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瓶器组件的非金属混合式瓶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342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饮料瓶和其它容器的瓶盖和皇冠盖,特别涉及一种以手动方
式开启的瓶盖,其中一个或多个瓶盖本体及开瓶器组件为非金属材料所制。


背景技术:

一种不用开瓶器,却可相对轻松以手动方式开启的饮料瓶,是饮料供应商长期的
需求。瓶盖必须紧紧地固定在瓶口上,以避免内容物溢出、瓶内压损(容器加压或碳酸饮
料)、隔绝氧气进入,以确保瓶内产品品质,同时维持瓶内的卫生。该密封式的瓶盖,难以用
手开启瓶子。
瓶盖,也可互换术语为皇冠盖,通过瓶盖的裙部向下压接于容器开口上,在瓶口周
围形成一连串的凹圆弧,进而固定于瓶口。该圆弧在每一个凹圆弧之间形成锐利的凸点。这
些圆弧和凸点常被业界习知技术者称之为“锐角”或“凹槽”。
众所周知拧开瓶盖的问世,曾让手动式开瓶器获致一个重大进展,但需频繁地用
力紧握以拧开瓶盖,以致于瓶盖锐角处易造成手或手指的疼痛、甚或割伤。为了保护双手免
于伤害,常见的做法是在拧开瓶盖之前,以衬衫的下摆或布料先行包裹瓶盖。还有一种常用
的开瓶器,但也具有危险性,因为它以撬开方式将这类型瓶盖从玻璃容器中移除,这可能导
致玻璃屑或碎片落入该玻璃瓶或容器内,进而被消费者饮用,或在瓶盖螺纹或容器口部的
其他部分造成缺口,导致消费者的嘴唇或舌头被割伤。
瓶盖适用的拉环和拉片与饮料罐所用的大致雷同,常见于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
区。然而,众所周知,这种拉片式瓶盖非常难以开启,因为它们需要耗费相当的力量去解除
密封,然后将该拉片(扯掉该金属)向后拉扯,以移除该瓶盖。Maxi或the是另
一种众所周知的拉片式瓶盖解决方案,见于1988年9月6日公开的第4768667号美国专利,申
请人为Magnusson。这种瓶盖提供一种沿瓶盖颈部侧面设置的拉环,作为瓶盖的延伸部分,
却因此造成与标准型压盖机一起使用时的问题。事实上,一种特殊的压盖机被推荐用于
Maxi瓶盖或其他以侧环移除的瓶盖。因此,需要一种本领域常见的技术,
可用手动方式轻松地开启瓶盖,同时可使用工业标准型压盖机紧紧密封于瓶口四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完成本发明具有开瓶器组件的非金属混合式瓶
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开瓶器组件的非金属混合式瓶盖,其中该瓶
盖包含一顶部和从顶部连续下延的环形裙部。许多有利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包含一开瓶器
组件和配置在瓶盖上的易裂型刻痕线,以便轻易地开启瓶体或容器。具体而言,当使用者拉
起开瓶器组件时,连接在瓶盖上的易裂型刻痕线被裂开,使瓶盖得以沿刻痕线断裂或撕裂。
一些具体实施例在瓶盖的顶部还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起皱结构,便于提供加固材料,以
降低瓶盖的厚度规格。下文将进一步详述与此类案例相关的多个具体实施例及其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开原理显示一种无开瓶器组件的瓶盖的具体实施例等轴俯视图。
图2A–图2C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说明具有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瓶盖的可替代视
图。
图3为本发明图解说明一瓶盖示范性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图解说明一具有螺纹裙部的瓶盖示范性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解说明一具有延伸裙部的瓶盖的可替代示范性实施例横断面侧视
图。
图5为图2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
图6为图5瓶盖的开瓶器组件可完全容纳于瓶盖顶部凹槽内的具体实施例横断面
侧视图。
图7为图5瓶盖的开瓶器组件只有部分被容纳于瓶盖顶部凹槽内的可替代实施例
横断面侧视图。
图8为图5裂开瓶盖的可替代实施例等轴俯视图。
图9为图8瓶盖仅被部分开启的具体实施例俯视图。
图10A–图10C为本发明图解说明易裂型刻痕线的刻痕设置的可替代实施例横断面
侧视图。
图10D–图10F分别显示图10A–图10C刻痕线的可替代实施例,其中各自的刻痕线分
别位于本发明瓶盖的底部。
图11为本发明瓶盖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开瓶器组件拉片的连结部分
的偏心位置。
图12为本发明瓶盖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一开瓶器组件拉片连结部分
的偏心位置具有可替代刻痕线。
图13为本发明瓶盖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一开瓶器组件拉片连结部
分的偏心位置具有另一条可替代刻痕线。
图14为本发明瓶盖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视图,显示一类似图12具体实施例
的开瓶器组件拉片连结部分的偏心位置,但是该瓶盖的裙部没有压接角。
图15A为本发明瓶盖未断开刻痕线的横断面侧视图。
图15B为图15A刻痕线在瓶盖裂开时断裂的横断面侧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瓶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瓶盖中心的开瓶器组件具有
一连结部分,并图示了源自于连结部分后方的多条可选角度刻痕线。
图17为本发明瓶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瓶盖中心的开瓶器组件具有
一连结部分,并图示了源自于连结部分前方的多条可选角度刻痕线。
图18为本发明瓶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瓶盖中心的开瓶器组件具有
一连结部分,并图示了多条可选角度刻痕线源自于一条环绕于连结部分的第三圆弧状刻痕
线。
图19为图18瓶盖一个可替代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瓶盖具有源自于环绕连
结部分的第三圆弧状刻痕线的可选第四刻痕线。
图20为位本发明瓶盖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瓶盖顶部偏心位置具有
一适用于开瓶器组件的连结部分,并图示了位于偏心的连结部分后方的多条可选角度刻痕
线。
图21为本发明瓶盖另一个可替代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瓶盖上的偏心位置
具有一适用于开瓶器组件的连结部分,并图示了位于偏心的连结部分前方的多条可选角度
