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及使用了该片的食品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021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及使用了该片的食品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叠片,更详细地,涉及在例如甜点、烹调用食品、或者烹调好的食品等的食品包装容器中使用的层叠片及使用了该片的食品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烹调好的食品等的食品包装容器,已知有⑴合成树脂制容器、(ii)铝箔制容器、以及(iii)铁制容器。此外,近年来,食品包装容器也使用由铝箔、和与铝箔的一个面接合的合成树脂层构成的、且铝箔比合成树脂层厚的层叠片而成形。
发明内容然而,首先,上述⑴ (iii)的容器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i)合成树脂制容器缺乏高级感,设计性欠佳,并且阻挡光、氧、水分等的所谓阻隔性明显不如金属制容器,所以仅能够在将流通期间比较短的食品和难以变质的食品作为内容物进行包装的情况中使用。(ii)铝箔制容器具有高级感且阻隔性也优秀,所以作为甜点和烹调好的食品包装容器而广泛使用,但强度低,由于落下等的冲击而容易产生凹陷。(iii)铁制容器关于在罐头等中使用的铁制容器,阻隔性及强度均很优秀,但缺乏高级感,并且非常容易生锈,所以不适合包装含有氧或酸性物质等的食品,并且不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此外,当通过对在铝箔的一个面上接合合成树脂膜而成的层叠片进行拉深成形而制作食品包装容器的情况下,若将这样的层叠片以使层叠片的合成树脂膜位于内侧且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深拉深成形时,在成形后容器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具有在容器的凸缘部产生波纹状的褶皱这一问题。此外,在这样的包装容器中,容器的形状保持性受铝箔的材料特性影响,耐冲击性及耐压缩性不佳,在运输、处理时具有容易变形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相反地开发出使合成树脂层比铝箔厚的层叠片,并为了极力防止容器变形而进行了各种试验,反复进行了研究,但在进行拉深成形时新产生了在容器的凸缘部局部出现褶皱的问题。在为了消除这样的褶皱而增大凸缘部的压边力时,由于在使用了通常的合成树脂的情况下,该合成树脂的性质因方向而异,所以虽然凸缘部的褶皱没有了,但材料的拉深量在凸缘部的整周范围内不均匀,因此,成形后的凸缘部的宽度也不均匀,并且具有在伸长率小的方向上产生材料破裂这一问题。此外,在像这样使用通常的合成树脂并增大了凸缘部的压边力的情况下,成形时的凸缘部不存在褶皱而是平坦的,但凸缘部处的材料的残余变形不均匀,当在例如成形后的容器中放入蒸煮食品并为了灭菌而加热的情况下,具有在凸缘部上产生起伏即波纹状态的褶皱而变形的问题。[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层叠片,在拉深成形时,即使为了防止产生褶皱而增大凸缘部的压边力,也不会产生材料的破裂,且成形性优秀,还有成形后容器的形状保持性出色,而且,在运输和处理时受到冲击等也很难变形,再有受到高压釜灭菌等加热,凸缘部也完全不会产生起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食品包装容器,其阻隔性优秀,因此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保存内容物,并且强度高,即使冲击也很难产生凹陷,而且不仅具有高级感且设计性出色,还能够进行冷轧深拉深成形,即使在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深拉深成形的情况下,在成形后的容器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容器的凸缘部也完全不会产生褶皱,质量非常出色、并且可批量生产,能够向市场低价地供应。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主旨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由厚度40 200 ii m的铝箔2、与该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且整体厚度为100 500 y m的I层或2层以上的合成树脂层3构成,并且使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进行拉深成形而成,上述铝箔2的拉伸强度为9. 0 25. Okgf/mm2,屈服强度为2. 5 9. 5kgf/mm2、伸长率为10 40%,以及褶皱率为7%以下,上述合成树脂层3的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 TD)的范围为0. 92 I. 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 60 I. 40、以及纵向MD与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 40 I. 60。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如上述那样,由厚度40 200 的铝箔、与铝箔的一个面接合且整体厚度为100 500 i! m的I层或2层以上的合成树脂层构成,上述铝箔,其拉伸强度为9. Okgf/mm2以上、屈服强度为2. 5kgf/mm2以上、及伸长率为10%以上,所以构成层叠片的铝箔及合成树脂层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在拉深成形时,即使为了防止发生褶皱而增大凸缘部的压边力,也不会产生材料的破裂,并且成形性出色,此外,成形后容器的形状保持性也出色,还有,在运输和处理时受到冲击等也很难变形。此外,铝箔的褶皱率7%为以下,并且合成树脂层的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的范围为0. 92 I. 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 60 I. 40,及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 40 I. 60,即没有所谓的各向异性,所以,拉深成形时,材料的拉深量在凸缘部的整周范围内均匀,因此,成形后的凸缘部的宽度均匀,并且不会引起材料破裂,而且,即使在增大凸缘部的压边力的情况下,凸缘部处的材料的残余变形也均匀,即使在成形后的容器中放入蒸煮食品并为了灭菌而加热的情况下,凸缘部也不会产生起伏。并且,能够对层叠片进行冷扎拉深成形,所以具有能够非常高效地制造包装容器且生产率优秀的效果。优选的是,铝箔2的厚度为80 150iim,合成树脂层3的厚度为200 400 y m,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1和设置在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上的凸缘部12,容器主体11通过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对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进行拉深成形而成,在所述凸缘部的合成树脂层上形成围绕所述凸缘部的环状的切缝15。上述中,铝箔的厚度为80 150 iim。