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8324发布日期:2018-06-22 05:2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该纺织机具有:由多个工位构成的加工组,其中每个工位对至少一根纱线进行牵伸和变形;以及由多个卷绕单元构成的两个卷绕组,用于将加工组的纱线卷绕成筒子,所述两个卷绕组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卷绕架内,其中卷绕单元以平行对置的方式取向。



背景技术:

从DE102013109530A1(CN103668614)已知一种普通的纺织机。

在已知的纺织机中,纱线处理发生在多个单独的工位上,加工机构被布置在所述工位中,以形成纱线路径。因此,在制造所谓的变形纱的过程中,通常将多个加工机构(例如,多个导纱盘、加热单元、冷却单元、变形单元和网络单元)布置在纱线路径内,因而可以实现尽量短的纱线运动和进而尽量紧凑的工位布置。在此情况下,通常在每个工位只引导单根纱线。在处理结束时,纱线被卷绕成筒子,因而每个工位配属有一个卷绕单元。但由于筒子宽度,这些卷绕单元需要特定的机器宽度,该特定机器宽度明显超过针对工位而设定的机器宽度。因此,在这种纺织机中,这些卷绕单元优选地以多层的形式相互上下重叠布置,从而多个工位以彼此相邻的方式保持在卷绕单元的机器宽度内。以多层的形式相互上下重叠保持的卷绕单元于是形成一个卷绕组,它配属有由多个工位构成的加工组。于是,所述加工组和卷绕组形成机器区段。

在DE102013109530A1所公开的纺织机中,为了保证在卷绕架内只有少量的层,设有由多个卷绕单元构成的两个卷绕组,它们配属至由多个工位构成的加工组。

所述卷绕组的卷绕单元在卷绕架内相互对置,因而这些单独的卷绕单元的操作性明显受到限制。一方面,人们希望具有尽量紧凑的机器单元以便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安装机器;另一方面,希望保证所有机构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和操作性。因此,尤其在卷绕单元中必须执行定期筒子更换,在此过程中中断卷绕操作,直到用新的筒管换掉卷绕完毕的筒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前言所述类型的纺织机,使得能够在卷绕架的两个卷绕组的卷绕单元上执行高效的筒子更换。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改善卷绕组内的卷绕单元的操作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如此实现该目的,即,在卷绕组的对置的卷绕单元之间设置用于纱线引导的至少一个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被保持在可枢转的支架上并能被转向卷绕单元以执行筒子更换。

以下方面中的特征和特征的组合中限定了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两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单元以多层形式上下重叠布置,并且多个辅助装置上下重叠布置以分布在所述卷绕单元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支架被连接至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支架能借助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而被引导至所述卷绕单元之间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两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单元均具有用于接纳其中一根所述纱线的入口侧,并且所述辅助装置布置在所述卷绕单元的与所述入口侧相对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两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单元均具有用于接纳其中一根纱线的入口侧,并且所述辅助装置布置在所述卷绕单元的所述入口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辅助装置具有供两个卷绕单元或者每个卷绕单元用的至少一个抽吸入口和一个切割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辅助装置具有用于将纱线引导向其中一个所述卷绕单元或者引导向两个所述卷绕单元的导纱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一层中相互对置的所述卷绕单元被保持为关于所述卷绕架的卷绕架中心呈镜像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一层中相互对置的所述卷绕单元被保持为相互错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两个对置的所述卷绕单元之间的错位小于其中一个卷绕的所述筒子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其中一个所述卷绕组中上下重叠布置的那些卷绕单元相对于另一个所述卷绕组的对置的所述卷绕单元的错位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两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单元均具有用于对卷绕完毕的筒子进行落筒的落筒侧,并且所述两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单元的所述落筒侧布置在所述卷绕架的两个卷绕架纵向外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述卷绕单元均在所述落筒侧具有筒子托盘和筒管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所述卷绕单元的入口侧均具有横动单元,该横动单元在纱线路径上位于相应的所述卷绕单元的驱动辊和筒子架的前方。

为了在两个卷绕单元内优选交替地借助辅助装置来完成筒子更换,卷绕单元因而可以以相互离得较近的方式安放在卷绕架中。因为所述辅助装置的可活动性(所述辅助装置可通过可枢转的支架优选地在休息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被来回引导),故可以在筒子更换中在每个卷绕单元上执行纱线引导。

