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顶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20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顶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顶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顶开顶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软顶开顶箱多采用篷布作为软顶开顶箱的顶盖使用,篷布可以防风防雨,并且重量也比较轻,可由人工完成开盖的过程。为了将篷布固定在软顶开顶箱上,通常会在篷布的四周边缘处设置多个安装孔,并且在软顶开顶箱的顶梁的内侧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篷布连接件。在将安装孔与篷布连接件对齐后由操作人员使用钢丝绳依次穿过每个安装孔和篷布连接件进行连接,既费时又费力。此外,软顶开顶箱在运输和装载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吊索具进行吊装,在吊装前需要将吊索具的卸扣与安装在软顶开顶箱上的吊环连接,随后在起重设备的作用下将软顶开顶箱吊起。而在吊装过程中,吊索具会频繁地与篷布发生摩擦,造成篷布在使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严重的磨损而不得不更换,增加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软顶开顶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顶开顶箱,包括顶梁,所述顶梁包括顶侧梁和顶横梁,在所述顶侧梁和所述顶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篷布连接件;篷布,所述篷布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篷布连接件连接的安装孔;软顶防护组件,所述软顶防护组件铰接在所述顶梁上且位于所述篷布的外围,并且所述软顶防护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篷布连接件和所述安装孔连接的销柱。优选地,在相对的两个所述顶侧梁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篷布的支撑杆。优选地,所述软顶防护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与所述顶梁铰接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顶梁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铰接在所述基座上,用于与所述软顶防护组件连接;止挡销,所述止挡销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防止所述连接板转动,以使所述连接板保持当前的状态。优选地,所述软顶防护组件包括纵向防护梁和横向防护梁,其中,所述纵向防护梁铰接在所述顶侧梁上,所述横向防护梁铰接在所述顶横梁上,并且,所述销柱设置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优选地,所述软顶防护组件还包括辅助防护梁,所述辅助防护梁倾斜地连接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或所述横向防护梁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篷布连接件为连接圆环。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覆盖有金属保护层。优选地,所述金属保护层为不锈钢保护层或者热镀锌保护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软顶开顶箱,通过软顶防护组件将篷布围在中间,这样就可以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将吊索具和篷布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此外,由于在软顶防护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篷布连接件和安装孔连接的销柱,通过销柱就可以完成篷布的安装,不需要再使用钢丝绳进行篷布的固定,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篷布的安装效率。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软顶开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篷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软顶开顶箱的局部俯视放大图;图4为图1中I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顶开顶箱,如图1所示,包括顶梁10、篷布30(参见图2)以及软顶防护组件50。其中,顶梁10包括沿软顶开顶箱的纵向设置的顶侧梁11和沿软顶开顶箱的横向设置的顶横梁13,为了连接篷布30,在顶侧梁11和顶横梁13上还设置有多个篷布连接件15 (参加图3)。优选地,篷布连接件15可以采用连接圆环(未示出),并且这些连接圆环设置在顶侧梁11和顶横梁13朝向软顶开顶箱外侧的侧面上。由于圆环是一种封闭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部件脱离与篷布连接件15的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为了防止篷布30因表面积攒有雨水而下坠,优选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相对的两个顶侧梁11之间设置多个用于支撑篷布30的支撑杆90,以使篷布30能够平整地铺设在软顶开顶箱上。这些支撑杆90应是可拆卸地设置在相对的两个顶侧梁11之间,在装货和卸货时将支撑杆90拆下,在铺设篷布30之前再安装到两个相对的顶侧梁11之间。这样既不影响装货与卸货,又能起到对篷布30进行支撑的作用。篷布30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篷布30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图3中示出的篷布连接件15连接的安装孔31。优选地,为了保证安装孔31的强度,可以在安装孔31的内壁上覆盖一层金属保护层(图中未示出),该金属保护层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不锈钢保护层,或者是热镀锌材料制成的热镀锌保护层。通过金属保护层的保护,就可以使安装孔31更加耐用,不会因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轻易损坏。接下来回到图1对软顶防护组件50的结构近进行说明。软顶防护组件50铰接在顶梁10上,并且处于软顶开顶箱顶部的边缘处,这样就可以将篷布30围在软顶防护组件50的范围内,使吊索具不会与篷布30接触,有利于延长篷布30的使用寿命。而为了与篷布30连接,在软顶防护组件50上还设置有多个销柱51,在使用时销柱51同时与篷布30的安装孔31和顶梁10上的篷布连接件15连接,从而将篷布30固定在软顶开顶箱上。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如图1所示将软顶防护组件50设置为包括铰接在顶侧梁11上的纵向防护梁53,以及铰接在顶横梁13上的横向防护梁55,而销柱51就设置在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的底面上。