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荷载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03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载荷载重架的制作方法
大载荷载重架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接收和运输货物的大载荷载重架(GroBladungstragcr)。这种类型的大载荷载重架通常具有托盘状的底部部件,其例如可以具有欧洲标准托盘的尺寸,欧洲标准托盘为一种还被称为欧标托盘的工业托盘。大载荷载重架的平面图的标准尺寸例如是800x600mm,1200x800mm, 1200x1000mm以及1200x1600mm。在物流和空间利用上,这些尺寸为卡车中或TEU标准集装箱中的运输提供了理想的几何结构。这种类型的大载荷载重架的高度——从位于底部上的大载荷载重架的接触表面到侧壁上边缘——通常为750mm,850mm,975mm或1000mm,然而这些尺寸不受限制。因此,对于已知的大货物载重架,对由托盘状底部部件的尺寸和侧壁预先确定的高度有一个固定的规定。从DE 102004012198A1,还已知设置一个可以移动的运输架,其包括四个周向的侧壁。因此,运输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底部部件松脱,并根据需要被替换。不利之处是这涉及高度的复杂性。因此,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大载荷载重架,其被构造为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高度。所述目标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大载荷载重架来实现,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组件来实现,其中优选的实施方案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表征。根据本发明的大载荷载重架由至少一个基座部件来表征,优选地,由四个周向布置的基座部件来表征,所述基座部件均被构造为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托盘状底部部件或设置在底部部件上的边缘条,所述边缘条尤其与底部部件一体构造,并向上突出超过托盘支撑表面,以及基座部件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侧壁。通过具有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可以在其他相同尺寸的部件下,实现针对特定高度的大载荷载重架的高度的增加,所述高度的增加例如为10cm,20cm,25cm等。因此,可以实现大载荷载重架的特定高度,例如但不限于750mm,870mm,975mm和1000mm,或者甚至更高。由此,可以避免额外的用于生产具有不同高度的大载荷载重架的时间,成本和研发需求。因此,尤其优选的是,侧壁被构造为以可松脱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托盘状底部部件或连接至边缘条(边缘条连接至该底部部件),以及所述侧壁还可松脱地连接至基座部件。通过侧壁和底部部件的灵活连接,即直接或通过基座部件增高,产生一个决定性的优势: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各种高度。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侧壁的上边缘因此优选齐平地连接,从而通过侧壁实现大载荷载重架在侧壁上方的等高的高度。四个周向设置的基座部件因此形成了一个固定架或基座架。通过该固定架,大载荷载重架可以通过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其他部件相同),调节至例如但不限于750mm, 870mm, 975mm和1000mm的高度,当使用了标准尺寸时,所述大载荷载重架有利地可以与通常木质的托盘状载重架堆叠在卡车的货仓里。 所述大载荷载重架可以包括一个周向边缘条或还包括多个边缘条,该边缘条分别在大载荷载重架的一侧上延伸,该边缘条可以在大载荷载重架的拐角区域互相邻接。该边缘条因此优选地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然而其中,每两个彼此相对的边缘条被构造为具有相同的高度和/或每两个在拐角边缘互相邻接的边缘条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对于可折叠地被支撑的侧壁,这有利地形成了一个折叠次序,其中与较低边缘条相关的侧壁先被折叠,以及那些连接至较高边缘条的侧壁被折叠在它们上面。两个分别相邻的基座部件通过插入机构可松脱地连接至彼此,所述插入机构在平行于底部或底部部件的方向上作用,并优选地被提供在基座部件的两侧的侧面。