刻痕线。
图22为本发明瓶盖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瓶盖上的偏心位置具有一
适用于开瓶器组件的连结部分,并图示了多条可选角度刻痕线源自于一条环绕连结部分的
第三圆弧状刻痕线。
图23为图22瓶盖另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瓶盖具有源自于环绕连结
部分的第三圆弧状刻痕线的可选第四刻痕线。
图24为本发明瓶盖的俯视图,显示瓶盖具有一安装在偏心位置且位于瓶盖顶部凹
槽内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
图25A为本发明瓶盖的俯视图,显示瓶盖具有一安装在偏心位置但未在瓶盖顶部
凹槽内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
图25B-图25D为图25A瓶盖刻痕线配置的横断面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瓶盖的等轴俯视图,显示瓶盖具有一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固定至瓶盖
中心,而且瓶盖的裙部没有压接角。
图27为图26裂开瓶盖的等轴俯视图。
图28为图26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其中使用非金属开瓶器组件来开启
和移除瓶盖的顶部,以露出设置在瓶盖下方的容器膜片。
图29为本发明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显示瓶盖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包
含非金属瓶塞。
图30为本发明铆钉具有接合特征的具体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1为图30铆钉实施例的底部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2为本发明铆钉具有接合特征的三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3为按照本发明原理所述的铆钉具有接合特征的可替代实施例底视图。
图34为按照本发明原理所述的铆钉具有接合特征的可替代实施例底部透视图。
图35为按照本发明原理所述的铆钉具有接合特征的另外一个可替代实施例底部
透视图。
图36为如本发明原理所述的瓶盖的可替代实施例横断面侧视图,其中开瓶器组件
的拉片被固定至没有铆钉的瓶盖。
图37为图36瓶盖的可替代实施例横断面侧视图。
图38A为按照本发明原理的开瓶器组件结构具有两个一体式铆钉的可替代实施例
透视图。
图38B为按照本发明原理的开瓶器组件结构具有一个一体式铆钉的可替代实施例
透视图。
图39为按照本发明原理的开瓶器组件结构具有一个或多个隐藏的一体式铆钉的
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透视图。
图40为图39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1A为图39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
图41B为类似于图41A开瓶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但有两个铆钉。
图42为如本发明的金属与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43A为按照本发明原理的开瓶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俯视图,其中包含通过任
一种固定装置将金属拉片固定于非金属拉环内。
图43B-图43E为图43A沿AA线截取的开瓶器组件的横断面视图,每一视图显示金属
拉片上所使用的示范性接合特征,以便将金属拉片固定于非金属拉环内。
图44为拉片中一个非金属拉环和以金属垫圈加固拉片的等轴俯视图。
图44A-图44B为分别显示源自于图44实施例的示范性金属垫圈的等轴俯视图和侧
视图。
图45A-图45C为一金属瓶盖本体与一体成型铆钉的侧视图,其中从铆钉头部延伸
的柱体包括一含有粗糙面的侧壁。
图46为具有一体式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容器瓶盖的实施例等轴俯视图。
图47为具有一体式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容器瓶盖的可替代实施例等轴俯视图。
图48为图47瓶盖在中间开口位置具有一拉环的等轴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瓶盖;10:中心;10a:偏心位置;11:衬垫;11a:凹部;11c:上缘部位;100:铆钉;
101:圆柱体;102:接合特征;103:头部;110:圆;115A、115B:凹口;12:衬垫;120:槽;120A、
122A、124A、120B、122B、124B:易裂刻痕线;15:连结部分;15a:开口;16:边缘;16a:末端;17:
顶部;17a:腐败指标;172:襟翼铰链;174:顶部;176:底部;18:座部;182:凹槽;19:肩部;20:
箭头指标;21:操作说明;22:空白区域;220A、220B:顶点;228、228A、228B、228C、228D、228E、
229:刻痕线;310:顶部;316:肩部;320:侧边;320A、320B:刻痕线顶点;330:刻痕线;2:拉环;
2a:底部;2b:顶部;3:拉片;300、320、340:铆钉;301、321、341:圆柱;302:接合特征;303、
323、343:圆形头部;322、342:齿状物;4:铆钉;4a、4b:铆钉;4c:铆钉;4d:铆钉孔;4e:中央部
分;440:凹部;5:杆;50:金属垫圈;510:接合处;520:裂片部分;542:凸台;544:顶部;546:边
缘;6:刻痕线;60:倒钩;6d、6e、6f:刻痕线;6i、6j、6k:刻痕线;6G、6H:撕裂线;6M、6N:边缘;
7:裙部;70:孔;7a:周缘;7b:边缘;7c:锐角;706a、706b:刻痕线;710:接缝;720:拉片部分;
740:薄膜;750:覆盖物;8:内螺纹;80:粗糙面;800:铆钉;802:脊状齿;804:头部;900:铆钉;
901:圆柱体;902:斜状齿;903:圆形头部;905:厚度;907:下降缘;908:上升缘;1000:铆钉;
1001:圆柱体;1002:接合特征;1003:圆形头部;1004:凸脊;1005:凹槽;1006: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上述,本发明意图通过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层面、具体实施例和/或具体特征或
子组件,从而由这些描述中显示一个或多个显而易见的优点。本发明经由解释和举例的方
式,参考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例。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该专业术语、案例、附图以及具体实
