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909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硬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硬式包装盒,该包装盒(1)具有:包装盒主体(2),其具有开口端(21a);盖(3),其经由第一合页轴(51)能够转动地连结在开口端(21a)的后侧开口边缘并且开闭开口端(21a);托部件(4),其具有设置在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侧并且与包装盒主体(2)接合的第一托部(41)及与盖(3)接合的第二托部(42),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经由第二合页轴(52)转动自如地接合。而且,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中心相对转动而使包装盒主体(2)相对于托部件(4)升起。
【专利说明】硬式包装盒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硬式包装盒。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收纳香烟产品等被收纳物的包装盒(包装),公知软包式包装盒、硬式包装盒等。作为硬式包装盒的一个形态,公知一种带有合页轴的硬式包装盒,该硬式包装盒具备经由合页轴开闭自如地与包装盒主体连结的上盖(合页轴盖)。这种硬式包装盒通常具有盒状的外形,收纳香烟束的包装盒主体与用于开闭在包装盒主体的上部形成的开口端的盖部件经由沿开口端的缘部设置的合页轴转动自如地连结。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11542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68992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8-53140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4:欧洲专利申请公开0193365号说明书
[0009]专利文献5:欧洲专利申请公开126044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10]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改变作为带有合页轴的硬式包装盒所要求的功能,包括取出被收纳物的容易程度。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取出被收纳物的硬式包装盒。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改变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本发明的硬式包装盒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主体,其在上部具有开口端;盖部件,其经由第一合页轴能够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开口端的后侧开口边缘,并且开闭所述开口端;托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侧,具有与所述包装盒主体接合的第一托部及与所述盖部件接合的第二托部,该第一托部及该第二托部经由第二合页轴转动自如地接合。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及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二合页轴为中心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包装盒主体相对于所述托部件升起。根据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硬式包装盒,能够在包装盒主体相对于托部件升起的状态下取出被收纳物,因此能够使该被收纳物的取出变得容易。
[0014]改变硬式包装盒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托部上的所述第二合页轴的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三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或后壁转动自如地接合,所述第二托部上的所述第二合页轴的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四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盖部件的顶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合页轴形成为与所述第三合页轴及所述第四合页轴平行。而且,硬式包装盒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以所述第三合页轴为中心转动并且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四合页轴为中心转动。
[0015]改变在这里,所述第三合页轴可以形成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托部可以具有:底板面覆盖部,其在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并且一端侧经由所述第三合页轴与该底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后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的另一端侧成大致直角地连结的一端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合页轴。另外,硬式包装盒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三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前壁转动自如地接合,所述第二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四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盖部件的顶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合页轴形成为与所述第三合页轴及所述第四合页轴平行,所述第一托部具有:底板面覆盖部,其在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后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连结的一端并且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其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合页轴;前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连结的一端并且至少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上的前壁的下方区域,并且其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三合页轴;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以所述第三合页轴为中心转动且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四合页轴为中心转动,并且,在所述后壁面覆盖部,形成有用于抑制所述第一托部在转动时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的干涉的开口部。另外,优选所述底板面覆盖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所述底板后缘部与所述第三合页轴的直线间距离,所述后壁面覆盖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包装盒主体上的后壁与所述盖部件上的后壁的高度的和。并且,优选所述第二托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顶板后缘部与所述第四合页轴的直线间距离。由此,在关闭盖部件的状态下,能够在包装盒主体的背面侧不使体积变大而紧凑地配置托部件。
[0016]改变另外,硬式包装盒还可以具备平板弹簧部件,该平板弹簧部件配置在所述包装盒内,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内面并且另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盖部件的内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平板弹簧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合页轴平行的第五合页轴,与所述盖部件的开闭动作连动,与所述包装盒主体接合的第一区域部和与所述盖部件接合的第二区域部以所述第五合页轴为交界相对转动,从而能够使其姿态在所述第二区域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部向前方倾倒的第一倾倒状态和所述第二区域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部向后方倾倒的第二倾倒状态之间翻转,通过使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而从所述第一倾倒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倾倒状态的所述平板弹簧部件的姿态保持在该第二倾倒状态,能够维持所述包装盒主体相对于所述托部件升起的状态。
[0017]改变另外,所述盖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关闭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前壁的大致整个面。更优选的是,所述盖部件可以构成为覆盖包装盒主体的底板。由此,盖部件的盖闭合性变好。此外,包装盒的边缘可以具有倒角形状或圆角形状。
[0018]改变对于在硬式包装盒中收纳的被收纳物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以棒状物品的集合体,例如香烟产品作为被收纳物而举例说明。即,本发明的被收纳物可以是香烟产品。另夕卜,香烟产品可以是例如卷烟(过滤嘴香烟、无嘴香烟(没有过滤嘴))、雪茄(叶卷烟)、小雪茄、无烟香烟、嗅烟、口嚼烟、电子香烟等。
