有本装置的传统飞机轮挡1,之后利用检测系统上的综合处理单元51读取当前触发检测单元52中第一光栅收发器2和第二光栅收发器3的触发时序状态信息,并据此判断这两个收发器是否均被触发,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传统飞机轮挡1已入位,即带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飞机轮挡1已在规范距离内且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脚部或手已离开传统飞机轮挡1,进入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2:综合处理单元51将轮挡入位到位标志位置1,并将该标志位标记信息传送给声光报警单元53,并控制其上的绿色灯闪亮;

步骤3:综合处理单元51将轮挡入位到位标志位置0,并将该标志位标记信息传送给声光报警单元53,并控制其上的黄色灯闪亮,同时扬声器发出蜂鸣报警声,说明传统飞机轮挡1尚未操作到位,即带入位自动检测装置的飞机轮挡1未在规范距离内或作业的机务维修人员脚部或手未离开传统飞机轮挡1,以提示机务人员按规范完成作业,然后转入步骤1,继续读取第一光栅收发器2和第二光栅收发器3的触发时序状态信息。

在以上各单元具体操作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技术故障或者系统问题,则本装置会进行重置操作,并且进行自检,给出本地警报提示。

本发明提供的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入位自动检测装置可以达到以下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

(1)能够实现民航飞机单一轮挡单次作业是否入位到位的自动检测,并给出现场声光提示或报警;

(2)系统不间断工作时长不低于48小时,在系统电量不足满电量的10%前能够给出现场声光告示提醒;

(3)仅针对梯形橡胶型轮挡适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