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59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和一种具有这种门系统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一般布置在将多个楼层相连接的电梯竖井中。所述电梯竖井根据各楼层竖井的高度具有竖井门开口。竖井门布置在这些竖井门开口上。所述电梯设备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以能够在所述电梯竖井内部运动的方式布置。所述电梯轿厢具有轿厢门开口。轿厢门布置在这个轿厢门开口上。不仅竖井门,还有至少一个轿厢门一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门页。

ep2088273a1示出一种用于被构造为折叠门的电梯门的打开和关闭机构。所述电梯门包括门驱动机构、与所述门驱动机构连接的传送带和与这个传送带连接的连接传动机构。此外,所述折叠门包括前滑和后滑门页。所述门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并且借助于连接传动机构而与前滑门页连接,使得在所述马达轴旋转时所述前滑门页从它们的门关闭平面枢转出,接着打开所述门。在所述门页布置在它们的门关闭平面中时,由于所述连接传动机构的功能,所述电梯门在所述马达的保持电流的影响下适于闭锁。但缺陷是这种门系统的结构复杂,并且需要电力来闭锁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这种门系统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低成本地运行。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实现,所述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和至少一个枢转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从动的、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和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固定在所述轴上;所述至少一个枢转单元中的每个枢转单元包括能够与门页联接的枢转轴和锁定凹槽,其中所述锁定凹槽固定在所述枢转轴上,其中,所述枢转轴的枢转运动通过描述所述门系统的终止位置的第一终止位置限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锁定凹槽配合,使得所述锁定元件优选嵌入到所述锁定凹槽中,从而将所述枢转轴锁止在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中。

这个目的也通过一种具有这种门系统的电梯设备实现。

所述终止位置中的第一终止位置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这个终止位置中的第二终止位置对应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

一种电梯设备的门系统不仅包括轿厢门,还包括竖井门,所述轿厢门和竖井门在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中,优选借助于门槛间隙相互间隔开。包括所述轴的驱动单元能够是所述轿厢门或竖井门的相关部件,其中所述枢转轴能够独立于所述轿厢门或竖井门的部件。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设计,即能够与所述门页联接的枢转轴可以闭锁在它们的两个终止位置之一中,其中所述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引起所述门页的打开和关闭运动。通过锁止使所述门页枢转运动的枢转轴,因而能够使所述门页或者门被闭锁在所述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中。这种枢转运动是在旋转方向上不充分转动的旋转运动。所述枢转轴因此从第一终止位置开始在优选包括所有门打开过程和门关闭过程期间的每个时刻都具有小于360°的最大旋转角。即所述枢转轴在门打开过程或门关闭过程期间能够不旋转360°或超出360°的其它角度。从对应门系统的关闭状态的所述枢转轴的位置开始,所述枢转轴因而在任意时刻都不枢转360°或除超出360°的其它角度。

在这里,安装在所述门驱动机构的从动轴上的锁定元件嵌入被安装在所述枢转轴上的锁定凹槽中,并因而优选借助于型面配合阻止所述门页的不希望的打开运动或关闭运动。

根据这个描述提及的型面配合的可能实现方式是,例如使所述锁定元件由垂直于轴布置的圆形盘的扇形构成,其中这些扇形的所属的圆心布置在属于所述门驱动机构的轴的轴线上。固定在所属的枢转轴上的锁定凹槽在这种情形中具有圆形部。这个圆形部在所述枢转轴的终止位置中型面配合地毗邻属于所述锁定元件的扇形的圆弧,从而在所述轴的对应门系统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的对应位置时,阻止所述枢转轴的枢转运动。根据这个描述提及的型面配合同样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是,所述锁定元件例如由一个或至少两个被嵌入所述锁定凹槽中的销构成,并因而阻止所述枢转轴离开所述终止位置的枢转运动。

在所述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所述锁定元件和与所述锁定元件配合的锁定凹槽被构造成,使得设有锁定凹槽的枢转轴的锁止在所述枢转轴枢转运动期间阻止离开锁定凹槽。这样能够实现,通过所述轴与枢转轴的配合而不需要额外的下述控制机构,即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门页的打开运动或关闭运动完成之前借助于信号引起所述门页解除锁止或者释放。

在所述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枢转单元中的一个被构造为主枢转单元,其中所述主枢转单元包括被固定在所述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上的第二锁定凹槽,属于所述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的枢转运动通过描述所述门系统的终止位置的第二终止位置限制,并且所述锁定元件作用到所述被固定在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上的第二锁定凹槽上,使得所述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被锁止在它的第二终止位置中。这样所述枢转门的门页不仅锁止在它的打开状态中,也锁止在它的关闭状态中。由此不需要将所述门页锁定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中的另外的锁定装置。

