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车间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69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车间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纺纱车间机械,特别是例如整合有牵伸系统的 盖板梳棉机、并条机、精梳机、罗拉粗梳机等的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用 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其中具有用于输送纤维条子的固定输送装置 (圏条器板)和基本平直的接收支撑面,所述接收支撑面用于接收并 将纤维条子集合成无-条筒的纤维条子巻装,并且接收支撑面基本上 是不封闭的,其中接收支撑面在沉积过程期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中通过驱动装置往复运动,其中在反转路线上实现横动(traversing)速度的 变化。
背景技术
这种i殳备由DE 102 05 061A是已知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致力于改进这种设备,因此可以显著地改善纤维条子巻装 的生产。该问题通过下述特征解决。一种纺纱车间机械上,特别是例如整合有牵伸系统的盖板梳棉机、 并条机、精梳机、罗拉粗梳机等的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 子的设备,其中具有用于输送纤维条子的固定输送装置(圏条器板)、 和基本平直的接收支撑面,所述接收支撑面用于接收并将纤维条子集 合成无-条筒的纤维条子巻装,并且接收支撑面基本上是不封闭的, 其中接收支撑面在沉积过程期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中通过驱动装置往复 运动,其中在反转路线上实现横动速度的变化,其中具有无-条筒 纤维条子巻装的接收支撑面的速度可以基本上根据反转路线变化,由此实现逐渐减速到零值和从零值逐渐加速到往复运动的速度。接收支撑面在两个端面沿着横动路线的方向中运动并且沿着同样 的路线往回运动。这个过程在条子沉积期间被周期性地重复。根据本 发明,在沿着横动路线的运动序列期间,接收支撑面包含在反转点附 近的不同运动时刻。横动路线为在两个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开始于反 转点,这个横动路线被有意地分成加速部分,其并入基本匀速运动的 部分中。随后有一个减速部分。到达相对的反转点。横动路线的反转 后面有加速部分。后面继之有类似基本匀速运动的部分。减速部分结 束该序列。减速和加速部分特征为每个反转点。减速和加速部分因此 被称作反转路线。根据本发明这样是特别有优势的,在反转点附近也 就是在反转路线的区域中的大体勻速的横动速度被逐渐变化。输送和 横动速度因此增加。特别地,避免了突然的减速和加速过程。无-条筒(can-less)纤维条子巻装在往复运动期间并且特别地在反转路线上 被稳定地定位。本发明包含多种有优势的改进。


本发明在下文中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解释, 其中图la是具有根据本发明设备的并条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其在旋转 板下方的一个端部位置中使用支撑板来沉积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形 式的纤维条子;图lb显示了根据图la的设备,但在旋转板下方的另一端部位置中;图2显示了根据附图la、lb的设备,但位于条子输送装置的外侧; 图3a、 3b、 3c显示了沉积在支撑板上的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的平面图(图3a)、侧视图(图3b)和前视图(图3c);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具有包括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的框图,连接到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上的各个可控的驱动电机,分别用于支撑板的水平位移装置、用于支撑板的竖向位移装置和用于旋转板;图5是并条机出口区域的透视图,具有在条子沉积区域中的支撑 板和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图6示意性显示了反转路线的定界;图7显示了一个框图,包括具有根据本发明设备的电子控制和调 节装置;以及图8a、8b显示了接收支撑面与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沿着沉积路 线的运动速度相关性。
具体实施方式