施例仅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范围。术语“皇冠盖”以及“瓶盖”在下列描述中可交替使
用。
图1如本发明实施例图解说明瓶盖1的等轴俯视图。然而,为了图示清楚起见,瓶盖
1并未如本发明原理开启的瓶盖1显示拉片、拉环或铆钉。成型的瓶盖1可能具有多个压接角
(或“凹槽”)环绕于瓶盖的周围,便于在圆形瓶口的周围形成密封,从而形成瓶盖1的裙部。
为了便于从密封瓶体移除瓶盖1,瓶盖1的表面可能具有刻痕线6(本文有时称之为“切割
线”),通常从开瓶器组件(未显示)的连结部分15分叉朝向底部边缘或该裙部的周缘7a。图1
显示一个大约为20度的发散角;然而,本发明考量替代偏离度的取代性,例如,刻痕线朝向
周缘7a聚集。刻痕线甚至可大致平行聚集或偏离以及选定角度或分隔刻痕线角度是设计选
择的议题,因为刻痕线的数量可以少至1条。因此,本发明考虑全部和每条刻痕线的配置,作
为特定瓶盖工程设计的选择。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一条刻痕线6e提供了一条S形曲线,以及从瓶盖1顶部
连续下延并沿着裙部7延伸的刻痕线6f的尾段。将于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论述裙部7。S形曲线
的刻痕线6f有利于从容器瓶口移除瓶盖1。在操作过程中,消费者使用开瓶器组件从连结部
分15沿着刻痕线6d和6e撕裂。当撕裂至S形曲线刻痕线6f时,该撕扯力顺着S形曲线离开刻
痕线6d,并迫使该撕扯力沿刻痕线6d至末端边缘16,进而断开瓶盖1。
撕扯力持续沿着S形曲线刻痕线6f,撕扯裙部7脱离容器瓶口(未显示),进而从容
器(未显示)上拉开瓶盖1。S形曲线刻痕线6f组成的刻痕线,具有一上端径向段,从开瓶器组
件沿着径向轴线延伸至裙部7,以及一下端环形段,在环形方向沿着裙部7环绕延伸,并从上
端径向段的末端延伸,下端环形段在第二水平面中被界定与第一水平面连结的裙部7的底
缘相等。
替代实施例可能具有一条从瓶盖顶部中心延伸至瓶盖环形周缘7a的直行向左刻
痕线6d。本发明为了降低瓶盖从瓶口生成锐角(基于穿过环形边缘的刻痕线角度)的风险,
在拉片和拉环被撕裂拉除后,上述的切割线或刻痕线将创建一个平缓曲线,沿瓶盖边缘16
并终止于端部。可如工程或设计选择,筛选不同程度的曲率,以获得所需的性能特性。例如,
一条相对平直的刻痕线,可以产生一个平滑的边缘,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撕扯力,而相对较为
弯曲的刻痕线,可能只需少许的撕扯力,但与平直刻痕线相较,产生了一个不同形状的边
缘。此外,沿着瓶盖顶部的两条刻痕线之间可能采用任一理想角度,在一个有利的具体实施
例中,两刻痕线之间的理想角度约为12度。如图1所示,右侧刻痕线的圆弧朝向右侧并终止
于瓶盖边缘之前,因此,当该瓶盖从瓶体或任何密封容器移除后,仍能维持一整体件。再者,
虽然图示的刻痕线6d和6e形成于瓶盖1的外侧,然这些刻痕线6d和6e可能如需要形成于瓶
盖1的底部,或瓶盖1的顶部和内侧。
图1所显示的另一特征是顶部17一个或多个的腐败指标17a,例如,凹陷的瓶盖1以
及放置位置,以免被本发明开瓶器的拉环装置所遮蔽。对于真空密封的容器而言,当压力密
封丧失时,顶部17的腐败指标17a弹出。
图2A是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说明图1瓶盖具有开瓶器组件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
中,开瓶器组件包含一拉环2(或可替代拉环)以及连接至拉环2的拉片3。另外,图示的拉片3
使用铆钉固定至瓶盖1的连结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开瓶器组件的拉环2和拉片3的构造按照
本发明原理由非金属材料所制,此外,这种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在连结部分使用金属铆钉4固
定至瓶盖本体。具体而言,这种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可能在连结部分使用示范
性铆钉或下文详述的其它技术之一固定至瓶盖本体。在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瓶盖、拉环、
拉片和铆钉可能是单一、全部或任何组合,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制造,如下所述。
图2A中,共同标定的刻痕线228,位于瓶盖1“后方”的指定位置,也即其位置或多或
少位于瓶盖1顶部的主要刻痕线6d和6e(位于瓶盖1的“前方”)的相对侧。图2A图解说明瓶盖
本体的可替代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瓶盖本体,其中每一个可替代实施例如工程或设计的选
择,提供了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每一条后部刻痕线228A,
228B,228C,228D或228E分别以不同的角度从开瓶器组件的位置穿越瓶盖1的顶部。在可替
代实施例中,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可能穿越瓶盖1的底部
(或内侧)。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可
能形成于瓶盖1的顶部和底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的设置
可能相对于瓶盖1中心形成放射状,如图所示。在其它的具体实施例中,配置一条或多条后
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可能是另一种形状或不以瓶盖1中心为考量。一条或
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按照本发明的原理提供了构成瓶盖的结构优
势。例如,当施加外力于配置的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时,这
些刻痕线会裂开或以其它的方式断裂。更确切的说,当使用开瓶器组件从容器开启和移除
瓶盖1时,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通过与拉环2后部的接触,提
供了有利地的定位与设置。设置一接合部分(图示为一个点或角,在拉环2后部,邻近一条或
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当成使用者拉起拉环(包括凹部11a)的正
面,用以下压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
接合部分施加外力于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的区域时,将导
致这些刻痕线裂开。当施加此外力于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228A,228B,228C,228D或228E
时,不仅有助于开启和移除瓶盖1,而且通过瓶盖1保存在容器中的加压气体,还可经由这些