[0019]改变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技术手段在可能的范围内能够组合地使用。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在硬式包装盒中,能够容易地取出被收纳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24]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第一坯料的图。
[0025]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第二坯料的图。
[0026]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第三坯料的图。
[0027]图6是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7A是说明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29]图7B是说明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30]图7C是说明实施例1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31]图8是实施例2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32]图9是实施例2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33]图1OA是说明实施例2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34]图1OB是说明实施例2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35]图1OC是说明实施例2的包装盒的动作的图。
[0036]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包装盒的图。
[0037]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包装盒的第一坯料的图。
[0038]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包装盒的第二坯料的图。
[0039]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包装盒的第三坯料的图。
[0040]图15是实施例2的第二变形例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1]图16是实施例2的第二变形例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2]图17A是表示实施例3的包装盒的结构的剖面图。
[0043]图17B是表示实施例3的包装盒的结构的剖面图。
[0044]图18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5]图19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6]图20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7]图21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立体图。
[0048]图22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侧视图。
[0049]图23是表示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第四坯料的图。
[0050]图24是表示实施例4的包装盒的第五坯料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改变在这里,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硬式包装盒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所适用的硬式包装盒内所收纳的被收纳物不限定于特定的物品,在这里,以在包装盒内收纳过滤嘴香烟、无嘴香烟等香烟产品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这些。
[0052]改变〈实施例1 >
[0053]图1及图2是实施例1的硬式包装盒(以下,简称为“包装盒”)I的立体图。包装盒I是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所谓带有合页轴的盒型包装盒。包装盒I构成为包括包装盒主体2和盖3,盖3作为经由合页轴转动自如地与包装盒主体2连结的盖部件。
[0054]改变图1表示从正面侧的斜右上方看到的盖3被关闭的包装盒I的状态。图2表示从正面侧的斜右上方看到的盖3敞开的包装盒I的状态。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包装盒I的正面侧定义为“前方”,将背面侧定义为“后方”。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I由例如纸材或塑料片材构成,但不限于此。
[0055]改变包装盒主体2具备外盒21和内框架22。外盒21是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上端侧被倾斜地切下的形状的箱体。对包装盒主体2详细地进行说明,包装盒主体2具有前壁23、后壁24、侧壁25、底板26。前壁23及后壁24分别具有矩形,后壁24形成为与前壁23相比高度尺寸长的矩形,并且与前壁23对置配置。一组侧壁25相互连结前壁23及后壁24的两侧缘,形成为矩形状的上端成为斜边的梯形状。即,侧壁25的上端缘25a以连接前壁23的上端与后壁24的上端的方式倾斜。底板26形成为矩形状,与前壁23及后壁24的下端连结。
[0056]改变另外,在外盒21的后壁24的上端形成有合页轴(以下,称为“第一合页轴”)51。该第一合页轴51贯穿各侧壁25的上端缘25a的后部之间地延伸,相互转动自如地连结后壁24和盖3。通过以上方式构成的外盒21在其上端具备开口端21a。而且,盖3经由第一合页轴51转动(旋转)自如地与该开口端21a的后侧开口边缘接合(连结)。
[0057]改变内框架22具有形成为大致U形的前面框架28和与该前面框架28的两侧缘连结的侧面框架29。内框架22以从外盒21的上部的开口端21a部分地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粘着在外盒21的内面,即,前壁23及侧壁25的内面。内框架22对外盒21的开口端21a进行补强,并且具有引导盖3的开闭的引导件的功能。
[0058]改变由图2可知,前面框架28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切口凹部28a。切口凹部28a在内框架22的前面较大地敞开,使香烟产品(被收纳物)的取出容易。另外,在前面框架28与侧面框架29之间的角部分,设有向侧方略微突出的耳片28b。耳片28b在盖3被关闭时与盖3的内面接触,起到抑制盖3意外打开的功能。
[0059]改变另外,上述内框架22不是构成包装盒I所必需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与外盒21不同的部件作为内框架22而粘着在外盒21的内面,但也可以由同一坯料材料形成外盒21和内框架22。另外,可以通过使外盒21的前壁23上端成为与切口凹部28a相同的形状来省略内框架。
[0060]改变盖3具有与第一合页轴51连结的矩形状的后壁31、以与后壁31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型的顶板32、以与顶板32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状的前壁33和一组侧壁34。一组侧壁34分别形成为梯形状,连结后壁31、顶板32及前壁33的各侧缘。如上所述,盖3以第一合页轴51为中心转动自如,在盖3关闭时,其侧壁34的斜边即侧壁34的倾斜下端缘,与外盒21上的侧壁25的上端缘25a相互吻合。
[0061]改变包装盒I具备设置在包装盒主体2 (外盒21)的后壁24(背面)侧的托部件
4。托部件4是在盖3处于关闭的(闭盖的)状态时,以覆盖外盒21及盖3两者的后壁的方式来保持沿这些各后壁面的姿态,并且伴随着盖3的敞开(开盖)动作,实现使包装盒主体2升起的(立起)功能的部件。
[0062]改变托部件4具有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第一托部41的一端侧与外盒21的底板26接合(粘着),第二托部42的一端侧与盖3的顶板32接合(粘着)。而且,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的另一端彼此之间经由第二合页轴52相对转动自如地相互接合。换句话说,第一托部41上的与第二合页轴52位于相反侧的端部转动自如地与外盒21的底板26接合,并且第二托部42上的与第二合页轴52位于相反侧的端部转动自如地与盖3的顶板32接合。
[0063]改变在这里,在第一托部41及外盒21的与底板26的接合部,沿包装盒I的宽度方向形成有第三合页轴53,第一托部41以该第三合页轴53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外盒21转动自如。另外,在第二托部42及盖3的与顶板32的接合部,沿包装盒I的宽度方向形成有第四合页轴54,并且第二托部42以该第四合页轴54为转动中心相对于盖3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四合页轴51、52、53、54相互平行,沿包装盒I的宽度方向形成。
[0064]改变第一托部41具有:底板面覆盖部44,其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底板26并且一端侧经由第三合页轴53转动自如地与底板26接合;后壁面覆盖部45,其具有与该底板面覆盖部44的另一端侧成大致直角地连结的一端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二合页轴52。另外,第一托部41与底板面覆盖部44及后壁面覆盖部45的侧边连结,并且具有一对对置的侧面部46、46,该一对对置的侧面部46、46具有大致三角形状。各侧面部46、46相对于底板面覆盖部44及后壁面覆盖部45垂直地立设。
[0065]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I是通过翻折、接合对外盒21及盖3进行成形的第一坯料B1、对内框架22进行成形的第二坯料B2和对托部件4进行成形的第三坯料B3的各部位而制造的。图3是表不第一还料131的图。图4是表不第二还料B2的图。图5是表不第三坯料B3的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包装盒I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坯料B1、B2、B3中使用了纸板、马尼拉纸板等纸材,或塑料片材,但不限于此。
