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639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包括采样管、集装箱、设备架、集成观测设备等。采样管固定在观测集装箱顶盖上。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壁包括三层结构,增加了保温隔热层和内壁面层。集装箱内部设置有设备架,设备架包括固定钢架和设备机柜,设备架是由若干根内卷边冲孔C型镀锌钢和集装箱箱体间接或直接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立柱和横梁组成,设备机柜固定在集装箱中央,用于放置各种仪器设备。集成观测设备安装在集装箱内部的设备机柜上,仪器设备串联或并联,有序集成、合理组合,集装箱内的采样管路使用多个切割头,分离不同粒径范围气溶胶,增强仪器间的对比和相互验证。集装箱内电路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电路排布结构。
【专利说明】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发传染病屡屡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生物安全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多数传染性病毒、生物恐怖武器等都以气溶胶粒子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势在必行。实验证明,空气中可传播的微生物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上,对人体有危害的通常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因此,对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进行准确测量、分层次切割收集很重要。
[0003]地面观测是大气气溶胶监测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给出所在位置高时间分辨率的气溶胶数据,用以研究区域长时间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地面观测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各种下垫面代表区域建立观测站,但这样会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尤其在戈壁沙漠和高原地区运行成本很高,不切合实际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套可移动的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可按照要求在所需地区开展加强期地基观测试验,尤其是在不方便布置观测点的戈壁沙漠和高原地区,以获得气溶胶光学、化学和物理等基本特性观测资料。
[0004]目前,目前国内对地面气溶胶的观测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在进行地面气溶胶观测研究范围有限,多数测量设备采用的单点连续性观测,使仪器的可移动性比较差。即使部分有场外观测试验的,也是将仪器拆卸拉运到观测地点,搭建临时观测房或是租用民房进行短期的观测,试验完成后再进行拆卸运输,这样做的缺点是需要多次拆卸和组装仪器,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仪器设备也有一定的损坏。
[0005]其次,部分仪器公司将中型客车改装成观测车,将仪器放在车厢内,在车顶设置采样口,运输仪器进行短期采样试验,这样的缺点是中型客车本身就是一个污染源,在运输期间尾气排放就会对采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受到客车本身的空间限制,能装载的仪器数量比较有限,仪器运行产生大量的热,加上客车保温效果不好,箱体内的立体空间使用效率低,在恶劣的沙漠戈壁环境下运行制冷功率将达不到仪器运行要求,使得仪器无法运转,及时运转正常,长时间使用也容易滋生火灾隐患。
[0006]另外,在地面气溶胶综合观测时,室外采样管通常是每个仪器对应一个采样管路,在地面气溶胶移动观测集装箱进行野外作业时,多种仪器在一起进行观测,这时如果每个仪器使用一套室外采光管路,由于移动观测集装箱车顶空间和承重力有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集装箱顶部开孔太多也会影响到集装箱的整体结构和牢固性。同时采样管路过多,彼此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采样管路较多,运输和观测时安装和拆卸也比较费时费力。
[0007]再者,由于观测技术不成熟,在观测设备的改装、后期维护和参数校准等各方面的技术储备都相对比较薄弱。当需要多种观测设备同时进行地面气溶胶复杂特性观测时,即使是几种仪器放在一起进行观测研究,也存在采样高度、采样粒径大小、温湿条件等差异,使得仪器之间的观测数据缺乏可对比性,造成观测数据质量不高,甚至观测数据无效的情况出现,对科研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0008]目前对地面气溶胶进行观测的主要观测设备及功能如下表:
[0009]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包括采样模块、集成观测模块、承载模块,所述采样模块包括采样管,所述集成观测模块主要包括观测设备、气流管路、计算机,所述观测设备通过数据控制接口分别与计算机相连,所述承载模块包括集装箱,所述采样管主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气流入口(O)、采用管道(P)和分流口(Q),所述集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包括右侧面(A)、前侧面(B)、左侧面(C)、后侧面(D)、顶面(E)和底面(F),右侧面(A)和左侧面(C)相对,前侧面(B)和后侧面(D)相对,顶面(E)面和底面(F)面相对;所述集装箱的顶面(E)和后侧面(D)上设置有通孔,用于连接采样管和其他观测仪器,所述集装箱内设置有设备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模块还包括设备架,所述设备架固定在集装箱内部,包括固定架(G)和机柜(S),所述机柜(S)固定安装在固定架(G)上,所述观测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安装在机柜(S)中; 所述分流口(Q)固定在集装箱顶面(E)上,所述分流口(Q)内设置有贯穿集装箱顶面(E)的分流细管(5);所述分流细管(5)下端伸入集装箱内、连接气流管路; 所述集成观测模块还包括进气口、切割头、流量计、真空泵和排气管,所述采样管分流口到集成观测设备的进气口、进气口到切割头输入端、切割头输出端到流量计、流量计到真空泵和排气管之间通过主气流管路相连,形成一条从切割头到真空泵的贯通通道;在所述切割头与流量计间的主气流管路上,设置有观测设备,或在主气流管路上通过三通、四通接头设置有连接观测设备的支气流管路,所有主气流管路和支气流管路中连接的排气管都从集装箱侧壁的通孔穿出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管包含的采样管道(P)通过若干管连接组成,可拆装; 所述观测设备包括三波段积分浊度仪,所述切割头包括第一切割头和第二切割头,所述第一切割头的出气口与第二切割头的进气口间串接入三波段浊度仪,通过主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集装箱箱体上设置有门; 所述集装箱壁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箱体外壳(a)、箱体内壁附加结构、电路排布结构,所述箱体内壁附加结构固定在箱体外壳上,所述电路排布结构固定在箱体内壁附加结构上; 所述箱体内壁附加结构包括保温加固层(b)和内壁层(C),所述保温加固层(b)是采用方钢焊出的钢架,所述方钢为中空的长方体钢管,所述钢架和集装箱外壳(a)焊接在一起,钢架的空隙部分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充,钢架和填充材料共同形成集装箱内壁的保温加固层(b),所述保温加固层(b)上固定有内壁层(C),其采用防火防腐材料,所述箱体外壳(a)、保温加固层(b)和内壁层(c)形成集装箱壁的三层结构; 所述设备架包括固定架(G)和机柜(S),所述固定架(G)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集装箱内部,包括主要承重架和辅助固定架,由若干杆件连接组成;所述机柜(S)安装在所述固定架(G)上,包括边框和托板,所述托板为安装在机柜(S)内部的的水平承重板,所述机柜S竖立的4面和顶部没有门和挡板; 所述固定架(G)固定安装在集装箱内壁和集装箱中央空间,包括横梁(I)、立柱(2),其中集装箱内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平行于集装箱底面设置有两根横梁(1),为主要承重架;集装箱另一侧壁上垂直集装箱底面设置有两根立柱(2),为主要承重架;集装箱中央设置有若干垂直于集装箱底面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集装箱的顶面和底面固定,为主要承重架;其他立柱和横梁固定在主要承重架上,可根据仪器安装和观测需要调动位置,为辅助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G)位于集装箱中央位置的主要承重架整体呈长方体形,所述机柜(S)固定安装在集装箱中央的若干立柱之间,通过安装在主要承重架上的辅助固定架进行加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管道(P)是上下开口的圆管,由若干圆管密封连接组成,采样管道(P)下端与分流口(Q)上端密封连接; 所述分流口(Q)是上口小而下口大的喇叭状气流出口,与集装箱顶面(E)密封连接; 所述分流口(Q)的下端与一不锈钢板(6)密封焊接在一起,所述钢板(6)与集装箱顶面(E)密封连接,在所述分流口(Q)内部的钢板(6)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垂直钢板的若干细管(5),所述细管(5)为中空的圆管,其一端伸入分流口内部,另一端贯穿钢板(6)和集装箱顶面(E)的通孔伸入集装箱内部,所述细管(5)外壁与钢板(6)密封连接; 所述细管(5)伸入分流口(Q)内部的长度与其伸入集装箱顶面(E)的长度比为1:4 ; 所述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还包括微脉冲激光雷达,雷达镜筒正对集装箱顶部的激光雷达预留孔,发射和接收激光进行观测; 所述观测设备还包括动力学粒径谱仪、多角度吸收光度计、黑碳仪、数粒子计数器、颗粒物吸收光度计和单颗粒碳黑光度计; 在所述第一切割头或第二切`割头到浮子流量计间的主连接管路上,通过三通接头或四通接头设置的一个支路连接管路连接多角度吸收光度计的进气口,另一支路连接黑碳仪的进气口 ;所述三波段积分浊度仪与浮子流量计间的主连接管路上,通过3个三通接头分别设置三条支路连接管路,第一条支路连接管路再通过I个四通接头设置两条分路连接管路,一条分路连接管路连接三波长颗粒物吸收光度计,另一条分路连接管路连接单颗粒碳黑光度计的进气口 ;第二条支路连接管路连接数粒子计数器的进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浮子流量计和排气管; 所述箱体的一角向内凹进一长方体凹槽(L),其位于集装箱表面的面开放,其底面设置有支撑板与集装箱底板相连,其向集装箱内凹入的面都与集装箱箱体连为一体、密封连接; 所述机柜的边框固定在立柱上,其上设置有多个冲孔,可以调节托板的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入口(O)主要由遮雨帽(I)和阻虫网罩(4)组成,所述遮雨帽(I)由两块彼此平行且同轴的圆形上平板(2 )和环形底片(3 )组成,所述环形底片(3 )下端密封连接进气管(B),所述阻虫网罩可以为连接遮雨帽与采样管道的疏网; 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右侧面(A)上设置有两扇大小相同的对开门,所述集装箱前侧面(B)上设置有门; 所述箱体内壁附加结构包括保温加固层(b)和内壁层(C),所述保温加固层(b)是采用方钢焊出的钢架,所述方钢为中空的长方体钢管,所述钢架和集装箱外壳(a)焊接在一起,钢架的空隙部分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充,钢架和填充材料共同形成集装箱内壁的保温加固层(b),所述保温加固层(b)上固定有内壁层(c),其采用防火防腐材料,所述箱体外壳(a)、保温加固层(b)和内壁层(c)形成集装箱壁的三层结构; 所述电路排布结构包括电路线和圆管,所述电路线从集装箱电源箱(1)引出,所述电路线皆穿过圆管,所述圆管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形,可根据各电路的功能被紧贴固定在集装箱相应侧面内壁板上,所述电路上都设置有防水防爆四级插座; 所述集装箱中央设置的立柱有两排,每排3根,一共6根,所述设备机柜安装在集装箱中央的立柱之间,彼此相邻的4根立柱之间放置2个相邻机柜,两机柜间用并柜件连接固定,所述并柜件为一个卡扣,可以将相邻两机柜的边框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成观测模块中的主连接管路、支路连接管路和分路连接管路采用导电胶皮管或内外抛光无缝焊接不锈钢管; 所述长方体凹槽(L)以所述左侧面(C)、后侧面(D)、底面(F)三面的交点(M)为顶点嵌入箱体内部,其位于箱体左侧面(C)、后侧面(D)的面都开放; 所述长方体凹槽(L)由面板P1、面板P2和面板P3以及底面支撑板围成; 所述左侧面(C)的后下角有一矩形空缺,后侧面(D)的左下角有一矩形空缺; 面板Pl垂直焊接在后侧面(D)上矩形空缺的边缘处,面板P3垂直焊接在左侧面(C)上的矩形空缺的边缘处,面板P2沿平行于底面(F)的方向与面板Pl和面板P3的上边缘焊接在一起; 底面(F)靠近后侧面(D)和左侧面(C)的一角有矩形空缺,该处采用方钢交叉焊接成一支撑板,与集装箱底面(F)相连; 所述长方体凹槽(L)底部的支撑板为网状钢架,所述长方体凹槽(L)用于放置集装箱的制冷机外机; 所述箱体的后侧面(D)上还设置有若干通孔,且配备有堵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分流口到进气口、进气口到切割头的输入端、切割头的输出端到三波段积分浊度仪的进气口、三波段积分浊度仪的出气口到三通或四通接头使用3/4"导电胶皮管和3/4"内外抛光无缝不锈钢管接头连接,三(四)通接头到多角度吸收光度仪的进气口、切割头到三(四)通接头之间采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三(四)通接头到流量计、流量计到真空泵、真空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都采用四氟管连接,观测仪器之间连接排气管时也使用四氟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从采样管进入的气体分三个管路进行观测,包括管路1,管路2和管路3,其中, 所述管路I的连接关系为:从分流口出口到PMlO进气口(I)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进气口(I)到PMlO撞击式切割头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撞击式切割头到TSI3563 (I)用3/4"导电胶皮管和3/4"内外抛光无缝不锈钢管接头连接,TSI3563 (I)到PMl撞击式切割头用3/4"导电胶皮管和3/4"内外抛光无缝不锈钢管接头连接,PMl撞击式切割头到TSI3563 (2)用3/4"导电胶皮管和3/4"内外抛光无缝不锈钢管接头连接,TSI3563 (2)到Swagelok三通接头(I)用3/4"导电胶皮管和3/4"内外抛光无缝不锈钢管接头连接,Swagelok三通接头(I)到MAAP5012 (I)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MAAP5012(I)到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室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Swagelok “人”型三通接头(I)到Swagelok四通接头(I)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Swagelok四通接头(I)到PSAP用1/4"导电胶皮管连接,PSAP到流量计(5)用1/4"四氟管连接,流量计(5)到真空排气泵用1/4"四氟管连接,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1/4"四氟管;Swagelok四通接头(I)到CPC3787用1/4"导电胶皮管连接,CPC3787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1/4"四氟管;Swagelok四通接头(I)到Swagelok三通接头(2)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Swagelok三通接头(2)到SP2用1/8"四氟管连接,SP2到流量计(3)用1/8"四氟管连接,流量计(3)到外置真空排气泵用1/8"四氟管连接,外置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1/8"四氟管;Swagelok三通接头(2)到流量计(4)用3/4"四氟管连接,流量计(4)到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 所述管路2的连接关系为:从分流口出口到PMlO进气口(2)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进气口(2)到PMlO撞击式切割头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撞击式切割头到Swagelok四通接头(2)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Swagelok四通接头(2)到APS3321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APS3321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8"四氟管;SWagel0k四通接头(2)到RP1400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RP1400到外置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SWagel0k四通接头(2)到流量计(I)用3/4"四氟管连接,流量计(I)到外置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外置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 所述管路3的连接关系为:从分流口出口到PMlO进气口(3)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进气口(3)到PMlO撞击式切割头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PMlO撞击式切割头到Swagelok四通接头(3)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Swagelok四通接头(3)到MAAP5012 (2)用3/4"导电胶皮管连接,MAAP5012 (2)到外置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外置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Swagelok四通接头(3))到AE31用3/8"电胶皮管连接,AE31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8"四氟管;SWagel0k四通接头(3)到流量计(2)3/4"四氟管连接,流量计(2)到外置真空排气泵用3/4"四氟管连接,外置真空排气泵到集装箱外的排气管路用3/4"四氟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入口(0)与采样管道(P)通过法兰(7)密封连接; 所述采样管道(P)包含的多个管之间通过法兰(7)密封连接; 所述采样管道(P)下端与所述分流口(Q)上端通过法兰(7)密封连接; 所述钢板(6)与集装箱顶面(E)通过若干两头带螺帽的螺钉(8)固定在一起; 所述细管(5)伸入分流口(Q)的一端打磨内倒角,伸入集装箱(F)的一端打磨外倒角,其伸入集装箱(F)—端配有堵头,使用的细管(5)端口打开堵头、处于打开状态,不使用的细管(5 )端口塞住堵头、处于密封状态; 所述环形底片(3)与其下端钢管(10)的焊接处、所述钢板(6)上焊接不锈钢细管(5)的焊接处皆经过打磨抛光处理; 所述环形底片(3)下端钢管(10)上的法兰(7)连接处、所述进气管(B)所含内外抛光不锈钢管之间的法兰(7)连接处、所述采样管道(P)与分流口(Q)上端的法兰(7)连接处皆采用四氟“0”型圈; 所述机柜(S)的边框固定在立柱上,其上设置有方孔条,可以根据所承接仪器设备的大小调节托板的安装位置,最低端的机柜底部设置防震垫片; 所述箱体的前侧面(B)面的外开门上方设置有遮雨檐和闭门器,遮雨檐下设置有灯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雨帽(I)的上平板(2)材质为防锈铝合金; 所述遮雨帽(I)的上平板(2)与环形底片(3)通过4根两头带螺帽的螺钉(9)连接固定; 所述环形底片材质为防锈铝合金,所述环形底片与一段钢管上端电焊连接,所述采样管路采用若干根通过法兰连接的内外抛光不锈钢管组成; 