一条或多条后部刻痕线将其初始逸散。
图2A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特征与拉环2有关。具体而言,在描述供指甲勾制的一凹部
11a,其中该凹部11a形成于拉环2的底部2a,而位于凹部11a位置的拉环2顶部2b与拉环2整
个顶部2b维持共面结构。凹部11a可提供拉环2较薄的部分,便于初始开启瓶盖过程中,可轻
易地使用指甲拉起拉环2。在图45所示瓶盖1的前视图中,可看到由拉环2较薄部分所提供的
缺口。有利的是,该供指甲勾制的凹部11a不仅有助于使用者贴紧拉环2,还可以在开启瓶盖
1的开瓶器组件中,提供所使用的拉环2部分的视觉指示器。该开瓶器组件还可包括一视觉
指示器,提供开瓶器组件的操作要领,在该具体实施例的图示中,在开瓶器组件的拉环2和/
或拉片3的顶部均包含一压印或浮凸的粗体箭头。在具体实施例的图示中,拉环2的箭头指
标指示使用者向后拉开,一旦拉起向上,该瓶盖将沿着相应的刻痕线“裂开”,然后稍稍偏
右,瓶盖1将如上述的方式沿刻痕线6d和6e裂开。
在本具体实施例的图示中,由拉环2的凹陷部分提供凹部11a(相对于拉环2的直
径),其中该凹陷部分包含一大体上近似于整个拉环2的曲率。然而,在其他的具体实施例
中,凹部11a的凹陷部分可能包含一相反的曲率(也即向内),以保持拉环2的曲率。而在某些
具体实施例中,该凹陷包含一凹部11a,相对于拉环2的其余部分可能是平滑、曲率向内,而
非如图44中所示的“阶梯状”凹部。同样地,在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凹部11a不是拉环2的凹
陷部分,可能变更为包含一延伸超过拉环2直径的突起物。在这种实施例中,拉环2的突起部
分包含该供指甲勾制的凹部11a,可能再次包含拉环较薄的部分。更进一步地,在其他的具
体实施例中,凹部11a在拉环2其余部分的内部没有突出超过或凹陷,而是与拉环2的其余部
分保持相同的直径。在这种实施例中,凹部11a再次提供做为拉环2较薄的部分,便于开启开
瓶器组件时,承接使用者的指甲。
图2B说明图2A瓶盖1的后视图,显示瓶盖1的“背部”或“后部”。凹口115A/115B形成
于瓶盖1的顶部17,位于拉环2的下方,贴近凹部440。拉环2的凹部440被形成于拉环2的平面
上,便于在开启过程中,促进拉环2垂直旋转动作在凹口115A/115B的上方。更确切地说,当
拉环2因为凹部440无法接触凹口115A/115B,而导致开瓶器组件无法操作时,这种改变可让
使用者拉起开瓶器组件。
当使用者从瓶盖1顶部17拉起拉环2正面向上时(例如,紧贴在凹部11a的指甲),凹
部440的顶部终将贴紧凹口115A/115B。随着使用者持续从瓶盖1拉起拉环2正面向上接触凹
口115A/115B的凹部顶端,为拉环2创建一个支点。特别是,随着使用者持续拉起拉环2正面
向上时,由凹口115A/115B创建的支点,让拉环2后方(如上所述)的接合部分能够用力按压
向下至瓶盖1顶部17。因此,凹口115A/115B的确切位置为拉环2提供了此杠杆支点,从而有
利于降低使用者拉起开瓶器组件时所需的初始力。因为通过支点降低了所需的初始力,所
以当开瓶器组件仍保持在未开启的位置时,源自于凹口115A/115B的凹部440间距可以降低
瓶盖1无预期裂开的机会,然而,拉环2凹部440由凹口115A/115B所产生的间距是不需要的。
图2C是图46瓶盖水平旋转90度的侧视图。在这个视图中,它更显而易见于一些具
体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当拉环2的顶部2b与拉环2整个顶表面保持在共面时,凹部11a可
能在拉环2中通过挖取拉环2底部2a的一部分来产生突出部分或上缘部位11c,便于容纳指
甲。
图3显示本发明瓶盖1具体示范性实施例的垂直横断面侧视图。拉环2、拉片3与铆
钉4的组合,本文时而称之为开瓶器组件。内螺纹8提供了一个可替代的选择,通过手动拧开
而无需使用开瓶器组件的方式从瓶体移除瓶盖1。刻痕线6从瓶盖1边缘的锐角的裙部7向下
逐渐变细朝向瓶盖1的近似中心,提供一锥形的拉裂槽。例如,拉裂槽的深度从靠近瓶盖1边
缘约0.03到0.02毫米的深度范围经过靠近瓶盖1中心的铆钉4逐渐变化至约0.10到0.08毫
米的深度范围。
图4显示本发明瓶盖可替代具体示范性实施例的垂直横断面侧视图。两者择一,或
选择具有内螺纹8的瓶盖1,如图4所示,相对于图2周缘7a,具有一加长的边缘7b。因为螺纹
增加了瓶口的外表面积,所以固定标准瓶盖于具有螺纹的瓶口上可能会有问题。一个标准
的瓶盖不可能大到足以延伸超过瓶口螺纹外加的表面积。因此,加长边缘7b可能是一种有
利的替代实施例,容许瓶盖1被压接在螺纹瓶口上,提供加长的锐角7c。进一步的优点是,图
4所示瓶盖1可在不具有图3所示的内螺纹下,仍可以从螺纹瓶口上拧开。杆5提供杠杆以及
外加的剪切力,便于撕裂开瓶盖1的镀锡铁片材料,无论是金属,如镀锡铁片或类似材料,或
树脂或其他塑料。
瓶盖1可由金属、非金属及其混合/组合所组成,如塑料树脂注入金属或其它磁性
颗粒。金属可包括铝合金和合金钢,如镀锡钢。就全金属的实施例而言,一镀锡铁片甚或无
锡钢(TFS)材料在洛氏30T硬度计上显示硬度约为T4级的最适宜用于本发明瓶盖(见下表1
第3项)。尽管T3和T5的实施例有益于特定产品。优选的软性镀锡铁片只需少许的施力,便可
使用本发明瓶盖的开瓶器组件撕裂,同时仍保有容器内容物足够的密封。基于本发明的目
的,镀锡铁片所指的任何材料,包括可用于制造瓶盖的锡或锡合金,但这并不意味着瓶盖由
锡或锡合金所制成。
一个可替代瓶盖依照本发明原理完全由金属材料所构成,如上述的示范性镀锡铁
片材料,如本发明原理设计的瓶盖也能完全由非金属材料构成,或者由部分金属及他部分
非金属构成“混合式”瓶盖。制成这种混合式瓶盖所使用的开瓶器组件拉环为非金属材料所
制。例如,一个非金属拉环的连结部分被铆接至开瓶器组件的金属拉片。两者择一地,拉环
的连结部分一体成型于金属拉片周围的一部分,或者拉片具有倒钩或其他装置,以连结至
一体成型的拉环连结部分,将于下文详细论述。当然,按照本发明原理构成混合式瓶盖的其
他实施例,也将进一步于下文中详细论述。
就非金属混合式瓶盖而言,选用塑料做为瓶盖的一部分是有利的。例如,使用热成
形塑料或氟聚合物复合物。示范性塑料或复合物包括氨基甲酸乙酯、尼龙、缧萦、丙烯酸树
脂、聚苯乙烯、聚醚酰亚胺、乙缩醛、聚烯烃,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改质聚烯烃、改质乙烯共聚
物树脂、乙烯酸共聚物树脂、聚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和其它塑料,无
论是现今存在或是日后开发,以及塑料或其它非金属中任两种及其以上的复合物,皆可按
照本发明原理使用制成瓶盖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再者,有些塑料或塑料复合物可强化与其
复合的他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其他高强度材料。
当以自动装瓶设备操作元件时,为了将瓶盖在密封前置于瓶上,金属材料通常依
赖钢制瓶盖的磁特性,这与塑化材料的工作特性明显不同。然而,本发明原理使用磁性树脂
来制造瓶盖,即可克服这一挑战,因为它是热塑性树脂,可混合或注入金属颗粒,如铁屑或
其它具有磁特性的材料。当树脂基取代一个或多个典型的金属基瓶盖元件时,所加入的金