在加工组内有多个工位的情况下,优选地实现这样的纺织机改进方案:这两个卷绕组的卷绕单元以多层形式上下重叠布置,并且多个辅助装置上下重叠布置以分布在所述卷绕单元之间。上下重叠布置的卷绕单元的筒子更换因此能相互独立地进行。上下重叠布置的辅助装置可在卷绕组内被相互独立地启动。

为了筒子更换的自动化而规定,该辅助装置的支架被连接至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支架能通过该旋转驱动机构被引导至所述卷绕单元之间的不同位置。于是,该旋转驱动机构可被连接至从卷绕单元接收卷绕信号的控制装置。于是,例如根据直径检测或纱线长度检测,可以确定卷绕结束,由此在控制装置内造成筒子更换的启动。

根据卷绕单元在卷绕架内的各自布置,原则上可以有两种替代方式将该辅助装置配属于卷绕单元。在第一变型中,辅助装置布置在卷绕单元的与入口侧对置的那一侧。卷绕单元的入口侧在此情况下决定了接收纱线的一侧。在此情况下,辅助装置位于纱线移动方向上,因而在筒子更换过程中可以没有大偏差地引导纱线。

但或者也可以将辅助装置布置在卷绕单元的入口侧。在此情况下,在筒子更换过程中,甚至可以在纱线移入卷绕单元之前就能引导纱线。

为了可以中断卷绕单元内的卷绕作业,辅助装置具有供两个卷绕单元用的至少一个抽吸入口和一个切割装置,或者作为替代,辅助装置均具有供每个卷绕单元用的一个抽吸入口和一个切割装置。因此,纱线能在卷绕作业结束时被切割并能通过抽吸入口被引导至纱线容器。为此,抽吸入口被连接至真空源。

在需要附加纱线引导以便捕捉并接过纱线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变型,即设置导纱器来将纱线引导向卷绕单元。在此情况下,辅助装置能可选择地被构造成具有供两个卷绕单元用的一个导纱器,或者均具有供每个卷绕单元用的一个导纱器。

为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处理纱线,提供这样的本发明改进方案,即,在一层内相互对置的卷绕单元关于卷绕架的卷绕架中心呈镜像对称布置。

另外,为了优化在卷绕单元内的纱线引导而规定,将在一层内相互对置的卷绕单元布置成相互错开。因此,可以在相互对置的卷绕单元内实现相同的纱线顺序和纱线引导。

但是,优选地,两个对置的卷绕单元之间的错位小于被卷绕的筒子的宽度,从而进给纱线与辅助装置的工作位置交叉。

在多个卷绕单元相互上下重叠布置在卷绕组内时,相对于相邻卷绕组的相邻卷绕单元的错位是相同的。

原则上,可以与机器类型无关地将多个卷绕组分配给纺织机内的一个加工组。为了改善自动化卷绕单元,优选地如此实现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即,两个卷绕组的卷绕单元均具有用于卷绕完毕的筒子落筒的落筒侧,并且这两个卷绕组的卷绕单元的落筒侧布置在卷绕架的两个卷绕架纵向外侧上。于是,可以实现有效的自动化措施。

另外,为保证筒子卸出和空筒管跟进而规定,每个卷绕单元在落筒侧具有筒子托盘和筒管库。因而在自动化纺织机中,筒管供给和筒子卸出可以从同一通道进行。在此情况下,每个卷绕组配属有一个单独的工人通道。

在卷绕组内,多个卷绕单元在它们的入口侧均具有横动单元,所述横动单元在纱线路径上位于驱动辊和活动的筒子架之前。因此,纱线可以被卷绕成交叉卷绕筒子。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述本发明的纺织机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2示意性详细示出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卷绕架的纵截面图,

图3示意性示出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卷绕架的俯视图,

图4示意性详细示出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6示意性示出图5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卷绕架的俯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1.2工位

