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79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大型货物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多数货物可在标准的集装箱内进行运输,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货物,如 游艇、火箭以及一些飞机的零件或部件,由于其尺寸很大,其很难在标准的集装箱内进行相 应的运输。因此,此类货物一般使用改造的平板车或者运输框架来进行运输。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多个运输框架的组合,来实现大型货物的运输。然而,这种运 输对于一些运输要求较高,如运输时需要防水的大型货物,仍不能满足其运输要求。另外,对于一些大型货物而言,其精密度要求较高,故运输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 的保护,如对大型货物的装箱要求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箱体的变形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 免对货物或其零件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使其能够满足大型货物的运
输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包括有底架组件;顶板组件,设 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顶部;门端板和前端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端 部;以及两个侧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侧部;所述集装箱的外形尺 寸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其中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两个以一第一预定间隔设置 在所述底架组件之上的导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装置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且彼此平 行布置。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导轨装置包括有两个固定支座,以一第二预定间隔设置在所 述底架组件的上表面;以及导轨,限定在两个所述固定支座所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组件包括有底架、以及铺设在所述底架之上的地板,所述导轨 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导轨装置沿着由所述门端板至 所述前端板的方向逐渐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组件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架之上的底纵梁,其中所述底纵 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底纵梁相对应地垂直设置在所述导轨装置的下方、并沿着所述集 装箱的纵向延伸;所述底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组件包括顶架、多个顶板单元以及至少两个顶纵梁,所述顶纵 梁以一第三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架之上,所述顶板单元搭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顶纵梁之 间。进一步地,所述顶纵梁和/或所述底纵梁为方钢、工字钢、槽钢或角钢等型材。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位于所述顶板组件与所
3述侧板的相接处的外角部。进一步地,所述吊装装置包括有卸扣。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包括有具有角件连接孔的连接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由于其外形尺寸远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 能够满足大型货物的运输需要,与此同时在底架组件之上还设置有导轨装置,大型货物能 够通过导轨装置从门端位置处推入到箱内深处,提高了可操作性,节省了劳动成本。另外, 在导轨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底纵梁,进一步防止了运输大型货物时集装箱底架的变形,有效 减少了对集装箱地板的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宽度较宽,在顶架之上还设置有顶 纵梁,将多个顶板单元搭接在顶纵梁之间,提高了顶板的整体刚度,有效避免了顶板的下凹 变形,同时避免了顶板重新开模的费用。在顶板组件与侧板的连接处的外角部还对应地设 置有吊装装置,便于使用吊装设置对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进行吊装作业,同时还可通过设 置在底架外侧面处的底部固定装置进行集装箱的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集装箱的B-B剖视图;图3A为图1中的E部放大图;图;3B为图3A中的F-F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主视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 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 中。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用于运输大型货物,其包 括有底架组件11、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11的顶部的顶板组件12、门端板13和前端板14以 及两个侧板15,其中所述门端板13和前端板14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11的两 个端部,两个侧板15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11的两个侧部。由于本实用新型 的集装箱为一封闭的箱体,故相对于现有用于运输大型货物的经改造而成的平板车和运输 框架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能够保证运输大型货物的水密性。值得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的外形尺寸远大于现有技术中ISO标准集装箱 的外形尺寸,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分别大于等于13. 7m、4. 4m 以及4. 5m。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的长度L、宽度W以及高度H分别大于等于23m、6. 4m,
6. 6mο为了满足多种大型货物的运输需要,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设置有多种尺寸。根据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集装箱的长度L、宽度W以及高度H分别约为13. 7m、6. 4m,6. 6m。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装箱的长度L、 宽度W以及高度H分别约为23m、6. 4m,6. 6m。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例,所 述集装箱的长度L、宽度W以及高度H分别约为30m、4. 4m,4. 5m。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 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装箱的长度L、宽度W以及高度H分别约为35m、6. 5m、6. 6m。回到图2所示,为了提高大型货物的装载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还包括 有两个导轨装置20,所述两个导轨装置20以一第一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11之上,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导轨装置20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布置,进一步地, 每一所述导轨装置20还包括有两个固定支座21、导轨22以及与所述导轨配合移动的滑块、 滑轮或者滚轮(未示出),该部件一般为固定在所装运的货物上或货物平台上。其中所述两 个固定支架21以一第二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11的上表面,导轨22被限定在两个 固定支座21所形成的空间内。