图la和lb显示了 一个并条机1 ,例如THitzschler并条机TD 03。 来自上游点阵(给棉板)的多个纤维条子进入牵伸系统2,在其中受 牵伸,并且在离开牵伸系统2之后被合并以形成纤维条子12。纤维条 子12穿过旋转板3并且然后以圏条形式沉积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例 如是具有矩形顶面 一的支撑板4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中往复运动以 形成无-条筒纤维巻装5。支撑板4通过可控的驱动电机6驱动,所 述驱动电机6被连接到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7,例如机械控制器(参 见图4)。附图标记8表示条子输送装置的盖板,其邻接旋转板嵌板9。 K表示并条机l内部的工作方向(纤维原料流),同时纤维条子通过旋 转板3大体上在竖向方向中被输送。附图标记IO表示沉积区域,附图 标记11表示沉积区域10外侧的区域。用于纤维条子12的沉积区域 10包括根据图lb的路线g。支撑板4在旋转板3的下方水平往复运动, 同时纤维条子12沉积。图la显示了支撑板4的一个端部位置,图lb 显示了支撑板4的另 一个端部位置,所述支撑板4在纤维条子12的沉 积期间在旋转板3的下方在方向A、 B中水平往复运动。纤维条子巻 装5在4t转板3下方对应于A、 B而在箭头C、 D的方向中往复运动。 一旦到达在图la中示出的端部位置,支撑板4在箭头A的方向中移 动,支撑板4被加速、以恒定速度驱动并然后被减速。 一旦到达在图lb中示出的端部位置,支撑板4在箭头B的方向中往回移动,支撑板 4被加速、以恒定速度驱动并然后被减速。往复运动之间的反转通过 与驱动电机6连接(参见图4)的控制装置7实现。变速电机6以无振动或几乎无振动的速度驱动支撑板4。特别地, 加速和减速无振动或几乎无振动。加速和减速之间的速度恒定。这样, 纤维条子巻装5在根据图la沉积区域10中的往复运动期间和在根据 图2离开沉积区域的运动期间都保持稳定。运动被这样控制以至所获 得的生产速度尽可能的高,而不会有纤维条子巻装5 (条子束)滑移 或者甚至倾覆。在纤维条子12沉积的同时,控制装置7 (参见图4)控制支撑板 4的往复运动,以便生产稳定的、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根据一个 实施方式,旋转板3在固定的位置中旋转并且将纤维条子12以基本恒 定的沉积压力沉积在支撑板4上。所述恒定的沉积压力特别通过将纤 维条子12以纤维条子12每个纤维原料层恒定的输送量沉积而实现。 例如如果旋转板3将纤维条子12沉积在支撑板4上或者沉积在已经沉 积的纤维条子圏条顶部上,在向前运动期间或在向后运动期间,每层 纤维条子圏条都获得基本恒定量的纤维条子12。每层恒定量的纤维条 子12能够实现将获得的纤维条子巻装5的稳定性。支撑板4往复运动的量也通过提高纤维条子巻装5的稳定性而被 控制。无论何时支撑板4到达向前或向后运动的反向点,控制装置7 减速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到达纤维条子巻装5的边缘区域402a或 402b,并且当支撑板4离开边缘区域402a或402b时加速支撑板4。 在纤维条子巻装5每一侧上的边缘区域402a和402b之间,控制装置 7以恒定的速度控制支撑板4。边缘区域402a或402b是在纤维条子巻 装5每一端处的位置,在那里沉积在支撑板4上的纤维条子圏条没有 完全互相重叠(参加图3a、 3b)。边缘区域402a或402b位于纤维条子5每一端处支撑板4运动反 转点之前且邻近反转点。与此相反,在非边缘区域404中,即使在支 撑板4的向前或返回运动期间,每个纤维条子圏条的后缘也从上方设置到先前沉积纤维条子圏条的前缘上。关于沉积在边缘区域402a或402b中的少量的纤维条子,控制装 置7将支撑板4减速,因此更多的纤维条子12可以被沉积在边缘区域 402a或402b中,并且在非边缘区域404中将支撑板4加速到恒定的 速度。支撑板4的减速导致沉积在边缘区域402a或402b中纤维条子 的比例的增加,因为旋转板3以恒定的速度沉积纤维条子12,而不考 虑支撑板4的运动。无论何时支撑板4被减速,在该点处可以沉积更 多的纤维条子12,其对应于靠近反转点的非重叠纤维条子圏条。支撑 板4的不均匀速度提供基本均匀量的纤维条子12,对于支撑板4往复 运动期间的每层纤维条子12,其被沉积在纤维条子巻装5的边缘区域 402a和402b以及非边缘区域404中。支撑板4的不均匀速度导致纤 维条子12在纤维条子巻装5的所有点处具有基本均匀的密度。纤维条 子12的均匀密度能够使纤维条子巻装5稳定形成在支撑面上,并能够 使纤维条子巻装5被向前和向后加速和减速,避免无-条筒、侧向无 支撑纤维条子巻装5变得不稳定或有倾覆风险的可能性。在将纤维条子巻装5沉积到所述表面上完成之后,根据图2,支 撑板4与纤维条子巻装5 —起在箭头I的方向中运动到条子输送装置 外。控制装置7控制支撑板4的运动,因此进行从用于条子沉积的往 复运动(箭头A和B)变化到离开沉积区域10进入排出区域11的向 外运动(箭头I)。图3a显示了环形纤维条子巻装5的平面图,其被自由沉积在支撑 板4的顶面A上。图3b显示了纤维条子巻装5的侧视图,其被自由 定位在支撑板4上。图3c显示了纤维条子巻装5的正视图,其被自由 定位在支撑板4上。如图3a-3c中所示,纤维条子巻装5由以大体上 矩形堆叠的纤维条子圏条形成。纤维条子巻装5的矩形形状通过纤维 条子12已经被沉积的方式而形成。