2纺织机机架

2.1加工框架

2.2卷绕架

2.3支撑架

3工人通道

4原丝架

5落筒通道

6.1,6.2输送装置

7加工组

8加热单元

9冷却单元

10变形单元

11.1,11.2卷绕单元

12.1,12.2卷绕组

13二次加热单元

14网络单元

15.1,15.2辅助装置

16喂给卷装

17纱线

18备用卷装

19筒子架

20筒子托盘

21筒管库

22输送轴

23驱动辊

24压力辊

25横动单元

26支架

27筒子

28.1,28.2卷绕架纵向外侧

29卷绕架中心

30.1,30.2半个机器

31旋转驱动机构

32入口侧

33落筒侧

35引导机构

36抽吸入口

37切割装置

38导纱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多根纱线进行变形的纺织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视图。图1以横截面图示出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图2和图3以卷绕架的纵截面图和俯视图详细示出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图4示意性示出加工组的侧视图。

该纺织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彼此相邻地布置在纺织机机架2内且形成加工组的多个工位。图1示出其中一个工位1.1的机器横截面。所述工位的配置是相同的,因此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来描述作为所有工位的例子的工位1.1。

在工位1.1中,首先通过第一输送装置6.1从原丝架4内的喂给卷装16接收纱线17。第一输送装置6.1和后面的输送装置6.2形成所谓的变形区,在该变形区内使纱线17变形。在由输送装置6.1和6.2形成的变形区内,加热单元8、冷却单元9和变形单元10在纱线移动方向上连续布置。进一步,纱线17被引导至网络单元14,接着在第三输送装置6.3和第四输送装置6.4之间被引导经过二次加热单元13。二次加热单元13形成二次处理区域,从而在纱线张力(纱线张力可在输送装置6.3和6.4之间进行调节)较低时完成对纱线17的收缩处理。

二次加热单元13和输送装置6.3仅针对纱线的二次处理情况而言是可选的。如果纱线材料不需要接受二次处理,则工位1.1被设计成不具有二次加热单元13和输送装置6.3。

在工位1.1的末端设置卷绕单元11.1,其属于第一卷绕组12.1且直接设置在输送装置6.4之后。纱线17经由引导机构35被引导向卷绕单元11.1。随后,纱线17借助于卷绕组12.1的卷绕单元11.1被卷绕成筒子27。

由工位1.1和图1未示出的相邻工位构成的加工机构被保持在纺织机机架2上。为此目的,纺织机机架2由多个部分构成,并且形成在加工框架2.1、卷绕架2.2和支撑架2.3上,所述支撑架布置在加工框架2.1和卷绕架2.2上。

如可从图1、图2和图3的视图得知的,带有多个卷绕单元11.1至11.6的两个卷绕组12.1和12.2在卷绕架2.2中以彼此相邻的方式布置,并且这些卷绕单元以平行对置的方式取向。第一卷绕组12.1的卷绕单元11.1、11.2和11.3沿卷绕架2.2的第一卷绕架纵向外侧28.1以多层的形式上下重叠布置。

卷绕单元11.4、11.5和11.6同样沿卷绕架2.2的对置的卷绕架纵向外侧28.2以多层的形式上下重叠布置。每个卷绕单元11.1至11.6具有同样的配置,并分别配属于加工组7的工位1.1至1.6中的一个工位。

如将尤其从图1、图2和图4的视图得知的,第一卷绕组12.1的卷绕单元11.1至11.3在卷绕架2.2上具有由参考字母B标示的机器宽度。机器宽度B形成用于每个加工组的众多工位的网格。于是,图4示出加工组7包括共六个工位。这些工位1.1至1.6在纺织机机架2上形成机器宽度B,该机器宽度对应于卷绕组12.1的机器宽度B。这两个卷绕组12.1和12.2的卷绕单元11.1至11.6被配属于加工组7的工位1.1至1.6。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卷绕单元11.1至11.6具有相同的配置并被设计成自动卷绕单元。这两个卷绕组12.1、12.2的每个卷绕单元11.1至11.6均具有筒子架19、筒子托盘20和筒管库21。筒子架19在转轴处以可枢转的方式保持在卷绕架2.2中并与马达驱动辊23配合。在纱线路径上,在驱动辊23的前方设有横动单元25。驱动辊23和横动单元25布置在卷绕单元11.1的入口侧32,筒子托盘20和筒管库21布置在卷绕单元11.1的落筒侧33。