属提供磁特性给不同树脂或塑料瓶盖元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本发明原理的开启式瓶盖
的任何一个或所有元件,皆可由这类型的非金属材料所制,无论其是否注入了磁特性。因
此,一个或多个瓶盖本体,开瓶器组件拉环,开瓶器组件拉片,或铆钉或其它用来连结开瓶
器组件至瓶盖本体顶部的连接装置,皆可由这类型的示范性非金属材料所构成,进一步细
节如下文所述。本发明瓶盖所使用的非金属元件并未注入或以其他方式混入磁性材料,如
金属颗粒,可使用真空制造设备来替代使用磁铁的典型式设备操作瓶盖或瓶盖元件。因此,
本发明原理提供了按照本发明制造全非金属或混合式瓶盖的装瓶及制造解决方案。
按本发明制造全非金属或混合式瓶盖具有若干优点,优于相同或相似设计的全金
属瓶盖。例如,非金属材料,如树脂塑料,该材料成本通常低于金属,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此外,这种非金属材料的重量通常低于金属,因而可减轻瓶盖的重量,并且因重量因素而节
省成本,例如运送瓶盖包装至装瓶设备。再者,非金属拉环让使用者在拉起拉环撕裂和移除
瓶盖时,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因此,本发明的任一瓶盖皆可由全非金属材料或一些金属元件
和非金属元件组合而成。
图5按照本发明原理说明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并且再次包含由非
金属拉环2和非金属拉片3所组成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如图5瓶盖1所示,开口15a的中间部
位使用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砰一声开启或裂开。非金属拉片3使用铆钉4连结至瓶盖1,并在适
当位置施加手动作用力,使其沿着刻痕线6d和6e撕扯。一个或更多的圆形凹入的座部18在
瓶盖1顶部17至拉环2及开瓶器的其余部分中创建了空间。
如其它具体实施例的描述,瓶盖1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制造。同样地,拉
环2也可由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所组成。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瓶盖1本体和拉环2可以简化
制程。然而,以塑料制造拉环2可降低拉环瓶盖的总重量,同时在开启瓶盖期间,更能符合人
体工学的形式,增加舒适性和抓地力。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瓶盖1可能为金属制材料,如镀
锡钢,并使用铆钉4将其固定至塑料拉环2。然而,在这个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的瓶盖实施例
中,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包括非金属拉环2和非金属拉片3)使用铆钉4固定至金属瓶盖本体。
这种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在连结部分使用示范性铆钉或下文详述的其它技术之一来固定至
瓶盖本体。
图6显示图5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裙部7沿邻近于顶部17的肩部
19下延。座部18有足够的深度让非金属拉环2及非金属拉片3与瓶盖1的顶部17大致齐平。这
种实施例有利的是适合传统瓶体封盖机的使用,不需对机器进行改装或整修。座部18进一
步的优点是座部18在其周围形成一种起皱状边缘,且已知起皱结构大体上可在垂直于起皱
结构的方向上抗弯曲增强平板层。因此,座部18额外提供了加固瓶盖1的优点。座部18进一
步提供加固瓶盖1的优点是,可降低瓶盖的厚度,采用更低规格(更薄)的瓶盖材料,而不是
使用标准厚度的瓶盖,从而降低制造材料的成本。虽然图6显示本发明瓶盖1在裙部形成27
个锐角环绕于其周围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座部18的优势并不依赖
于锐角的存在与其数量。
图7显示图6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座部18深度比图6所示的更
浅,因此拉环2座落在略微或者部分超出瓶盖1的肩部19。这种实施例提供了拉环2的有利之
处是易于用手动开启。这样的实施例也适于与标准的瓶盖封口机一起使用,然这取决于封
盖机可接受的公差范围。图7还显示了一种可替代实施例,其中衬垫12使用适当的粘着剂安
装设置在瓶盖1的底表面,以便覆盖铆钉4的底部。
图15中所示的瓶盖、拉环2、拉片3和铆钉4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
材料制造,如前所述。
图8显示图5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瓶盖1在刻痕线
6d的端部边缘16被断开,保留了一平直或尖锐的末端,而非图5瓶盖开启时所示的曲状边
线。进一步以拉环2沿着S形曲线的刻痕线6f撕扯,从锐角的裙部7脱离容器(未显示),并从
容器中分离瓶盖1。如同图5瓶盖1具体实施例所示,本瓶盖实施例按照本发明原理包括一由
非金属拉环2和非金属拉片3所组成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并使用一金属铆钉4将其固定至
金属瓶盖本体。这种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在连结部分使用示范性铆钉或下文详述的其它技术
之一固定至瓶盖本体。然而,如同图5瓶盖所示,本瓶盖实施例包含的瓶盖1、拉环2、拉片,
和/或铆钉的每一元件或全部皆可能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任何一种及其组合制
造,如前所述。
图9显示图8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瓶盖1使用非金属开瓶器组件仅
部分被完全开启。本实施例不同于图8的具体实施例,因为它额外提供了印刷的诉求,如压
印或浮凸在非金属拉片3上的弯曲箭头指标20,以指示使用者如何利用刻痕线6拉开拉环2,
便于轻易地开启瓶盖1。通过印制完成可被读取的操作说明21提供进一步的解释,例如,本
实施例标明“拉起拉环向下移除”。附加的警语、广告或何其他所需的信息也可印制在瓶盖1
的空白区域22上。图9所示的瓶盖、拉环2、拉片3和铆钉的每一元件或全部皆可能使用金属、
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此外,在具体实施例中,拉环2是非金属制而拉片是金
属制,该非金属拉环2可使用下文详述的示范性技术之一连结金属拉片3。具体实施例中,拉
环2和拉片3皆为非金属制,这种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可在连结部分使用下文详述的示范性技
术之一固定至瓶盖本体。
图10A是本发明刻痕线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这种刻痕线可能形成于全金属瓶