附加地,所述门系统包括轿厢门和竖井门,其中所述轿厢门和竖井门能够在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下优选借助于门槛间隙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包括所述轿厢门和竖井门的门中的第一门包括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主枢转单元。这样能够使所述门系统简单且牢固地布置在电梯设备中。当所述驱动单元是所述轿厢门的部件时,相应地,这种“主枢转单元”同样是这个轿厢门的部件。替换地,当所述驱动单元是所述竖井门的部件时,这种“主枢转单元”是竖井门的部件。

附加地,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包括第一同步机构和所述主枢转单元包括能够由所述第一同步机构操纵的反向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同步机构固定在所述轴上且所述主枢转单元的反向元件固定在所述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上,使得所述同步机构在所述轴做枢转运动时引起所述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并且能够引起所述门页的枢转运动。这样存在借助于所述轴和枢转轴能够实现不仅所述门页的锁定而且所述门页的枢转的可能性。

所述门系统的一个改进方案包括轿厢门和竖井门,其中所述轿厢门和竖井门能够在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时优选借助于门槛间隙相互间隔开地布置,所述至少一个枢转单元中的一个被构造为次枢转单元,包括所述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的门的第一门包括所述驱动单元,并且包括所述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的门的第二门包括所述次枢转单元,固定在所述轴上的锁定元件作用到所述次枢转单元的锁定凹槽上,使得所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被锁止在它的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的终止位置中。这样,所述门系统的不被布置在驱动侧的轿厢门或者竖井门能够同样借助于驱动侧的轴被锁止。根据定义,所述次枢转单元是不被布置在驱动侧的枢转单元。当所述驱动单元是所述轿厢门的部件时,相应地,这种“次枢转单元”是所述竖井门的部件。替换地,当所述驱动单元是所述竖井门的部件时,这种“次枢转单元”是所述轿厢门的部件。

附加地,包括所述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的门的第二门包括传动单元,其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另一锁定元件,所述传动单元的锁定元件与所述次枢转单元的锁定凹槽配合,使得所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被锁止在它的对应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的终止位置中。这样能够使不仅所述轿厢门,而且所述竖井门在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中被锁定。

附加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能够由所述第一同步机构操纵的反向元件,其中所述传动单元的锁定元件和所述次枢转单元的锁定凹槽被构造成,所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的锁止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同步机构操纵所述传动单元的反向元件解除。这样,被联接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上的门页能够闭锁或解锁。在属于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的枢转运动期间,所述传动单元的锁定元件从所述次枢转单元的锁定凹槽枢转离开。

此外,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同步机构且所述次枢转单元包括能够由所述第二同步机构操纵的另一反向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同步机构固定在所述轴上且所述次枢转单元的反向元件固定在所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上,使得所述第二同步机构在所述轴做枢转运动时引起所述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并因而能够引起所述能够与所述枢转轴联接的门页的枢转运动。这样,在所述从动轴枢转运动期间,不仅第一和第二枢转轴,而且轿厢门页和竖井门页能够枢转。

附加地,所述第一同步机构和第二同步机构以及所述被固定在枢转轴上的反向元件被固定在所述轴上或者所述枢转轴上的方式为,使得所述主或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基本上在所述门系统打开或关闭时同时进行。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轿厢门与所述竖井门在所述门系统做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时能够简单地联接。相应地,不需要使所述竖井门页和轿厢门页的运动同步的附加装置。

在所述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门页能够枢转地布置在所述与门页配合的枢转轴上。相应地,所述门驱动机构的从动轴直接作用到所述门页的枢转轴上,据此能够省去所述轴和枢转轴之间的附加的力学作用的联接元件。

所述门系统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被构造为折叠门系统。这种被构造为折叠门的门系统的优点是,使所述门系统在垂直于门关闭平面取向的方向上具有小的面积需求。

在所述门系统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所述轴和/或至少一个枢转轴能够沿着所述电梯竖井基本上竖直地布置。所述轴或至少一个枢转轴在电梯竖井中竖直布置的优点是,所述驱动单元或枢转轴能够得到节省空间的布置,因为所述驱动单元或枢转轴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收藏在门柱中或者紧贴门柱的周围。

在所述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所述驱动单元的马达的驱动轴与从动的、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相互共轴地布置。这种共轴布置的优点是,所述门系统的机械部件的数量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小。例如,这种从动轴和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之间不需要传动机构或类似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具有门系统的电梯设备;