[0066]改变如图3所示,第一坯料BI具有成为外盒21的外盒区域R1、成为盖3的盖区域R2。外盒区域Rl具有成为外盒21的前壁23的前壁面板P1,在前壁面板Pl的两侧缘,连接有成为外盒21的侧壁25的侧壁面板P2、P2。
[0067]改变另外,在前壁面板Pl的上缘,连接有成为外盒21的底板26的底板面板P3。在底板面板P3,连接有与前壁面板Pl位于相反侧而成为外盒21的后壁24的后壁面板P4。在该后壁面板P4的两侧缘,连接有相对于侧壁面板P2的内侧折片P5、P5。另外,在各内侧折片P5的下端,连接有内底折片P6,通过这些内底折片P6与底板面板P3重合、粘着来对外盒21的底板26进行补强。
[0068]改变盖区域R2具有成为盖3的后壁31的后壁面板P7,后壁面板P7的下端缘经由成为第一合页轴51的第一合页轴线LI与外盒区域46的后壁面板P4连结。另外,在盖区域R2的后壁面板P7的上端缘,连接有成为盖3的顶板32的顶板P8。另外,在后壁面板P4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盖3的侧壁34的一部分的内侧折片P9。而且,在各内侧折片P9的上端缘,连接有内顶折片P10,通过这些内顶折片PlO与顶板P8重合、粘着来对顶板32进行补强。
[0069]改变另外,在顶板P8,依次连接有与后壁面板P7位于相反侧而成为盖3的前壁33的一部分的前壁面板Pll及成为前壁33的剩余部分的内前折片P12。通过内前折片P12与前壁面板Pll重合、粘着来对前壁33进行补强。另外,在前壁面板Pll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盖3的侧壁34的其余部分的侧壁面板P13。通过上述内侧折片P9与侧壁面板P13重合、粘着来对侧壁34进行补强。
[0070]改变如图4所示,第二坯料B2具有成为内框架22的前面框架28的前面面板P14,在前面面板P14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内框架22的侧面框架29的侧面折片P15。另夕卜,在第二坯料B2,在前面面板P14的与各侧面折片P15的连结部分别设有切口。这些切口与图4中虚线所示的前面面板P14与侧面折片P15之间的折叠线重合地形成,成为朝向前面面板P14侧敞开的纵向长的C形。在沿折叠线折叠第二坯料B2时,该切口从侧面框架29略微向外侧突出,成为耳片28b。
[0071]改变如图5所示,第三坯料B3具有成为第一托部41的第一托区域RTl、成为第二托部42的第二托区域RT2。第一托区域RTl具有成为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的后壁面覆盖面板P16。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的下端缘与成为底板面覆盖部44的底板面覆盖面板P17连结。另外,在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侧面部46的侧面面板P18。而且,在各侧面面板P18的下端缘,连接有内底折片P19,通过这些内底折片P19与底板面覆盖面板P17重合、粘着来对底板面覆盖部44进行补强。另外,在底板面覆盖面板P17的下端缘,连结有第一坯料BI的底板面板P3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连结有与底板面板P3的后壁面板P4侧的部分粘着的底板粘着折片P20。
[0072]改变接着,在第二托区域RT2,在第一托区域RTl的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的上端缘,连结有成为第二托部42的顶板面覆盖面板P21。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及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经由成为第二合页轴52的第二合页轴线L2连结。另外,上述第一托区域RTl的底板面覆盖面板P17及底板粘着折片P20经由成为第三合页轴53的第三合页轴线L3连结。在第二托区域RT2,在顶板面覆盖面板P21的上端缘,连结有与第一坯料BI的顶板P8粘着的顶板粘着折片P22。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及顶板粘着折片P22经由成为第四合页轴54的第四合页轴线L4连结。
[0073]改变分别由图3及图4中虚线所示的折叠线折叠上述第一坯料B1、第二坯料B2,图1、图2及图6所示的包装盒主体2及盖3分别被成形。另外,图6所示的附图标记与在图3?5中说明的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对应。在第一坯料BI的外盒区域R1,通过折叠各折叠线,使内底折片P6与底板面板P3粘着,使内侧折片P5与侧壁面板P2粘着,来对包装盒主体2的外盒21成形。然后,通过相对于外盒区域Rl的前壁面板P1,粘着第二坯料B2的前面面板P14,来对外盒21及内框架22成为一体的包装盒主体2成形。
[0074]改变另外,在第一坯料BI的盖区域R2,通过折叠各折叠线,使内前折片P12与前壁面板Pll粘着,使内侧折片P9与侧壁面板P13粘着,使内顶折片PlO与顶板P8粘着,对盖3进行成形。
[0075]改变对于第三坯料B3,分别由图5中虚线所示的折叠线进行折叠,通过内底折片P19与底板面覆盖面板P17重合且进行粘着,来对图1、图2及图6所示的托部件4成形。在包装盒I的组装时,第三坯料B3的底板粘着折片P20与第一坯料BI的底板面板P3的靠近后壁面板P4的部分(在成形后的外盒21的底板26上,靠近后壁24的部分)粘着(粘着部分如图6中斜线所示)。这样,通过使底板粘着折片P20与底板面板P3粘着,与底板面板P3 一起形成外盒21的底板26。
[0076]改变以成为第三合页轴53的第三合页轴线L3为交界翻折底板面覆盖面板P17和与底板面板P3粘着的底板粘着折片P20,能够自如地改变底板面覆盖面板P17及底板粘着折片P20两者所成的角度。由此,在包装盒I的成形后,能够使包装盒主体2的外盒21和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相对转动。
[0077]改变另外,在包装盒I的组装时,第三坯料B3的顶板粘着折片P22与第一坯料BI的顶板P8粘着(粘着部分如图6中斜线所示),与顶板P8 —起形成盖3的顶板32。另外,以成为成形后的第四合页轴54的第四合页轴线L4为交界翻折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和与顶板P8粘着的顶板粘着折片P22,能够自如地改变顶板粘着折片P22及顶板面覆盖面板P21两者所成的角度。由此,在包装盒I的成形后,能够使盖3和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相对转动。
[0078]改变在图3及图5中,将箭头所示的方向定义为坯料的长度方向。在这里,第三坯料B3的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及顶板粘着折片P22两者的长度分别等于形成盖3的顶板32的第一坯料BI的顶板P8的长度。由此,在包装盒I中,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的长度(与第二合页轴5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等于盖3的顶板32的进深尺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托部42与盖3的顶板32接合的第四合页轴54在顶板32的前端缘部(前壁33侧的缘部)形成。其结果是,第二托部42的长度等于盖3的顶板32后缘部与第四合页轴54的直线间距离。
[0079]改变另外,第三坯料B3的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的长度等于第一坯料BI的外盒区域Rl的后壁面板P4与盖区域R2的后壁面板P7两者的长度的和。由此,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的长度(与第二合页轴5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等于包装盒主体2的外盒21的后壁24与盖3的后壁31两者的高度的和。另外,在包装盒I的组装时,能够以底板面板P3及后壁面板P4的折叠部的位置,与后壁面覆盖面板P16及底板面覆盖面板P17的折叠部的位置吻合的状态,将第三坯料B3的底板粘着折片P20粘着到底板面板P3。由此,在包装盒I组装完成时,第一托部41的底板面覆盖部44的长度(与第二合页轴5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等于包装盒主体2的底板26后缘部与第三合页轴53的直线间距离。
[0080]改变接着,对包装盒I的盖3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7A?图7C是说明实施例1的包装盒I的动作的图。图7A是表示盖3关闭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盖3打开到中间开度的状态的图。图7C是表示盖3完全敞开的状态的图。
[0081]改变首先,参照图7A,对盖3关闭的状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包装盒I的底板面覆盖部44的长度等于包装盒主体2的底板26后缘部与第三合页轴53的直线间距离,因此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及底板面覆盖部44的连接部的位置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及底板26的连接部的位置吻合。
[0082]改变另外,第二托部42的长度等于盖3的顶板32后缘部与第四合页轴54的直线间距离,因此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使托部件4的第二合页轴52的位置与盖3的顶板32后缘部的位置吻合。在以上条件的基础上,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的长度等于外盒21的后壁24与盖3的后壁31两者的高度的和,因此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将托部件4紧凑地折叠配置在包装盒主体2及盖3的背面侧。即,在托部件4中,能够使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沿外盒21的后壁24及盖3的后壁31配置,使底板面覆盖部44沿外盒21的底板26配置,使第二托部42沿盖3的顶板32配置。由此,如图7A所示,在盖3被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沿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侧不使体积变大而紧凑地配置托部件4。
