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人机机翼快速装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119发布日期:2018-09-01 02:5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机翼的快速安速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其进行飞行的无人驾驶的飞行设备,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无人机的用途十分广泛且成本较低,使用过程中,即使遇到意外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强,机动性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民用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前景。

由于小型无人机的质量轻,随时可装箱带走,所以需要机身能快速装接和拆分,同是也要兼顾机翼有足够的安装强度,否则无人机出现事故,造成经济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无人机机翼的快速拆接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无人机机翼的快速拆接结构,包括机翼、机翼主梁、机翼副梁、机身、机身主梁、机身副梁、螺钉,其特征为:所述机身由复合材料做外蒙皮,其内部设有加强筋,该机身中包括机身主梁、机身副梁,并各采用一根碳管贯穿;所述机翼同样由复合材料做外蒙皮,内部设有加强筋,机翼包括机翼主梁、机翼副梁,机翼主梁由一根碳管贯穿,机翼副梁采用一段200mm的碳管;所述机身主梁、机身副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螺钉的孔;所述机身与机翼之间通过上述碳管连接。

优选为:所述机身主梁的碳管外径为14mm,内径12mm,机翼主梁的碳管外径为12mm,内径10mm,机身副梁外径为8mm,内径6mm,机翼副梁外径为6mm,内径4mm。

优选为:所述在机身主梁碳管上设有一个直径为3mm的孔,距离机身边缘30mm的距离;机翼主梁伸出机翼100mm,并在机翼主梁上距离伸出的顶端70mm的位置设置直径为3mm的孔。

有益效果:它方便拆装,便于携带,大幅度减少了组装时间,使无人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整个装拆过程中只需要一个螺钉,即可实现锁紧。在机身和机翼做完之后,只需配打一个螺钉 孔,机身机翼便可实现插接,加工简单,孔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翼和机身拆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身,2为机身主梁碳管,3为机身副梁碳管,4为M3螺钉,5为机翼主梁碳管,6为机翼副梁碳管,7为机翼

具体实施方式

无人机包括机身,两侧机翼组,尾撑杆,尾翼组。机翼组包括两个机翼,分别在机身前端的两侧,尾翼组在尾撑杆的末端。小型无人机的质量轻,所以大部分采用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制作,机翼也是如此,因为机翼要求强度比较高,所以在内部加了强化结构,强化结构包括加强筋和一根主梁一根副梁,我们做的快速装拆结构,就是在主梁上。

机翼的构成是由复合材料做外蒙皮,内部做上加强筋,为了节省才成本,加上机翼的截面较大,所以机翼内部主要结构梁采用一整根碳管贯穿机翼,机身主梁的碳管外径为14mm,内径12mm,机翼主梁的碳管外径为12mm,内径10mm,机身副梁外径为8mm,内径6mm,机翼副梁外径为6mm,内径4mm,这样才能实现插接。

因为插接之后的连接没有锁紧装置,所以采用螺钉锁紧,在机身的主梁碳管上打一个直径为3mm的孔,距离机身边缘30mm的距离。机翼的主梁要插接在机身里,所以机翼主梁要伸出机翼100mm,同样在机翼伸出的主梁上距离伸出的顶端70mm的位置打一个直径为3mm的孔,这样在插接之后才能实现用螺钉锁紧。

实施例1:

机翼的主梁一般做在机翼升力面最高点处,副梁做在大概距前缘的50%-70%的一个范围内,需要视情况而定。同样机身的主梁和副梁位置,要和机翼的主梁和副梁的位置相对应才能插接进去。所以将外径14mm的碳管和外径8mm的碳管做成机身所需要的长度。

同样,机翼主梁和副梁也是把碳管直接做在里边,机翼主梁用外径12mm的碳管,机翼副梁用6mm的碳管做成跟机翼一样的长度。由于机翼的外形在不同的机型上有不同的样式,所以此图示的机翼的外形是呈梯形,越向外侧(图1中的右侧)机翼翼型越窄,所以机翼副梁无法做成整根,所以只能做成一段,在这里采用的是全长200mm的碳管,一半做在机翼内部,一半露在外面。

在机身和机翼做完之后,插接配合,配合好了之后,在开锁紧螺钉孔,螺钉孔开在距离 机身外沿30mm的主梁上,如果拔出来看,就是开在机翼主梁裸露在外面的碳管距离顶端70mm的位置上。

这样做完后在安装时候,只需对插就可完成连接,然后用一颗螺钉直接插在孔里达到锁紧的目的,防止机翼脱出。

这里需要注意,做好机翼打孔的时候,孔位配合一定要准确,否则孔位不准,螺钉插不进去。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