图2示出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系统;

图3示出图2所示的门系统在打开运动的第一阶段期间的水平横截面;

图4示出处于打开运动的第二阶段期间的图2所示的门系统;

图5示出图2所示的门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的水平横截面;

图6示出图2至5所示的门系统在根据图2的该门系统的关闭状态时的纵截面;

图7示出中间打开的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梯设备2。电梯设备2布置在电梯竖井1中。电梯竖井1具有多个被布置在楼层上的竖井门开口。电梯设备2包括多个竖井门6.1、6.2、6.3,其中第一竖井门6.1布置在第一竖井门开口上,第二竖井门6.2布置在第二竖井门开口上。电梯设备2具有带有轿厢门7的电梯轿厢4。

电梯轿厢4在电梯竖井1中能够运动地布置。为了在电梯轿厢4运动期间保证充分安全,电梯轿厢4与固定在电梯竖井1中的部件,尤其是竖井门6.1、6.2、6.3充分间隔开。这个间隔通过图1中示出的门槛间隙s表示。借助于门槛间隙s阻止电梯轿厢4的部件,尤其轿厢门7,在电梯轿厢4运动期间接触被固定在竖井1中的部件或者碰撞它们。

图2至5示出用于图1所述电梯设备2的门系统。作为示例,以水平横截面示出所述门系统。所述门系统能够由轿厢门7和竖井门6构成,其中轿厢门7能够布置在轿厢门侧上,竖井门6能够布置在竖井门侧上。轿厢门7能够包括第一门页14,竖井门6能够包括与竖井门对应的另一门页12。轿厢门7和竖井门6在根据图2所示的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中例如借助于门槛间隙s相互间隔开。在所述门系统处于至少部分打开状态期间,例如图3、3.5和4所示,轿厢门7和/或竖井门6的至少一个部件突出到门槛间隙s中。

所述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是轿厢门7的部件。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未示出的马达和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20。轴20能够借助于该马达驱动,因而能够枢转。

此外,所述门系统包括驱动侧的主枢转单元和/或包括次枢转单元,其中所述次枢转单元不布置在驱动侧。即,主枢转单元和驱动单元是包括竖井门6和轿厢门7的门的第一门的部件,并且所述次枢转单元是包括竖井门6和轿厢门7的门的第二门的部件。根据当前实施例,所述主枢转单元是轿厢门7的部件且所述次枢转单元是竖井门6的部件。

所述主枢转单元包括第一枢转轴24和固定在该第一枢转轴24上的部件。所述次枢转单元包括另一枢转轴22和固定在该另一枢转轴22上的部件。轿厢门7的枢转轴24与轿厢门页14或者竖井门6的枢转轴22与竖井门页12能够联接。另外,枢转轴22、24能够分别是竖井门页12或轿厢门页14的枢转轴。在视图描述内部,在这里,轿厢门侧的主枢转单元的枢转轴24表示为第一枢转轴24,竖井门侧的次枢转单元的枢转轴22表示为第二枢转轴22。接着固定在轴20或第一枢转轴24或第二枢转轴22上的元件是轿厢门7和竖井门6的任一部件。

第一锁定元件40固定在驱动单元的轴20上。与第一锁定元件40配合的锁定凹槽42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第一锁定元件40在这里作用到被固定于轴20上的第一锁定凹槽42上,使得第一枢转轴24能够锁止在第一终止位置中,即与第一枢转轴24对应的轿厢门页14处于关闭状态中。第一锁定元件40和第一锁定凹槽42在这里优选构成型面配合。

第一同步机构28固定在轴20上。如果第一同步机构28被固定在轴20上,通过第一同步机构28能够操纵的反向元件29能够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在反向元件29通过第一同步机构28操纵时,轴20的枢转运动引起第一枢转轴24的枢转运动。

除了锁定凹槽42外,另外的第二锁定凹槽44固定在属于主枢转单元的第一枢转轴24上。第一锁定元件40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第二锁定凹槽44上,使得第一枢转轴24能够锁止在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的第二终止位置中,即与第一枢转轴24对应的门页14处于打开状态中。第一锁定元件40和第二锁定凹槽42在第一枢转轴24的这个第二终止位置中构成型面配合。在不仅第一和第二锁定凹槽42、44而且优选被构造为嵌入的反向元件29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并且此外,不仅第一锁定元件40而且第一同步机构28固定在驱动单元的轴20上的情形下,驱动单元与主枢转单元的配合类似于马氏机构锁定的配合。

