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20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波纹管的钢带在成型后一般会以螺旋状往外输送,之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再组成整条波纹管。在钢带的输送过程中对其结构的保护,尤其是保证钢带不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钢带的输送机构一般都只有使其螺旋前进的单纯的输送功能,成型后的钢带仍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输送过程中虽然不至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形或者断裂,但是也只能维持钢带成型后的形状,甚至还会在轴向发生轻微的变形,无法满足后续工艺处理前的定位需求,而要通过额外的设备对钢带定位成型,其工序显得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波纹管钢带同时进行输送和定位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沿钢带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组和第二输送组,所述第一输送组包括固定在左支柱和中支柱之间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前辊筒和后辊筒,所述前辊筒和后辊筒上分别设有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滚轮组,所述第二输送组包括定位在中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用于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辊筒组,所述辊筒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钢带定位排列的定位装置I和定位装置II。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滚轮组包括若干等间距布置的滚轮,所述前辊筒与后辊筒上的滚轮在径向交错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辊筒和后辊筒均设有链轮,所述两链轮由一根链条通过电机驱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筒组包括在定位装置I正下方和定位装置II正上方的两个主动辊子,所述两个主动辊子之间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从动辊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柱和中支柱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在前辊筒和后辊筒的下方,所述驱动轴由链条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轴的末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主动辊子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装置I包括定位转轴I,所述定位转轴I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所述相邻定位轮I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装置II包括定位转轴II,所述定位转轴II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I,所述相邻定位轮II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送组对钢带进行螺旋输送使其前进,通过第二输送组对钢带输送的同时,由定位装置I和定位装置II对钢带在轴向进行 定位,以便后续工艺的处理,其结构合理,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辊筒和后辊筒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沿钢带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组和第二输送组,整个装置由左支柱1、中支柱2和右支柱4支撑固定。第一输送组包括固定在左支柱I和中支柱2之间且如后并排设直的如棍筒31和后棍筒32,如棍筒31和后辊筒32上分别设有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滚轮组33,如图2所示。钢带在成型后以螺旋形往右方输送,由滚轮组33进行支撑的同时,滚轮组33转动,带动钢带向右前进。如
图1所示,第二输送组包括定位在中支柱2和右支柱4之间、用于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辊筒组,辊筒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钢带定位排列的定位装置I和定位装置
II。在钢带被辊筒组带动向右前移的过程中,由定位装置I和定位装置II对其定位排列,以便进行后续工艺的处理。因此,该装置将输送和定位的设别融入至一套装置中,不仅结构合理、简单,还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滚轮组33包括若干等间距布置的滚轮,前辊筒31与后辊筒32上的滚轮在径向交错设置。钢带在从左向右输送的过程中,钢带的某一波峰段套叠于前辊筒31的第一个滚轮331上,之后随着输送运动,该波峰段套叠于与前辊筒第一个滚轮331交错相邻的后辊筒第一个滚轮332上,如此,钢带在前辊筒31与后辊筒32的滚轮间交错螺旋的输送。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的左端均安装有链轮,两链轮由一根链条通过电机驱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辊筒组包括在定位装置I正下方和定位装置II正上方的两个主动辊子51,两个主动辊子51之间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从动辊子52。在第二输送组中,主要有主动辊子51带动钢带,从动辊子52对钢带起支撑的辅助作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左支柱I和中支柱2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驱动轴6,驱动轴6在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的下方,由链条驱动,两个驱动轴6的末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主动辊子51连接,因此主动辊子51由驱动轴6连接,由于驱动轴6在左支柱I和中支柱2之间,合理的利用了这部分的空间。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装置I包括定位转轴I 71,定位转轴I 71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 72,相邻定位轮I 72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装置II包括定位转轴II 81,定位转轴II 81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I 82,相邻定位轮II 82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在输送的过程中,钢带随主动辊子51转动前移,钢带的平直段被夹持在定位轮I 72、定位转轴I 71之间和定位轮II 82、定位转轴II 81之间,钢带的波峰段在相邻定位轮I 72和相邻定位轮II 82之间的定位空间的定位下,不断交错螺旋的向右前移。[0025]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带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组和第二输送组,所述第一输送组包括固定在左支柱(I)和中支柱(2)之间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所述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上分别设有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滚轮组(33),所述第二输送组包括定位在中支柱(2)和右支柱(4)之间、用于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辊筒组,所述辊筒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钢带定位排列的定位装置I和定位装置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滚轮组(33)包括若干等间距布置的滚轮,所述前辊筒(31)与后辊筒(32)上的滚轮在径向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均设有链轮,所述两链轮由一根链条通过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组包括在定位装置I正下方和定位装置II正上方的两个主动辊子(51),所述两个主动辊子(51)之间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从动辊子(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柱(I)和中支柱(2)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驱动轴¢),所述驱动轴(6)在前辊筒(31)和后辊筒(32)的下方,所述驱动轴(6)由链条驱动,所述两个驱动轴(6)的末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主动辊子(5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I包括定位转轴I (71),所述定位转轴I (71)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 (72),所述相邻定位轮I (72)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II包括定位转轴II (81),所述定位转轴II (81)上等间距的设有定位轮II (82),所述相邻定位轮II (82)之间形成容置钢带的定位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纹管钢带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沿钢带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组和第二输送组,所述第一输送组包括固定在左支柱和中支柱之间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前辊筒和后辊筒,所述前辊筒和后辊筒上分别设有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滚轮组,所述第二输送组包括定位在中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用于带动钢带螺旋前进的辊筒组,所述辊筒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钢带定位排列的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送组对钢带进行螺旋输送使其前进,通过第二输送组对钢带输送的同时,由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对钢带在轴向进行定位,以便后续工艺的处理,其结构合理,节省了空间和成本。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波纹管钢带的自动输送。
文档编号B65G47/22GK202897483SQ2012205749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何建兴, 杜钊东, 闫超, 陈慈香 申请人:广州枫叶管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