此处,若铝箔的厚度不足80 y m,则在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对层叠片进行深拉深成形时,在成形后的容器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容器的凸缘部产生波纹状的褶皱,因此不能防止凸缘部变形。另外,若超过150 ym,则铝材料的使用量增多,不够经济。像这样,铝箔2的厚度为80 150 u m,合成树脂层3的厚度为200 400 y m,容器主体11是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对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进行拉深成形而成的,所以,由于使用了铝箔2,容器的阻隔性优秀,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保存甜点和烹调好的食品等内容物。此外,由于在铝箔2上层叠有具有规定厚度的合成树脂层3,所以强度非常高,因此即使受到冲击也很难产生凹陷。并且,由于使用了铝箔2,所以具有高级感,设计性出色。能够进行冷轧深拉深成形,即使在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深拉深成形的情况下,在成形后的容器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容器的凸缘部也完全不产生褶皱,质 量非常好,并且能够批量生产,从而具有能够向市场低价供应的效果。优选的是,合成树脂层3是具有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构成的表面侧的第一膜层、和背面侧的第二膜层的层叠构造的多层合成树脂膜层,其中,第二膜层由聚丙烯(PP)构成、或者由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所构成的粘接强度控制层和聚丙烯(PP)构成。这样一来,开封时,当握持设于盖上的握持部揭下盖时,在多层合成树脂膜层的第一膜层和盖的热封材料层接合的状态下,多层合成树脂膜层的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剥离,从而容易剥离,能够非常容易地开封。优选的是,形成在多层合成树脂膜层上的切缝的下端将第一膜层贯通。这样,由于形成在多层合成树脂膜层上的切缝的下端将第一膜层贯通,所以,能够非常容易地开封,并且,完全不用担心切缝到达铝箔而使得铝箔被容器的内容物腐蚀导致耐久性恶化且凸缘部的强度降低这一问题。优选的是,切缝的底部将第一膜层贯通,且粘接强度控制层露出。与上述相同,能够非常容易地开封,并且,完全不用担心切缝到达铝箔而使得铝箔被容器的内容物腐蚀导致耐久性恶化且凸缘部的强度降低这一问题。优选的是,在容器主体的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形成有层差。这样,由于在容器主体的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形成有层差,所以在叠放食品包装容器时叠置的容器彼此不会紧密贴合。优选的是,在食品包装用容器的凸缘部上所粘接的盖的握持部的基端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这样,由于所粘接的盖的握持部的基端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所以能够向市场供应密封性好的食品包装容器,且完全不用担心由于握持部附近的粘接不良而导致内封的食品腐烂。优选的是,在食品包装用容器的凸缘部上所粘接的盖的周缘在在整面范围内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而密封。这样,由于所粘接的盖的周缘在整面范围内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而密封,所以能够向市场供应密封性好的食品包装容器。优选的是,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的盖的周缘除握持部以外被切除,在盖与食品包装容器的接合部端面上粘接部露出这样,由于粘接在食品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的盖的周缘除握持部之外被切除,在盖与食品包装容器的接合部端面上粘接部露出,由此,握持部容易辨识,并且,能够防止由于盖的周缘长得从凸缘部垂下而妨碍开封,也不用担心人手被盖的周缘划伤,还能够目视确认密封是否良好。

附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图14 图19示出在热封的同时形成I条切缝的情况。图I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而成形的带卷缘食品包装容器的概要剖视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在图I的包装容器的凸缘部上形成了切缝后盖上盖并热封了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是盖上盖并热封了的包装容器的局部切缺概要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层叠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使用图5的层叠片而成形的带卷缘包装容器的热封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层叠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3中的切缝的变形例的包装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6中的切缝的变形例的包装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另一个切缝的变形例的包装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1是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而成形的无卷缘的包装容器的热封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2是盖上盖并热封了的图11的包装容器的局部切缺概要立体图。图13是表示凸缘部的折曲缘的变形例的包装容器的热封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4是对带卷缘包装容器热封以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5是其热封后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6是对另一个包装容器热封以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7是其热封后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8是对无卷缘的包装容器热封以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9是其热封后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0是表示带反绕卷缘的包装容器的热封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1是盖上盖并热封了的该包装容器的局部切缺概要立体图。