所述插入机构因此提供了基座部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其中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件或类似地通过插入槽和与之互补的插入榫提供额外的连接保障。所述插入机构使得实现了基座部件拼图似地连接至周向固定架。因此,插入机构优选地包括一个鸠尾结构,其具有一个近似梯形的连接槽和相应的连接榫,然而冷杉树形或三角形或圆形或圆弓形结构都是可行的,然而其中,处于倾斜角度的形状配合表面是优选的,其中,所述形状配合表面在基座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时以其对抗剪力和张力的非常高的强度而见长。对于四个周向的基座部件,优选地,每两个彼此相对的基座部件被构造为相同和/或两个彼此相邻的基座部件被构造为不同,以便于组装。因此,所述基座部件可以在拐角区域或者在大载荷载重架的侧部区域彼此接合和彼此固定。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优选地,与大载荷载重架的较短侧相关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基座部件具有U形形状,也即,所述U形被构造为具有一个底一该底在大载荷载重架的较短侧和与较短侧邻接的拐角区域上延伸一和两个腿,所述腿在邻接的或相邻的大载荷载重架较长侧上缩短。另外两个位于较长侧上的彼此相对的基座部件分别在大载荷载重架的较长侧的剩余的中间部分上延伸,所述中间部分的大小约为较长侧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之间。相应地,优选的是,四个基座部件中有两个在大载荷载重架的拐角上于两侧上延伸,并仅仅在侧部区域首先与另外两个基座部件接合。因此,实施方案可以使得只有两个被设置为彼此相对的基座部件被使用,这产生的有利之处在于,大载荷载重架还能够被构造为具有侧窗或可伸入的开口。通过拐角上的引导,U形基座部件因此稳定地靠在三个彼此相邻的边缘条上,从而促进了额外的大载荷载重架在该大载荷载重架上的堆叠。额外的优势是,这促进了基座架在大载荷载重架上的尤为简单的组装。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被构造为U形的基座部件包括一个引导槽并首先被放置在边缘条上。因此,基座部件通过三个侧部的支撑而被稳定地保持。另外两个另外基座部件于是可以通过插入机构轻易地组装。基座部件优选地通过一个插入机构通过形状配合可松脱地连接至边缘条或连接至大载荷载重架的底部部件,其中,所述连接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来加强。所述插入机构有利地包括一个下述结构,该结构具有一个梯形的插入槽以及梯形的插入榫(例如实现鸠尾连接(Schwalbenschwanzverbindung)) ο因此,尤为优选的是,基座部件能通过插入槽上的突出的肩阻止向上的提升,所述插入槽由基座部件的插入机构保持。此外,在所有实施方案中,当然可以在插入槽布置铰链螺栓接收部,以及在插入榫布置铰链螺栓,使得基座部件和/侧壁被可折叠地支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同样有利的是,将基座部件构造为彼此兼容,使得可以将多个基座部件放置于彼此上方并通过周向的侧壁闭合。通过四个周向的基座部件构造的固定架或基座架,因此在通过彼此连接的侧壁构造的“架”和通过底部部件的边缘条构造的架之间,以及也在两个通过基座部件构造的固定架的上侧或下侧。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大载荷载重架的组件包括一个托盘状底部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可松脱地连接的侧壁,和一个基座部件,其被构造为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托盘状底部部件或至少一个布置在底部部件的边缘条,所述边缘条尤其是与底部部件一体构造并向上突出超过托盘状支撑表面,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可松脱地连接至基座部件,由此,大载荷载重架可调节至不同的高度,所述高度优选为750mm,870mm, 975mm和1000mm。所述组件可以以多个人工步骤来组装以形成一个大载荷载重架,并可通过多个人工步骤拆解成多个具体部件,其中不损坏具体部件。同时,重要的是,组装和拆解可以尽可能频繁地重复。这可以由此来实现:在所述组件中,优选地使用如前所述地加以构造的部件,使得通过所述部件可以构建一个前述大载荷载重架。同时,所述组件可以以节省空间的压缩包的形式销售,这相对于组装好的大载荷载重架而言是有利的。基座部件优选地具有彼此相适配的不同的高度,以使得大载荷载重架的高度能够通过基座部件的相应替换来递增地调整;这意味着,大货物载重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调节至不同的高度。本发明的额外的优势和结构通过参考附图中的优选实施方案来描述。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表示。

