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8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包括多个传送器的传输系统是众所周知的。传送器彼此成角度地延伸、即传送器包括不同的传输方向的传输系统是特别公知的。

为了便于将普通货物(诸如容器)的物品从第一传送器转移到与第一传送器成一角度延伸的第二传送器,已知使用滑动元件,借助于滑动元件,在第一传送器和第二传送器之间的间隙被桥接,以便实现所传送的普通货物到第二传送器的滑动转移。

已知的传输系统的缺点是,使第二传送器靠近第一传送器的范围受到限制,这是因为第一传送器在其自由端部设有返回单元,该返回单元阻止传送器直接互连。因此,滑动元件通常具有相当长的长度,结果是待传送的普通货物仅在滑动元件的区域内不是通过货物与第一传送器抵靠接触、而是通过被后面跟随的更多的货物推向前而间接传送。因此,当在生产中存在中断或在货物流中存在间隙时,传输系统不会自身清空,即没有所有普通货物的自动排出、而是普通货物停留在滑动元件上,并且必须以手动移动。

EP 0 286 080 A1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物体的传输路径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在其上进给物体的第一传送带,彼此平行地并排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向前传送物体的第二传送带,用于将物体从第一传送带偏转到第二传送带中的一个传送带的一个或多个偏转元件,以及用于偏转元件的控制器。

DE 495 421 A公开了一种用于物质转移的传送器系统。

GB 0 638 056 A公开了一种传送器系统,其包括具有循环旋转带的多个传送器装置。

US 2011/0147162 A1公开了一种自清空传送器转移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在其自清空能力方面被最佳地配置的传输系统。该目的从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开始通过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普通货物的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送器、一个第二传送器和一个第三传送器。第一传送器的传输方向不同于第二传送器的第二传输方向、并且不同于第三传送器的第三传输方向。第二传送器由旋转的传输元件形成并且被配置为转移传送器,转移传送器用于在传输平面中将由第一传送器运送的普通货物转移到第三传送器上、或从第三传送器转移到第一传送器。第一至第三传送器优选地在共同传输平面中被构造成传送普通货物,即第一至第三传输方向位于共同或基本上共同的传输平面中。第二传送器被构造成在传输平面上方返回其旋转的传输元件、即传输元件以环的形式布置,其中,实现传输元件的返回的环的区段在普通货物的传输平面上方延伸。

这确保了第一传送器和第二传送器之间的距离可最小化,这是因为第二传送器的架空返回在第二传送器下方产生空间,第一传送器及其返回区域可至少部分地延伸到该空间中,以便实现第一传送器靠近第二传送器的直接接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器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第二传送器延伸。因此,第一传送器将普通货物直接传送到第二传送器上,而没有任何中间传送、例如以振动台或类似装置的形式。

可替代地,第一传送器可与第二传送器成锐角延伸,其中该锐角沿与第二传送器的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换句话说,第一传送器造成了普通货物沿着一传输方向的传输,该传输方向包括与第二传送器的传输方向平行的传输方向分量。这可以显著地减少正在传输的普通货物倾倒的倾向。

第二和第三传送器优选地彼此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延伸。将普通货物从第二传送器转移到第三传送器可特别地借助于偏转器、例如通过滑动装置实现,该偏转器倾斜于第二传输元件的传输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将普通货物由第二传送器传送到所述偏转器上,该偏转器使得普通货物侧向滑动转移到第三传送器上。第二和第三传送器可以包括相同或不同的传输速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器包括返回单元,返回单元的区段设置在第二传输元件的下方。换句话说,第一传送器的返回区域延伸到位于第二传送器下方的安装空间中。这使得待传送的普通货物可以由第一传送器直接转移到第二传送器上,并且使得普通货物在与第一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离开接触之后用其大部分底部竖立在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上,使得普通货物可被第二传送器传送离开,而不需要上游普通货物从后面推动普通货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器由两个彼此平行延伸并且以不同速度驱动的传输元件形成。特别地,第二传送器包括第一传输元件,该第一传输元件设置成邻近第一传送器,并且以比另一传输元件更慢的传输速度被驱动,该另一传输元件设置在远离第一传送器的一定距离处和/或邻近第三传送器。这确保了,由于第二传送器的第一传输元件的较慢传输速度,在该转移期间,从第一传送器转移到第二传送器的第一传输元件上的普通货物的倾倒的倾向基本上被最小化,并且在随后转移到第二传送器的第二传输元件上期间,实现了普通货物的加速,并且特别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减小了从第二传送器转移到第三传送器的普通货物倾倒的倾向。

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待传送的普通货物的转移开口构造在传输平面和第二传送器的旋转的传输元件的返回部之间。特别地,第二传送器包括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布置在所述传输平面上方并且与所述传输平面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特别地选择为使得具有更常见的普通货物高度的普通货物能够穿过设置在支撑框架中的转移开口。

形成滑动表面的至少一个滑动元件优选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传送器之间。该滑动元件实现了普通货物从第一传送器到第二传送器的无台阶或几乎无台阶的滑动转移,其中待转移的普通货物优选地由第一传送器传送,直到普通货物以其大部分底部竖立在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上,以便能够仅通过第二传送器向前传送,而不需要后面跟随的普通货物的任何进一步推动。