图2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而成形的凸缘部为平坦状态的包装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3是表示在图22的包装容器的凸缘部形成了反绕卷缘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首1J视图。图24是表示另一个带反绕卷缘的包装容器的热封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5是盖上盖并热封了的该包装容器的局部切缺概要立体图。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主体的概要剖视图。[0063]图28是对图27的容器施加了盖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是沿图29的III一 III线的图。图29是对图27的容器施加了盖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层叠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层叠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层叠片、2...招箔、3...合成树脂层、3a...第一合成树脂层、3b...第二合成树脂层、4、8...粘接剂层、5...接合层、6...印刷层、7...保护覆盖层、10...食品包装容 器、11...容器主体、12...凸缘部、13...卷缘、15、16...切缝、17...切缺部、18...切断用凹槽、21...盖、22...热封材料层、23...开封用握持部、25...加热按压部件、26...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主旨在于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1,由厚度40 200 ii m的铝箔2、和与该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并且整体厚度为100 500 u m的合成树脂层3构成,并且是使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进行拉深成形而成的,上述铝箔2的拉伸强度为9. 0 25. Okgf/mm2,屈服强度为2. 5 9. 5kgf/mm2,伸长率为10 40%,并且褶皱率为7%以下,此外,上述合成树脂层3,其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的范围为0. 92 I. 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 60 I. 40,并且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 40
I.60。上述中,层叠片I的铝箔2的厚度为40 200 iim。此处,若铝箔2的厚度不足40 u m,则强度不够充分,容器10成形时铝箔2容易发生破裂,并且成形后,由于合成树脂层3所产生的弹性变形回复作用而无法维持容器10的形状。此外,若铝箔2的厚度超过200 u m,则铝材料的使用量增多,不够经济。此外,当容器10的拉深比、即深度/ 口径(H/W)(参照图I)为40%以上的情况下,在成形后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为了不使凸缘部产生起伏而期望铝箔2的厚度为80 200 u m。进一步优选铝箔2的厚度为80 150 u m。再有,上述铝箔2中,其拉伸强度为9. 0 25. Okgf/mm2,屈服强度为2. 5 9. 5kgf/mm2,伸长率为10 40 %,并且褶皱率为7 %以下,但此处,若铝箔2的拉伸强度不足9. Okgf/mm2以及屈服强度不足2. 5kgf/mm2,则强度不足,因此,耐冲击性及耐压缩性差,在运输、处理时容易产生变形。此外,若铝箔2的拉伸强度超过25. Okgf/mm2以及屈服强度超过9. 5kgf/mm2,则铝箔2的强度增大导致不容易成形,所以不优选。再有,若铝箔2的伸长率不足10%,则拉深成形时,铝箔2发生破裂。若铝箔2的伸长率超过40%,则强度降低,所以不优选。再者,若铝箔2的褶皱率超过7%,则材料的拉深量在凸缘部的整周范围内不均匀,即所说的褶皱的产生增多,成形后的凸缘部的宽度不均匀,无法在凸缘部的前端形成均匀的卷缘。上述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由如下构成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或者聚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以及聚苯乙烯、它们的共聚物、或者将这些树脂以所需要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合成树脂。此外,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由I层或2层以上的合成树脂构成。上述合成树脂层3的整体厚度为100 500 U m,优选的是200 400 U m。进一步优选的是250 350 u m。此处,若合成树脂层3的厚度不足100 u m,则无法期待该层叠片的复原性,即所谓的刚性差,强度不够充分,无法期待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容器10的形状保持性,运输、处理时的变形防止效果差,并且成形后的加工形状不整齐。若超过500 u m,则弹性变形回复增大,不能进行冷扎拉深成形,容器10的生产率差。此外,拉深成形时,为了使得在容器10的凸缘部不局部产生褶皱而优选合成树脂 层3比铝箔2厚。上述合成树脂层3,其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的范围为0. 92 I. 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 60 I. 40,并且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 40 I. 60,此处,若合成树脂层3的机械性质处于上述范围外、即存在所谓各向异性,则材料的拉深量在凸缘部的整周范围内不均匀,因此成形后的凸缘部的宽度也不均匀,并且合成树脂层3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不优选。食品包装容器10由容器主体11和设置在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的凸缘部12构成,其中,容器主体11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I以使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并使拉深比、即深度/ 口径(H/W)(参照图I)期望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冷轧深拉深成形而形成的,在凸缘部12的前端部设置有卷缘13。此处,关于合成树脂层3,使用如下材料(I)由单一的合成树脂膜构成的材料、(II)由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的材料、以及(111)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经由接合层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而成的材料。像这样使用层叠片I进行成形而得到的食品包装容器10由于使用了铝箔2,所以阻隔性优秀,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保存甜点、烹调用食品以及烹调好的食品等内容物。此外,由于在铝箔2上接合有合成树脂层3,所以强度非常高,即使受到冲击也难以产生凹陷。