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29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新型是关于一种物料分配装置设计,尤其指一种设置于该物料分配装置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物料分配装置,其定位方式多采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并搭配导轨来做为物料分配的定位设备,此一采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来做为物料分配的定位设备,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且在进行定位时所需的定位时间较长。一般传统的物料分配装置所采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定位设备,在结构方面较为复杂,因此有设备维护不易且成本较高的缺点。此外,一般传统的物料分配装置,皆是在食品制造厂、药物制造厂或化学工厂等环境中使用。在此种环境条件中使用时,需考虑设备的环境耐受度,如干湿度、温度、酸碱度
坐寸ο在物料分配装置采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定位设备时,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的环境耐受度较差。因此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受到干湿度、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设备故障损坏。归纳前述说明,传统的物料分配装置存在了下列缺点:I)结构复杂致设备成本较高。2)结构复杂,设备维护不易。3)环境耐受度较差,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受到干湿度、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设备故障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公知物料分配装置的缺失,本实施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改善传统物料分配装置利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定位设备时所产生的结构复杂致设备成本较高、设备维护不易、以及环境耐受度较低等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多口位阵列,以阵列型式布设有复数个口位;至少一 X轴向滑轨,以X轴方向配置;一 X轴向滑座,结合于该X轴向滑轨,在受到驱动操作时,该X轴向滑座沿着该X轴方向位移;一 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以该X轴方向配置在该X轴向滑轨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推顶于该X轴向滑座,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在作动时,该接物端将该X轴向滑座以该X轴方向推顶位移,使该X轴向滑座定位在对应于该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个口位;一 Y轴向滑轨,以Y轴方向配置,并结合于该X轴向滑座下方;[0017]一 Y轴向滑座,结合于该Y轴向滑轨,在受到驱动操作时,该Y轴向滑座沿着该Y轴方向位移;一 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以该Y轴方向配置在该Y轴向滑轨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推顶于该Y轴向滑座,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在作动时,该接物端将该Y轴向滑座以该Y轴方向推顶位移,使该Y轴向滑座定位在对应于该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个口位。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 X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X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X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前端作为该接物端,该X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接物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该X轴向滑座,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于该X轴向滑座,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 X轴第三气压缸,该X轴第三气压缸包括有:一缸座;一缸室,形成在该缸座内部;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直在该缸室中;一活塞杆,连结于该活塞,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X轴第三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系顶制于一定位点;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该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Y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Y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Y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前端作为该接物端,该Y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接物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第二气压缸的活塞;该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该Y轴向滑座,该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于该Y轴向滑座,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 Y轴第三气压缸,该Y轴第三气压缸包括有:一缸座; 一缸室,形成在该缸座内部;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一活塞杆,连结于该活塞,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Y轴第三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中,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该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0059]—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其中: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本实施新型是利用至少两个气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取代传统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搭配导轨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由气压缸间的作动关系带动滑座对应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 口位。此外,依不同使用环境及设计者的需求,亦可采用至少两个液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液压缸模块,取代传统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并不以气压缸作为限制。本实施新型的优点包括有:I)相较于传统物料分配装置定位所需时间较长,本实施新型利用至少两个气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取代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搭配导轨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其结构简单,设备成本较低。2)本实施新型利用至少两个气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其结构简单,设备维护容易。3)本实施新型利用至少两个气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其环境耐受度较高,在长期使用下不容易因受到干湿度、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设备故障损坏。

图1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A系显不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不意图之一;图3B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二;图3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三;图4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图5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二 ;图6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三;图7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四;图8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五;图9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六;[0082]图10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七;图11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八;图12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九;图13A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图13B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二;图13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三;图14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图15A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图15B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二;图15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三;图1 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四;图16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图17A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图17B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二 ;图17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三;图17D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四;图17E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五;图18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多口位阵列;2-X轴向滑轨;3-X轴向滑座;4-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1_X轴第一气压缸;411_缸座;412_缸室;413_活塞;414_活塞杆;414a_推顶端;42_X轴第二气压缸;421_缸座;422_缸室;423_活塞;424_活塞杆;424a_接物端;43_X轴第三气压缸;431-缸座;432_缸室;433_活塞;434_活塞杆;434a_推顶端;5_Y轴向滑轨;6_Υ轴向滑座;7-Υ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1-Υ轴第一气压缸;711_缸座;712_缸室;713_活塞;714_活塞杆;714a-推顶端;72-Y轴第二气压缸;721_缸座;722_缸室;723_活塞;724_活塞杆;724a-接物端;73-Y轴第三气压缸;731_缸座;732_缸室;733_活塞;734_活塞杆;734a_推顶端;8_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1_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1-缸座;812_缸室;813-活塞;814_活塞杆;814a-推顶端;82_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1_缸座;822_缸室;823-活塞;824_活塞杆;824a-推顶端;9_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91_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1-缸座;912_缸室;913_活塞;914_活塞杆;914a_推顶端;92_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1_缸座;922_缸室;923_活塞;924_活塞杆;924a_推顶端;A1 A9- 口位;BI B16- 口位;C1 C25- 口位;I1_X轴方向;I2_Y轴方向;Ι3_Ζ轴方向;L1_Z轴驱动机构;L2-Z轴向物料输出单元;L3-物料输入端;L4-料口 ;P-定位点;S1_推顶位置;S2_复位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2是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新型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多口位阵列1、至少一 X轴向滑轨2、一 X轴向滑座3、一 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一 Y轴向滑轨5、一 Y轴向滑座6以及一 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多口位阵列I是以阵列方式布设有复数个口位Al A9。在本实施例中,多口位阵列I是由口位Al A9所组成的3乘3阵列。至少一 X轴向滑轨2是以X轴方向Il配置的滑轨,而X轴向滑座3则结合于X轴向滑轨2,在受到驱动操作时,X轴向滑座3沿着该X轴向滑轨2位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以X轴方向Il配置在X轴向滑轨2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424a推顶于X轴向滑座3,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在作动时,接物端424a将X轴向滑座3以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使X轴向滑座3定位在对应于多口位阵列I的口位Al。Y轴向滑轨5以Y轴方向12配置的滑轨,结合于X轴向滑座3下方,而Y轴向滑座6则是结合于Y轴向滑轨5,在受到驱动操作时,Y轴向滑座6沿着该Y轴向滑轨5位移。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以Y轴方向12配置在Y轴向滑轨5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724a推顶于Y轴向滑座6,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在作动时接物端724a将Y轴向滑座6以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使Y轴向滑座6定位在对应于多口位阵列I的口位Al。由结合于Y轴向滑座6下方的Z轴向驱动机构LI带动Z轴向物料输出单元L2以Z轴方向13位移,并以一物料输入端L3将物料输入至Z轴向物料输出单元L2,再以Z轴向物料输出单元L2的出料口 L4将物料输出至所对应的口位Al。请参阅图3A至图3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至之三。如图所示,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包括有一 X轴第一气压缸41、一 X轴第二气压缸42。X轴第一气压缸41具有一缸座411、一形成在缸座411内部的缸室41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412中的活塞41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413的活塞杆414,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凸伸出缸座411的前端。X轴第一气压缸41在作动时,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具有一缸座421、一形成在缸座421内部的缸室42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422中的活塞42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423的活塞杆424,活塞杆424的前端是作为接物端424a。X轴第二气压缸41在作动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其中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顶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而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接物端424a推顶位移于X轴向滑座3,X轴第二气压缸42的缸座421的后端结合在X轴第一气压缸41的缸座411的前端。如图3A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向滑座3则位于第一位置(邻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所对应的口位Al上方。如图3B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推移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使连结于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A2上方。如图3C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由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A3上方。请参阅图4至图12,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至之九。如图所示,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包括有一 Y轴第一气压缸71、一 Y轴第二气压缸72。Y轴第一气压缸71具有一缸座711、一形成在缸座711内部的缸室71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712中的活塞71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713的活塞杆714,活塞杆714的推顶端714a系凸伸出缸座711的前端。Y轴第一气压缸71在作动时,Y轴第一气压缸71的活塞杆714的推顶端7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Y轴第二气压缸72具有一缸座721、一形成在缸座721内部的缸室72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722中的活塞72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723的活塞杆724,活塞杆724的前端是作为接物端724a。Y轴第二气压缸71在作动时,Y轴第二气压缸72的活塞杆724的接物端7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Y轴第一气压缸71的活塞杆714的推顶端714a顶制Y轴第二气压缸72的活塞723,而Y轴第二气压缸72的接物端724a推顶位移于Y轴向滑座5,Y轴第二气压缸72的缸座721的后端结合在Y轴第一气压缸71的缸座711的前端。如图4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l。如图5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2。如图6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3。如图7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4。如图8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5。如图9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6。如图10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7。[0127]如图11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8。如图12所示,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9。本实施新型第一实施例是由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的X轴第一气压缸41与X轴第二气压缸42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并配合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的Y轴第一气压缸71及Y轴第二气压缸72间的作动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Al A9所组成的3乘3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Al A9。请参阅图13A至图13C,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不意图之一至之三。如图所不,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的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顶制于一定位点P,而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接物端424a推顶位移于X轴向滑座3,X轴第二气压缸42的缸座421的后端结合在X轴第一气压缸41的缸座411的后端。如图13A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向滑座3则位于第一位置(邻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所对应的口位Al上方。如图13B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X轴第一气压缸41推移X轴第二气压缸42,使连结于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12上方。如图13C所示,当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由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13上方。请参阅图14,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如图所示,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的Y轴第一气压缸71的活塞杆714的推顶端714a顶制于一定位点P,而Y轴第二气压缸72的接物端724a推顶位移于Y轴向滑座3,Y轴第二气压缸72的缸座721的后端结合在Y轴第一气压缸71的缸座711的后端。当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Al。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例是由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的X轴第一气压缸41与X轴第二气压缸42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并配合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的Y轴第一气压缸71及Y轴第二气压缸72间的作动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Al A9所组成的3乘3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Al A9。