[0083]改变在这里,方便起见,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下,例如,使包装盒I载置在桌面等水平面上。在取出收纳在包装盒I的内部的香烟的情况下,操作者例如以单手把持托部件4上的两侧面部46、46,以另一只手取下盖3等而进行盖3的敞开操作。
[0084]改变如上所述,包装盒主体2经由第三合页轴53与第一托部41转动自如地接合,盖3经由第四合页轴54与第二托部42转动自如地接合。另外,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经由第二合页轴52转动自如地连结。由此,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第一托部4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转动,并且,第二托部42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转动。
[0085]改变其结果是,与盖3的顶板32重叠的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从顶板32离开,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重叠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从后壁24离开。由此,如图7B所示,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进行动作,能够使包装盒主体2从托部件4升起。此时,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和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交界相对转动自如,因此能够圆滑地进行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的第一托部41的转动动作和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的第二托部42的转动动作,由此,能够良好的发挥上述包装盒主体2的升起功能。
[0086]改变如图7A所示,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与第二托部42所成的角度成为直角。如果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而开始进行包装盒主体2的升起动作,则后壁面覆盖部45与第二托部42所成的角度从图7A所示的状态扩大而暂时成为钝角(参照图7B)。然后,如果盖3的敞开程度达到某种程度,上述角度转变为逐渐减少,从钝角经过直角而成为锐角(参照图7C)。
[0087]改变另外,盖3的顶板32与第二托部42所成的角度随盖3的敞开程度变大而单调增加,在图7C的例子中,在盖3完全敞开的状态下,该角度达到180°前后。另外,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所成的角度也随着盖3的敞开程度变大而单调增加。另外,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与底板面覆盖部44处于相互正交的关系,以及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与底板26处于相互正交的关系。因此,伴随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的底板面覆盖部44的转动动作而变化的底板面覆盖部44与底板26所成的角度等于后壁面覆盖部45与后壁24所成的角度。而且,随着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所成的角度增加,包装盒主体2相对于托部件4升起的倾斜角度增加。而且,如图7C所示,相对于托部件4的包装盒主体2的倾斜角度在盖3完全敞开的状态下达到最大。
[0088]改变另外,在关闭敞开状态的盖3的情况下,从例如图7C所示的状态经过图7B所示的状态,而最终达到图7A的状态。也就是说,与盖3向关闭的方向的转动动作连动,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和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中心相对转动,第一托部4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转动,第二托部42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转动。其结果是,包装盒主体2相对于托部件4的倾斜角度减少。也就是说,相对于托部件4升起的包装盒主体2再次朝向托部件4倾倒。而且,在盖3完全关闭的状态下,由于托部件4沿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侧收起,因此包装盒I的外形不变大。
[0089]改变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包装盒1,通过具备托部件4,与打开盖3的动作连动,能够使包装盒主体2从托部件4自动地立起(参照图7B、图7C)。由此,包装盒I的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取出在包装盒I的内部收纳的香烟。另外,与这样的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的包装盒主体2的升起动作是在现有的包装盒中没有的新颖的动作。根据这种新颖的形态的包装盒1,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包装盒I或包括包装盒I及被收纳物的产品的商品价值。因此,根据包装盒1,能够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提高。
[0090]改变 < 变形例>
[0091]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包装盒I的基础上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托部件4中,利用后壁面覆盖部45及底板面覆盖部44构成第一托部41,但是也可以省略底板面覆盖部44。也就是说,可以仅利用后壁面覆盖部45来构成第一托部41。
[0092]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在后壁面覆盖部45中,可以在与第二托部42连结的第二合页轴52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第三合页轴53,经由该第三合页轴53相对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转动自如地接合。此时,第三合页轴53可以设置在后壁24的下端缘部(底板26侧的缘部),也可以设置在后壁24的中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后壁面覆盖部45的长度(与第二合页轴5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等于从包装盒主体2上的第三合页轴53到盖3的上端缘部(顶板32侧的缘部)的高度。由此,在盖3关闭时,能够沿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配置第一托部41 (后壁面覆盖部45)。
[0093]改变〈实施例2 >
[0094]接着,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8及图9是实施例2的包装盒IA的立体图。图8是与实施例1的图1对应的图,图9是与实施例1的图2对应的图。以下,以本实施例的包装盒IA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包装盒I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95]改变包装盒IA具备与实施例1的包装盒I相同的包装盒主体2、盖3及托部件4。包装盒IA具备罩部件6,该罩部件6经由第一合页轴51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通过开闭能够切换为整体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状态和敞开状态。罩部件6具有覆盖包装盒主体2上的前壁23的整个面的形状及尺寸,在其内面具有与盖3粘着的罩体61。
[0096]改变罩体61具有与盖3的前壁33粘着而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整个面的前面罩部62、与盖3的侧壁34粘着的一对侧面罩部63,及底板罩部64。前面罩部62形成为矩形,其宽度尺寸大致等于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及盖3的前壁33的宽度尺寸。另夕卜,前面罩部62的长度大致等于盖3的前壁33的高度尺寸与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高度尺寸的和。
[0097]改变侧面罩部63具有梯形状,以连结各侧面罩部63的前端缘部及前面罩部62的前端缘部的方式设有矩形状的底板罩部64。通过使盖3与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罩体61的内面粘着,来构成罩部件6。如图8所示,在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下,罩部件6上的侧面罩部63的前端部与托部件4的侧面部46的前端部正对,并且,罩部件6上的底板罩部64的前端部与托部件4上的底板面覆盖部44的前端部正对,从而决定侧面罩部63、底板罩部64、侧面部46及底板面覆盖部44的长度尺寸。由此,不会产生侧面罩部63及侧面部46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干涉,或者不会产生底板罩部64及底板面覆盖部44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干涉。另夕卜,不会在侧面罩部63及侧面部46的前端彼此之间、底板罩部64及底板面覆盖部44的前端彼此之间产生过度的缝隙。
[0098]改变接着,对包装盒IA的罩部件6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1OA?图1OC是说明实施例2的包装盒IA的动作的图。图1OA是表示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的图。图1OB是表示罩部件6打开到中间开度的状态的图。图1OC是表示罩部件6完全敞开的状态的图。图10A、10BU0C分别与实施例1中的图7A、图7B、图7C对应。