较佳地是,所述底架组件11还包括有底架111、以及铺设在所述底架111之上的地 板112,所述导轨装置20分别安装在所述地板112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导轨装置 20沿着由所述门端板13至所述前端板14的方向逐渐延伸。当需要装载大型货物入箱时, 将大型货物放入门端板13位置处的导轨22之上,使得大型货物的底部与滑块相接触,然后 对其施加一个朝向箱内深处的推力,于是大型货物从门端板附近滑行至前端附近处,节省 了装载大型货物的操作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很大,需要保证其整体强度的稳定性。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所述底架组件1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架111之上的底纵梁113,由于在地板 的预定位置上为底纵梁的上表面预留了的一定的存放间隙,使得所述底纵梁113的上表面 能够穿过地板112,并与所述地板112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底纵梁11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 架111相连。较佳地是,所述底纵梁113相对应地垂直设置在所述导轨装置20的下方、并 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所述底纵梁113的上表面与所述导轨22的下表面相抵接,从 而对导轨装置20进行支撑作用,较佳的是,所述底纵梁113的长度与所述侧板15的长度相 适应,从而提高了底架的整体强度,减小了底架因重力产生的变形。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可 选实施例,固定支座21以及导轨22可以直接焊接在底纵梁之上。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集装箱的宽度较大,为了避免顶板的下凹变形,保证其结构上 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集装箱的顶板组件重新开模所产生的成本,所述顶板组件12包括有顶 架121、多个顶板单元122以及至少两个顶纵梁123,所述顶纵梁123以一第三预定间隔设 置在所述顶架121之上,所述顶板单元122搭接在相邻的两个顶纵梁123之间,可选地,所 述顶板单元122与所述顶纵梁123的相接处可通过焊接等形式进行固定。所述顶纵梁123 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较佳地是,所述顶纵梁123的长度与侧板15的长度相适应。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集装箱的生产制造,上述的顶纵梁123和/或底纵梁113可以 为方钢、工字钢、槽钢或角钢等型材。。为了便于外部设备对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进行吊装作业,如图3A和;3B所示,所述 集装箱还包括有吊装装置124,所述吊装装置IM位于所述顶板组件12与所述侧板15的相 接处的外角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吊装装置1 包括有卸扣125。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固定,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底架111 的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装置1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底部固定装置114包括有具有角件连接孔的连接板、或者带有锁孔的角件,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进行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由于其外形尺寸远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 使得其能够满足大型货物的装载需要,并保证大型货物的水密性;与此同时由于在底架组 件之上还设置有导轨装置,大型货物能够通过导轨装置从门端位置处推入到箱内,提高了 可操作性,节省了劳动成本。另外,通过增设顶纵梁和底纵梁,提高了集装箱的整体刚度,进 一步防止了运输大型货物时集装箱顶板组件和底架组件的变形,有效减少了对集装箱结构 的损坏。通过设置吊装装置以及底部固定装置,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进行吊装作业, 同时还可实现集装箱的定位。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 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 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包括有底架组件;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顶部;门端板和前端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端部;以及两个侧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其中所述集装 箱还包括有两个以一第一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之上的导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装 置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轨装置包括有两个固定支座,以一第二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上表面;以及导轨,限定在两个所述固定支座所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包括有底架、以及铺设在 所述底架之上的地板,所述导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 导轨装置沿着由所述门端板至所述前端板的方向逐渐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 架之上的底纵梁,其中所述底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纵梁相对应地垂直设置在所述 导轨装置的下方、并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所述底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导轨的下表 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包括顶架、多个顶板单元 以及至少两个顶纵梁,所述顶纵梁以一第三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架之上,所述顶板单元 搭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顶纵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纵梁和/或所述底纵梁为方 钢、工字钢、槽钢或角钢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位于 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侧板的相接处的外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有卸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外侧面的 底部固定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包括有具有角件 连接孔的连接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有底架组件;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顶部;门端板和前端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端部;以及两个侧板,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的两个侧部;所述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外形尺寸;其中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两个以一第一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架组件之上的导轨装置,两个所述导轨装置沿着所述集装箱的纵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大型货物的运输需要。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1901361SQ20102054046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丁志春, 刘荣, 吕国权, 李爱华, 沈炎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