滑动元件优选地构造成具有梳状区段,使得滑动元件与第一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的构造相匹配,传输元件包括具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链条(bar)的传送链元件,并且各所述链条的纵向延伸部平行于第一传送器的传输方向延伸。这确保即使在第一传送器的传输元件和滑动元件之间的过渡期间,也不会出现可能导致普通货物倾倒的破坏性台阶。普通货物在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上的尽可能最长的向前传送也是由通过梳状滑动元件接合的链条来实现。

滑动元件优选地包括形成用于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的支承表面的支撑区段。这通过滑动元件造成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的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导致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相对于第一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的优化布置。

再次优选地,支撑区段包括使得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向一侧引导的凹口。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或形成所述传输元件的链元件优选地包括向下延伸并且在凹口中接合的突出部。这种形状配合实现了与传输方向垂直的向一侧引导,使得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总是被引导经过相对于第一传送器的正确定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在朝向第一传送器的边缘上包括凹口,该凹口减小传输元件的材料厚度。该凹口实现的是,第二传送器或其传输元件可尽可能靠近第一传送器,特别是包括进入由于第一传送器的返回区域的存在、第二传送器的传输元件的安装空间不得不被减少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普通货物”用于指可以作为传输单元连续传送的任何货物。这些特别是包装件、容器等。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容器”用于指所有容器,特别是瓶、罐、管、袋等。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表述“基本上”或“大约”意味着从相应的精确值以+/-10%、优选地以+/-5%变化和/或以对功能无关紧要的改变形式的变化。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优点和可能的应用由下面的实施例描述和附图得出。权利要求的内容也是本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下面通过使用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通过示例示出了用于将普通货物从第一传送器传送离开的本发明的传输系统的立体图;

图2通过示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和

图3通过示例示出了从第一传送器到第二传送器的转移区域的剖视图,

图4通过示例示出了用于将普通货物传送到第一传送器的本发明的传输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发明的传输系统由附图标记1表示。传输系统1包括多个传送器,特别是第一传送器2、第二传送器3和第三传送器4。传送器2、3、4各自包括至少一个传输元件,传输元件设置成在其相应的传送器上循环。传输元件可以特别地由传送带或例如平顶链的传送链形成。可替代地,传输元件可以由例如由多个热塑性注塑件组装的模块化联接带形成。这些注塑件特别地可包括沿传输方向延伸的链条,这些链条彼此间隔开或交错布置,即这些链条在构造上是梳状的。

传输系统1的目的是通过第二传送器3将由第一传送器2传送的例如容器的普通货物转移到第三传送器4上,第二传送器用作为第一传送器2和第三传送器4之间的转移传送器。在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器2与第二传送器3和/或第三传送器4垂直或基本上垂直延伸。可替代地,第一传送器2可与第二传送器3成锐角α延伸,该锐角α沿与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方向TR2相反的方向开口。换句话说,相对于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方向TR2,第一传送器2的传输方向TR1以与传输方向TR2成相反地开口的锐角延伸,或者传输方向TR1和TR2彼此垂直延伸。另一方面,第二传送器3平行于第三传送器4延伸,即传输方向TR2平行于第三传送器4的传输方向TR3延伸。普通货物由相应的传送器2、3、4传送的传输平面也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上,即传送器2、3、4的传输平面位于优选水平布置的共同或基本上共同的平面中。

在第一传送器2上传送的普通货物被传送到第二传送器3并且由第一传送器2通过传输方向TR1相对于传输方向TR2的成角度的布置而被转移到第二传送器3。在转移之后,普通货物沿传输方向TR2被传送并且到达一个或多个偏转器5,通过偏转器,普通货物沿着与传输方向TR2成锐角延伸的偏转方向AR传送到第三传送器4,或者转移到第三传送器,并且随后通过该第三传送器4沿传输方向TR3传送离开。

偏转器5可特别地由滑动板形成,该滑动板形成用于待传送的普通货物的外围支承表面。

为了创建在普通货物流中出现间隙时或过程中断时自我清空的转移系统,普通货物必须从第一传送器2转移到第二传送器3,以使得第一传送器2到第二传送器3过渡仅通过由第一传送器2施加到待传送的普通货物的传送力实现而不是通过间接传送、即从后面推送的上游普通货物来实现。这需要使第一传送器2足够靠近第二传送器3,以在第一传送器2和第二传送器3之间产生无间隙或基本上无间隙的转移区域。

为了产生尽可能无间隙的过渡,第二传送器3构造成使得旋转的传送器元件3.1在传输平面上方返回,在该传输平面上普通货物由第二传送器3传送并且也由第一传送器2和第三传送器4传送。设置支撑框架3.2用于传输元件3.1的架空返回,通过该支撑框架保持第二传送器3的旋转的传输元件3.1。支撑框架3.2特别地包括相对于传输平面向上突出的两个支撑框架区段3.2.1、3.2.2,以及包括连接支撑框架区段3.2.1、3.2.2的支撑框架区段3.2.3。支撑框架区段3.2.1、3.2.2特别地垂直于传输平面延伸,并且支撑框架区段3.2.3平行于传输平面延伸并且与传输平面间隔一段距离延伸,使得支撑框架3.2形成转移开口6,通过转移开口,普通货物由第一传送器2传送到第二传送器3上。支撑框架3.2可特别地容纳第二传送器3的导辊7或驱动单元9。