图1示出了具有固定架和周向侧壁的大载荷载重架的立体图;图2不出了周向设置有四个基座部件的大载荷载重架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有两个第一基座部件的大载荷载重架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具有两个第一基座部件和两个第二基座部件的大载荷载重架的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了来自一个大载荷载重架的边缘条的立体图;图6从大载荷载重架外侧示出了边缘条和基座部件的较低部分;图7示出了边缘条外侧上的一个螺栓连接的立体图;图8示出了从大载荷载重架外侧来看的两个基座部件的两个插入机构的立体图;以及图9示出了从大载荷载重架内侧来看的两个基座部件的两个插入机构的立体图。图1示出了一个大载荷载重架1,其具有:一个托盘状底部2,该托盘状底部具有第一和第二边缘条3a,3b ;以及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和布置在其上的周向的侧壁5a,5b。分别彼此相连的相应边缘条3a,3b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以实现对侧壁5a,5b的可折叠的支撑。彼此相连的相应侧壁5a,5b也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使得侧壁结合不同高度的边缘条及置于其上的基座部件后,侧壁的上边缘6a,6b齐平,而这不是必需的。还可以分别将边缘条3a,3b,基座部件4a,4b和侧壁5a,5b构造为具有相同的高度。四个周向布置的和侧部相连的基座部件4a,4b共同形成固定架7.从图1可明显看出,可以通过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4a,4b (其他部件相同)实现大载荷载重架的高度的增力口,以获取确定的标准高度,其中高度的增加例如为10cm,20cm,25cm等。因此,可以实现大载荷载重架的确定的例如为750mm, 870mm, 975mm和1000mm,或更高的高度。图2示出了图1的大载荷载重架1,其中侧壁5a和5b出于清楚起见未被一起示出。第一边缘条3a在近似长方形的托盘状底部2的较短侧a上延伸,以及第二边缘条3b在托盘状底部2的较长侧b上延伸。与边缘条3a和3b相应的是,两个第一基座部件4a和两个第二基座部件4b分别彼此相对地布置。第一基座部件4a和第二基座部件4b在其底侧分别具有插入机构(Steckmimik),其中所述插入机构此处例如被构造为三个或四个插入榫8a,8b,它们分别插入边缘条3a,3b的相应的互补的插入槽9a,9b中。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基座部件4a和第一边缘条3a包括第一插入榫8a和第一插入槽9a,它们被构造为与第二边缘条3b和第二基座部件4b中的插入榫和插入槽不同,而这不是必需的。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在顶侧包括又一插入机构,其被构造为三个或四个插入槽10a,10b,用于接收图中未示出的侧壁的插入榫。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分别基本在边缘条3a,3b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近似在托盘状底部2的拐角区域11彼此接合。如图3所示,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与较短侧a相关的基座部件4a被构造为于顶视图中呈U形,其中该U形的底部12在第一边缘条3a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形成该U形的主要部分,以及该U形的两个腿13被构造为较短,并覆盖边缘条3b某一个量,从而固定架7的拐角在此通过第一基座部件4a形成。若需要,一个相反的实施方案也是可以的。U形底部12包括之前描述的插入机构8a,其与边缘条3a相互作用。U腿13分别平行于与3a相连的并与较长侧b相关的边缘条3b延伸。至少于一部分,如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大载荷载重架I的长度上,边缘条3b的上边缘被构造为轨道14,用于沿着第二边缘条3b调节第一基座部件4a。相应地,第一基座部件4a的靠于轨道14上的U腿13的底侧包括引导槽14a。弓丨导槽14a被构造为和轨道14互补,这意味着,横截面上为U形,以覆盖轨道14,以及优选地通过挡板15限定轨道14两侧。在图4中,两个第二基座部件4b移动至(为直观起见,示以分解图)大载荷载重架I的内部。由此,用于安装该固定架的方法被清楚呈现。首先,图3所示的第一基座部件4a被布置在底部部件2上。每个基座部件4a于此从它们要连接至的边缘条3a开始并行错开地施加至大载荷载重架I的内部。因此,当基座部件4a被施加时,U腿13接触边缘条3b。随后,第一基座部件4a沿着朝向第一边缘条3a的方向向外移动,其中轨道14滑入引导槽14a。因此,挡板15支持在所述边缘条3b的轨道14上的引导。当第一基座部件4a接近第一边缘条3a时,插入突起或插入榫8a与插入槽9a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基座部件4a可以整体形状配合地移动到大载荷载重架I的外边缘上,这意味着,它们形成外壁的一部分并止于与底部部件2或第一边缘条3a齐平。