在实际使用时,先将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打开,然后将篷布30的安装孔31与顶梁10上的篷布连接件15 —一对应地铺设在软顶开顶箱的顶部,最后关闭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使销柱51同时穿过安装孔31和篷布连接件15,从而完成篷布30在软顶开顶箱顶部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1,在纵向防护梁5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辅助防护梁57,并且该辅助防护梁57相对纵向防护梁53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辅助防护梁57的目的在于使软顶防护组件50在处于闭合状态时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从而使软顶防护组件50与篷布3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保证篷布30牢固地固定在软顶开顶箱上。按照这种使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的构思,辅助防护梁57并不限于只设置在纵向防护梁53的两端,也可以设置在横向防护梁55的两端。当然,还可以同时在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的两端设置辅助防护梁57,此时需要适当地调整辅助防护梁57的尺寸,使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前面提到软顶防护组件50铰接在顶梁10上,具体地,软顶防护组件5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铰接件70铰接在顶梁10上。从图4中可以看出,铰接件70包括基座71、连接板73以及止挡销75,其中,基座71连接在顶梁10上,具体是连接在顶侧梁11和顶横梁13上。连接板73铰接在基座71上,可以围绕其与基座71的连接轴转动,用于与软顶防护组件50连接,具体是用于与纵向防护梁53和横向防护梁55连接。止挡销75可拆卸地连接在基座71上,用于防止连接板73转动,以使连接板73保持在当前的状态,进而使与连接板73连接的软顶防护组件50保持当前的状态。例如,在使软顶防护组件50打开后,将止挡销75插入基座71中,挡住连接板73的回转趋势,使软顶防护组件50不会因为连接板73的回转而自行关闭,确保了软顶防护组件50的正常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软顶开顶箱在顶梁上铰接有软顶防护组件,通过软顶防护组件将篷布围在中间,这样就可以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将吊索具和篷布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此外,由于在软顶防护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篷布连接件和安装孔连接的销柱,通过销柱就可以完成篷布的安装,不需要再使用钢丝绳进行篷布的固定,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篷布的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所述顶梁包括顶侧梁和顶横梁,在所述顶侧梁和所述顶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篷布连接件;篷布,所述篷布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篷布连接件连接的安装孔;软顶防护组件,所述软顶防护组件铰接在所述顶梁上且位于所述篷布的外围,并且所述软顶防护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篷布连接件和所述安装孔连接的销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在相对的两个所述顶侧梁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篷布的支撑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顶防护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与所述顶梁铰接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顶梁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铰接在所述基座上,用于与所述软顶防护组件连接;止挡销,所述止挡销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防止所述连接板转动,以使所述连接板保持当前的状态。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顶防护组件包括纵向防护梁和横向防护梁,其中,所述纵向防护梁铰接在所述顶侧梁上,所述横向防护梁铰接在所述顶横梁上,并且,所述销柱设置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顶防护组件还包括辅助防护梁,所述辅助防护梁倾斜地连接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或所述横向防护梁的两端。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连接件为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设置在所述顶侧梁和所述顶横梁朝向软顶开顶箱外侧的侧面 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覆盖有金属保护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顶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层为不锈钢保护层或者热镀锌保护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软顶开顶箱。该软顶开顶箱包括顶梁,该顶梁包括顶侧梁和顶横梁,在顶侧梁和顶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篷布连接件;篷布,该篷布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篷布连接件连接的安装孔;软顶防护组件,该软顶防护组件铰接在顶梁上且位于篷布的外围,并且软顶防护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篷布连接件和安装孔连接的销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软顶开顶箱,可以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将吊索具和篷布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此外,不需要再使用钢丝绳进行篷布的固定,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篷布的安装效率。
文档编号B65D90/08GK202848434SQ20122057407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曹凯, 倪建生, 曹飞, 庞连军, 杜晓芳, 黄磊 申请人: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