输送纤维条子12的旋转板3的旋 转在支撑板4的接收面4i上形成纤维条子12的堆叠圏条层,并且支 撑板4在控制装置7控制下的往复运动确定了纤维条子圏条在接收面 4,上形成的位置。支撑板4的运动具有这样的作用,沉积的纤维条子圏条设置在支撑板4的接收面4,上,并相互偏离且部分地互相堆叠, 其产生了纤维条子巻装5的基本矩形形状-在平面图中观察。在纤维 条子巻装5的每一端,纤维条子巻装5在矩形上具有圆形端,这是由 在支撑板4往复运动的方向变化产生的,如图3a清楚显示的。纤维条 子巻装5的矩形是有优势的,因为与圆锥形或圆柱形的纤维条子巻装 相比,其促进了纤维条子巻装5的稳定性。图3a显示了以圈条形式沉积的纤维条子巻装5的纤维条子12的 平面图。图3b和3c分别以侧视图和前视图显示了纤维条子巻装5自 由直立放置在支撑板4的上表面4,上,也就是说没有条筒、贮存器或 类似物。关于纤维条子巻装5的尺寸,其长度根据图3a由附图标记a 表示,其宽度根据图3c由附图标记b表示,并且其高度根据图3c由 附图标记c表示。关于支撑板4的尺寸,其长度根据图3a由附图标记 d表示,其宽度根据图3a由附图标记c表示,并且其高度根据图3c 由附图标记f表示。附图标记55 (图3a)表示基本立方形纤维条子巻 装5的上表面,附图标记5!(图3b)表示其长侧面,附图标记53(图 3c)表示其短端面,所述纤维条子巻装5具有基本矩形横截面。图中 未示出另一长侧面52、另一短端面54和底面56。根据图4,具有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7,例如机械控制器,在其上 连接用于支撑板4水平移动的可控驱动电机6、用于支撑板4竖向移 动的可控驱动电机13和用于旋转板2的可控驱动电机14。在走车20 上安装升高和降低装置,并且其由框架、导辊和柔性输送元件构成, 所述升高和降低装置可以在箭头L'和M'的方向中运动。可竖向移动 (参见图la中的箭头E、 F)的支撑板4装备有两个驱动元件15a、 15b。这些驱动元件15a、 15b设置在支撑板4相对的较窄的边上,并 置于支撑元件16a、 16b上,所述支撑元件16a、 16b固定到垂直设置 的柔性输送元件例如环绕齿形带轮的齿形带17a、 17b上。 一个导辊 18a由电机13驱动。电机13为可逆电机的形式,其可以以不同的速 度并且在两个旋转方向中运行。 一旦到达空的支撑板4,驱动元件15a、 15b落在位于底部的支撑元件16a、 16b上,因此支撑元件16a、 16b的向上移动导致驱动元件15a、 15b向上运动,并由此使支撑板4向上 运动。输送元件16a、 16b通过框架的保持元件19a、 19b被固定到走 车20上,所述走车20通过循环输送元件21在箭头O和P的方向中 水平往复运动,所述循环输送元件21例如是环绕齿形带轮的齿形带。由固定旋转板嵌板9保持的旋转板3将纤维条子12沉积到支撑板 4上,因此形成的纤维条子巻装5直立保持在支撑板4上并且在箭头 A和B的方向(参见图la)中往复运动。在连续的纤维条子沉积期间, 纤维条子巻装5的上部纤维条子圏条始终接触旋转板嵌板9的下侧 9a。纤维条子巻装5的已沉积纤维条子12压靠所述下侧9a并抵靠旋 转板3的下部覆盖面3a。因此在已沉积的纤维条子12上竖直地施加 一个预先确定的恒定压力,控制和调节装置7调节电机13的速度,使 得由纤维条子12的最上层施加的作用力保持不变。换句话说,电机 13的速度被设置成使得支撑元件16a、 16b向下运动的速度(量),与 纤维条子由通过电机14驱动的旋转板3而沉积的速度一起确保纤维条 子12在向下运动支撑板4的每个高度位置中具有均匀的压缩,所述支 撑元件16a、 16b与柔性输送元件17a、 17b连接。在每次水平方向中 的横动g (参加图lb)之后,支撑板4向下移动预设的量。由于纤维 条子12的内在弹性并由于可移动支撑板4的压力的原因,无-条筒纤 维条子巻装5在水平往复运动期间分别被压靠旋转板嵌板9的下表面 9a和旋转板3的下表面3a上。纤维条子巻装5在水平往复运动期间 因此被确定性地或非确定性地固定。图4显示了具有保持装置19a、 19b,例如框架19的走车20。保 持元件19a、 19b保持两个输送带17a、 17b,所述输送带能够在箭头 所示的方向中将支撑板4向上或向下移动。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 设置在支撑板4的顶面4i上。在纤维条子沉积期间,支撑板4在箭头 A和B的方向中往复运动。 一旦到达每个相应的端部位置(参见图la、 lb),支撑板4在方向E中向下移动始终少于纤维条子的厚度,例如 10mm,借助于驱动电机13,以便为下一层需要沉积的纤维条子原料 产生基本不变的间隔(或空间)。基本不变的空间涉及在侧向无支撑纤维条子巻装5的上侧和旋转板3的底面3a之间的区域,并为每个沉积 纤维条子层产生不变的填充力。基本不变的间隔仅用于为每个纤维条 子层沉积纤维条子12的空间,该空间基本不变。纤维条子层具有沉积 在支撑板4单独一对运动反转点(也就是从支撑板4的运动改变方向 处的点和下一反转点)之间沉积的纤维条子12的量。纤维条子12沉位置处具有基本不变的密度,其促进了纤维条子巻装5的稳定性。通过降低(图1中的箭头E)支撑板4形成的基本不变的空间直 接并且立即由从旋转板3连续恒定流出的纤维条子12填充。在条子沉 积期间,纤维条子巻装5的上侧无间隔地压靠旋转板3的底面3a,并 压靠旋转板嵌板9的底面9a。它们始终接触。