随后,如图4所示,被提供用于增加第二边缘条3b的高度的第二基座部件4b被插入剩余的凹口。图2示出了插入固定架7之后的大载荷载重架I。清楚可见的是,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分别被构造为与边缘条3a,3b齐平。随后,可以对一个第二固定架重复该方法或可以插入周向侧壁5a,5b。图5示出了具有插入机构的边缘条3a的内侧16。该插入机构被构造为一个呈插入槽9的形式的凹进区域。此处,插入槽9在边缘条3a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并横跨一个几厘米的区域。边缘条3a被构造为双壁,因此,其包括一个内边缘条部分17和一个外边缘条部分18和一个上壁部分19。在插入槽9a部分中,内边缘条部分17是完全凹进的。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内边缘条部分17的凹口包括一个基本长方形的部分20以及翼区域21,该翼区域在两侧向外延伸超过长方形部分20。此处,替代实施方案也是可行的,例如,一个梯形形状,其作为经典的鸠尾组件而已知。在上壁部分19中,在翼部分21区域,构造有两个肩23,其用于接触基座部件的翼,从而阻止基座部件在向上方向上的提升。为此,与内边缘条部分17的长方形部分20相应的是,上壁部分19也包括一个基本长方形的上壁凹口 22。在内边缘条17的翼部分21的区域,上壁凹口 22因此延伸超过上壁部分19的宽度的大约1/4,以及在内部边缘条部分17的长方形部分20的区域内,上壁凹口 22延伸超过上壁部分19的宽度的3/4以上,其中相应的肩23被构造在内边缘条部分17的长方形凹口 20的两侧。在组装插入机构后,基座部件的翼啮合肩23,从而确保肩阻止向上的提升。此外,插入机构可选地包括一个接触部件24,该接触部件被构造为一个门弓,其布置在位于内边缘条部分17的长方形部分20区域的外边缘条部分18内的大载荷载重架内侦牝并围绕一个螺栓孔25。其他的数量和形状的定位部件(除了三个以示例方式彼此相邻布置并在大载荷载重架I的内部引导的斜坡26之外),也可以提供。图6从大载荷载重架外侧示出了图5所示的边缘条3a的立体图,以及示出了一个基座部件4a,该基座部件带有一个插入机构实施方案,该插入机构被构造为与前述边缘条3a的插入机构互补。该插入构件包括一个此处优选为长方形的部分27,其具有布置于两侧的翼28。边缘条30内的接触部件24和定位部件26对应于一第二门弓30和一个定位凹口31 (位于被构造为朝下开放的门弓30内)。定位部件26的宽度因此根据定位凹口 31的宽度被调整,使得当基座部件4a靠近边缘条3a时,可以通过螺栓孔25实现基座部件4a的螺栓接收部32的精确定位,螺栓可以随后被插入。如从图2,3和4清楚可见,基座部件4a,4b的插入榫8a,8b的朝向箱子内部的一侧被构造为具有光滑的和平坦的表面。在朝向箱子外侧的一侧上,插入榫8a,8b同样如该实施方案的外壁29 —样也包括肋状结构33。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外壁29和插入榫8a,8b还可以被构造为在外侧上光滑以及相反,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额外的肋状的结构。图7以分解图示出了借助于从外侧插入通孔25的螺栓34而进行的基座部件4a在边缘条3a上的进一步的连接(而非插入机构的形状配合连接)。图8和9从大载荷载重架I的外侧(图8)或从大载荷载重架内侧(图9)示出了两个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第二基座部件4b因此以分解视图的方式在大载荷载重架I的内部错开,由此以特别清楚的方式示出了互相连接的基座部件4a,4b的插入机构35,36。基座部件4a,4b的插入机构35,36可以在平行于底部的方向上像一个拼图一样被组装。因此,多个(此处为四个)形状配合表面37被提供,它们以倾斜的角度被布置,其中形状配合表面平行于底部在第一基座部件4a的U臂13的一部分上延伸以及在第二基座部件4b的一个相应部分上延伸。以倾斜的角度被布置的形状配合表面37因此在基本整个基座部件4a,4b的高度上实现一个之字形支撑。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基座部件4b的插入机构35包括一个鸠尾结构,其具有两个梯形38。作为互补,第一基座部件4a的插入机构也包括一个鸠尾结构,此处,上侧以及下侧分别为三角形39以及中心为梯形40,这些相应地形成了四个倾斜的形状配合表面37。在插入机构35,36中,布置了额外的钻孔,用于螺栓连接,以确保进一步的固定。
权利要求
