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847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处理废旧轮胎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平均粒径为5 6毫米的橡胶颗粒通 过螺旋输送机输送到研磨机内进行研磨。根据工艺要求,一般采用一条较长的螺旋输送机, 其开有多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分别对应一个研磨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橡胶颗 粒均勻、定量的分配到各研磨机中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操作下料 口的开闭来控制输送量,这样输送效果的好坏就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同时效率也 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自动的分料装置,实 现了螺旋输送机中的橡胶颗粒能均勻、定量的分配下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电机、下料框以及进料斗,下料框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轴,该 转轴周向均布有料板,该料板与下料框的边壁间隙配合,进料斗量端分别安装有红外探头, 红外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所述电机的PLC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下料板的结构设置和红外探测头的检测,实现了物 料均勻、定量的分配下料。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中部分剖视;图4为图2的B-B视图,图中部分剖视;图5为图4中主轴转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本发明包括安装在出料口 8下端的下料框5,下料框5正对进料斗2的上 方,螺旋输送机1将物料不断地输送至各出料口 8,物料经过下料框5下落到进料斗2内,最 终进入研磨机9内部进行研磨。本发明通过下述结构实现螺旋输送机1内的物料均勻、定量的分配下料。见图2 至图3,下料框5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左轴承座10、右轴承座11,右轴承座11与电机4螺栓 连接,转轴7两端分别安装在左轴承座10、右轴承座11内,转轴7右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 接。见图3、图4,转轴7周向均布有料板6,料板6与下料框5间隙配合,即料板6的一侧边与转轴7连接,其余三侧边分别与下料框5的侧面对应,料板6的侧边与下料框5的侧面之 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保证转轴7转动时料板6不会与下料框5碰擦即可,考虑到实际
加工难度,一般为一毫米左右。 见图1、图5,本发明工作时,电机4带动转轴7以及料板6转动,此时螺旋输送机 1内的物料进过下料口 8下落到下料框5,转动的料板6不断地把物料拨进进料斗2,进料 斗2上平面两侧分别装有红外探测头3,当物料装满进料斗2时,左右两个红外探测头3被 物料遮挡不能互相感应,此时PLC控制电机4停止转动,见图4,此时料板6处于静止状态, 能挡住物料继续下落。见图5,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料为平均粒径在五到六毫米的橡胶颗粒, 而前述间隙为为一毫米左右,由于本实施例设置了六块料板6,无论电机4停转时料板6处 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基本保证物料不再进入进料斗2,满足了定量要求,当然为了保证更 佳的挡料效果,料板6的数量可以更多。物料不断下落至研磨机9内进行研磨,当进料斗2 内的物料高度低于红外探测头3时,左右两个红外探测头3重新互相感应,此时PLC控制电 机4转动,物料得以从下料框5重新补充到进料斗2内,由此实现了自动分料。
权利要求
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包括电机、下料框以及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框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轴,该转轴周向均布有料板,该料板与所述下料框的边壁间隙配合,所述进料斗分别安装有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所述电机的PLC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输送机的分料装置,包括电机、下料框以及进料斗,下料框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转轴,该转轴周向均布有料板,该料板与下料框的边壁间隙配合,进料斗分别安装有红外探头,红外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所述电机的PLC连接。本发明下料板的结构设置和红外探测头的检测,实现了物料均匀、定量的分配下料。
文档编号B65G47/42GK101955062SQ2010101837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顾军, 顾洪 申请人: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