由于纤维条子12的内 在弹性并由于可移动支撑板4的偏压力的原因,纤维条子巻装5的已 沉积纤维条子的质量抵靠下表面3a和9a。同时,这导致纤维条子巻 装5的预-压缩,其对于纤维条子巻装5的进一步排出和进一步的输 送是有优势的。图5显示了在条子沉积于沉积区域10期间在支撑板4上的纤维条 子巻装5a。附图标记20表示走车(引导装置,保持装置),其可以水 平往复运动。纤维条子巻装5a可以在其纵向轴线的方向C和D中水 平移动,也就是说在其长侧面的方向中。固定的侧壁22a平行于侧面5!且与侧面5j司隔开,其独立于走车 并且防止任何掉落的纤维原料或类似物进入机械。路线g(参见图lb) (横动)的长度通过电机6 (参见图4)可变,由此纤维条子巻装5a 的长度a (参见图3a)可调节。在沉积区域10的下游设置排出区域 11,其中设置运输货盘25,在所述运输货盘25上并排存放两个纤维 条子巻装5b、 5c。图6显示了处于一个端部位置中的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 的接收支撑面4。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的接收面4的相对端 部位置由虚线表示。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的接收支撑面4在 两个端部位置之间沿着路线S并且沿着相同的路线S'往复运动。这些路线s或s'的每一个都是横动路线。所述横动路线是在两个反转点U,和U2之间的间隔。当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的接收支撑面4 在横动路线S或S'上运动时,实现往复运动。这个过程在条子沉积期 间周期性地重复。 一旦已经确定了从反转点U,到反转点1)2的向前运动,那么返回运动相应地从反转点112到反转点仏。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的接收支撑面4接收不同的运动力 矩。在这方面,横动路线S被再分成加速路线X2,其并入具有基本均 匀运动特征的路线y中。在此之后是减速路线Z,。在反转点112处情 况改变。随后是加速路线X,,其后面是类似于路线y的路线y',以基本均匀的运动运行为特征。到结束时,具有减速路线Z2。减速和加速路线是每个反转点U,、 U2的特征。减速和加速路线因此称作反转路线 RWi和RWz。超出反转路线RW,和RW2的界限可以通过传感器(未 示出)检测出。作为替换,反转路线RW,和RW2可以交替地被编程 在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7中(参见图4)。条子通过旋转板3在接收支撑面4上的沉积以并条机的输送速度 实现,其可以被设置为恒定值,例如1000米/分。与这个输送速度成 比例地设置合适的横动速度。横动速度在路线y和y'上实现并且是恒 定的。这个速度以受限的方式在反转点IJ,和U2附近逐渐变化,也就 是说在反转路线RWi和RW2的区域中。在下面描述了以不同的横动 速度应用恒定的反转时间的条件。实现恒定横动速度的连续变化,因此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 5的接收支撑面4朝向反转点的运动根据正弦或余弦函数的下降曲线 而降低。在反转点处降低到零值。在通过反转点之后,所述运动也就 是横动速度根据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再次增加到最大值。这个过程确 保了不会发生突然减速和加速。连续变化开始于到达反转路线并且结束于离开反转路线。在正弦 曲线或余弦曲线中改变横动速度的时间点根据纤维条子的输送速度确 定。通过及时改变这个点,可以获得不同长度的反转路线用于改变横 动速度,以便能够将用于穿越反转路线的时间(反转时间)保持恒定。根据以下内容还实现-用于不同横动速度的反转路线可被保持恒定,或者 -用于不同横动速度的加速可被保持恒定限定反转路线的区域,其最大长度近似对应于条子圏条的沉积半 径,其中横动速度的连续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根据图7,提供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7,例如微型计算机,并通过 电机控制单元26被连接到电机6。例如DC或AC伺服电机的电机6 通过旋转速度传感器27被连接到电机控制单元26。驱动电机6通过 例如渐进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传感器28被连接到微型计算机7,此外在 所述微型计算机上连接终端29、传感器30和致动器31以及用于并条 机控制和调节的检测和致动元件。位移传感器28始终与微型计算机7联通传递接收支撑面4的具体 位置。在沉积操作期间接收支撑面4在其上移动的路线的长度依赖于 其结构并且通过程序在微型计算机7中预置(反转点,例如, 并且112-100)。如果接收支撑面4未被完全填满,其就以预定的速度V在横动路线的两个端点(Uj和U2)之间连续往复运动。接收支撑面4在横动路线s两个端点(U,和U2)之间往复运动的 速度v可以变化,并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单元26中的微型计算机7根据 需要预置。