[0099]改变在包装盒IA中,包装盒主体2及托部件4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在包装盒主体2及盖3的背面侧紧凑地折叠配置托部件4。S卩,在托部件4中,能够使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沿外盒21的后壁24及盖3的后壁31配置,使底板面覆盖部44沿外盒21的底板26配置,使第二托部42沿盖3的顶板32配置。由此,如图1OA所示,在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沿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侧不使体积变大而紧凑地配置托部件4。
[0100]改变另外,如上所述,在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下,由于处于罩部件6上的底板罩部64的前端与托部件4上的底板面覆盖部44的前端对置,罩部件6上的侧面罩部63的前端与托部件4上的侧面部46的前端对置的状态,因此包装盒IA的外观漂亮。
[0101]改变接着,对从利用罩部件6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状态,到使包装盒主体2的开口端21a敞开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取出收纳在包装盒I的内部的香烟的情况下,使用者例如在以一只手把持托部件4的状态下,以另一只手拿起罩部件6。由此,盖3及罩体61成为一体而以第一合页轴51为中心转动。其结果是,盖3与罩部件6成为一体而打开,开口端21a敞开。在本实施例中,罩部件6与盖部件对应。
[0102]改变如上所述地打开罩部件6,则与其敞开动作连动,托部件4上的第一托部4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转动,第二托部42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转动。其结果是,与盖3的顶板32重合的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从顶板32分离,与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重合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从后壁24分离。其结果是,如图1OB所示,与罩部件6的敞开动作连动,包装盒主体2从托部件4升起。
[0103]改变此时,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与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交界相对转动自如,因此能够圆滑地进行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的第一托部41的转动动作和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的第二托部42的转动动作。由此,能够良好地发挥上述包装盒主体2的升起功能。而且,如图1OC所示,在罩部件6完全敞开的状态下,包装盒主体2相对于托部件4的倾斜角度达到最大。根据包装盒1A,与罩部件6的敞开动作连动,能够使包装盒主体2从罩部件6立起,因此包装盒IA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取出收纳在包装盒IA的内部的香烟。
[0104]改变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包装盒1A,在关闭罩部件6时,利用罩部件6能够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整个面。在这里,在将香烟收纳在包装盒IA的内部的情况下,在包装盒IA上需要刊载规定面积以上的关于健康的警告信息。对此,根据包装盒1A,能够利用罩部件6的前面罩部62的内面及外面作为广告登载空间,因此与现有的合页轴盖型包装盒相比,能够更多地确保广告登载空间。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包装盒1A,如图9所示,在罩部件6敞开的状态下,能够使罩体61具有作为用于防止香烟落下的托盘的功能,因此便利性较高。
[0105]改变 < 变形例>
[010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盖3粘着到罩体61的内面而构成罩部件6,但不限于此,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另外,罩体61和盖3可以不是不同的部件,而是通过共通的坯料成形。即,可以利用与罩体61共通的部件形成盖3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盖3的前壁33和罩体61的前面罩部62、盖3的侧壁34和罩体61的侧面罩部63等可以对彼此不同的面板进行粘着而形成,也可以利用单一的面板形成。另外,本实施例的罩体61可以不覆盖盖3的顶板32,而是具备通过覆盖该顶板32而进行补强的部件。如上所述,对于罩体61及盖3的接合形态,能够采用各种变形。
[0107]改变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包装盒IB的图。本变形例的包装盒IB通过与罩体61共通的坯料材料形成盖的一部分。图12、图13是表示形成包装盒IB的坯料的图。图12是表示第一坯料BI’的图。图13是表示第二坯料B2’的图。图14是表示第三坯料B3’的图。第二坯料B2’与图4所示的第二坯料B2是相同的,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图12所示的第一坯料BI’与图3所示的第一坯料BI对应,图14所示的第三坯料B3’与图5所示的第三坯料B3对应。在图12?图14中,对与图3?图5所示的部分相同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详细说明。另外,各附图的虚线表示折叠线。
[0108]改变第一坯料BI’与实施例1的第一坯料BI同样地具有前壁面板P1、侧壁面板P2、底板面板P3、后壁面板P4、内侧折片P5、内底折片P6、后壁面板P7、顶板P8、内侧折片P9、内顶折片P10。对于这些,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相同。在包装盒IB中,前壁面板Pl与侧壁面板P2经由前侧角面板P31连结。另外,后壁面板P4与内侧折片P5经由后侧角面板P32连结。
[0109]改变另外,第三坯料B3’与实施例1的第三坯料B3同样地具有后壁面覆盖面板P16、底板面覆盖面板P17、各侧面面板P18、内底折片P19、底板粘着折片P20、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对于这些,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相同。另外,第三坯料B3’具有后侧角面板P34、前面罩面板P35、一组侧面罩面板P36、一组前侧角面板P37、一组内顶折片P38、底板罩面板P39、内底折片P40。
[0110]改变在这里,前面罩面板P35及侧面罩面板P36分别形成组装完成后的包装盒IB的前面罩部62及侧面罩部63。另外,通过使内底折片P40及内顶折片P38与底板罩面板P39重合、粘着,来形成组装完成后的包装盒IB的底板罩部64 (参照图11)。另外,顶板P8、内顶折片P10、顶板面覆盖面板P21形成组装完成后的包装盒IB的上面罩部65。上面罩部65构成罩体61的一部分,是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盖3的顶板32的部件。
[0111]改变后侧角面板P34连结后壁面覆盖面板P16与侧面面板P18。另外,前面罩面板P35与顶板面覆盖面板P21的不与后壁面覆盖面板P16连结的一方的端部连结。前面罩面板P35具有与后壁面覆盖面板P16大致相同的形状、尺寸。在前面罩面板P35的两侧缘,依次连结有前侧角面板P37、侧面罩面板P36。另外,在侧面罩面板P36的一端连结有内顶折片P38。另外,在前面罩面板P35的不与顶板面覆盖面板P21连结的一方的端部,依次连结有底板罩面板P39、内底折片P40。
[0112]改变在各折叠线折叠上述第一坯料BI’、第二坯料B2’、第三坯料B3’,通过适宜地粘着各部位,来形成如图11所示的包装盒1B’。例如,在第一坯料BI’,折叠各折叠线,通过使内底折片P6与底板面板P3粘着,并且使内侧折片P5与侧壁面板P2粘着,来形成包装盒主体2的外盒21。然后,通过相对于前壁面板P1,粘着第二坯料B2’的前面面板P14来形成外盒21及内框架22成为一体的包装盒主体2。
[0113]改变另外,第一坯料BI’上的内顶折片PlO与顶板P8重合且粘着。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前侧角面板P31,在成为包装盒主体2上的前壁23与侧壁25的交界的前侧缘部,形成平面状的前缘侧倒角部23A。同样,利用后侧角面板P32,在包装盒主体2上的成为后壁24与侧壁25的交界的后侧缘部,形成平面状的后缘侧倒角部(未图示)。
[0114]改变并且,在各折叠线折叠第三坯料B3’,使底板粘着折片P20与第一坯料BI’的底板面板P3粘着。并且,通过使内顶折片P38和内底折片P40与底板罩面板P39的内侧重合且粘着,来形成罩体61的底板罩部64。另外,通过使第三坯料B3’的各侧面罩面板P36与第一坯料BI’的各内侧折片P9的外面粘着,来使双方的坯料成为一体。另外,第三坯料B3’的前面罩面板P35具有与后壁面覆盖面板P16相同的长度尺寸。
[0115]改变本变形例中的第三坯料B3’在前面罩面板P35及侧面罩面板P36之间设有前侧角面板P37,因此在包装盒IB的成形后,在成为罩体61的前面罩部62及侧面罩部63的交界的侧缘部,形成有平面状的罩部件侧倒角部47。该平面状的罩部件侧倒角部47形成为与包装盒主体2上的前缘侧倒角部23A吻合。另外,第三坯料B3’在后壁面覆盖面板P16与侧面面板P18之间设有后侧角面板P34,因此在包装盒IB的成形后,在成为托部件4 (第一托部41)的后壁面覆盖部45及侧面部46的交界的侧缘部,形成有平面状的托部件侧倒角部48。该托部件侧倒角部48形成为与包装盒主体2上的后缘侧倒角部吻合。