并且,由于使用了铝箔2,所以具有高级感,设计性优秀。再有,能够进行冷轧深拉深成形,即使在以使拉深比(深度H/ 口径W)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了深拉深成形的情况下,在成形后容器的煮沸灭菌、或者食品包装后的高压釜灭菌中,在容器的凸缘部也完全不会产生褶皱,质量非常好,并且能够批量生产,生产率高。在图3和图4中示出使用具有由单一的合成树脂膜⑴构成的合成树脂层3的层叠片I而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10。并且,为了对这样的食品包装容器10付与易剥离性(容易剥离性),构成容器主体11的层叠片I的铝箔2和合成树脂层3经由例如由具有易剥离性的聚醚类粘接剂构成的接合层5而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接合层5如下那样地构成,即在由其他氨酯类、聚酯类粘接剂等的通常的粘接剂层、或者由后述的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其金属盐构成的粘接剂层的一个面上施加例如硅树脂类涂料那样的具有易剥离性的涂层而构成。并且,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层叠片I的铝箔2和合成树脂层3的剥离强度均为500 1500g/15mm宽度,优选的是700 900g/15mm宽度。即,这是用于使容器主体11的内侧的合成树脂层3与铝箔2的粘接力比合成树脂层3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基于加热熔接的粘接力小。此外,在上述食品包装容器10中,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和卷缘13附近部分,分别在合成树脂层3上以围绕凸缘部12的大致整周的方式设有截面V形的切缝15和带状切缝16,在这两条切缝15、16的中间,通过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在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上加热熔接有盖21下表面的热封材料层22的对应部分22A。此外,切缝15、16可以是例如通过刀具将第一层局部切除、或者利用热将第一层局部除去而形成的。上述说明中,设在合成树脂层3上的切缝15、16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V形而是任意的,此外,两条切缝15、16之间的间隔通过基于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的热封宽度而确定,总之,只要在两条切缝15、16的中间,在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上加热熔接盖21下表面的热封材料层部分22A即可。在铝箔2的外表面设有保护覆盖层7。该保护覆盖层7用于保护铝箔2,通过涂布耐化学药品性、耐气候性优秀的合成树脂的溶液而形成、或者通过接合该合成树脂的层而形成。这些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覆盖层7的厚度优选I 50 ym。此处,在为由例如环氧类涂膜、或者硝化棉类涂膜构成的涂液的情况下,涂布量优选为I 3g/m2。此外,在为由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膜的情况下,厚度优选为12 16 iim,在为由未拉伸聚丙烯构成的膜的情况下,优选厚度为20 50 iim,在为由尼龙构成的膜的情况下,厚度优选为15
20u m0此外,作为在铝箔2的一个面上接合保护覆盖层7的粘接剂,能够使用与将上述铝箔和合成树脂层接合起来的粘接剂层完全相同的粘接剂,可以列举例如通常的氨酯类、聚酯类粘接剂等,根据粘附体的种类而使用适当种类的粘接剂。再有,保护覆盖层7的厚度也可以比50 y m更大,但该情况下,需要使构成保护覆盖层7的合成树脂与上述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具有同样的机械性质。此外,为了提高铝箔2与保护覆盖层7的粘接强度,优选对铝箔2的一个面施加处理而设置含有锆化合物或者铬化合物的合成树脂底层。在上述食品包装容器10中,在包装了例如甜点、烹调用食品以及烹调好的食品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当握持盖21的开封用握持部23向上方牵拉时,在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加热熔接部分22A与容器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接合的状态下,合成树脂层3与铝箔2之间被容易地剥离,由于能够容易剥离,所以能够非常容易地将容器10开封。此外,图示的剥离用切缝15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并在合成树脂层3上在凸缘部12的大致整周范围内设置,但这样的剥离用切缝15也可以设置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本身。在图5和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由(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在合成树脂层3上经由粘接剂层4而接合有铝箔2,并且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和卷缘13附近部分,分别以围绕凸缘部12整周的方式在最内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设有横截面V形的切缝15、16,在这两条切缝15、16的中间,通过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在凸缘部12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加热熔接盖21下表面的热封材料层部分22A。、[0094]此处,作为(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是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的组合,可以使用由例如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这2层3a、3b等构成的未拉伸共挤出膜。更详细地,可以使用由表面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和背面侧的第二合成树脂层3b构成的层叠构造的多层合成树脂膜层,其中,第一合成树脂层3a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构成,第二合成树脂层3b由聚丙烯(PP)构成,或者由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所构成的粘接强度控制层和聚丙烯(PP)构成。该情况下,两层3a、3b的剥离强度为500 1500g/15mm宽度,优选的是700 900g/15mm宽度。即,这是为了使容器主体11的最内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第二合成树脂层3b的粘接 力比两条切缝15、16的中间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基于加热熔接的粘接力小。当然,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也可以是其他合成树脂的组合,还可以为2层以上。