请参阅图15A至图15D,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至之四。如图所示,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还结合有一X轴第三气压缸43。X轴第三气压缸43具有一缸座431、一形成在缸座431内部的缸室43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432中的活塞43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433的活塞杆434,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凸伸出缸座431的前端。X轴第三气压缸43在作动时,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其中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顶制于一定位点P,X轴第三气压缸43的缸座431的后端结合在X轴第一气压缸41的缸座411的后端。如图15A所示,当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向滑座3则位于第一位置(邻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所对应的口位BI上方。如图15B所示,当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而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X轴第三气压缸43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使链接于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B2上方。如图15C所示,当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而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X轴第三气压缸43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且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推移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使连结于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B3上方。如图1 所示,当X轴第三气压缸43的活塞杆434的推顶端43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由X轴第三气压缸43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 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四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B4上方。由X轴第三气压缸43、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的X轴第一气压缸41与X轴第二气压缸42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并对应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BI B4所组成的4乘I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BI B4。请参阅图16,显示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如图所示,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还结合有一 Y轴第三气压缸73。Y轴第三气压缸73具有一缸座731、一形成在缸座731内部的缸室73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732中的活塞73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733的活塞杆734,活塞杆734的推顶端734a凸伸出缸座731的前端。Y轴第三气压缸73在作动时,Y轴第三气压缸73的活塞杆734的推顶端73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其中Y轴第三气压缸73的活塞杆734的推顶端734a顶制于一定位点P,Y轴第三气压缸73的缸座731的后端结合在Y轴第一气压缸71的缸座7A1的后端。当X轴第三气压缸43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第三气压缸73推移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BI。本实施新型第三实施例是由X轴第三气压缸43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并配合X轴第一气压缸41与X轴第二气压缸42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11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以及Y轴第三气压缸73推移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并配合Y轴第一气压缸71及Y轴第二气压缸72间的作动将Y轴向滑座5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BI B16所组成的4乘4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BI B16。请参阅图17A至图17E,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作动示意图之一至之五。如图所示,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还结合有一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包括有一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及一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具有一缸座811、一形成在缸座811内部的缸室81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812中的活塞81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813的活塞杆814,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系凸伸出缸座811的前端,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作动时,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具有一缸座821、一形成在缸座821内部的缸室82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822中的活塞82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823的活塞杆824,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凸伸出缸座821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作动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其中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顶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823,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顶制于一定位点P,而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缸座811的后端结合在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的X轴第一气压缸41的缸座411的后端。如图17A所示,当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向滑座3则位于第一位置(邻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所对应的口位Cl上方。如图17B所示,当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而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推移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823的同时,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使链接于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二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C2上方。如图17C所示,当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而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同样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使链接于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三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C3上方。如图17D所示,当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而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由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且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推移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423,使连结于活塞423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四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C4上方。如图17E所示,当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81的活塞杆814的推顶端8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82的活塞杆824的推顶端8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而X轴第一气压缸41的活塞杆414的推顶端414a位在一复位位置S2时,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的接物端4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由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且X轴第二气压缸42的活塞杆42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五位置(与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具有一定间距)所对应的口位C5上方。由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并对应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Cl C5所组成的5乘I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Cl C5。请参阅图18,显示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之一。如图所示,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还结合有一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9。