[0116]改变图11?图14所示的包装盒1B,能够通过单一的坯料材料构成罩体61和包装盒的盖。并且,如上所述,包装盒IB形成为角部为倒角形状。特别是由于在包装盒主体2的前侧缘部设有前缘侧倒角部23A,因此在关闭罩部件6时,能够抑制罩体61的侧面罩部63与包装盒主体2的前侧缘部干涉,并且能够抑制关闭变得困难。因此,通过组合使用形成于包装盒主体2的前缘侧倒角部23A和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整体的罩部件6,其存在意义更为显著。另外,在包装盒主体2、罩部件6及托部件4中,可以使缘部为圆弧状的圆角(边)来代替倒角(边),能够得到与使用倒角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0117]改变图15及图16是第二变形例的包装盒1B’的立体图。包装盒1B’在具有覆盖包装盒主体2上的前壁23的整个面的点与上述包装盒IB相同,但是在罩部件6不具有底板罩部64的这一点与包装盒IB不同。另外,在图15、图16所示的构件中,对与上述包装盒共通的构件标注了共通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8]改变包装盒1B’上的罩部件6 (盖部件)具有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整体的前面罩部62、一对侧面罩部63,及上面罩部65。前面罩部62形成为矩形状,其宽度尺寸大致等于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宽度尺寸。另外,前面罩部62的长度大致等于包装盒1B’的高度尺寸。
[0119]改变侧面罩部63具有大致三角形状,各侧面罩部63的缘部与前面罩部62的前端缘部连结。另外,包装盒1B’的罩部件6不具有如图9或图11所示的底板罩部64。如图15所示,在罩部件6关闭的状态下,以罩部件6上的侧面罩部63的缘部与托部件4的侧面部46的前端部正对的方式决定侧面罩部63及侧面部46的大小。由此,能够抑制侧面罩部63及侧面部46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干涉。另外,在侧面罩部63及侧面部46的前端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大的缝隙。
[0120]改变包装盒1B’的托部件4的基本构造与包装盒1A、1B上的托部件4实质相同。即,托部件4具有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另外,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第一托部41具有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底板26的底板面覆盖部44、覆盖后壁24的后壁面覆盖部45、覆盖侧壁25的侧面部46。在本变形例的包装盒1B’中,使第一托部41的底板面覆盖部44与包装盒主体2连结的第三合页轴53,沿底板26的前端缘部,即沿成为底板26与前壁23的交界的缘部形成。根据通过以上方式构成的包装盒1B’,与包装盒1A、1B等同样地具备托部件4,与打开作为盖部件的罩部件6的动作连动,能够使包装盒主体2从托部件4自动地立起。由此,包装盒1B’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取出在包装盒主体2的内部收纳的香烟。另夕卜,与罩部件6的敞开动作连动的包装盒主体2的升起动作是在现有的包装盒中没有的新颖的动作,能够如上所述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能够有效地利用罩部件6的前面罩部62的内面及外面作为广告登载空间。由于包装盒1B’的罩部件6具有覆盖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大致整个面的大小的前面罩部62,因此与现有的合页轴盖型包装盒相比,能够更多地确保广告登载空间。
[0121]改变 < 实施例3 >
[0122]接着,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17A及图17B是表示实施例3的包装盒IC的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IC除在香烟的收纳空间侧具备平板弹簧部件7之外,与实施例2的包装盒IA相同。在这里,以平板弹簧部件7为中心对包装盒IC进行说明。
[0123]改变平板弹簧部件7是薄的平板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与包装盒主体2等同样地由纸材构成。平板弹簧部件7形成为矩形状,具有固定在包装盒主体2侧的第一区域部71和固定在盖3侧的第二区域部72。在第一区域部71及第二区域部72上的各外端侧,形成有主体侧固着部73及盖侧固着部74。在第一区域部71上的主体侧固着部73涂有粘着剂,主体侧固着部73与包装盒主体2的内面粘着。同样,在第二区域部72上的盖侧固着部74涂有粘着剂,盖侧固着部74固定(固着)在盖3的内面。并且,在第一区域部71及第二区域部72的交界形成有第五合页轴55。该第五合页轴55形成为与第一合页轴51平行。
[0124]改变第一区域部71,在其外端侧所形成的主体侧固着部73,与包装盒主体2 (外盒21)的后壁24的内面粘着。另外,第二区域部71,在其外端侧所形成的盖侧固着部74,与盖3上的顶板32的内面粘着。在包装盒IC的高度方向(从底板26朝向顶板32的方向,相当于沿前壁23及后壁24的方向)上,平板弹簧部件7的第五合页轴55配置在比第一合页轴51高的位置。由此,第一区域部71的一部分从包装盒主体2的外盒21的上部突出。
[0125]改变对在通过以上方式构成的包装盒IC上的平板弹簧部件7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使平板弹簧部件7的第一区域部71侧固定在包装盒主体2的内面,使第二区域部72侧固定在盖3的内面,来限制盖3相对于包装盒主体2的自由转动。
[0126]改变如图17A所示,在罩部件6(盖3)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平板弹簧部件7的第一区域部71沿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配置,并且能够维持第二区域部72相对于该第一区域部71向包装盒IB的前方倾倒的第一倾倒状态。
[0127]改变另外,如果罩部件6打开,则与其敞开动作连动,平板弹簧部件7的第一区域部71和第二区域部72以第五合页轴55为中心相对转动。其结果是,第二区域部72相对于第一区域部71的倾倒角度逐渐变缓(变浅)。在罩部件6从封闭位置向敞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处于第一倾倒状态的平板弹簧部件7在由于自身的弯曲刚性而适度挠曲(
?9 )的同时,还以第五合页轴55为中心转动。也就是说,平板弹簧部件7具有作为板簧的功能,使第一区域部71及第二区域部72挠曲并且转动,使姿态向第二区域部72相对于第一区域部71的倾倒角度逐渐变缓的方向变化。然后,如果罩部件6(盖3)打开到一定以上的开度,则平板弹簧部件7以第五合页轴55为交界翻转,其姿态向第二区域部72相对于第一区域部71向包装盒IC的后方侧倾倒的第二倾倒状态变化。
[0128]改变如上所述,在平板弹簧部件7从第一倾倒状态向第二倾倒状态翻转时,通过利用第二区域部72保持盖3的顶板32的内面,能够限制罩部件6(盖3)的自由转动。由此,罩部件6(盖3)不会由于自重或纸的排斥力等而摇晃,使用者即使不把持罩部件6(盖3),也能够使包装盒IC维持在图17B所示的敞开状态。
[0129]改变在关闭处于敞开状态的罩部件6(盖3)的情况下,使用者克服维持在第二倾倒状态的平板弹簧部件7作用在盖3的内面的作用力而向关闭的方向挤压例如罩部件6 (盖3),使平板弹簧部件7从第二倾倒状态翻转到第一倾倒状态,能够容易地关闭罩部件6。
[0130]改变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例的包装盒IC具备平板弹簧部件7,因此不把持罩部件6 (盖3),就能够使罩部件6 (盖3)保持敞开状态。也就是说,如图17B所示,能够保持包装盒主体2相对于托部件4升起的状态,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够非常容易地从包装盒IB取出香烟。因此,能够提供使用极为方便的包装盒1C。
[0131]改变而且 ,在罩部件6(盖3)的开闭操作时,采用了使平板弹簧部件7的姿态在第一倾倒状态与第二倾倒状态之间翻转的构造,因此能够给予使用者盖3确实地开闭的感觉。由此,能够使包装盒IC的操作感、使用感等提闻,并且提闻包装盒IC的商品价值。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平板弹簧部件7也能够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
[0132]改变 < 实施例4 >
[0133]接着,对实施例4的包装盒ID进行说明。图18~21是包装盒ID的立体图。图22是实施例4的包装盒ID的侧视图。图18及图19表示关闭的状态的包装盒1D,图20~图22表示敞开的状态的包装盒1D。另外,包装盒ID的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如图18、图19所示。
[0134]改变包装盒ID具有外盒21 (包装盒主体2)、作为经由第一合页轴51转动自如地与该外盒21连结的盖部的盖3、托部件4等。外盒21是长方体形状的上端侧成为开口端的箱体。外盒21具有前壁23、后壁24、一对侧壁25、底板26。前壁23及后壁24相互对置配置,利用一对侧壁25相互连结它们的两侧缘。底板26连结在前壁23、后壁24及侧壁25的下端。通过以上方式构成的外盒21在上部具有倾斜的开口端。在外盒21的前壁23及侧壁25的交界位置形成的缘部和在后壁24及侧壁25的交界位置形成的缘部具有倒角形状,形成所谓的倒角边。
[0135]改变另外,在外盒21的后侧开口边缘,即后壁24的上端设有第一合页轴51。第一合页轴51沿外盒21的后壁24延伸,相对于该后壁24转动自如地连结盖3。盖3具有与第一合页轴51连结的矩形状的后壁31、以与后壁31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型的顶板32、以与顶板32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状的前壁33和一组侧壁34。一组侧壁34连结后壁31、顶板32及前壁33的各侧缘。通过以上方式构成的盖3能够以第一合页轴51为中心,相对于外盒21相对转动,并且该盖3覆盖于外盒21的开口端,能够开闭该开口端。
[0136]改变盖3具有前侧缘部36,该前侧缘部36具有倒角形状。前侧缘部36成为前壁33与各侧壁34的交界部,是连结前壁33及侧壁34的缘部。前侧缘部36是所谓的倒角边。另外,在各前侧缘部36的下端,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爪37。
[0137]改变托部件4是设置于外盒21的后壁24(背面)侧的罩部件。托部件4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以覆盖外盒21的后壁24与盖3的后壁31两者的方式,保持沿着这些各后壁面24、31的姿态。并且,是伴随着盖3的敞开动作,实现使外盒21升起(立起)的功能的部件。
[0138]改变托部件4具有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第一托部41与外盒21接合(粘着),并且第二托部42与盖3接合(粘着)。另外,在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的交界位置形成有第二合页轴52,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以该第二合页轴52为交界能够相互地相对转动。