另外,期望形成在合成树脂层3 (多层合成树脂膜层)上的切缝的下端将第一合成树脂层3a贯通。再有,也可以是,切缝的底部将第一合成树脂层3a贯通且粘接强度控制层露出。此处,(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由于未拉伸,所以方向性少,因此成形性良好,拉深成形时,由于很好地追随铝箔2进行塑性变形,所以能够进行冷扎拉深成形,从而能够非常高效地进行深度深的食品包装容器10的制造,具有生产率优异的优点。此外,当握持图6所示的盖21的开封用握持部23向上方牵拉时,在共挤出膜中的一方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部分22A接合的状态下,该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第二合成树脂层3b之间被容易地剥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剥离。此外,在铝箔的外表面通常经由粘接剂层设置有印刷层,再在其外侧设有保护覆盖层。如图5所示,在铝箔2与保护覆盖层7之间设有印刷层6。此处,印刷层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印刷层6通过使用例如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类、硝化棉类以及氨酯类等的油墨来施加。再有,印刷层也可以根据情况而设在铝箔与粘接剂层之间。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通过(111)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经由接合层5而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而构成,在合成树脂层3上经由粘接剂层4而接合有铝箔2。此处,(III)作为构成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经由接合层5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而成的合成树脂层3的表面侧的第一层3a及背面侧的第二层3b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为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尼龙、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使用由例如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等构成的合成树脂膜。当然,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也可以是其他树脂的组合。再有,作为构成上述(I)单一的合成树脂层的合成树脂制膜,使用一种与上述相同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此外,作为将合成树脂层3的表面侧的第一层3a和背面侧的第二层3b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的接合层5,使用例如具有易剥离性的聚醚类粘接剂。而且,这样的接合层5也可以通过在氨酯类、聚酯类粘接剂等的通常的粘接剂层、或者后述的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者其金属盐的一个面上施加例如硅树脂类涂料那样的具有易剥离性的涂层而构成。并且,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层叠片的表面侧的第一层与背面侧的第二层的剥离强度均为500 1500g/15mm宽度,优选的是700 900g/15mm宽度。[0104]另外,此处,作为构成夹设在上述铝箔2、与(II)由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的合成树脂层3、或者(111)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经由接合层5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而成的合成树脂层3之间的粘接剂层4的粘接剂,可以列举出例如氨酯类、聚酯类粘接齐U、马来化聚丙烯、以及离聚物即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者其金属盐(例如参照日本特公昭6-54587号公报)等。形成粘接剂层4例如具有如下3种方法。①涂布将粘接剂溶化在合适的溶剂中而成的粘接剂溶液。该情况下,粘接剂的涂布量通常优选为3 5g/m2左右。②在铝箔2与合成树脂层3之间,连续流入熔融的粘接剂而成为夹心状。③夹入事先制造好的粘接剂的膜,通过例如热压加热到大约200°C进行接合。在上述②和③的情况下,粘接剂的涂布厚度为5 50iim,优选为10 20 ii m。 粘接剂根据合成树脂层3的粘附体的种类而使用合适的种类。此外,作为上述粘接剂的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其金属盐如下。首先,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是使乙烯、丙烯、I-丁烯、异丁烯、4-甲基-I-戊烯、I-己烯、I-庚烯那样的a -单烯烃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丁烯酸那样的a、0_不饱和羧酸共聚而得到的树脂为基材,其代表例可以列举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脂。这样的共聚物树脂的分子量为1000 200000,共聚物树脂中的不饱和羧酸含有量为I 30重量%,优选的是2 20重量%。此外,作为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的金属盐的例子,可以列举利用钠、钾那样的碱金属离子或者锌、镁那样的碱土族金属离子对上述共聚物树脂的羧基进行中和而得到的离子交联树脂即离聚物树脂。基于金属离子的中和度为例如0.5 40%。特别是,优选使用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由锌盐构成的离聚物树脂。离聚物树脂的羧酸含有量为5 18%,离子化度为几% 90%。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者其金属盐中含有以下那样的无机化合物。此处,作为无机化合物,优选使用例如镁、钙、铝、钛以及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以及硫酸盐,或者滑石、粘土、长石粉、云母、重晶石等,但特别优选使用钙的碳酸盐、滑石。无机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0. I 50 ii m,优选的是0. 5 30 ii m。在上述共聚物树脂或其金属盐中含有无机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共聚物树脂或其金属盐100重量份,无机化合物以30重量份以下,通常为0. I 10重量份,优选的是I 5重量份混合。特别是,由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者其金属盐构成的粘接剂层4具有充分的厚度,如以往的氨酯类粘接剂的情况那样,即使在片的表面粘附有凝胶等的突起物或异物,也能够进行可靠的接合,因此在成形时不会发生合成树脂层3的剥离。