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5679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具体的是一种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拉圾压缩装置。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每天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有增无减,目前城市中主要垃圾处理设备之一为垃圾收集站,现有密闭式集装箱垃圾收集站,是在1986年的后兴起一种新型垃圾收集方式,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有很大规模,普及面很广,据调查北京有800多座,外地至少有2000多座,然而随社会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垃圾比重由70年代的0.6-0.7吨/米3,到目前为0.35吨/米3,垃圾容重级有下降趋势,空载运输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北京市由于空载运输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在1千多万元,在1991年开始推行压缩机式集装箱垃圾收集站,其垃圾大箱和压缩机构都在地坑内,但至今尚未推开,其原因是。一、价格昂贵;二、结构复杂,安装维修困难;三、占地面积大;四、集装箱比较特殊,互换性能差,特别是现有集装箱垃圾收集站,其改造起来更为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增加集装箱中垃圾密度,增加垃圾容重,便于运输,降低作业费用,且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提高工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该垃圾楼内有一有活动盖的垃圾大箱、放置于混凝土地坑内四角的四个斜面导向支架上,地坑上的地面有起吊装置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垃圾压缩机构的构造为两组液压缸,其活塞外伸端头分别铰接于一导向杆的端部、该导向杆另端分别连接一推板的两端,该推板向下深入垃圾大箱的盛放垃圾的腔室,该二液压缸各铰接于安装在混凝土地坑顶面后部的左、右支座。
所述翻转机构的构造为所述二液压缸各装于一矩形截面的外导向套内,该两只外导向套中部连接一横梁,该横梁铰接于左、右前连杆的一端,该二前连杆另端分别铰接于左、右后连杆,该二后连杆分别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基的“L”形立墙的左、右支座上,所述左、右后连杆中部固接一横杆,该横杆中部铰接于一液压缸的活塞的外伸端头,该液压缸另端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面的支座,所述“L”形立墙连接有二支斜置拉杆,该斜置拉杆另端固定于混凝土地面,所述翻转机构有两个极限位置,下极限位置为导向套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上极限位置为导向套向上竖立与地面垂直;所述导向杆连接推板两端的两支销轴之一为固定铰接销轴,另一销轴为活动销轴,该活动销轴的插孔分别对应导向套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极限位置。
所述推板的两个极限位置距垃圾大箱两端壁的距离为纵向总长的1/3-1/4 。
所述推板处于退回的极限位置,翻转机构的前、后连杆的中心线处于重合死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1.本装置保留原集装箱垃圾收集站的所有优点,只在原地坑沿0.6米的宽度增设一台简易压缩装置,即可解决垃圾空载的问题其优点降低劳动强度活动,提高劳动效率,利用机械力填满集装箱死角,增加集装箱中的垃圾密度,可使垃圾在箱体内的容重由0.35吨/米3增加到0.5吨/米3,即使三箱变为两箱,另外该机构价格便宜,易于安装,翻转机构翻转后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可靠,对原集装箱可作修改也可不作修改,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2.本装置的推板于前进、后退两个行程均可对垃圾进行压缩,被压缩的垃圾堆积于垃圾大箱的前、后两端、因而工作效率高;进、退行程均为工作行程也可节约动力。
3.本压缩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垃圾车上。
现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正视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图3是
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侧上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编号1.垃圾大箱 2.地坑 3.斜面导向支架4.地面 401.支座5.″L″形土墙501.(左右)支座 502.斜置拉杆6.(垃圾)压缩机构 601.液压缸 602.活塞603.推板 604.导向杆 605.(矩形截面的)外导向套606.(左、右两个)支座 607.销轴608.销轴7.翻转机构 701.横梁702.(左、右)前连杆703.(左、右)后连杆 704.横杆 705.液压缸706.活塞8.垃圾车9,放拉圾的腔室请参照
