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饮机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156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饮机水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饮机水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冷热饮水机有两类一类是是采用桶装水,但用户需常换水桶,十分不便。另一类是直接连自来水,利用过滤装置将自来水过滤至饮用,但由于水罐承压,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形状必须为中间为圆柱形,两头为半球形。目前此类承压水罐存在的问题是1、水罐属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难以大型化生产。2、与水罐进行冷量交换的换热器采用圆形铜管缠绕在水罐外壁,由此又带来的问题是,A、换热铜管与水罐外壁属线接触,其接触不好,因此换热效果差。B、铜管的缠绕工艺质量(缠绕松紧程度)难以控制,产品质量波动大,同时也导致制冷系统波动大,制冷系统可靠性下降。
三、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罐不承受压力,外形不受限制,罐壁能很好的与换热器接触的冷饮机水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罐体,在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污管;其特征在于罐体是可拆分的全密封结构;在罐体内设有水位控制阀;在罐体上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出气口处高于罐内的冷饮水的高度;在罐体壁上设有矩形多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为,水位控制阀包括安装在进水管入水口处的阀芯及控制阀芯的浮球。罐体由上盖及壳体组成,在上盖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上盖上有一往下凹陷的区域,其凹陷区的部分与冷饮水接触,矩形多管换热器设在凹陷区上;上述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及充气管设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为,在凹陷区的表面设有导热介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其自动控制罐体内的水位,水罐不承受压力,外形不受限制;2、水罐采用密封结构,从而防止空气渗入,对水质不造成污染;
3、利用充气管向罐内充入常压的保护性氮气,隔绝氧气,防止微生物生长,充气管还具有抽真空的作用-防止空气污染。
4、增强传热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1,其由上盖12及壳体11组成,在上盖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10,从而构成可拆分的全密封结构的罐体。在壳体11上设有进水管5、出水管3、排污管4及充气管2。上盖12有一往下凹陷的区域,凹陷区13的部分与冷饮水接触,以便更好的进行热传导,在其表面上设有导热介质9,矩形多管换热器8设在凹陷区上。在壳体11内位于进水管入水口处设有阀芯6及控制阀芯的浮球7;充气管2的出气口处高于罐内的冷饮水的高度。
使用时,水从进水管5流入,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浮球7将阀芯6关闭;充气管2可起泄压的作用,也可通过其充入氮气,以隔绝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排污管4排污。
权利要求1.一种冷饮机水罐,包括罐体,在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污管;其特征在于罐体(1)是可拆分的全密封结构;在罐体内设有水位控制阀;在罐体上设有充气管(2),充气管的出气口处高于罐体内的冷饮水的高度;在罐体壁上设有矩形多管换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饮机水罐,其特征在于水位控制阀包括安装在进水管(5)入水口处的阀芯(6)及控制阀芯的浮球(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饮机水罐,其特征在于罐体(1)由上盖(12)及壳体(11)组成,在上盖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10);上盖上有一往下凹陷的区域,其凹陷区(13)的部分与冷饮水接触,矩形多管换热器(8)设在凹陷区上;上述进水管(5)、出水管(3)、排污管(4)及充气管(2)设在壳体(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饮机水罐,其特征在于在凹陷区(13)的表面设有导热介质(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饮机水罐,包括罐体,在罐体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污管;其特征在于罐体是可拆分的全密封结构;在罐体内设有水位控制阀;在罐体上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出气口处高于罐体内的冷饮水的高度;在罐体壁上设有矩形多管换热器。由于其自动控制罐体内的水位,水罐不承受压力,外形不受限制;水罐采用密封结构,从而防止空气渗入,对水质不造成污染,利用充气管向罐内充入常压的保护性氮气,隔绝氧气,防止微生物生长,充气管还具有抽真空的作用-防止空气污染,增强传热效果。
文档编号B65D81/20GK2839173SQ2005200582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李玉春, 徐言生, 黎绵昌 申请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