再有,即使由于冷轧深拉深成形而在容器底的角部分处复合片受到了非常残酷的伸长成形,由于合成树脂层3及由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或其金属盐构成的粘接剂层4具有充分的厚度,所以在密封有香料等渗透性强的食品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在长时间的食品保存中合成树脂层3产生剥离,质量非常好。在具有上述卷缘13的食品包装容器10中,如图8 图10所示,设在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上的2条切缝中,外部切缝也可以设置在卷缘13自身。此处,图8中,在卷缘13上,且在合成树脂层3上,剥离用切缺部17比卷缘13的开始卷绕端部朝向外侧斜向下并且在卷缘13的大致整周范围内设置,在这些切缝15与切缺部17的中间,盖2下表面的热封材料层22以自切缺部17形成所需要宽度的热封部的方式通过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而被加热熔接在合成树脂层3的上表面上。此外,该图8的其他方面与上述图3的情况相同,图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图9中,在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卷缘13上,且在第一合成树脂层3a 上,剥离用切缺部17比卷缘13的开始卷绕端部朝向外方斜向下地设置且在卷缘13的大致整周范围内设置。该图9的其他方面与上述图6的情况相同。图10中,与图9的情况稍有不同,卷缘13上,第一合成树脂层3a通过以与第二合成树脂层3b相切的垂直剖切面被切断而设置剥离用切缺部17。该情况下,在卷缘13上,并在合成树脂层3上稍微残留有弯曲部分,所以期望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为沿着该弯曲部分的形状。图11和图12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10是在凸缘部12不具有卷缘的类型,包括容器主体11和设在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上的凸缘部12,容器主体11通过将由厚度40 200 y m的铝箔2和合成树脂层3构成的层叠片I以使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进行拉深成形而形成的,其中,合成树脂层3与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且厚度为200 400 并由
(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在应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接合的表面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以围绕凸缘部12整周的方式仅设有I条切缝15。在该凸缘部12不具有卷缘类型的食品包装容器10中,收纳有甜点、烹调用食品以及烹调好的食品等内容物(省略图示),并覆盖下表面具有热封材料层22的盖21,且容器主体凸缘部12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的比切缝15靠外侧部分和与其对应的盖21侧的热封材料层22A部分被加热熔接而热封。当握持盖21的开封用握持部23向上方牵拉时,由于未拉伸共挤出膜3的2个膜层3a、3b之间以容易剥离的状态紧密贴合,所以共挤出膜3中的表面侧的第一膜层3a的比切缝15靠外侧部分在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接合的状态下被从第二膜层3b简单剥离,因此,能够容易剥离。此外,关于凸缘部12不具有卷缘类型的食品包装容器10的合成树脂层3,不仅可以使用(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也可以为(I)单一的合成树脂制膜,及(111)2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经由接合层以能够彼此剥离的方式接合而成的树脂膜层。此外,如图13所示,食品包装容器10在凸缘部12上取代卷缘也可以设置折弯缘14。根据该图13的变形例,由于比外部切缝16靠外侧的凸缘部12前端部分向下折弯,所以人手不会被凸缘部12的前端划伤,并且由于存在折弯缘14能够使容器10具有高级感,而且凸缘部12的强度高。再有,由于以外部切缝16为界线比其靠外侧的凸缘部12前端部分向下折弯,所以折弯作业非常简单,容器制造容易。此外,折弯缘14的形状其他也可以是横截面大致L形。该图13的其他方面与上述图6的情况相同,图中对于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4 图17是示出如下情况的图,即在对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和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进行热封时,同时形成食品包装容器10的具有卷缘13的凸缘部12的2条切缝中的外部切缝。首先,在图14和图15中,构成容器主体11的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为I层,在该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前端部设置有卷缘13,并且,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以围绕凸缘部12的大致整周的方式事先设置了内部切缝15。另一方面,在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的下表面外周缘部事先设置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凸起(切槽刀)26。(参照图14)并且,在容器主体11内装入甜点、烹调用食品以及烹调好的食品等食品之后,在将下表面具有热封材料层22的盖21覆盖于容器主体11的开口部及凸缘部12的状态下, 将上述加热按压部件25按压到比切缝15靠外侧的热封材料层部分22A和合成树脂层部分上,进行加热熔接,同时通过加热按压部件25的外周缘部的环状凸起26而在合成树脂层3上形成切断用凹槽18(切缝)(参照图15)。此外,图示的是,切断用凹槽18的底壁18a为薄壁,但根据情况,还存在由于加热按压部件25的环状凸起26的按压使得该凹槽18的底壁18a被切断的情况。接着,在图16和图17中,构成容器主体11的层叠片I的合成树脂层3由(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在该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前端部设置有卷缘13,并且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且在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以围绕凸缘部12的大致整周的方式事先设有切缝15。另一方面,在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的下表面外周缘部事先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凸起26 (参照图16)。并且,在容器主体11和盖21的加热熔接时,同时通过加热按压部件25的外周缘部的环状凸起26在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形成切断用凹槽18(切缝)(参照图17)。