盖的实施例、非金属瓶盖的实施例、或混合式瓶盖的实施例。为了形成一拉裂槽,刻痕线6可
如设计需求选择特定厂商,将其加工成具有任意一个或多个各种样式的断面轮廓。例如,图
10A展示一个方形或者矩形的横断面结构。当本文提及撕裂槽、刻痕线或刻痕装置时,这些
术语旨在以各种方式来描绘本发明瓶盖的易裂部份,通过开瓶器组件的开启和撕裂,让瓶
盖得以从容器上脱离。图10B是图解说明图10A刻痕线可替代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这里
图示了刻痕线的边缘16的曲形断面结构。图10C是图解说明图10A刻痕线可替代实施例的横
断面侧视图,这里图示了刻痕线6的V形断面结构。
本文将在此一并陈述图10D-图10F分别对应于图10A-图10C刻痕线的横断面侧视
图,其不同之处在于图10A-图10C的刻痕线是沿着瓶盖1的顶部面刻画,而图10D-图10F的刻
痕线是沿着瓶盖1的底部面刻画,图10D-图10F具体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使用者无法看到刻画
在底部面的刻痕线,藉以提升瓶盖外观的美感。另外的可替代实施例,如图10A-图10C所示
在顶部17刻画刻痕线,以及如图10D-图10F所示在底部面刻画切割线。图21所示的瓶盖和铆
钉的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
图11显示本发明瓶盖1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显示了开瓶器组件拉片
连结部分的偏心位置。本发明瓶盖1的具体实施例在连结部分具有一偏心位置,提供有利于
铆钉4和开瓶器组件其他部分的设置,例如,适用于非饮料容器,如汤或豆类等罐头食品容
器,其开瓶器组件紧邻容器边缘。撕裂线6G和6H横越瓶盖1的顶部17,基本上以直线状方式
撕裂至边缘16。因此,瓶盖1顶部的铆钉孔或铆钉4或瓶盖1开瓶器组件的位置是工程设计选
择的主要问题。一个在偏心位置具有铆钉的瓶盖实施例已被本文上述的其他实施例公开。
图12显示图11瓶盖1具有一可替代刻痕线设置的可替代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22
实施例中,撕裂线6G和6H相对于图11,从铆钉4直接下延至裙部7,但类似于前述实施例中的
刻痕线6。撕裂线6G下延至边缘16,而撕裂线6H则从边缘16和裙部7反向持续延伸,其长度大
体上等距。撕裂线6H的组成包含一上端径向段,从开瓶器组件沿着径向轴线延伸至裙部7,
以及一下端环形段,沿着裙部7环形方向环绕延伸,并从上端径向段的端部延伸至末端,大
体上从裙部7环形边缘16的底部隔开。优选的,相较于界定刻痕线6f的S形曲线,下端环形段
界定了一个较长的水平面,如上所述,例如,该下端环形段延伸至裙部7周围约四分之一的
位置。按照本发明原理,图11和图12所示的瓶盖和/或开瓶器组件的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
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
图13显示图21瓶盖1具有一可替代撕裂线6G的可替代实施例俯视示意图。该撕裂
线6G为了撕裂开启瓶盖1的周围,几乎环绕顶部17形成一个完整的圆,仅在末端下延至裙部
7,且一路延伸至瓶盖边缘16。图13实施例是有利的,例如,当容器使用饮料以外的产品时,
如汤或炖品,该瓶盖可提供一个较大的开口,便于轻易地取出内容物。图13所示的瓶盖和铆
钉的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
图14显示本发明瓶盖1裙部没有压接角的可替代实施例等轴示意图。图14的瓶盖1
实施例相当于果汁等所用的压力密封瓶盖,无需呈皱缩型态,即可旋合于容器顶部。本实施
例也有利于与医疗容器和小玻璃瓶一起使用。开瓶器组件与铆钉4皆为偏心设置,除此之
外,开启瓶盖1的操作如前所述。图14所示的瓶盖1和铆钉4的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属、非金
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
图15A显示本发明瓶盖1未断开刻痕线6的横断面示意图。图15B为图15A所示的一
种断开刻痕线6实施例的横断面示意图。在刻痕线6的加工中,本发明瓶盖1的优点在于实现
安全特征。结合图15A和图15B的描述,在横断面视图中,刻痕线6以此方式刻痕在瓶盖1上,
致使刻痕线6任何一侧的一部分均具有曲状边缘6M和6N。通过刻痕线6形成的密封可能被类
推于双手手指紧贴所形成的密封。每只指尖是弯曲的,当两只手指合在一起时,即形成密
封。当图15A的刻痕线6被撕裂时,如同瓶盖1使用开瓶器组件开启,瓶盖1形成两个边缘6M和
6N,可能为曲形状或圆形状,类似被分开的手指。当易裂刻痕线6被断开时,分别形成非锐缘
的边缘6M和6N。
究其优点,图15A和图15B的刻痕线6在于降低开瓶器组件撕裂瓶盖1时所产生的锐
缘。圆形的撕裂边缘6M和6N相较于其他实施例,显著地减少瓶盖1被开启时产生锐缘的危险
性。进一步讨论刻痕线6,考量本发明瓶盖1的易用性,其中瓶盖1的材料可通过开瓶器组件
一次性的撕裂。易撕裂的程度与撕裂瓶盖材料所需施加的拉力有关。拉力可以减小,也即增
加易撕裂性,可使用已知的瓶盖涂布或上漆技术,其所含的添加剂可提高易撕裂性,藉以降
低瓶盖1材料沿刻痕线6所需的拉力。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可降解的塑料添加剂,用于
固定在瓶盖内侧的衬垫,便于使用后的瓶盖进行废弃物处理时,可促进衬垫的生物降解。现
今技术已知多种市售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添加剂,而选择一种或多种这种添加剂是设计制造
的问题。
除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结构外,通过表1所示的建议规格,本发明瓶盖被赋予了优
于现有技术的某些优点。然而,这些规格是示范的性质,须依据各种实施例的应用。
表1
本发明最适宜的拉环拉力约为2.5kg(公斤)或更小(参见表1第11项),适用于具有
金属瓶盖本体的实施例。如前述建议相对较小的拉力,几乎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使用
本发明瓶盖开启瓶体。相反地,采用相对较大拉力的缺点在于需要较大的初始力才能撕裂
镀锡铁片材料,一旦瓶盖本体材料被撕裂,突然释放的拉力会导致瓶体猛烈摇晃脱离使用
者,以戏剧化的方式溢出内容物。
除了镀锡铁片具有较低的硬度外,瓶盖的厚度或规格也有助于实现较小的拉力。
例如,本发明瓶盖推荐的厚度低于0.28mm(参见表1第2项)。标准瓶盖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0.28mm。其中,实施例的瓶盖材料通过起皱结构强化,在座部的具体实施例中,其厚度可能
小于标准瓶盖,例如,具有一种厚度约为0.16mm甚或为0.12mm的薄规格。
除了本文上述的所有实施例外,一个适合与每一个实施例的工程、设计或行销选
择一起使用的附加功能,就是热敏变色油墨,称之为热变色油墨,例如,美国专利号