尤其如图1所示,卷绕组12.1的卷绕单元11.1至11.3以其入口侧32配属至卷绕架2.2的卷绕架中心29。以对置方式位于多层中的卷绕单元11.4、11.5和11.6同样以其入口侧32配属至卷绕架2.2的卷绕架中心29。

作为本发明的纺织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之一,卷绕架2.2的卷绕架中心29形成所述两个卷绕组12.1、12.2之间的镜像对称平面。

在卷绕架2.2的卷绕架中心29,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卷绕单元11.1至11.6内的筒子更换过程中进行纱线引导的多个辅助装置15.1、15.2和15.3以多层的形式上下重叠布置。在每一层,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装置15.1至15.3被保持在所述两个卷绕组12.1、12.2的相互对置的卷绕单元11.1至11.6之间。于是,卷绕架2.2内的下层的对置的卷绕单元11.1和11.4配属于辅助装置15.1,卷绕架2.2内的中层的对置的卷绕单元11.2和11.5配属于辅助装置15.2,并且上层的对置的卷绕单元11.3、11.6配属于辅助装置15.3。

如尤其可以从图2和图3的视图得知的,辅助装置15.1、15.2和15.3具有相同的设计。

每个辅助装置15.1、15.2和15.3均具有可枢转的支架26,该可枢转的支架连接至旋转驱动机构31。支架26在其顶侧具有可动的导纱器38、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抽吸入口36通过管线被连接至在此未示出的纱线容器。导纱器38、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通过支架26被保持在休息位置。一旦筒子27在其中一个卷绕单元中卷绕完毕,则通过旋转驱动机构31来使支架26枢转,以使导纱器38、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面向相应的卷绕单元以执行筒子更换。

在图3中,用虚线示出了处于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15.3。在此情况下,导纱器38、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做好工作准备且面向卷绕单元11.3。

在此未示出辅助装置15.3在卷绕单元11.3内的筒子更换过程中的功能。例如在US6,189,826中充分公开和描述了用于在卷绕单元内更换筒子的这种顺序。因此,参照所述公开文献,在这里只大致描述了该顺序。

为了执行筒子更换,首先停止横动单元25。与此同时,筒子架19连同筒子27转向筒子托盘20。在此情况下,导纱器38开始工作以便以环圈形式将进给的纱线供给至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纱线被切断,从而进给的纱线可经由抽吸入口36被连续排出。

在筒子被放下且筒子架19接纳来自筒管库21的新筒管之后,该新筒管被保持在驱动辊23的周面上并被驱动。为了卷上纱线,再次由导纱器38接纳纱线并将纱线带至筒子架19上的叼纱器以便接过纱线。由此结束筒子更换,并且将辅助装置15.3重置于休息位置。

为了优化筒子更换时的纱线引导,在卷绕架2.2内,在两个卷绕组12.1、12.2的卷绕单元11.1至11.3和卷绕单元11.4至11.6之间形成错位。图3用参考字母V示出所述错位。两个卷绕组12.1和12.2之间的错位V允许通过中心辅助装置15.1至15.3来改善相互对置的卷绕单元处的纱线引导。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得知的,卷绕单元11.1至11.6的落筒侧33配属于相应的卷绕架纵向外侧28.1和28.2。卷绕完毕的筒子27因此可从卷绕架2.2中直接经由工人通道3和落筒通道5被取出。另外,位于卷绕架2.2和加工框架2.1之间的工人通道3可以用于操作加工组7的工位1.1至1.6中的加工机构。

图4示意性示出在加工框架2.1上面向工人通道3的加工机构。图4示出了加工组7的相邻的工位1.1至1.6。在加工框架2.1处,加工组7具有机器宽度B,该机器宽度等于卷绕组12.1的机器宽度。在加工框架2.1的上侧区域内,工位1.1至1.6的变形单元10被保持成相互错位,以实现尽可能窄的纱线间隔。变形单元10之后是呈环绕式输送装置的形式的第二输送装置6.2和第三输送装置6.3,每个上述输送装置均具有驱动导纱盘和偏转辊。网络单元14均设置在输送装置6.2和6.3之间。在此布置形式中,每根纱线17在加工组7的工位1.1至1.6上被分别单独处理。