具体地,在到达两个端点之前不久,根据可编程函数执行 减速。当到达端点时,根据可编程函数运动方向反转并加速(为此目 的比照图8a、 8b)。例如,电机6可被持续地加速或减速。在反转点 通过加速或减速补偿条子圏条的重叠也是特别有利的。接收支撑面4 在填充操作期间在路线s上的运动速度v依赖于机械(并条机)的输 送速度并且直接(电动地)与其同步。在纺纱中,条筒,也被称做纺纱筒是空心体(容器),其用于纤维 条子的沉积、收容和移除。条筒可被转送、运输、存储和供应。这种 条筒为在所有侧面上通过侧壁封闭的矩形条筒的形式,也就是说具有 四个侧壁和一个底部壁且具有开口的上侧,其用作纤维条子的填充和 移除开口。与此相反,本发明涉及无-条筒的纤维条子巻装5,也就是说没有用于纤维条子的条筒、容器或类似物。纤维条子以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5的形式沉积和输送。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车间机械上,特别是例如整合有牵伸系统的盖板梳棉机、并条机、精梳机、罗拉粗梳机等的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其中具有用于输送纤维条子的固定输送装置(圈条器板)和基本平直的接收支撑面,所述接收支撑面用于接收并将纤维条子集合成无-条筒的纤维条子卷装,此外,所述接收支撑面基本上是不封闭的,其中接收支撑面在沉积过程期间能够在水平方向中通过驱动装置往复运动,其中,在反转路线上实现横动速度的变化,其特征在于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卷装(5)的接收支撑面(4)的速度能够基本上根据反转路线(RW1,RW2)变化,由此实现逐渐减速到零值和从零值逐渐加速到往复运动(A,B)的速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撑面在反转路 线上的速度能够连续变化。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撑面在反 转路线上的速度能够细微地变化(以细微的方式)。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撑 面的速度变化在下述路线区域中实现,所述路线区域从反转点开始在 接收支撑面的运动纵向方向中延伸接近条子圏条的沉积半径。
5. 如权利要求l-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撑 面的横动速度设置为在反转点附近降低,这样接收支撑面接近反转点 的速度设置为根据下降的正弦或余弦曲线而在反转点处被降低到零 值,并且在穿过反转点之后所述速度设置为根据正弦或余弦曲线被增 加到最初的横动速度。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横动速度 开始和结束正弦或余弦变化的时间点能够根据纤维条子的输送速度确 定。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与用 于接收支撑面的位移装置相结合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位移装置在纵向方向中的往复运动。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为反 转点区域中的接收支撑面赋予变化的速度的装置。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所述位 移装置提供单电机的驱动装置,所述单电机的驱动装置与并条机或梳 理机的主驱动器分离。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所 述位移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因此通过改变伺服电机的旋转 方向能够改变传动装置的运动方向。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伺服电 机能够通过作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控制。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收支撑面在反转点附近进入或离开反转路线的运动能够通过传感器检 测。
13.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 感器能够沿着反转路线移动和固定。
14.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 感器根据光电或机械检测原理运行。
15.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用 于具有接收支撑面的横动装置的可控驱动装置,所述接收支撑面用于 纤维条子巻装,反转路线和/或其反转时间能够独立于均匀横动速度的 变4匕而变4匕。
16.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条 筒纤维条子巻装在沉积操作期间的运动速度依赖于例如并条机的纺纱 车间机械的输送速度,并且直接电动地与其同步。
