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及软顶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202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及软顶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顶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及软顶开顶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软顶开顶箱多采用篷布作为软顶开顶箱的顶盖使用,篷布可以防风防雨,并且重量也比较轻,可由人工完成开盖的过程。软顶开顶箱在运输和装载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吊索具进行吊装。在吊装前需要将吊索具的卸扣与安装在软顶开顶箱上的吊环连接,随后在起重设备的作用下将软顶开顶箱吊起。而在吊装过程中,吊索具会频繁地与篷布发生摩擦,造成篷布在使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严重的磨损而不得不更换,增加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 组件及软顶开顶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包括纵向防护梁,所述纵向防护梁用于沿软顶开顶箱的纵向铰接在所述软顶开顶箱的顶梁上;横向防护梁,所述横向防护梁用于沿所述软顶开顶箱的横向铰接在所述顶梁上。优选地,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上连接有用于铰接在所述顶梁上的合页。优选地,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销柱。优选地,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纵向防护梁的长度相等的支撑长梁和与所述横向防护梁的长度相等的支撑短梁。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的加固梁。优选地,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或所述横向防护梁的两端倾斜地设置有辅助防护
M
O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软顶开顶箱,具有顶梁,在所述顶梁的上方设置有上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通过纵向防护梁和横向防护梁将篷布围在中间,这样就可以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将吊索具和篷布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在软顶开顶箱顶部的打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在软顶开顶箱顶部的闭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件与纵向防护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撑件与横向防护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其中,纵向防护梁10用于沿软顶开顶箱的纵向铰接在软顶开顶箱的顶梁50上,横向防护梁30则用于沿软顶开顶箱的横向铰接在顶梁50上。在软顶开顶箱的顶梁50上覆盖篷布时,首先翻转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使整个软顶防护组件处于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随后将篷布铺设在软顶开顶箱顶部的软顶架70上,该软顶架70设置在软顶开顶箱的四个顶梁50所围成的空间内,起到支撑篷布的作用。然后再对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进行反方向的翻转,使整个软顶防护组件处于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从而压住篷布,并且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将篷布围在中间。这样,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吊索具和篷布之间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再次参照图1,优选地,可以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上安装多个合页90,这些合页90的一端安装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上,另一端则与顶梁50连接。这样,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就通过多个合页90铰接在顶梁50上。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并且安装简便,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在软顶开顶箱的顶梁50上的安装效率。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销柱20,这些销柱20可以用来穿过篷布从而使篷布连接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上。相比于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单纯地压在篷布上,通过多个销柱20穿过篷布将篷布与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连接可以使篷布更牢固地固定在软顶防护组件和顶梁50之间。这里提到的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是指在软顶防护组件处于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时,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上朝向顶梁50的表面,即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与篷布接触的表面。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与顶梁50之间的缝隙,保证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可靠固定,可以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设置支撑件40,图3和图4分别示例性地示出了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40。支撑件40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的设置方式相同,都可以采用例如焊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方式完成。这里提到的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同样是指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与篷布接触的表面。优选地,支撑件40按照未在图中示出的方式采用与纵向防护梁10的长度相等的支撑长梁以及与横向防护梁30的长度相等的支撑短梁。其中,支撑长梁用于连接在纵向防护梁10的底面,支撑短梁用于连接在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这样,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都能够得到支撑,使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在顶梁50上的连接更加可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支撑长梁与纵向防护梁10的长度相同以及支撑短梁与横向防护梁30的长度相同并不是要求在数值上完全的一致,由于公差和加工误差的原因可以存在一定的偏差。进一步优选地,支撑件40可以采用图3中示出的多个加固梁,这些加固梁有间隔地设置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底面,在保证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具有可靠的连接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节省材料的优点。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在纵向防护梁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辅助防护梁60,并且该辅助防护梁60相对纵向防护梁10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辅助防护梁60的目的在于使软顶防护组件在处于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时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从而使软顶防护组件与篷布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保证篷布牢固地固定在软顶防护组件与顶梁50之间。按照这种使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的构思,辅助防护梁60并不限于只设置在纵向防护梁10的两端,也可以设置在横向防护梁30的两端。当然,还可以同时在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的两端设置辅助防护梁60,此时需要适当地调整辅助防护梁60的尺寸,使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软顶开顶箱,参照图1和图2可以看出,该软顶开顶箱具有顶梁50,在顶梁50的上方设置有上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该软顶防护组件的纵向防护梁10和横向防护梁30铰接在软顶开顶箱的顶梁50上。这样,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吊索具和篷布之间被软顶防护组件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防护梁,所述纵向防护梁用于沿软顶开顶箱的纵向铰接在所述软顶开顶箱的顶梁上;横向防护梁,所述横向防护梁用于沿所述软顶开顶箱的横向铰接在所述顶梁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上连接有用于铰接在所述顶梁上的合页。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销柱。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纵向防护梁的长度相等的支撑长梁和与所述横向防护梁的长度相等的支撑短Mο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所述横向防护梁的底面的加固梁。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防护梁和/或所述横向防护梁的两端倾斜地设置有辅助防护梁。
8.一种软顶开顶箱,具有顶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的上方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7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及软顶开顶箱。该软顶防护组件包括纵向防护梁,所述纵向防护梁用于沿软顶开顶箱的纵向铰接在所述软顶开顶箱的顶梁上;横向防护梁,所述横向防护梁用于沿所述软顶开顶箱的横向铰接在所述顶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软顶开顶箱的软顶防护组件,通过纵向防护梁和横向防护梁将篷布围在中间,这样就可以在对软顶开顶箱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将吊索具和篷布隔开,避免了吊索具与篷布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延长篷布的使用寿命,也无需对篷布频繁地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软顶开顶箱进行运输的成本。
文档编号B65D90/54GK202848443SQ20122057421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倪建生, 杜晓芳, 庞连军, 曹飞, 黄磊, 孙明君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