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型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219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型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运动型饮料瓶盖。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运动型瓶盖采用的是平垫式结构,容易漏水漏气,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震动后更严重。因此,为避免漏水漏气,一般在瓶口加一层铝膜。这层铝膜是采用远红外加热,热熔后粘在瓶口上。消费者在使用者需先旋开瓶盖,撕开铝膜后再旋上整个瓶盖,然后扭开透明外盖,再拉开内盖,才能饮用瓶中的水等饮料。由于人们一般是用手来撕开覆在瓶口的铝箔,指甲短的人难以撕开,指甲长的人又因指甲易沾带污物和细菌而造成二次污染。由于这个原因,不少厂家为了使铝膜容易撕开,在铝膜粘封瓶口时只是象征性地放上去,但这又会大大影响瓶中所装的饮料的保质期。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运动型瓶盖都是整体式的,可以重复使用,使制假者有机可乘,故没有防伪功能,使运动型瓶盖的推广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运动型饮料瓶盖。
本实用新型由外盖、内盖及底盖构成,其特征在于外盖下端内表面上条形齿,外盖下端外表面则向外凸起,形成一倒钩状圆环,与其相对应,底盖上开有一道圆槽,圆槽的内环面也有条形齿,其外环面上则有一道凸筋,圆槽内环面上的条形齿与外盖下端内表面上的条形齿的位置相位交错;底盖与瓶体的结合处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内塞,内塞与瓶体接触的一面呈弧形,其对面的底盖内表面上有一个以上的园环形锥状突起;外盖与底盖上均设有一道环状撕裂线。
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好,可有效防止瓶内物受二次污染,具有双重防伪功能,适用于矿泉水、纯净水、含气饮料等各种饮料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盖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参见各附图,本实用新型由外盖1、内盖2和底盖3三部分构成。外盖1由透明材料如塑料制成,其下端内表面上等间隔地均布有条形齿5,外盖1下端外表面则向外凸起,形成一倒钩状圆环7;与其相对应,底盖3上开有一道圆槽,圆槽的内环面也均布有条形齿5,其外环面上则有一道凸筋9,圆槽内环面上的条形齿5与外盖下端内表面上的条形齿5的位置相位交错。当外盖1和底盖3盖合在一起时,外盖1下端外表面上的倒钩状圆环7和底盖3圆槽外环面上的凸筋9扣合在一起,同时,外盖1和底盖3的条形齿5也扣合在同一个圆周上。
底盖3与瓶体4的结合处向下延伸,形成一个类似嗽叭状的内塞10。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内塞10插入瓶口内。由于内塞10与瓶体4接触的一面呈弧形,且其对面的底盖内表面上有两个园环形的锥状突起11,这样,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紧紧的扣合在瓶体上,又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
由于外盖1与底盖3上分别设有一道环状撕裂线6和8,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具有双重防伪功能。
此外,为了便于打开外盖1,本实用新型的外盖1的外表面设计成多棱柱形,本实施例为18面形(如图3、图4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型瓶盖,由外盖、内盖及底盖构成,其特征在于外盖下端内表面上有条形齿,外盖下端外表面则向外凸起,形成一倒钩状圆环,与其相对应,底盖上开有一道圆槽,圆槽的内环面也有条形齿,其外环面上则有一道凸筋,圆槽内环面上的条形齿与外盖下端内表面上的条形齿的位置相位交错;底盖与瓶体的结合处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内塞,内塞与瓶体接触的一面呈弧形,其对面的底盖内表面上有一个以上的园环形锥状突起;外盖与底盖上均设有一道环状撕裂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型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的外表面为多棱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型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及底盖上的条形齿均为等间隔的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外盖下端内表面上有条形齿,外盖下端外表面则向外凸起,形成一倒钩状圆环;底盖上开有圆槽,圆槽的内环面也有条形齿,其外环面上则有一道凸筋,圆槽上的条形齿与外盖上的条形齿的位置相位交错;底盖与瓶体的结合处向下延伸形成内塞,内塞与瓶体接触的一面呈弧形,其对面的底盖内表面上有圆环形锥状突起;外盖与底盖上均设有撕裂线。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好,可有效防止瓶内物受二次污染,具有双重防伪功能,适用于各种饮料瓶。
文档编号B65D41/32GK2408066SQ0021917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0日
发明者查鸿达 申请人:查鸿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