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258发布日期:2018-08-14 19:3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一种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新概念飞行器,因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速度快、无需人工驾驶、操作要求低、能够搭载多种小型设备或物件等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地运用。

目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民用、科研甚至军事、国防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方面应用甚广,其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实时实地探测的功能,是对卫星遥感与传统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

通过无人机进行影像拍摄、实时传输、或在高危地区进行实时实地探测时,一般是采用安装在无人机云台上的可见光摄像机或其他探测仪器来完成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安装摄影摄像或其他仪器的云台都固定安装在无人机的底部,云台上的摄影、摄像和其他的探测设备都是固定的,只能根据无人机飞行的轨迹和俯仰角度进行拍摄和探测,无法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进行调整的话只能依靠改变无人机的飞行姿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能解决现有无人机摄像头旋转的技术方案不完善,使用的灵活性以及实用性受限,以及腹部设有摄像头的无人机在落地时,会对机体以及摄像头带来擦碰等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身、与机身固定连接的至少四个旋转翼以及摄像组件,机身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平台,摄像组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平台上;安装平台包括横杆、左支架和右支架,横杆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机身下端,左支架竖直设置在横杆左端,右支架竖直设置在横杆的右端,左支架、右支架和横杆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摄像组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每个旋转翼通过连接杆设置在机身上。

上述周向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卡爪、与第一卡爪咬合的第二卡爪和转轴,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左支架内,第一卡爪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第二卡爪套设在摄像组件的左端,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右支架上,且转轴的左端固定在摄像组件的右端。

上述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右支架上。

上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二电机,连接轴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每个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落地架。

在落地架的底端设有落地装置,落地装置包括筒体外壳,筒体外壳底部密封、顶部的筒塞上设有开口,连杆一端与落地架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筒塞的开口中并与第一滑塞连接,第一滑塞与第二滑塞之间设有腔体,腔体中设有抗冲击机构,在第二滑塞与筒体外壳内部底端壁之间设有弹性机构。

上述抗冲击机构为缓冲棉层。

上述弹性机构为伸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的无人机摄像头旋转的技术方案;

2. 摄像组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能够调整摄像角度,很好的进行俯仰角度的调节;

3. 具体调节时,第一电动驱动第一卡爪转动,由于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连接,这样当第一卡爪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卡爪转动,从而很好的实现摄像组件的转动,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的设置使两者固定牢靠,不易分离,结构牢靠;

4. 连接轴固定在第二电机上,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整个摄像组件能够进行360的转动,摄像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周向旋转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装落地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摄像组件转动的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落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与机身1固定连接的至少四个旋转翼2以及摄像组件,机身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平台,摄像组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平台上;安装平台包括横杆4、左支架5和右支架6,横杆4通过连接轴7设置在机身下端,左支架5竖直设置在横杆4左端,右支架6竖直设置在横杆4的右端,左支架5、右支架6和横杆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摄像组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每个旋转翼2通过连接杆9设置在机身1上。

如图2所示,上述周向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0、第一卡爪11、与第一卡爪11咬合的第二卡爪12和转轴14,第一电机10固定设置在左支架5内,第一卡爪11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第二卡爪套设在摄像组件13的左端,转轴14可转动设置在右支架6上,且转轴14的左端固定在摄像组件的右端。

上述转轴14通过轴承15设置在右支架6上。

上述机身1上设置有第二电机,连接轴7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杆9的下端设置有落地架8。

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第一电动驱动第一卡爪转动,由于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连接,这样当第一卡爪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卡爪转动,从而很好的实现摄像组件的转动,在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的作用下,整个摄像组件能够进行360的转动,摄像范围更广,这样能很好的实现无死角摄像。

如图5所示,在落地架8的底端设有落地装置,落地装置包括筒体外壳16,筒体外壳16底部密封、顶部的筒塞17上设有开口,连杆18一端与落地架8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筒塞17的开口中并与第一滑塞19连接,第一滑塞19与第二滑塞20之间设有腔体21,腔体21中设有抗冲击机构,在第二滑塞20与筒体外壳16内部底端壁之间设有弹性机构3;

采用该结构,在无人机落地时,落地装置受到无人机重力以及下落时惯性力的作用,第一滑塞19会压迫腔体21中的抗冲击机构,在抗冲击机构的缓冲作用下,能很好的防止无人机内元件因剧烈震动而损坏,同时,第二滑塞14也受到压迫,使得弹性机构16被压缩,在弹性机构16的缓冲作用下,这样能使无人机机体非常平稳的落在坑洼的地面。

可选的,抗冲击机构为缓冲棉层。

可选的,弹性机构3为伸缩弹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