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889发布日期:2019-03-19 21:2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



背景技术:

吊挂上接头是连接吊挂盒段与吊挂上连杆的结构,它将航空发动机产生的力汇聚,传递至吊挂上连杆,进而传递到机翼上。

在现有飞机吊挂系统中,其上接头一般设计为后端抗拉、前端抗剪细长结构形式。

B737飞机上接头安置在吊挂盒段上壁板之上,这种形式不仅使得接头前段的疲劳加大,而且占用了大量的上部空间。

随着O-DUCT形式短舱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对空间的要求特别突出,尤其是与短舱和发动机直接相关的吊挂对空间的需求更甚。O-DUCT短舱形式使得一部分系统转移到了吊挂结构中,进一步压缩了吊挂的可用空间。例如飞机吊挂上部空间被预冷器等其他系统占据,显然上文中的上接头结构形式不能满足要求。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也出现了许多解决办法,但基本上都是采用类似B737的结构,只是对接头做局部加强。对接头做局部加强的方案虽然解决了上盖面空间狭窄的问题,但是由于传力面积的缩小,对紧固件的承载能力十分苛刻,对于大推力发动机的传载是不适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其能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吊挂受载荷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来实现,所述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包括一体形成的上接头和盒段主承力框,

其中,所述上接头框包括上壁板连接区、中梁连接区、侧壁板连接区和底梁连接区,盒段包括上壁板、中梁、侧壁板、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

其中,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上壁板连接区与所述上壁板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中梁连接区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侧壁板连接区与所述侧壁板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底梁连接区与所述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提高吊挂受载荷能力。

具体地说,上接头和盒段主承力框一体形成上接头框,因此上接头成为盒段的一部分,将受载荷分布到整个盒段上,增强了结构刚度,因此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所述上接头框通过销子与上连杆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合适的方式实现了上接头框与上连杆的连接。

较佳的是,所述上接头框的站位与载荷方向基本上一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上接头框的站位与载荷方向基本上一致,因此传力(载荷)路线短。

较佳的是,所述上接头框构成所述盒段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将受载荷分布到整个盒段上,进一步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所述上接头框基本上不占用所述盒段的上部空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减少结构空间占用率,为吊挂系统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

较佳的是,所述中梁包括左中梁和右中梁,所述中梁连接区包括左中梁连接区和右中梁连接区,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左中梁连接区与所述左中梁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右中梁连接区与所述右中梁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中梁和右中梁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中梁和右中梁,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所述侧壁板包括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所述侧壁板连接区包括左侧壁板连接区和右侧壁板连接区,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左侧壁板连接区与所述左侧壁板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右侧壁板连接区与所述右侧壁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所述底梁缘条包括左底梁缘条和右底梁缘条,所述底梁连接区包括左底梁连接区和右底梁连接区,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左底梁连接区与所述左底梁缘条和所述底梁腹板连接,所述上接头框在所述右底梁连接区与所述右底梁缘条和所述底梁腹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底梁缘条、右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底梁缘条、右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装配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装配示意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紧固件分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传力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上接头框

2、上壁板

3、底梁腹板

4、上连杆

10、中梁

11、左中梁

12、右中梁

20、侧壁板

21、左侧壁板

22、右侧壁板

30、底梁缘条

31、左底梁缘条

32、右底梁缘条

L1、上连杆对上接头框施加的拉压载荷

L2、上接头框施加的拉压载荷

Z1、中梁连接区

Z2、侧壁板连接区

Z3、底梁连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装配示意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装配示意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紧固件分布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的传力图。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1包括一体形成的上接头和盒段主承力框,

其中,上接头框1包括上壁板连接区、中梁连接区Z1、侧壁板连接区Z2和底梁连接区Z3,盒段包括上壁板2、中梁10、侧壁板20、底梁缘条30和底梁腹板3,

其中,上接头框1在上壁板连接区与上壁板2连接,上接头框1在中梁连接区Z1与中梁10连接,上接头框1在侧壁板连接区Z2与侧壁板20连接,上接头框1在底梁连接区Z3与底梁缘条30和底梁腹板3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提高吊挂受载荷能力。

具体地说,上接头和盒段主承力框一体形成上接头框,因此上接头成为盒段的一部分,将受载荷分布到整个盒段上,增强了结构刚度,因此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如图1和4所示,上接头框1通过销子与上连杆4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合适的方式实现了上接头框与上连杆的连接。

较佳的是,如图4所示,上接头框1的站位与载荷方向L1、L2基本上一致(趋于一致)。图4中的虚线为上连杆的力线路径。

也就是说,上接头框1通过上壁板2、中梁10和底梁缘条30将力传递至上接头框接头位置,再通过上连杆4将载荷传递给机翼。为了有效的传递载荷,缩小传力路径,上接头框站位与垂直方向有一定角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上接头框的站位与载荷方向基本上一致,因此传力(载荷)路线短。

较佳的是,如图1-4所示,上接头框1构成盒段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将受载荷分布到整个盒段上,进一步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如图1-4所示,上接头框1基本上不占用盒段的上部空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减少结构空间占用率,为吊挂系统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

较佳的是,如图1-4所示,中梁10包括左中梁11和右中梁12,中梁连接区Z1包括左中梁连接区和右中梁连接区,上接头框1在左中梁连接区与左中梁11连接,上接头框1在右中梁连接区与右中梁12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中梁和右中梁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中梁和右中梁,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如图1-4所示,侧壁板20包括左侧壁板21和右侧壁板22,侧壁板连接区Z2包括左侧壁板连接区和右侧壁板连接区,上接头框1在左侧壁板连接区与左侧壁板21连接,上接头框1在右侧壁板连接区与右侧壁板22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如图1-4所示,底梁缘条30包括左底梁缘条31和右底梁缘条32,底梁连接区Z3包括左底梁连接区和右底梁连接区,上接头框1在左底梁连接区与左底梁缘条31和底梁腹板3连接,上接头框1在右底梁连接区与右底梁缘条32和底梁腹板3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飞机吊挂系统的上接头框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上接头框与左底梁缘条、右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的合理装配,充分利用了左底梁缘条、右底梁缘条和底梁腹板,增大了传力面积,从而提高了吊挂受载荷能力。

较佳的是,上接头框1的紧固件分布图3所示,充分利用上下安装面和双侧面,增大传力面积,从而增加承载(受载荷)能力。较佳的是,上下安装面安装抗拉型紧固件,双侧面安装抗剪型紧固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