17. 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条 筒纤维条子巻装能够在往复运动期间被稳定地定位。
18. 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条 筒纤维条子巻装能够被稳定地定位在反转路线上。
19. 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的水平行程能够被调节。
20. 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条子巻 装的长度可以在水平行程上被调节。
21. 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条子巻
22.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关于纤 维条子巻装,在机械中的移动不用条筒、容器或类似物而实现。
23. 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为细长结构。
24. 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已沉积 的纤维条子(无-条筒纤维条子巻装)能够通过机械装置移动。
25. 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 送装置是转动的旋转板。
26. 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能够以圏条形式沉积。
27. 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条 筒条子巻装能够在接收支撑面上并与其一起水平地往复运动。
28. 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的长度对应于旋转板下方的纵向最大行程。
29. 如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将已沉积的纤维条子(条子巻装)在沉积路线上往复移动。
30. 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协 助沉积过程,在接收支撑面的表面上提供固定元件或类似物。
31. 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已沉积 的纤维条子(条子巻装)能够以无振动或实际上无振动的方式在沉积 区域中移动。
32. 如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位移装 置在加速和减速路线上的速度变化基本上连续地(无级地)实现。
33. 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例如驱 动电机的可控驱动装置与所述位移装置相连。
34. 如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可控驱 动装置被连接到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
35. 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动位 移装置能够实现已沉积纤维条子(条子巻装)的稳定位移。
36. 如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自由沉积在沉积区域中。
37. 如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能够以自由沉积的形式移动。
38. 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巻装是无-条筒的。
39. 如权利要求1-3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巻装横截面是细长的。
40. 如权利要求1-3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巻装横截面基本是矩形的。
41. 如权利要求1-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巻装侧向无支撑。
42. 如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纤维 条子巻装的顶侧和输送装置(圏条器)的下侧覆盖面之间没有间隙。
43. 如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纤维条子巻装的顶侧和固定圏条器板的下侧覆盖面之间没有间隙。
44. 如权利要求1-4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维条 子巻装由其顶侧压靠圏条器的下侧覆盖面和圏条器板的下侧覆盖面, 并且由其下侧压靠接收支撑面。
45. 如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降 低的接收支撑面在纤维条子巻装上施加偏压力。