[0139]改变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具有前壁411 (前壁面覆盖部)、后壁412 (后壁面覆盖部)、一对侧壁413、底壁414 (底板面覆盖部)。前壁411及后壁412相互对置配置,利用一对侧壁413相互连结它们的两侧缘。底壁414与前壁411、后壁412及侧壁413成大致直角地连结。第一托部41的底壁414具有与外盒21的底板26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大小,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外盒21上的底板26与第一托部41上的底壁414重合。也就是说,第一托部41上的底壁414形成为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外盒21 (包装盒主体2)的底板26。
[0140]改变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高度尺寸大致等于外盒21上的后壁24的高度尺寸与盖3上的后壁31的高度尺寸的和。另外,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的宽度尺寸比外盒21上的后壁24的宽度尺寸略大。另外,在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的大致下半侧部分的区域,形成有开口部415。该开口部415贯穿后壁412的整个宽度地形成。因此,第一托部41上的开口部415的开口宽度与外盒21上的后壁24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或比其略大。另外,在第一托部41上的后壁412及侧壁413的交界位置形成的缘部具有倒角形状,形成为所谓的倒角边。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形成为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外盒21 (包装盒主体2)的后壁24和盖3的后壁31。
[0141]改变第一托部41的前壁41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高度尺寸大致等于从包装盒ID的高度尺寸减去盖3上的前壁33的高度尺寸的尺寸。也就是说,第一托部41上的前壁411的高度尺寸与盖3上的前壁33的高度尺寸的和大致等于包装盒ID的高度尺寸。另外,第一托部41上的前壁411的宽度尺寸大致等于盖3上的前壁33的宽度尺寸,比外盒21上的前壁23的宽度尺寸略大。另外,第一托部41的前壁411经由第三合页轴53,相对于外盒21的前壁23相对转动自如地接合。该第三合页轴53形成为沿第一托部41上的前壁411的上端缘延伸。第一托部41的前壁411在盖3处于关闭的状态时,形成为覆盖外盒21 (包装盒主体2)的前壁23的下方区域。
[0142]改变在第一托部41上的前壁411与各侧壁413的交界位置形成的各前侧缘部416是具有方形形状的所谓的方形边。另外,在第一托部41上的各前侧缘部416的上端,形成有倾斜地切下该上端部分的斜面卡止缘417。
[0143]改变并且,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具有大致矩形状。第二托部42与盖3的顶板32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第二托部42重合在盖3的顶板32之上。另夕卜,第二托部42相对于在盖3上的顶板32的前方缘部,即相对于成为顶板32与前壁33的交界的缘部形成的第四合页轴54相对转动自如地接合。另外,第一?第四合页轴51、52、53,54相互平行,并且沿包装盒ID的宽度方向形成。
[0144]改变包装盒ID通过翻折、接合对外盒21及盖3的一部分进行成形的第四坯料B4和对托部件4及盖3的其余部分进行成形的第五坯料B5的各部位而成形。图23表示第四坯料B4,图24表示第五坯料B5。另外,在坯料的说明中,以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0145]改变如图23所示,第四坯料B4具有成为外盒21的外盒区域R1’和成为盖3的一部分的第一盖区域R2’。外盒区域R1’具有成为外盒21的前壁61的前壁面板P31,在前壁面板P31的两侧缘连接有成为外盒21的侧壁25的侧壁面板P32、P32。
[0146]改变另外,在前壁面板P31的上缘(图23中的上缘),连接有成为外盒21的底板26的底板面板P33。在底板面板P33,连接有与前壁面板P31位于相反侧而成为外盒21的后壁24的后壁面板P34。在该后壁面板P34的两侧缘,连接有相对于侧壁面板P32的内侧面板P35、P35。另外,在各内侧面板P35的下缘,连接有内底折片P36,这些内底折片P36与底板面板P33重合,对外盒21上的底板26进行补强。
[0147]改变第一盖区域R2’具有成为盖3的后壁31的后壁面板P37,后壁面板P37的下缘经由折叠线及狭缝与外盒区域R1’的后壁面板P34连结。另外,在第一盖区域R2’的后壁面板P37的上缘,连接有成为盖3的顶板32的顶板P38。另外,在后壁面板P37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盖3的侧壁34的一部分的内侧折片P39。而且,在各内侧折片P39的上缘,连接有内顶折片P40,这些内顶折片P40与顶板P38重合,对盖3上的顶板32进行补强。
[0148]改变如图24所示,第五坯料B5具有成为盖3的其余部分的第二盖区域R2"、成为托部件4的托区域RT。在第二盖区域R2",具有成为盖3的前壁33的前壁面板P41,在前壁面板P41的上缘,连接有对前壁面板P41进行补强的内前折片P42。另外,在前壁面板P41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盖3的侧壁34的侧壁面板P43。另外,在前壁面板P41及与其相连的侧壁面板P43的交界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利用该突出部形成盖3的突出爪37。
[0149]改变在托区域RT,成为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的顶面板P44与第二盖区域R2"的前壁面板P41连接。另外,在顶面板P44的下缘,连接有成为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的后壁面板P45。另外,在后壁面板P45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成为第一托部41的侧壁413的侧壁面板P46。另外,在一方的侧壁面板P46的下缘,连接有成为第一托部41上的底壁414的底壁面板P47。另外,在该底壁面板P47的下缘,连接有通过与另一方的侧壁面板P46重合而对第一托部41的侧壁413进行补强的第一补强侧面板P48。
[0150]改变另外,在底壁面板P47的右缘,连接有成为第一托部41上的前壁411的前壁面板P49。而且,在该前壁面板P49的上缘,连接有通过与一方的侧壁面板P46重合而对第一托部41的侧壁413进行补强的第二补强侧面板P50。另外,在前壁面板P49的下缘,连接有通过与另一方的侧壁面板P46重合而对第一托部41的侧壁413进行补强的第三补强侧面板P51。另外,在前壁面板P49的右缘,连接有与第四坯料B4上的外盒区域R1’的前壁面板P31粘着的接合面板P52。
[0151]改变分别以图23、图24中的虚线所示的折叠线折叠上述第四坯料B4及第五坯料B5。其结果是,图18?图22所示的包装盒ID成形。详细地说,通过使内底折片P36与底板面板P33重合,使内侧折片P35与侧壁面板P32重合而粘着,对外盒21进行成形。另外,利用位于前壁面板P31与侧壁面板P32的交界位置的双重折叠线,形成连结外盒21的前壁23及侧壁25的倒角边。另外,利用位于后壁面板P34与内侧面板P35的交界位置的双重折叠线,形成连结外盒21的后壁24及侧壁25的倒角边。
[0152]改变另外,通过使内顶折片P40与顶板P38重合,使内侧折片P39与侧壁面板P43重合且粘着,而对盖3进行成形。另外,在内前折片P42相对于前壁面板P41被翻折后,可以粘着于该前壁面板P41,也可以不粘着。另外,利用位于前壁面板P41与侧壁面板P43的交界位置的双重折叠线,形成连结盖3的前壁33及侧壁34的倒角边。
[0153]改变另外,在第五坯料B5的托区域RT,将第二补强侧面板P50粘着到一方的侧壁面板P46,将第一补强侧面板P48及第三补强侧面板P51粘着到另一方的侧壁面板P46。然后,通过使接合面板P52与第四坯料B4的前壁面板P31粘着,对托部件4进行成形。另外,利用位于托区域RT上的后壁面板P45与侧壁面板P46的交界位置的双重折叠线,形成连结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上的后壁412及侧壁413的倒角边。
[0154]改变另外,利用成为外盒区域R1’的后壁面板P34与第一盖区域R2’的后壁面板P37的交界的折叠线及狭缝形成第一合页轴51。另外,利用成为托区域RT的后壁面板P45与顶面板P44的交界的折叠线形成第二合页轴52。另外,利用成为托区域RT的接合面板P52与前壁面板P49的交界的折叠线形成第三合页轴53。另外,利用成为第二盖区域R2"上的前壁面板P41与托区域RT的顶面板P44的交界的折叠线形成第四合页轴54。
[0155]改变接着,参照图18?图22,对包装盒ID的动作进行说明。包装盒ID的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的底壁414的进深尺寸等于外盒21上的底板26的进深尺寸,后壁412的高度尺寸等于外盒21上的后壁24的高度尺寸及盖3的后壁31的高度尺寸的和。另外,第二托部42的进深尺寸等于盖3上的顶板32的进深尺寸。因此,如图18、图19所示,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使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不与外盒21干涉地沿外盒21的外面配置。另外,能够使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沿盖3的顶板32配置。由此,在盖3被关闭时,能够抑制包装盒ID整体体积变大。
[0156]改变例如,方便起见,使包装盒ID载置于桌面等水平面。在取出收纳在包装盒ID内的香烟的情况下,使用者例如以单手把持外托21的第一托部41上的双方的侧壁413,以另一只手摘下盖3等而使盖3敞开。也就是说,以第一合页轴51为中心使盖3相对于外盒21转动而敞开。
[0157]改变在包装盒ID的外盒21,经由第三合页轴53转动自如地与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41接合。另外,盖3经由第四合页轴54转动自如地与托部件4的第二托部42接合。另夕卜,托部件4上的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经由第二合页轴52转动自如地连结。因此,如果进行盖3的敞开动作,则与其连动,第一托部41及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中心转动,第一托部41相对于外盒2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转动,第二托部42相对于盖3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转动。