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一传送器2和第二传送器3之间的过渡区域。第一传送器2包括返回单元2.2,通过该返回单元,第一传送器2的传输元件2.1为了其循环驱动被返回。第二传送器3的架空返回在第二传送器3下方形成安装空间,第一传送器2、特别是由第一传送器的返回区域、即由第一传送器的返回单元2.2可延伸到该安装空间中。特别地,返回单元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下方,即第二传送器2部分地伸入第二传送器3下方形成的安装空间中。作为其结果,第一传送器2的传输区域(在该传输区域内,普通货物由传输元件2.1传送是通过平躺在传输元件2.1上的货物的底部实现的)尽可能靠近和/或无间隙紧邻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因此实现将普通货物从第一传送器2直接传送到第二传送器3上。

从图2可以看出,特别地,第二传送器3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彼此平行延伸的传输元件3.1、3.1'形成。特别地,与第一传送器2邻近的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以第一速度V1驱动,并且与第三传送器4邻近的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以第二速度V2驱动;第一速度V1小于第二速度V2(V1<V2)。这种布置可以确保从第一传送器2转移到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的普通货物没有由于传输元件3.1的较慢的旋转速度而倾倒的风险。当普通货物运行到偏转器5上时,于是发生转移至进一步传输元件3.1',并且在此过程中加速到第二速度V2,以便实现与第三传送器4的传输速度匹配。第三传送器4的传输速度现在可等于第二速度V2或大于该第二速度V2。

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一传送器2和第二传送器3之间的转移区域。滑动元件8设置在过渡区域中,以实现普通货物从第一传送器2到第二传送器3的无台阶转移。该滑动元件8包括第一滑动元件区段8.1,第一滑动元件区段横跨第一传送器2和第二传送器3之间的转移区域并且形成用于待转移的普通货物的滑动表面。

第一传送器2包括以传送链形式的传输元件2.1,传送链的链节由彼此平行布置并交错的多个链条形成。换句话说,传输元件2.1的链节在结构方面是梳状的。第一滑动元件区段8.1在结构方面也是梳状的,并且包括接合在链节处构造的间隙中的多个齿。

这种布置确保了当普通货物从第一传送器2转移到滑动元件8的第一滑动元件区段8.1时,不会出现待传送的普通货物可能倾倒在其上的台阶。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元件3.1也构造为例如平顶链。为了实现第二传送器3与第一传送器2尽可能靠近的接近,传输元件3.1在朝向第一传送器2的边缘上包括凹口3.1.1。凹口3.1.1可以特别地构造成弧形,以便与由第一传送器2在第二传送器3下方返回而出现的安装空间的形状相匹配。滑动元件8包括第二滑动元件区段8.2,该第二滑动元件区段与传输元件3的凹口3.1.1的形状匹配,并且第二滑动元件区段在所述凹口3.1.1的区域中形成用于传输元件3.1的支承表面。

滑动元件8还包括第三滑动元件区段8.3,第三滑动元件区段在传输元件3.1下方水平或基本上水平延伸,且第三滑动元件区段也形成用于传输元件3.1的支撑或滑动表面。优选在第三滑动元件区段8.3中设置沿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方向TR2延伸的槽或切口8.3.1。传输元件3.1或其链节可包括与切口或槽8.3.1的形状相匹配的下侧突出部,使得向一侧延伸、即与第二传送器3的传输方向TR2垂直延伸的传输元件3.1的引导通过突出部到槽或切口8.3.1中的接合来实现。

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1被配置为排出系统,例如其中第一传送器2穿过巴氏灭菌器并将正在进行巴氏灭菌处理的普通货物传送到第二传送器3。

图4示出了传输系统1的替代实施例,其中第一传送器2形成排出单元,即普通货物通过第三传送器4经由第二传送器3传送到第一传送器2。例如,第一传送器2在巴氏灭菌器内形成传输设施,使得第二传送器3和第三传送器4形成至巴氏灭菌器的传送设施的进料装置。偏转器5使得普通货物从第二传送器3或第三传送器4传送到第一传送器2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传输系统

2 第一传送器

2.1 传输元件

2.2 返回单元

3 第二传送器

3.1、3.1' 传输元件

3.1.1 凹口

3.2 支撑框架

3.2.1、3.2.2 支撑框架区段

3.2.3 支撑框架区段

4 第三传送器

5 偏转器

6 转移开口

7 导辊

8 滑动元件

8.1 第一滑动元件区段

8.2 第二滑动元件区段

8.3 第三滑动元件区段

8.3.1 槽/切口

9 驱动单元

α 角度

AR 偏转方向

TR1、TR2、TR3 传输方向

v1 第一速度

v2 第二速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