第一锁定元件40和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锁定凹槽42、44被构造成,使得通过第一同步机构28引起第一枢转轴24枢转运动时,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40不将锁定作用施加到第一枢转轴24上。相应地,第一枢转轴24能够做枢转运动和与第一枢转轴24对应的门页14能够做打开运动或关闭运动。

所述门系统能够包括传动单元60,用于在它的关闭状态中,闭锁在这里竖井门6的不在驱动侧的门页12。因此,传动单元60是竖井门6的部件。传动单元60能够包括两个枢转轴50、51,另外的锁定元件70和另外的反向元件29.1,其中传动单元60的枢转轴50、51能够例如借助于齿轮传动机构联接。传动单元60的锁定元件70固定在传动单元60的第一枢转轴50上。另外的锁定凹槽72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并能够通过传动单元60的锁定元件70操纵。

传动单元60的锁定元件70和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构造成,使得能够开始第二枢转轴22在对应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的终止位置中的锁止或者直接在第二枢转轴22的枢转运动前的解锁。

传动单元60的反向元件29.1固定在属于传动单元60的第二枢转轴51上,从而传动单元60的反向元件29.1能够通过第一同步机构28操纵,使得传动单元60的第一枢转轴50能够借助于例如被构造为齿轮传动机构的离合器枢转两个枢转轴50、51。因此,通过传动单元60,被联接到次枢转单元上的门页12能够闭锁或解锁。

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40能够在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的终止位置中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上,使得能够联接到第二枢转轴22上的门页在它的打开状态中能够被锁止。

第二同步机构26固定在轴20上。第二同步机构26适于使第二枢转轴22做枢转运动。当第二枢转轴22的锁止优选借助于传动单元60解除时,仅仅进行第二枢转轴22的这种枢转运动。第二同步机构26在这里操纵将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另外的反向元件27,使得第二同步机构26在轴20做枢转运动时嵌入到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反向元件27中,并且第二枢转轴22能够在它的两个终止位置之间枢转。这意味着能够与第二枢转轴22联接的门页通过轴20的枢转运动a枢转到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中。

代替图2至5所示的实施方式,提及的部件能够分别布置在包括轿厢门侧和竖井门侧的侧面的另一侧上。即,在这个替代情形中,根据图2至4所示的属于竖井门6的部件是轿厢门的部件,同样地,根据图2至4所示的属于轿厢门7的部件是竖井门的部件。

图2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门系统。包括具有轴20的驱动单元的轿厢门侧元件通过门槛间隙s而与所述门系统的布置在竖井门侧的元件分开。在所述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中,相应地,轿厢门7的部件和竖井门6的部件都不突出到这个门槛间隙s中。

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40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第一锁定凹槽42上,使得被布置在驱动侧的、与第一枢转轴24联接的门页14被锁止在它的关闭状态中。传动单元60的被布置在竖井门侧的锁定元件70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上,使得与第二枢转轴22联接的门页12同样被锁止在它的关闭状态中。这样,阻止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例如可能因为人施加到轿厢门或竖井门6、7的门页12、14上的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枢转运动。

图3和4示出处于通过所述驱动单元而引起的打开或关闭的不同阶段的图2所示的门系统。在对图3和3.5的描述中描述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的过程,如这通过借助于附图标记a和b表示轴20的枢转运动或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的枢转运动的方向描绘。显然,借助于相反的过程同样能够描述所述门系统的关闭。

图3示出所述门系统,在第一阶段期间,所述门系统打开、解锁。在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马达引起轴20的枢转运动时,固定在轴20上的第一同步机构28枢转到门槛间隙s中。在轴20继续进行枢转运动a时,第一同步机构28操纵驱动单元60的反向元件29.1。这引起传动单元60的被联接的枢转轴50、51做枢转运动c1或枢转运动c2。传动单元60的被固定在传动单元60的枢转轴50上的锁定元件70相应地向外枢转脱离与锁定凹槽72的嵌入,使得第二枢转轴22解除锁止,即解锁。

在传动单元60的锁定元件70完全完成从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枢转离开后,第二枢转轴22解锁。这意味着与这个第二枢转轴22对应的、不安装在驱动侧的门页,在这里竖井门6的门页被解锁。

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40和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锁定凹槽42能够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枢转轴24解锁,即解除锁止,和第二枢转轴22相对于不同的圆心解锁,其中不仅第一枢转轴而且第二枢转轴22、24在轴20的枢转运动a的转动中被解锁。

图4示出所述门系统在它的打开的第二阶段期间,其中它的打开的第二阶段在时间上在它的打开的根据图3所示的阶段之后。所述打开的第二阶段描述枢转轴22、24的枢转,并因此在必要时描述与枢转轴22、24联接的一个或多个门页的枢转,即所述门口的开启。