46. 如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可 控的驱动装置,用于接收支撑面的水平往复位移。
47. 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接 收支撑面水平位移的可控驱动装置被连接到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
48. 如权利要求l-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输 送装置(旋转板)的驱动装置在第一纤维条子圏条沉积到接收支撑面 上期间以较低的传动比运行。
49. 如权利要求1-4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输 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例如驱动电机被连接到控制和调节装置。
50. 如权利要求1-4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为支撑板或类似物。
51. 如权利要求1-5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为支撑片(输送台)或类似物。
52. 如权利要求1-5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支 撑面被连接到一快速作用位移装置。
53. 如权利要求1-5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装 置是可逆电机,例如伺服电机。
54. 如权利要求1-5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将连接 到用于调节预定电机旋转速度的控制装置的速度-控制电机用作驱动 装置。
55. 如权利要求1-5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为变频控制的AC伺服电机。
56. 如权利要求1-5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能够在较宽范围上持续加速和减速。
57. 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在加速和减速之间以恒定的速度运行。
58. 如权利要求1-5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位移装 置和接收支撑面的位移路线长度分别能够被调节。
59. 如权利要求1-5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位移装置的往复运动。
60. 如权利要求1-5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29)在一个方向中连续旋转。
61. 如权利要求1-6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的旋转速度能够被无级地调节。
62. 如权利要求1-6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到达 端点(分别为I, II和III)之后,速度(v)根据一函数被加速。
63. 如权利要求1-6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到达 端点(分别为I, II和III)之前,速度(v)根据一函数被减速。
64. 如权利要求1-6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无 -条筒纤维条子巻装的接收支撑面在沉积操作期间的运动速度直接电动地与纺纱车间机械的输送速度同步。
全文摘要
在纺纱车间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特别是例如整合有牵伸系统的盖板梳棉机、并条机、精梳机、罗拉粗梳机等的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用于沉积纤维条子的设备,其中具有用于输送纤维条子的固定输送装置(圈条器板),和基本平直的接收支撑面,所述接收支撑面用于接收并将纤维条子集合成无-条筒的纤维条子卷装,并且接收支撑面基本上是不封闭的,接收支撑面在沉积过程期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中通过驱动装置往复运动。为了改进无-条筒纤维条子卷装的生产,具有无-条筒纤维条子卷装的接收支撑面的速度可以基本在反转路线上变化,以致于实现逐步减速到速度零值和从零值逐步加速到往复运动的速度。
文档编号B65H54/70GK101280477SQ20081008765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日
发明者U·福尔拉特 申请人: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