6634516,如发明人Carballido所述,将其整体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这种热变色油墨具
有改变颜色的属性,因此,在室温下(约210C)是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是另一种颜色,例如,在
标准的零售冷藏温度40C下。在一个示范例应用中,例如,在室温下,油墨是透明的,但在冷
藏温度下,则变得相对不透明和可见,因此,客户可用视觉确认约略温度而无须触碰容器。
现在回到附图,本发明设置刻痕线于开瓶器组件的相关位置时,考量了多种可替
代的示范性实施例。图16-图19为本发明瓶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显示该开瓶
器组件大体上位于瓶盖顶部的中心位置。图20-图23为本发明瓶盖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俯
视示意图,显示该开瓶器组件大体上位于瓶盖顶部的偏心位置。图16-图23所示瓶盖可使用
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制造,如前所述。
回到附图16,该开瓶器组件通过圆110来描绘其放置部分。相对于圆110,界定凹口
115A和115B位于圆110的下方。易裂刻痕线120A,122A,124A和120B,122B,124B分别从邻近
开瓶器组件放置部分的圆110的顶点120A/B呈辐射状延伸,提供一种易裂刻痕线的设置。顶
点120/A/B与凸起凹口115A/B基本上是共线。如特定工程设计的选择,在特定的具体实施例
中,本文所述的凹口115A/B为凹面或凸面形状。
图17显示一种可替代实施例,其中界定刻痕线顶点220A/B位于凹口115A/B的上
方,且大体上平行于凹口115A/B所形成的虚线位置。底部刻痕线228大约从凹口115A/B之间
延伸至末端,但该末端并未延伸至瓶盖的环形裙部。
图18说明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其中界定刻痕线顶点320A位于开瓶器组件放置部
分的圆110第一侧面的位置,界定刻痕线顶点320B位于开瓶器组件放置部分的圆110第二侧
面的位置,基本上相对于刻痕线顶点320A。刻痕线330从刻痕线顶点320A以圆弧状延伸至刻
痕线顶点320B,位于开瓶器组件放置部分的圆110和凹口115A/B之间。图19显示图18一个可
替代实施例,其中还进一步提供后部刻痕线228。
图18和图19的图示特征在于发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特别实用,其中开瓶器组件未
使用铆钉固定至瓶盖1,其效果如同使用铆钉。一个位于瓶盖1顶部内侧中心的凸台,附图以
中心圆表示,由制造瓶盖的材料向上挤压而成。圆弧状刻痕线330环绕该凸台形成于瓶盖1
顶部的内侧,而且每条圆弧状刻痕线的两端延伸至瓶盖本体的一侧,以便通过一条可从瓶
体移除瓶盖的隐藏式直线状刻痕线。拉环2与拉片3构成一体朝向其中心部分,其中杆片在
其自由端配置一铆钉孔嵌套于瓶盖本体上;且该瓶盖本体通过凸台与拉环一起被铆接固
定,成为瓶盖本体的一部分。因此,这种配置防止瓶内的瓶装物受到凸台之外的污染,而且
拉环也通过凸台以铆接固定至瓶盖本体。两个彼此相应的凹圆弧形凹口分别在杆片间形成
于连结部分的两侧,导致任何的松动都将损及密封状态。这种方式可确保内容物的安全与
卫生。
现在我们看一下具有偏心拉环组件的实施例对应于上文中图16-图19所示的各种
刻痕线的位置。本发明瓶盖1实施例具有一偏心位置,提供有利于铆钉4和开瓶器组件其他
部分的设置,例如,适用于非饮料容器,如汤或豆类等罐头食品容器,其开瓶器组件紧邻容
器边缘。分叉的撕裂线横越瓶盖1的顶部,基本上以直线状方式撕裂至边缘16。因此,瓶盖1
顶部的铆钉孔或铆钉4或瓶盖1开瓶器组件的位置是工程设计选择的主要问题。一个在偏心
位置具有铆钉的瓶盖实施例已被本文上述的其他实施例公开。
图20是图16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具有一位于偏心位置的开瓶器组件。图21是图
17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具有一位于偏心位置的开瓶器组件。图22是图18瓶盖1的可替代
实施例,具有一位于偏心位置的开瓶器组件。图23是图19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具有一位
于偏心位置的开瓶器组件。在图21和图23中,后部刻痕线229(对应于刻痕线228)延伸到环
形裙部,但止于瓶盖边缘之前。刻痕线末端在制造前业已决定,这取决于预期容器内容物的
性质或其它因素。
图24说明本发明瓶盖具有一开瓶器组件的俯视图,由铆钉4、拉环2和拉片3所组
成,安装至瓶盖1顶部的偏心位置。图24中所示的瓶盖1、拉环2、拉片3和铆钉4的每一元件皆
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制造,如前所述。在这个具体实施例中,开瓶器组件由非金
属材料的拉环2和拉片3,以及金属材料的铆钉4和瓶盖1本体所构成。
图25A是本发明瓶盖示范性实施例的俯视图,而图25B-图25D是截取自图25A瓶盖
可替代示范性实施例的B-B线的横断面构造侧视图,衬垫或密封垫片固定至图25A瓶盖的底
部。图25B显示一个大体上为方形构造的衬垫。该衬垫由合成软木材料制造,例如,Nepro。图
25C显示一个大体上为圆弧形构造的衬垫。图25D显示一个大体上为V形构造的衬垫,V形顶
点略为圆形状。瓶盖衬垫可增强瓶盖的气密性。该气密性可通过选择所需的衬垫构造进一
步提高。例如,图25B-D中所示的衬垫构造特别适于密封酒类和香槟的瓶体,相较于啤酒用
的饮料瓶有较大的直径开口,且其内容物所需的货架寿命也比啤酒或饮料来得长。图25A-
图25D所示的瓶盖、拉环、拉片和铆钉的每一元件皆可使用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制造,如
前所述。
图26是图1所示瓶盖具有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等轴俯视图。该开瓶器组件具有拉
环2、拉片3和一连结装置(例如铆钉)固定组件至瓶盖1上。在又另一个刻痕线可替代实施例
中,刻痕线6e下降至瓶盖1顶部310的下方,并沿着肩部316弯曲沿侧边320横移至形成刻痕
线6e,大体上与从顶部310和边缘7等距。
图27是图26瓶盖部分开启的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图示的拉环2至少可部
分形变,以便适合手指进入拉环拉起。拉起拉环2使易碎裂瓶盖1沿刻痕线6d、6e撕裂开启,
并在拉片3的下方产生开口15a的中间部份。特定的示范性实施例在瓶盖1提供凹陷的座部
18以容纳开瓶器组件,因此,在未开启的位置上,拉环2大体上与瓶盖1的顶部齐平。刻痕线
6d以直线方式终止于末端16a。易裂型瓶盖1在刻痕线6d处裂开,但是裂片部分520在接合处
510仍然枢接固定于瓶盖1。在图27的具体实施例中,末端16a大体上形成一直角点。
图28是图26和图27所示瓶盖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这个具体实施例
还包括一个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并在偏心连接点使用铆钉4固定至瓶盖1。刻痕线706a、706b
