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262发布日期:2019-05-17 20:0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到一种消防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高楼建设速度加快,但应对高楼消防的设备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对于高楼的消防手段,多是采用云梯消防车来解决高楼消防问题,普通的云梯消防车的有效作业高度为30-50米,再高的可达60-70米,超过这个高度的高楼火灾,这类消防车就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消防车因体积较大,在出警消防时受到街道通常度限制,难以在狭窄街道通行,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导致火灾进一步恶化。

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将无人机用于高楼火灾的扑救,对高楼火灾扑救领域将是个重大的突破,如何将无人机技术用于高楼火灾扑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应对高楼火灾的消防无人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防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的无人机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搭载平台,所述的搭载平台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具有一出水口以及一用于与消防水管连接的进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接有喷水管,所述的喷水管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搭载平台的下端,所述的搭载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增压泵和所述的连接件同步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的搭载平台的下端连接有一可转动的安装台,所述的安装台靠近所述的进水口,所述的安装台内设置有一供消防水管绕设的滑轮。

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的增压泵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搭载平台上,所述的连接件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搭载平台上,所述的第一带轮同轴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转轴上,所述的第二带路同轴固定在所述的第二转轴上,所述的第一带轮通过所述的同步带与所述的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的搭载平台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二转轴转动。该结构中,当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时,连接件和第二带轮也同步转动,连接件的转动会使喷水管的朝向发生变化,从而利于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喷水管的朝向,与此同时,在同步带的作用下,第一带轮随着第二带轮同步同向转动,第一带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最终实现增水泵的转动,增水泵和喷水管同步同向转动,利于喷水管出水的稳定性。

所述的搭载平台通过驱动机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驱动机构的设置利于驱动搭载平台相对无人机本体转动。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所述的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搭载平台的上端固定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所述的第二齿轮同轴固定在所述的转动轴上。该结构中,采用齿轮传动,其传动平稳、工作可靠、效率高、可精确控制搭载平台的转动。

所述的喷水管的出水端朝前倾斜向下设置。其好处在于不会对整个设备产生干涉,避免喷出的水影响到无人机。

所述的喷水管的侧壁上涂覆有防火层。其好处在于提高了喷水管的耐火性能。

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延伸固定有多个悬臂,每个所述的悬臂上固定有无刷电机,所述的无刷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翼。该结构中,无刷电机具有噪音低,运转顺畅、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还设置有飞控模块、电源模块、定位模块、摄像模块、图传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摄像模块与所述的图传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所述的定位模块、所述的图传模块和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的飞控模块电性连接。该结构中,电源模块为飞控模块提供电力,摄像模块用于拍摄现场情况,然后通过图传模块进行转换,之后反馈给飞控模块,飞控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地面站进行通讯。

所述的摄像模块由红外相机和备用相机组成,所述的无人机本体的前端固定有支架,所述的红外相机和所述的备用相机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且所述的红外相机和所述的备用相机均位于所述的喷水管的上方。该结构中,红外相机根据红外线的热量来形成画面,更有利于得知现场火灾情况,在红外相机发生故障时,备用相机起到替代红外相机摄像的作用。

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还设置有语音播放模块,所述的语音播放模块与所述的飞控模块电性连接。通过语音播放模块进行语音播放,起到提醒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搭载平台可转动设置在无人机本体的下端,便于根据现场火灾情况进行搭载平台较大角度的调整,使喷水管更好的发挥作用;增压泵起到增压的作用,其进水口与地面的消防水管连接,出水口与喷水管连接,这样就能将地面的水抽上来,灭火的高度也可以根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来调整,更加灵活;转动机构的设置利于同时驱动喷水管和增压泵的转动,在搭载平台固定时,利于喷水管进行小范围的角度的调整;滑轮的设置一方面起到支撑消防水管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无人机上升的过程中,利于牵引消防水管;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应对高楼火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搭载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搭载平台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部分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消防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搭载平台2,搭载平台2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增压泵3,增压泵3具有一出水口31以及一用于与消防水管连接的进水口32,出水口31连接有喷水管4,喷水管4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件41,连接件41可转动连接在搭载平台2的下端,搭载平台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增压泵3和连接件41同步转动的转动机构5,搭载平台2的下端连接有一可转动的安装台6,安装台6靠近进水口32,安装台6内设置有一供消防水管绕设的滑轮61。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消防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搭载平台2,搭载平台2的下端可转动设置有增压泵3,增压泵3具有一出水口31以及一用于与消防水管连接的进水口32,出水口31连接有喷水管4,喷水管4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件41,连接件41可转动连接在搭载平台2的下端,搭载平台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增压泵3和连接件41同步转动的转动机构5,搭载平台2的下端连接有一可转动的安装台6,安装台6靠近进水口32,安装台6内设置有一供消防水管绕设的滑轮61。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5包括第一带轮51、第二带轮52、同步带53和第一电机54,增压泵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通过第一轴承34可转动设置在搭载平台2上,连接件4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转轴42,第二转轴42通过第二轴承43可转动设置在搭载平台2上,第一带轮51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33上,第二带路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42上,第一带轮51通过同步带53与第二带轮52连接,第一电机54固定在搭载平台2上,且用于驱动第二转轴42转动。

本实施例中,搭载平台2通过驱动机构7可转动设置在无人机本体1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1、第一齿轮72和与第一齿轮72啮合的第二齿轮73,第二电机71固定在无人机本体1上,第一齿轮72同轴固定在第二电机71的输出轴上,搭载平台2的上端固定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上,第二齿轮73同轴固定在转动轴21上。

本实施例中,喷水管4的出水端朝前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施例中,喷水管4的侧壁上涂覆有防火层。

本实施例中,无人机本体1上延伸固定有多个悬臂11,每个悬臂11上固定有无刷电机12,无刷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翼13。

本实施例中,无人机本体1上还设置有飞控模块81、电源模块82、定位模块83、摄像模块84、图传模块85和无线传输模块86,摄像模块84与图传模块85电性连接,电源模块82、定位模块83、图传模块85和无线传输模块86分别与飞控模块81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摄像模块84由红外相机88和备用相机89组成,无人机本体1的前端固定有支架14,红外相机88和备用相机89分别固定在支架14上,且红外相机88和备用相机89均位于喷水管4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无人机本体1上还设置有语音播放模块87,语音播放模块87与飞控模块81电性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