在此未示出加工框架2.1的下侧区域。二次加热单元13设置在该下侧区域中,该二次加热单元具有用于纱线17的热处理的多个加热管道。

如尤其可以从图2和图3中得知的,第四输送装置6.4由中央驱动的输送轴22形成,为每个卷绕单元11.1至11.6均在所述输送轴的周面上设有压力辊24。来自工位的进给的纱线于是在输送轴22和其中一个压力辊24之间被进一步引导。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得知的,工位1.1至1.6中的余下的加工机构被保持在加工框架2.1和卷绕架2.2的上方,位于支撑架2.3上。但在此可以明确提到,加工机构在工位1.1至1.6中的分布和布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对本发明的纺织机重要的是,配属于一个加工组的两个卷绕组被容置在一个卷绕架中。

原丝架4与纺织机机架2横向相邻地布置,该原丝架为每个工位1.1至1.6保持喂给卷装16和备用卷装18。喂给卷装16和备用卷装18在此情况下以多层的形式上下重叠布置。

在如图1至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纺织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只描述了具有共六个工位的一个加工组。原则上,这种纺织机可具有多个加工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加工组沿机器纵向侧彼此相邻地布置,每个加工组均配属有用于卷绕筒子的两个卷绕组。

在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纺织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辅助装置15.1、15.2和15.3均配属于卷绕组12.1、12.2的卷绕单元11.1至11.6的入口侧32。在此情况下,辅助装置15.1至15.3和横动单元25就卷绕单元而言布置在相同侧。但原则上也可能的是,这些辅助装置15.1至15.3和横动单元25配属于卷绕单元内的不同侧。图5和图6以卷绕架的横截面图和俯视图示出这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图5和图6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本与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只解释区别。

在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纺织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卷绕组12.1、12.2的卷绕单元11.1至11.6被保持为使得入口侧32远离卷绕架2.2的卷绕架中心29。辅助装置15.1至15.3布置在卷绕架中心29,位于两个卷绕组12.1和12.2之间。

在此情况下,通过两个单独的输送装置6.4、6.5来将纱线17供给至卷绕单元11.1至11.6。在卷绕架2.2中,在输送装置6.4、6.5后面均设有单独的引导机构35,以便将纱线17供给至卷绕单元11.1至11.6。

如可以从图6的视图得知的,在卷绕架2.2内,第一卷绕组12.1的卷绕单元11.1至11.3和第二卷绕组12.2的卷绕单元11.4至11.6被保持为相互对置,没有任何错位。卷绕单元11.1至11.3和卷绕单元11.4至11.6相互平行取向并且共同位于一个机器横截面内。

辅助装置15.1至15.3具有相同的设计,图6只示出了辅助装置15.3。辅助装置15.1至15.3与先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但在此情况下,针对每个卷绕单元都设置了导纱器38、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于是,支架26具有两个镜像对称布置的导纱器38、两个切割装置37和两个抽吸入口36。因而能在两个卷绕单元11.6和11.3中同时进行筒子更换。

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卷绕单元11.1至11.6的结构性实施方式中,辅助装置15.1至15.3也可被分别有利地设计成只有切割装置37和抽吸入口36,它们例如以可活动的方式保持在支架26上,并且将在进行筒子更换时转向相应的卷绕单元。于是,当筒子架正被枢转时,纱线可以被自动引导至切割装置和抽吸入口。通过留在横动单元内的纱线,可以借助于横动单元的控制来实现纱线的捕获和卷上。

实际上,该纺织机优选地被组合到所谓的复式机器中,以在建筑物内获得高密度工位。本发明的纺织机尤其适于用作所谓的复式机器。就此而言,图7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此时这些纺织机机架2和2’直接以彼此贴靠的方式安放。纺织机机架2和2’之间的分隔形成镜像对称轴线,两半机器30.1和30.2关于该镜像对称轴线是镜像对称布置的。右侧的一半机器30.1具有与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设计,因此参照以上描述。另一半机器30.2在具有相同配置的加工机构、工位和卷绕单元的布置方面是镜像对称的。

本发明的纺织机的区别尤其在于,虽然多个卷绕组均具有以多层形式上下重叠布置的多个卷绕单元,但在每个工位确保了自动筒子更换。另外,位于卷绕架中央的中心辅助装置有助于在加工开始时待执行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