该情况下,构成例如第一合成树脂层3a的高密度聚乙烯层的熔点为120°C,与之相对,构成第二合成树脂层3b的聚丙烯层的熔点为165°C,并且构成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聚乙烯层的熔点与合成树脂层3同样为120°C,所以温度保持在大约120°C的加热按压部件25按压上述第一合成树脂层3a和热封材料层部分22A时,两者被加热熔接,与此同时,由于加热按压部件25的外周缘部的环状凸起26使合成树脂层3的对应部分熔化,从而形成切断用凹槽18(切缝)。此外,构成层叠片I的2层合成树脂层3a、3b的合成树脂的组合不限于上述材料,通常第一层3a的合成树脂使用熔点比第二层3b的合成树脂低的材料。图18和图19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10是凸缘部12不具有卷缘的类型,示出在I个工序中同时进行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加热熔接、和在缘部12形成切缝18的情况。参照该图,容器主体11的合成树脂层3由(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构成。另一方面,在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的下表面内周缘部上事先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凸起(切槽刀)26(参照图18)。并且,在容器主体11和盖21的加热熔接时,同时通过加热按压部件25的外周缘部的环状凸起26在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形成切断用凹槽18(切缝)(参照图19)。再有,根据上述图14 图19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10的密封方法,能够同时进行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和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加热熔接、和在凸缘部12形成切断用凹槽18 (切缝),因此,能够削减食品包装容器10的制造工序,并且大幅降低设备费用。此外,密封后的食品包装容器能够容易剥离,开封时不需要大力,因此能够非常便利地处理容器。图20 图23的食品包装容器10表示凸缘部12的卷缘13所谓向外绕、即反卷地卷绕的情况。在该图中,在开口周缘部具有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11用层叠片I制造,层叠片I具有铝箔2 ;经由粘接剂层4与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的由(II)未拉伸合成树脂共挤出膜
构成的合成树脂层3 ;经由粘接剂层与铝箔2的另一面接合并且相对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具有非熔接性的合成树脂制保护覆盖层7,在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设有反绕类型的卷缘13,是使应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加热熔接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为内侧且使非熔接性保护覆盖层7为外侧进行卷绕而成的。并且,在凸缘部12的容器主体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和卷缘13的基端部,在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分别以围绕凸缘部12的大致整周的方式设有切缝15、16。容器主体11的最内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第二合成树脂层3b的粘接力小于两条切缝15、16中间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的基于加热熔接的粘接力。此处,如图22所示,利用具有向下的2个环状凸起(切槽刀)26a、26b的切缝形成装置27在凸缘部12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上同时形成2条切缝15、16,但这2条切缝15、16中,卷缘13的基端部的外部切缝16的宽度比内部切缝15的宽度宽。这是为了防止产生如下情况,即在形成了这2条切缝15、16之后,当在比外部切缝16靠外侧的凸缘部12部分形成反绕的卷缘13时,内侧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收缩因而外部切缝16的宽度变得非常窄,可能会被堵塞,所以一开始就使外部切缝16的宽度大。并且,在该图20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10中,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2的反绕的卷缘13是使应与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加热熔接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位于内侧且使非熔接性保护覆盖层7位于外侧进行卷绕而成的,所以,在卷缘13中,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与非熔接性保护覆盖层7接触,因此,热封时,即使由于热封装置的加热按压部件25而加热按压位置稍微向卷缘13侧错位,盖21的热封材料层22在外部切缝16的外侧也不会与卷缘13热熔接,因此,能够得到可靠的热封,并且,容器10开封时不需要大力就能够容易剥离,从而能够非常便利地处理容器10。图24和图25所示的食品包装容器10同样是凸缘部12的卷缘13为所谓反绕类型,但在该情况下,外侧的外部切缝16设在卷缘13附近部分。因此,热封时,由于加热按压部件25的加热按压位置的错位,在外部切缝16的外侧,热封材料层22和第一合成树脂层3a可能会被热熔接,所以为了防止该情况,在外部切缝16与卷缘13的中间,在凸缘部12的第一合成树脂层3a的表面上设有热熔接防止层19。此处,关于构成热熔接防止层19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硝化棉共聚物、硅树脂-硝化棉共聚物、硅树脂、氨酯树脂、氨基醇酸树脂、石蜡等,其厚度优选I 5 左右。该热熔接防止层19的形成通过涂布、贴附等进行。[0149]通过设置上述热熔接防止层19,能够得到可靠的热封,并且容器10开封时不需要大力,因此能够容易剥离,得到稳定的开封性,并能够非常便利地处理容器10。此外,热熔接防止层19有时也设在盖21侧的热封材料层22的表面上。接着,根据图I和图2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图中,食品包装容器10由容器主体11和设在该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的凸缘部12构成,其中,容器主体11通过将由厚度120iim的铝箔2、和经由粘接剂层4接合在该铝箔2的一个面上的厚度300 u m的合成树脂层3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片I以使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进行拉深成形而形成的。在凸缘部12的前端部设有卷缘13。 此处,在成形前冲裁成圆形的层叠片I的直径(毛坯直径)为115mm。此外,成形后的容器主体11的口径为70mm,容器主体11的深度为30mm,因此,容器主体11的拉深比、即深度/ 口径为3/7。并且,对于上述食品包装容器10,成形为将层叠片I的铝箔2和合成树脂层3的种类以及机械性质进行各种改变了的容器,并关于成形时是否在凸缘部产生了褶皱、材料是否产生了破裂、以及能否形成均匀的卷缘13分别进行了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在下表中汇总示出。