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7956发布日期:2020-11-06 12:2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无人机领域主要可分为三类:固定翼无人机、单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这三类无人机的各方面优势可见下表(“+”越多,代表越好)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操作性++++++可靠性++++++维护性++++++续航性++++++承载性++++++由此表可以看出,固定翼各方面指标较为均衡,续航方面效果最好;单旋翼只有承载能力突出;多旋翼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而混合翼无人机不仅具有固定翼原有的优势,而且在操作性、可靠性及维护性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低速飞机领域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且为可拆卸式结构,不仅易于装配及拆卸,而且有利于包装及运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包括有尾部装有螺旋翼驱动机构的机身组件、连接于机身组件顶端上的中翼组件、两个分别连接于中翼组件两端上的侧翼组件、两个分别连接于中翼组件和对应的侧翼组件之间的旋翼组件、前端连接于中翼组件上的两个垂尾组件、连接于两个垂尾组件后端部之间的平尾组件和平尾升降舵;所述的机身组件包括有机身承力骨架组件和机身壳体,所述的机身承力骨架组件由碳板及铝合金螺接组成,它的顶端连接有铝合金托板,所述的托板上设置有多个穿孔,且托板的下端面上位于每个穿孔的外周均固定有自锁托盘螺母;所述的中翼组件包括有中翼蒙皮、中翼骨架、固定于中翼骨架上的多个机翼连接衬套和两个垂尾连接碳管、以及固定于中翼骨架两端上的机翼插盒,多个连接螺钉依次穿过中翼组件、机翼连接衬套和对应托板上的穿孔后与对应的自锁托盘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中翼组件固定连接于机身组件上;旋翼组件的中部设置有旋翼臂连接套管,所述的侧翼组件的侧翼骨架上固定连接有机翼插板,所述的机翼插板的外端部伸出到侧翼组件外且机翼插板的外端朝向中翼组件的端部,所述的机翼插板的外端部穿过旋翼组件的旋翼臂连接套管后插入机翼插盒且快卸销穿过机翼插板和机翼插盒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垂尾组件均包括有中翼连接碳管和固定连接碳管尾端的垂尾,所述的垂尾上固定有垂尾定位销和垂尾连接件,垂尾定位销和垂尾连接件的外端部均伸出到垂尾外且其中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和垂尾连接件的外端均朝向另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和垂尾连接件的外端,所述的中翼连接碳管的前端部插入到中翼组件对应的垂尾连接碳管中使得两者相互嵌套卡和,所述的平尾组件的两端上均固定有平尾定位销套管,所述的平尾升降舵的两端上均固定有平尾连接套管,所述的其中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插入到平尾组件其中一端的平尾定位销套管内并通过快卸销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的其中一个垂尾上的垂尾连接件插接到平尾组件其中一端的平尾连接套管内,所述的另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插入到平尾组件另一端的平尾定位销套管内并通过快卸销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的另一个垂尾上的垂尾连接件插接到平尾组件另一端的平尾连接套管内。所述的两个侧翼组件上均连接有对应的机翼副翼,所述的侧翼组件上设置有副翼轴套,所述的机翼副翼设置于副翼轴套内且与对应的侧翼组件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的中翼组件其中部的中翼骨架上固定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机翼连接衬套,所述的机身组件的托板上设置有四个对应的穿孔,所述的托板上的四个穿孔、托板上的四个自锁托盘螺母和中翼组件上的四个机翼连接衬套的穿孔三者均上下贯通,每个连接螺钉依次穿过中翼组件、机翼连接衬套和托板的穿孔后与对应的自锁托盘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的两个旋翼组件均包括有旋翼臂壳体、旋翼臂碳管和两个旋翼驱动组件,所述的旋翼臂连接套管设置于旋翼臂壳体上,所述的旋翼臂碳管的中部伸入到旋翼臂壳体内且与旋翼臂壳体粘接固定,两个旋翼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旋翼臂碳管的两端上。