1.大载荷载重架(1),其包括一个托盘状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个可松脱地连接的侧壁(5a,5b ),优选地包括四个可松脱地连接的侧壁(5a,5b ),其中, 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4b)被构造为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托盘状底部部件(2),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侧壁(5a, 5b )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 4b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所述大载荷载重架(I)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托盘状底部部件(2)上的,优选地与底部部件一体构造的边缘条(3a,3b),以及所述侧壁(5a,5b)可松脱地连接至基座部件(4a,4b),所述基座部件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条(3a,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所述大载荷载重架(I)包括四个设置在托盘状底部部件(2 )上的,优选地与底部部件一体构造的边缘条(3a,3b ),所述四个边缘条周向布置,优选地,在拐角区域(11)彼此邻接的每两个边缘条(3a,3b)被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以及大载荷载重架(I)包括至少四个基座部件(4a,4b),所述至少四个基座部件共同形成一个周向的固定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所述基座部件(4a,4b)中的每一个在两侧的侧部包括一个在平行于底部的方向上作用、尤其具有梯形或三角形结构的插入机构(35-40 ),以及彼此邻接的所述基座部件(4a,4b )通过所述插入机构(35-40 )形状配合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布置为彼此相对的两个基座部件(4a)分别以U形的形状在大载荷载重架(I)的优选为较短的一侧(a),以及与其邻接的拐角区域(11)及与其相连的大载荷载重架(I)相邻侧(b )的部分上延伸,另外两个彼此相对的基座部件(4b)均在大载荷载重架(I)的优选为较长的一侧(b)的中间部分上延伸。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托盘状底部部件(2)包括插入榫(8a,8b),所述插入榫尤其是被构造为鸠尾形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4b)包括插入槽(9a,9b),该插入槽被构造为与插入榫(8a,8b)互补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所述插入榫(8a, 8b)相互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载荷载重架(I),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4b)通过插入槽(9a,9b)上的突出的肩(23)来阻止向上的提升。
8.一种用于大载荷载重架,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构建的大载荷载重架的组件,包括一个托盘状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个可松脱地连接的侧壁(5a,5b);以及一个基座部件(4a,4b),其被构造为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托盘状底部部件(2),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侧壁(5a,5b )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4b ),其中大载荷载重架(I)能被调节至不同的高度,该高度优选为750mm, 870mm, 875mm和10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基座部件(4a,4b)具有彼此相适配的不同的高度,以使得大载荷载重架(I)的高度能够通过基座部件(4a,4b)的相应替换来递增地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载荷载重架(1),其包括一个托盘状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个可松脱地连接的侧壁(5a,5b)。优选地,大载荷载重架包括至少一个基座部件(4a,4b),其被构造为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托盘状底部部件以及可松脱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侧壁。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组件,其用于构造此类大载荷载重架。
文档编号B65D21/08GK103118954SQ201080066576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R·洛伦茨, J·A·赫伊津哈 申请人:舒乐阿卡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