[0158]改变其结果是,与盖3的顶板32重合的第二托部42从该顶板32分离,与外盒21的后壁24重合的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从外盒21的后壁24分离。在这里,在第一托部41的后壁412,形成有具有与外盒21的后壁24的宽度尺寸相等或略大的开口宽度的开口部415。因此,能够使第一托部41不与外盒21的后壁24干涉,使第一托部9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转动。由此,如图20~图22所示,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能够使外盒21从托部件4升起。
[0159]改变另外,如果向关闭的方向操作敞开的盖3,则与其连动,第一托部41和第二托部42以第二合页轴52为中心转动。同样,第一托部41以第三合页轴53为中心相对于外盒21转动,并且第二托部42以第四合页轴54为中心相对于盖3转动。其结果是,外盒21相对于托部件4的倾斜角度减少。也就是说,相对于托部件4升起的外盒21再次以沿托部件48的姿态倾倒,成为如图18及图19所示的状态。如上所述,根据具备托部件4的包装盒1D,与盖3的敞开动作连动,能够使外盒21从托部件4自动地立起。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取出收纳在包装盒ID的内部的香烟。
[0160]改变另外,包装盒IC具有由设置于盖3的突出爪37和设置于托部件4的第一托部9的斜面卡止缘417组合构成的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的突出爪37和斜面卡止缘417以盖3关闭时相互卡合的方式设置。
[0161]改变在这里,托部件4上的第一托部41的前侧缘部416作为方形边而形成。另外,盖3的前侧缘部36作为倒角边而形成。因此,在盖3关闭的状态下,盖3侧的前侧缘部36与第一托部41侧的前侧缘部416相比,在包装盒ID的横截面方向处于位于内部侧的状态。由此,在盖3被关闭时,盖3的突出爪37与托部件4的斜面卡止缘417卡止。根据具有这样的功能的锁止机构,能够抑制关闭的盖3意外敞开,并且能够使包装盒ID的盖闭合性提高。另外,包装盒ID虽然具备为使盖闭合性提高而由突出爪37和斜面卡止缘417组合构成的锁止机构,但是该锁止机构不是必需的结构,可以适宜地省略。
[0162]改变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盒型包装盒在可能的范围内能够将各实施例组合实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在盒型包装盒内的被收纳物优选的适用例,对将过滤嘴香烟或无嘴香烟等香烟产品收纳在包装盒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收纳香烟产品之外的物品。
[0163]附图标记说明
[0164]1、1A、1B、1C…硬式包装盒
[0165]2…包装盒主体
[0166]3 …盖
[0167]4…托部件
[0168]6…罩部件
[0169]7…平板弹簧部件
[0170]21…外盒
[0171]22…内框架
[0172]41…第一托部
[0173]42…第二托部
[0174]44…底板面覆盖部
[0175]45…后壁面覆盖部
[0176]51…第一合页轴
[0177]52…第二合页轴
[0178]53…第三合页轴
[0179]54…第四合页轴
[0180] 55…第五合页轴
【权利要求】
1.一种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主体,其在上部具有开口端; 盖部件,其经由第一合页轴能够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开口端的后侧开口边缘,并且开闭所述开口端; 托部件,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侧并且与所述包装盒主体接合的第一托部及与所述盖部件接合的第二托部,该第一托部及该第二托部经由第二合页轴转动自如地接合; 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及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二合页轴为中心相对转动而使所述包装盒主体相对于所述托部件升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三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或后壁转动自如地接合,所述第二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四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盖部件的顶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合页轴形成为与所述第三合页轴及所述第四合页轴平行, 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以所述第三合页轴为中心转动并且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四合页轴为中心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托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顶板后缘部与所述第四合页轴的直线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合页轴形成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 所述第一托部具有:底板面覆盖部,其在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并且一端侧经由所述第三合页轴与该底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后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的另一端侧成大致直角地连结的一端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合页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三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前壁转动自如地接合,所述第二托部上的与所述第二合页轴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以沿包装盒的宽度方向形成的第四合页轴为转动中心与所述盖部件的顶板转动自如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合页轴形成为与所述第三合页轴及所述第四合页轴平行, 所述第一托部具有:底板面覆盖部,其在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的状态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底板;后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连结的一端并且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合页轴;前壁面覆盖部,其具有与所述底板面覆盖部连结的一端并且至少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上的前壁的下方区域,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三合页轴; 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所述第一托部以所述第三合页轴为中心转动且所述第二托部以所述第四合页轴为中心转动,并且,在所述后壁面覆盖部,形成有用于抑制所述第一托部在转动时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后壁的干涉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面覆盖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所述底板后缘部与所述第三合页轴的直线间距离, 所述后壁面覆盖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包装盒主体上的后壁与所述盖部件上的后壁的高度的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平板弹簧部件,所述平板弹簧部件配置在所述包装盒内,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内面并且另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盖部件的内面, 所述平板弹簧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合页轴平行的第五合页轴,与所述盖部件的开闭动作连动,与所述包装盒主体 接合的第一区域部和与所述盖部件接合的第二区域部以所述第五合页轴为交界相对转动,从而能够使其姿态在所述第二区域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部向前方倾倒的第一倾倒状态与所述第二区域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部向后方倾倒的第二倾倒状态之间翻转, 通过使与所述盖部件的敞开动作连动而从所述第一倾倒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倾倒状态的所述平板弹簧部件的姿态保持在该第二倾倒状态,能够维持所述包装盒主体相对于所述托部件升起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硬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构成为在关闭时覆盖所述包装盒主体的前壁的大致整个面。
【文档编号】B65D85/10GK104053605SQ20138000577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国分靖, 坂井孝次 申请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