所述的机身组件的机身壳体、中翼组件的中翼蒙皮、侧翼组件的侧翼蒙皮、旋翼组件的旋翼蒙皮、平尾组件和平尾升降舵的平尾蒙皮均采用了蜂窝夹层结构,在抗压及抗拉方面具有优秀的表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中翼组件和中翼组件之间,中翼组件、侧翼组件和旋翼组件之间,中翼组件和垂尾组件之间,垂尾组件和平尾组件,垂尾组件和平尾升降舵之间均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连接结构稳定,保证了混合翼无人机的平稳飞行,且本实用新型易于装配及拆卸,有利于包装及运输;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翼驱动机构(发动机和螺旋翼)装在机身组件的尾部,采用后推式方案,有利于减小风阻并提升飞行效率,而且避免了将排气时的油污喷洒到机身及载荷上;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远离机身的平尾及双垂尾机构不仅起到调节重心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飞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身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翼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身组件与中翼组件之间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翼臂组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翼组件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垂尾组件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平尾组件和平尾升降舵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见图1,一种便捷可拆卸式混合翼无人机,包括有尾部装有螺旋翼驱动机构2的机身组件1、连接于机身组件1顶端上的中翼组件3、两个分别连接于中翼组件3两端上的侧翼组件4、两个分别连接于中翼组件3和对应的侧翼组件4之间的旋翼组件5、前端连接于中翼组件3上的两个垂尾组件6、连接于两个垂尾组件6后端部之间的平尾组件7和平尾升降舵8;见图2和图4,机身组件1包括有机身承力骨架组件11和机身壳体,机身承力骨架组件11由碳板及铝合金螺接组成,机身承力骨架组件11的顶端连接有铝合金托板12,铝合金托板上设置有四个穿孔,且托板12的下端面上位于每个穿孔的外周均固定有自锁托盘螺母13;见图3和图4,中翼组件3包括有中翼蒙皮、中翼骨架31、固定于中翼骨架31中部上的四个呈矩形布置的机翼连接衬套32和两个垂尾连接碳管33、以及固定于中翼骨架31两端上的机翼插盒34,四个连接螺钉10分别依次穿过中翼组件3、对应的机翼连接衬套32和托板12的穿孔后与对应的自锁托盘螺母13螺纹连接从而将中翼组件3固定连接于机身组件1上;见图5和图6,两个旋翼组件5均包括有旋翼臂壳体51、旋翼臂碳管52和两个旋翼驱动组件53,旋翼臂壳体51上设置有旋翼臂连接套管54,旋翼臂碳管52的中部伸入到旋翼臂壳体51内且与旋翼臂壳体51粘接固定,两个旋翼驱动组件53分别连接于旋翼臂碳管52的两端上,侧翼组件4的侧翼骨架41上固定连接有机翼插板42,机翼插板42的外端部伸出到侧翼组件4外且机翼插板42的外端朝向中翼组件3的端部,机翼插板42的外端部穿过旋翼组件的旋翼臂连接套管54后插入机翼插盒34且快卸销穿过机翼插板42和机翼插盒34将两者固定连接;两个侧翼组件4上均连接有对应的机翼副翼9(见图1),侧翼组件4上设置有副翼卡槽,机翼副翼9设置于副翼卡槽内且与对应的侧翼组件4通过转轴铰接;见图7和图8,两个垂尾组件6均包括有中翼连接碳管61和固定连接碳管61尾端的垂尾62,垂尾62上固定有垂尾定位销63和垂尾连接件64,垂尾定位销63和垂尾连接件64的外端部均伸出到垂尾62外且其中一个垂尾62上的垂尾定位销63和垂尾连接件64的外端均朝向另一个垂尾62上的垂尾定位销63和垂尾连接件64的外端,中翼连接碳管61的前端部插入到中翼组件3对应的垂尾连接碳管33中使得两者相互嵌套卡和,平尾组件7的两端上均固定有平尾定位销套管71,平尾升降舵8的两端上均固定有平尾连接套管81,其中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63插入到平尾组件其中一端的平尾定位销套管71内并通过快卸销将两者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垂尾上的垂尾连接件64插接到平尾组件其中一端的平尾连接套管81内,另一个垂尾上的垂尾定位销63插入到平尾组件另一端的平尾定位销套管71内并通过快卸销将两者固定连接,另一个垂尾上的垂尾连接件64插接到平尾组件另一端的平尾连接套管81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