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该垃圾楼内有一有活动盖的垃圾大箱1、放置于混凝土地坑2内的四个体斜面导向支架3上,地坑上的地面有起吊装置和液压站;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构6和翻转机构7;所述垃圾压缩机构的构造为两组液压缸601,其活塞602的外伸端头分别铰接于一导向杆604的端部、该导向杆另端两只销轴607、608分别连接一推板603的两端,该推板603向下深入垃圾大箱1的盛放垃圾的腔室9,该二液压缸601各装于一矩形截面的外导向套605内,该二外导向套605各铰接于安装在混凝土地坑顶面4后部的左、右支座606;所述翻转机构的构造为内装液压缸601的两只外导向套中部连接一横梁701,该横梁701铰接于左、右前连杆702的一端,该二前连杆702另端分别铰接于左、右后连杆703,该二后连杆703分别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基的“L”形立墙5的左、右支座501上,所述左、右后连杆703的中部固接一横杆704,该横杆704中部铰接于一液压缸705的活塞706的外伸端头,该液压缸705另端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面4的支座401,所述“L”形立墙5连接有二支斜置拉杆502,该斜置拉杆502另端固定于混凝土地面4,所述翻转机构有两个极限位置,下极限位置为导向套605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上极限位置为导向套605向上竖立与地面垂直;所述导向杆604以两支销轴607、608分别连接于推板的两端,该两支销轴之一608为活动销轴,该活动销轴608的插孔分别对应导向套605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极限位置。在该活动销轴608从
图1实线位置拔出后,所述推板603绕另一销轴607转动前转90°至
图1虚线位置,使推板603与液压缸601在空间折叠重合成板状。
实施时,所述推板603的两个极限位置距垃圾大箱两端壁的距离为纵向总长的1/3-1/4。

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推板处于退回的极限位置时,翻转机构的前、后连杆的中心线处于重合位置即死点位置。
附图中双点划线示推板603的另一极限位置,在
图1所示双点划线位置拔下销轴608,推板603饶销轴607向下转动、让出向上起吊垃极大箱1的空间。
图4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6应用在侧上垃圾车8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该垃圾楼内有一有活动盖的垃圾大箱(1)、放置于混凝土地坑(2)内四角的四个斜面导向支架(3)上,地坑上的地面(4)设有起吊装置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构(6)和翻转机构(7);所述垃圾压缩机构(6)的构造为两组液压缸(601),其活塞(602)的外伸端头分别铰接于一导向杆(604)的端部、该导向杆另端两只销轴(607)、(608)分别连接一推板(603)的两端,该推板(603)向下深入垃圾大箱(1)的盛放垃圾的腔室(9),该二液压缸(601)各装于一矩形截面的外导向套(605)内,该二外导向套(605)各铰接于安装在混凝土地坑顶面(4)后部的左、右支座(606)。
2.如所述要求1所述的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7)的构造为内装液压缸(601)的两只外导向套(605)中部连接一横梁(701),该横梁(701)铰接于左、右前连杆(702)的一端,该二前连杆(702)另端分别铰接于左、右后连杆(703),该二后连杆(703)分别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基的“L”形立墙(5)的左、右支座(501)上,所述左、右后连杆(703)的中部固接一横杆(704),该横杆(704)中部铰接于一液压缸(705)的活塞(706)的外伸端头,该液压缸(705)另端铰接于固定在混凝土地面(4)的支座(401),所述“L”形立墙(5)连接有二支斜置拉杆(502),该斜置拉杆(502)另端固定于混凝土地面(4),所述翻转机构有两个极限位置,下极限位置为导向套(605)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上极限位置为导向套(605)向上竖立与地面垂直;所述导向杆(604)连接于推板(603)两端的两支销轴之一(607)为固定铰接销轴,另一销轴(608)为活动销轴,该活动销轴(608)的插孔分别对应导向套(605)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极限位置。
3.如所述要求1所述的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603)的两个极限位置距垃圾大箱两端壁的距离为纵向总长的1/3-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处于退回的极限位置,翻转机构的前、后连杆的中心线处于重合死点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垃圾楼内使用的简易垃圾压缩装置,由压缩机构、翻转机构和液压站组成,压缩机构的两组液压缸,其活塞外伸端头分别铰接于一导向杆的端部、该导向杆另端分别连接一推板的两端,该推板向下深入垃圾大箱的盛放垃圾的腔室,该二液压缸各铰接于安装在混凝土地坑顶面后部的左、右支座;本实用新型增加集装箱中垃圾密度和容重,便于运输,降低作业费用,且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提高工效。
文档编号B65F9/00GK2426467SQ0020995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4日
发明者刘春生 申请人:刘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