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9包括有一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及一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具有一缸座911、一形成在缸座内部的缸室91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912中的活塞91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913的活塞杆914,活塞杆914的推顶端914a凸伸出缸座911的前端,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作动时,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的活塞杆914的推顶端91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具有一缸座921、一形成在缸座921内部的缸室922、一可活动地设置在缸室922中的活塞923、以及一连结于活塞923的活塞杆924,活塞杆924的推顶端924a凸伸出缸座922的前端,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作动时,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的活塞杆924的推顶端924a位在一推顶位置SI或一复位位置S2。[0167]其中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的活塞杆914的推顶端914a顶制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的活塞923,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92的活塞杆924的推顶端924a顶制于一定位点P,而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91的缸座911的后端结合在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的Y轴第一气压缸71的缸座711的后端。当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推移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使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而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9推移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使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将Y轴向滑座3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第一位置时,则可对应于口位Cl。本实施新型第四实施例是由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8、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4间的作动将X轴向滑座3以一 X轴方向Il推顶位移于一选定位置,以及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9、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7间的作动将Y轴向滑座3以一 Y轴方向12推顶位移于多口位阵列I中口位Cl C25所组成的5乘5阵列中所对应的口位Cl C25。此外,依不同使用环境及设计者的需求,亦可采用至少两个液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液压缸模块,取代传统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并不以气压缸作为限制。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施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施新型的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实施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多口位阵列,以阵列型式布设有复数个口位; 至少一 X轴向滑轨,以X轴方向配置; 一 X轴向滑座,结合于该X轴向滑轨,在受到驱动操作时,该X轴向滑座沿着该X轴方向位移; 一 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以该X轴方向配置在该X轴向滑轨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推顶于该X轴向滑座,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在作动时,该接物端将该X轴向滑座以该X轴方向推顶位移,使该X轴向滑座定位在对应于该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个口位; 一 Y轴向滑轨,以Y轴方向配置,并结合于该X轴向滑座下方; 一 Y轴向滑座,结合于该Y轴向滑轨,在受到驱动操作时,该Y轴向滑座沿着该Y轴方向位移; 一 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以该Y轴方向配置在该Y轴向滑轨的邻近位置,并以一接物端推顶于该Y轴向滑座,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在作动时,该接物端将该Y轴向滑座以该Y轴方向推顶位移,使该Y轴向滑座定位在对应于该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个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 一 X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X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一 X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前端作为该接物端,该X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接物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 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 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该X轴向滑座,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于该X轴向滑座,该X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 X轴第三气压缸,该X轴第三气压缸包括有: 一缸座; 一缸室,形成在该缸座内部; 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 一活塞杆,连结于该活塞 ,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X轴第三气压缸作动时,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系顶制于一定位点; 该X轴第三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该背向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 一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一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 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 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 该背向X轴第二气压缸 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 该背向X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X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 一 Y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Y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一 Y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前端作为该接物端,该Y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接物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 该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第二气压缸的活塞; 该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该Y轴向滑座,该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接物端推顶位移于该Y轴向滑座,该Y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 Y轴第三气压缸,该Y轴第三气压缸包括有: 一缸座; 一缸室,形成在该缸座内部;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 一活塞杆,连结于该活塞,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Y轴第三气压缸作动时,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 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 该Y轴第三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结合有一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该背向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包括有: 一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一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具有一缸座、一形成在该缸座内部的缸室、一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缸室中的活塞、以及一连结于该活塞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的推顶端凸伸出该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作动时,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位在一推顶位置或一复位位置; 其中: 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 该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推顶端顶制于一定位点; 该 背向Y轴第二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前端;该背向Y轴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结合在该Y轴向多段位气压缸模块的第一气压缸的缸座的后端。
专利摘要一种矩阵式多口位定位装置,利用至少两个气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气压缸模块,取代传统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并由气压缸间的作动关系带动滑座对应多口位阵列的其中一口位。此外,依不同使用环境及设计者的需求,亦可采用至少两个液压缸所组成的多段位液压缸模块,取代传统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做为物料分配装置的定位设备。
文档编号B65G47/16GK202944849SQ2012205044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官庆福 申请人:宇晟电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