在继续通过驱动单元的马达引起轴20做枢转运动时,被固定在轴20上的同步机构28操纵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反向元件29,并因此引起被解锁的第一枢转轴24的枢转运动b。被固定在轴20上的第二同步机构26操纵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另一反向元件27,并因此引起被解锁的第二枢转轴22的枢转运动b。第一和第二同步机构26、28和被固定在第一或第二枢转轴22、24上的反向元件27、29能够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的枢转运动同时进行或在时间上延迟进行。

在所述门系统的最后的未示出的阶段中,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的枢转运动b结束。这些枢转轴22、24相应地达到的状态对应它们在图5中示出的状态。轴20的枢转运动a能够继续进行,以在必要时达到锁止枢转轴22、24。

通过轴20的枢转运动a的继续进行,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40被枢转进入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第二锁定凹槽44中,使得实现根据图5示出的第一枢转轴24的锁止。优选地,锁定元件40和锁定凹槽40在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的第一枢转轴24的状态中构成型面配合。

图5示出图2至4所示的门系统处于它的打开状态。不仅第一枢转轴24,在这里轿厢门7的枢转轴,而且第二枢转轴22,在这里竖井门6的枢转轴,借助于被固定在所述轴上的锁定元件40被锁止在对应所述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的终止位置中。

图6示出图2至5所述的门系统在根据图2示出的打开状态中的纵截面,并因此采用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外是门页和枢转运动的标记。

驱动单元30包括轴20、驱动轴32和马达34。驱动轴32与轴20同轴地布置。第一枢转轴24和第二枢转轴22以及马达20的轴能够相互平行地布置或者在电梯竖井中竖直地布置。

优选地,第一同步机构28和所述门系统的通过第一同步机构28能够操纵的那些部件布置在第一平面110中。相应地,第二同步机构26和所述门系统的通过第二同步机构26能够操纵的那些部件布置在第二平面120中。即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反向元件29和传动单元60的反向元件29.1布置在第一平面110中,并且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反向元件27布置在第二平面120中。优选地,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锁定凹槽42、44同样布置在第一平面110中,且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以及传动单元60的锁定元件70布置在第二平面120中。

优选地,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在这些部件在第一或第二平面110、120中的这种布置下,包括两个区域40’、40”。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的第一区域40’布置在第一平面110中,并相应地能够以所描述的方式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一枢转轴24上的锁定凹槽42、44上。被固定在轴20上的锁定元件的第二区域40”布置在第二平面120中,并相应地能够以描述的方式作用到被固定在第二枢转轴22上的锁定凹槽72上。

图7示出中间打开的、显示处于它的打开状态的、具有驱动单元的门系统。在根据图7描述的门系统的轴和枢转轴上同样固定锁定元件、锁定凹槽、同步机构或反向元件,以能够实现所述门系统的功能。示出的是被构造为折叠门系统。

所述门系统布置在门开口130上。“中间打开”在这里意思是,在两侧,即在根据图7的这些门开口130左侧或右侧布置门页12、13、14、15、12’、13’、14’、15’。对应地,所述门系统包括左侧门系统140和右侧门系统150。

左侧门系统140包括驱动单元的马达34和驱动单元的通过马达34驱动的轴20,其中,轴20和马达34的未被示出的从动轴能够同轴地布置。此外,左侧门系统140包括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未被示出的第一传动单元和能够与枢转轴22、24联接的显示位于左侧的门页12、13、14、15。借助于轴20,第一和第二枢转轴22、24根据图2至6的描述被操纵,以能够在左侧布置的门页12、13、14、15运动到它们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中或者锁止到这些状态中。

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尤其包括环形的传送带或者链39,以将马达34的枢转运动传递到右侧门系统150上。右侧门系统150包括能够通过所述传送带驱动的另外的轴20’、未示出的另外的传动单元、两个另外的枢转轴22’、24’和能够与右侧门系统150的这些枢转轴22’、24’联接的显示位于右侧的门页12’、13’、14’、15’。

右侧门系统150的轴20’通过传送带39驱动。必要时,右侧门系统150的轴20’的枢转运动与左侧门系统140的轴20的枢转运动在方向上相反。右侧门系统150的轴20’因此以类似的方式作用到枢转轴22’、24’上或者门页12’、13’、14’、15’上,如左侧门系统140的轴20作用到枢转轴22、24或者门页12、13、14、15上,以能够在右侧布置的门页12’、13’、14’、15’同样运动到它们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中或者锁止到这些状态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