所述分流口是内外抛光不锈钢喇叭口,其大口端朝下,其侧壁倾斜角度在80°~90°之间,其下端焊接的所述钢板为圆形;所述分流口大口端内部的所述钢板上焊接有6根3/4"的内外抛光不锈钢细管,细管下端贯通集装箱的顶部的通孔伸入集装箱内部,每根细管伸入集装箱内部长度与在喇叭口内部伸出的长度比为4:1 ; 所述细管(5)伸入分流口(Q)的一端打磨内倒角,伸入集装箱(F)的一端打磨外倒角,其伸入集装箱(F)—端配有堵头,使用的细管(5)端口打开堵头、处于打开状态,不使用的细管(5 )端口塞住堵头、处于密封状态; 所述采样管路可由4段内外抛光不锈钢管组成; 从仪器出来的所有排气管路都从集装箱侧壁D面的走线孔(bl,b2, b3)穿出; 所述箱体右侧面(A)的两扇外开对开门闭合时,其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胶条,在搬运箱体内大型设备时打开对开门; 所述箱体的前侧面(B)上设置的外开门为隔热保温门; 所述箱体的顶面(E)上的第一通孔(Cl)、第二通孔(c2)、第三通孔(d)和第四通孔(f)中,第一通孔(Cl)和第二通孔(c2)直径相等且高出集装箱顶部,第三通孔(d)孔直径大于第一通孔(Cl),围绕第三通孔(d)还设置有4个通孔; 所述立体空间(L)底部的支撑板采用四根镀锌方钢交叉焊接成一“井”字网状板,且其与集装箱底面(F)焊接在一起; 所述固定架位于右侧面(A)面的立柱包括杆Al和杆A2,杆Al与杆A2垂直于集装箱底面安装;位于前侧面(B)的钢管包括杆B1、杆B2、杆B3和杆B4,其中杆BI与杆B2平行、杆B3与杆B4平行且与杆BI垂直,杆B1、杆B2、杆B3与杆B4形成一 “井”字结构;位于后侧面D的钢管包括杆D1、杆D2、杆D3和杆D4,其中杆Dl与杆D2平行、杆D3与杆D4平行且与杆Dl垂直,杆D1、杆D2、杆D3与杆D4形成一 “井”字结构;所述固定架还包含的的横梁和立柱有立柱Cl、立柱C2、立柱C3、立柱C4、立柱C5、立柱C6、横梁C7、横梁C8、横梁C9、横梁C10、横梁C11、横梁C12、横梁C13和横梁C14 ; 所述立柱Cl、立柱C2、立柱C3、立柱C4、立柱C5和立柱C6是集装箱中央空间固定仪器及机柜的立柱,为主要承重架,6根立柱彼此平行,皆与集装箱底面垂直,且皆通过上下各I个C型钢镀锌底座垂直固定在集装箱的顶面与底面上,可以按照集装内部仪器安装和观测要求在立柱Cl、立柱C2、立柱C3、立柱C4、立柱C5和立柱C6上安装水平、垂直或者倾斜的C型钢杆件;所述横梁C7、横梁C8、横梁C9、横梁CIO、横梁Cl 1、横梁C12、横梁C13和横梁C14是平行于集装箱底面固定在所述设备装置架上的横梁,横梁C7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2、立柱C4和杆D6上,横梁C8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l、立柱C3和杆D5上,横梁C9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杆B3、立柱Cl、立柱C2和杆D3上,横梁ClO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杆B3、立柱C3、立柱C4和杆D3上,横梁Cll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杆B3、立柱C5、立柱C6和杆D3上,横梁C12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l和立柱C2上,横梁C13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3和立柱C4上,横梁C14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5和立柱C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al,a2,a3,a4,a5,a6)是将集装箱中央空间内卷边冲孔C型镀锌钢立柱固定到底面(F)上的C型钢镀锌底座,连接件(a7,a8,a9,alO, all, al2)是将集装箱中央空间内卷边冲孔C型镀锌钢立柱固定到顶面(E)的C型钢镀锌底座; 所述机柜(S)包括机柜S1、机柜S2、机柜S3和机柜S4,都安装在集装箱中央6根立柱中间,机柜(S)使用SPCC优质冷扎钢板,机柜SI和机柜S2通过并柜件连接在一起,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l、立柱C2、立柱C3、立柱C4、横梁C7和横梁C8上;机柜S3和机柜S4通过并柜件连接在一起,通过C型钢连接件固定在立柱C3、立柱C4、立柱C5、立柱C6、横梁C7和横梁C8上;机柜SI,机柜S2,机柜S3和机柜S4底部为4个高强度缓冲橡胶垫; 集装箱铁皮上焊接的加固方钢所焊出的格子内保温填充材料可用Al级酚醛防火保温板,集装箱壁最内层为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珠面平板; 所述电路排布结构包括从电源箱引出的4条电路,所述空调供电电路上设置I个防爆防水四极插座;所述监测仪器设备供电电路有2条,其中I条电路并排横卧设置2排一共4个防爆防水四极插座,另I条电路竖立并排2个防爆防水四极插座;所述辅助仪器设备供电电路上竖立并排2排一共4个防爆防水四极插座; 在所述铜管内使用电线的都是铜芯布电线; 所述铜管通过“ C ”型铜环将电路固定在珠面平板上。
【文档编号】B65D90/00GK103604727SQ201310613670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黄建平, 史晋森, 闭建荣, 邓俭, 黄忠伟, 张北斗, 周天 申请人:兰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