此外,为了比较,对于使用了铝箔和合成树脂层的厚度以及机械性质位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外的层叠片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了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在下表中汇总示出。另外,当成形时的凸缘部12的压边力为300Kg的情况下,由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均在凸缘部12产生了褶皱,所以将凸缘部12的压边力提高到500Kg进行了试验。在成形试验中,关于容器成形时产生褶皱,以在凸缘部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为〇、反之没有产生褶皱的情况为X。此外,关于材料的破裂,以成形时材料没有发生破裂的情况为〇、反之材料发生了破裂的情况为X。再有,在凸缘部的前端部形成卷缘时,以凸缘部的前端部能够均匀地卷绕的情况为〇、反之不能均匀卷绕的情况为X,另外,由于成形而材料产生了破裂的部件不进行卷缘形成试验,以-表示。此外,在表中,不仅示出了铝箔2的种类和厚度(Pm),还一并示出机械性质、即拉伸强度oB(kgf/mm2)、屈服强度0(l.2(Kgf/mm2)、伸长率8 (% )以及褶皱率(% )。关于合成树脂层3,不仅示出其种类和厚度(Pm),还一并示出其机械性质、即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以及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
权利要求1.一种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其特征在于,由厚度40 200i!m的铝箔(2)、与该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且整体厚度为100 500 的I层或2层以上的合成树脂层(3)构成,并且使所述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地进行拉深成形而成,所述铝箔(2)的拉伸强度为9. 0 25. Okgf/mm2,屈服强度为2. 5 9. 5kgf/mm2,伸长率为10 40%,以及褶皱率为VA以下,所述合成树脂层⑶的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的范围为0. 92 I. 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 60 I. 40,以及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 40 I. 6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2)的厚度为80 150 u m,所述合成树脂层(3)的厚度为200 400 u 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层(3)是具有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面侧的第一膜层(3a)和背面侧的第二膜层(3b)的层叠构造的多层合成树脂膜层,其中,第二膜层(3b)由聚丙烯构成、或者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所构成的粘接强度控制层和聚丙烯构成。
4.一种食品包装容器,是使用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进行成形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11)和设置在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的凸缘部(12),其中,所述容器主体(11)是通过将所述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以使得作为深度(H)与口径(W)的比值的拉深比为40%以上的方式进行拉深成形而形成的,在所述凸缘部(12)的合成树脂层(3)上形成围绕所述凸缘部(12)的环状的切缝(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层(3)是具有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表面侧的第一膜层(3a)和背面侧的第二膜层(3b)的层叠构造的多层合成树脂膜层,其中,第二膜层(3b)由聚丙烯构成、或者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所构成的粘接强度控制层和聚丙烯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多层合成树脂膜层上的切缝的下端将所述第一膜层(3a)贯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的底部将所述第一膜层(3a)贯通,且所述粘接强度控制层露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11)的开口周缘部附近部分形成有层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食品包装用容器(10)的凸缘部(12)上所粘接的盖(21)的握持部(23)的基端粘接在所述食品包装容器(10)的凸缘部(12)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食品包装用容器(10)的凸缘部(12)上所粘接的盖(21)的周缘在整面范围内粘接在所述食品包装容器(10)的凸缘部(12)上而密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粘接在所述食品包装容器(10)的凸缘部(12)上的盖(21)的周缘除握持部(23)以外被切除,在所述盖(21)与所述食品包装容器(10)的接合部端面上粘接部露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及使用了该片的食品包装容器。所述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由厚度40~200μm的铝箔(2)、与该铝箔(2)的一个面接合且整体厚度为100~500μm的1层或2层以上的合成树脂层(3)构成,并且使所述合成树脂层(3)位于内侧进行拉深成形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2)的拉伸强度为9.0~25.0kgf/mm2,屈服强度为2.5~9.5kgf/mm2,伸长率为10~40%,以及褶皱率为7%以下,所述合成树脂层(3)的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弹性模量之比(MD/TD)的范围为0.92~1.08,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伸长率之比(MD/TD)的范围为0.60~1.40,以及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破裂强度之比(MD/TD)的范围为0.40~1.60。
文档编号B65D65/40GK202480482SQ2012201046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竹内雅规 申请人: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