并未从固定位置延伸至瓶盖1的侧边,而是在延伸至瓶盖1侧壁之前,终止于瓶盖1的肩部。
接缝710环绕开瓶器组件界定瓶盖1的周缘形成覆盖物750。如图所示,非金属开瓶器组件通
过拉片部分720拉起覆盖物750以远离瓶盖1的剩余部分产生一个开口。覆盖物750保护因开
瓶器组件开口而露出薄膜740。例如,如果容器是医疗用瓶,该露出薄膜740可用来提供注射
器注射。
图29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等轴俯视图显示该非金属开瓶器组件具有一非金属瓶塞。
在这个瓶盖1的具体实施例中,拉环2如上文其他实施例所述是非金属材料。然而,在图29的
实施例中,非金属拉环2被固定至襟翼铰链172,其作用如上文其他实施例所述的拉片3。如
同本文其它实施例的论述,该非金属拉环2可使用各种技术来固定至金属制的襟翼铰链。这
些技术将于下文详细讨论。两者择一地,该襟翼铰链也可以是非金属制,也可以与拉环2构
成一体,或者使用足以连结两个非金属材料的装置固定至非金属拉环2。在这样的实施例
中,非金属襟翼铰链172可使用粘着剂或其它方式固定至瓶盖1的肩部316。
此外,拉环2固定至具有顶部174和底部176的瓶塞。瓶塞的顶部174和底部176形成
环形接收的一凹槽182。拉环2刚好紧贴凹槽182,所以当拉环2被拉起向上时,瓶塞的顶部
174从瓶盖1的顶部松开,转动于襟翼铰链172上,开启安装在容器上的瓶盖1。本具体实施例
瓶盖1中由拉环2、瓶塞的顶部174和襟翼铰链172构成开瓶器组件。
为了有助于拉环2的操作,瓶盖1顶部正面的一部分为凹陷或凹口,以容纳使用者
的指甲。该凹陷部分让指甲更易于进入拉环2以拉开开瓶器组件。图17和18开瓶器组件的可
替代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拉环2构成一体的瓶塞的顶部174。虽然不是专为此类应用而设
计,然本瓶盖实施例的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特别适用于一次式的小药瓶。有标示的玻璃小药
瓶是一次式常用的药瓶,但它们本身有碎裂的风险,易导致撕裂伤。本发明瓶盖可大幅地减
少这种风险。
图30显示本发明铆钉100实施例的透视图和侧视图。铆钉100包含一圆形头部103
在其中心与圆柱体101接合。当开瓶器组件经由拉片固定至瓶盖本体连结部分时,该头部
103的底侧提供了铆钉100的接合面,并由环绕其周边的一个或多个接合特征102来增强铆
钉100与本发明开瓶器组件的拉片的接合。当铆钉100被压紧于接收物之上时,如开瓶器组
件的拉片,该接合特征102(本实施例是齿状物)深入接收物的材料,以增加头部103底侧和
接收物平行面的有效摩擦系数。铆钉100可使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或一种或
多种此类材质来构成。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金属铆钉被用来固定塑料拉片至金属瓶盖
本体的表面。通过接合特征提供一附加接合力于非金属拉片(例如,塑料)上,避免拉片中的
孔洞因使用者拉起开瓶器组件拉环时转而传递一拉力至该拉片,产生不当伸展而穿越铆钉
100。因此,没有接合特征102,该非金属拉片可能因施加开瓶器组件的拉力而伸展,这可能
导致该组件在裂开和从容器移除瓶盖从之前滑离瓶盖本体。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图30所示
接合特征102的数量和形状,仅作为示范例提供。虽然接合特征精确数量或形状有所不同,
但相较于目前适用的铆钉仍能增加摩擦力。
图31显示图30本发明铆钉100头部103接合面的底部透视图和侧视图。如前述,铆
钉100包含一圆形头部103在其中心通过圆柱体101接合。如图31所示,头部103接合面的底
部被一个或多个多个半球状的齿状物的接合特征102环绕于其周边当成接合特征。
图32显示按照本发明原理设计和制造的铆钉300、320、340等三个示范性实施例侧
视图。这些铆钉300、320、340每一个都包含一圆形头部303、323、343在其中心通过圆柱301、
321、341接合。当开瓶器组件固定至瓶盖本体时,该圆形头部303的底侧再度提供一接合面,
并由环绕其周边的一个或多个非金属(例如,橡胶)接合特征302或齿状物来增强与拉片的
接合。类似图31所示的铆钉100,接合特征302的齿状物可能像半球状。两者择一地,齿状物
322,342在其它两个铆钉320,340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形式或形态,例如锥状齿或
椭圆状齿。在任何这些示范性实施方式中,齿状物的接合特征302,322,342相对于圆形头部
303,323,343分别从铆钉300,320,340的接合面延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这种按照本发明原理的铆钉示范性实施例中,除了图示
那些铆钉头接合面外,该接合面可能沿着底部包含不同数量的齿状物。一般而言,齿状物沿
着铆钉头的边缘以固定的间隔形成;然而,无需如此配置。将齿状物置于圆形图案中,按本
发明的铆钉沿着铆钉头面定向任一方向,当它被固定至拉片和瓶盖本体时,基本上不影响
其摩擦性能。也如前述,任何此类实施例的齿状物可如需求选择金属或非金属。
图33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铆钉800可替代实施例的底视图,图中并未显示中心柱
体,便于简单清楚地说明。头部804具有多个脊状齿802形成于头部804的底部接合面作为接
合特征。如所述,每一个细长形的脊状齿802沿着头部804的半径段排成一列,其中每一半径
段以18度角隔开。脊状齿802可能大小相同,并且短于圆形头部804的半径,因此,脊状齿802
的末端约略在头部804的中心形成同心圆。在横断面视图中,脊状齿802可能是圆形、三角
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适用的多边形以增加铆钉800的摩擦系数。在可替代实施例中,脊
状齿802可以交错或对齐,以形成其它图案,例如圆形、人字形,也可能是金属或非金属材
料。
图34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铆钉900可替代实施例的底视图。铆钉900包含一圆形头
部903在其中心通过圆柱体901接合。该圆形头部903的底部接合面由环绕其周边一个或多
个斜状齿902作为接合特征来增强拉片固定至瓶盖本体时与拉片的接合,如本文所论述。如
图34所示,当观看横断面视图时,斜状齿902包含重迭的锯齿图案,每一齿状物具有一个上
升缘908和下降缘907构成锯齿图案山峰和山谷。此外,每一齿状物有一末端与铆钉900圆形
头部903的半径共同延伸,或者齿状物长度较短,如图所示。同样地,当铆钉固定拉片至瓶盖
本体时,每一齿状物可提供所需的充分厚度905以增加摩擦量,例如,铆钉在固定过程中被
压紧时,可通过充分的厚度来阻挡铆钉900接合面上的完全压紧。
图35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铆钉1000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底视图。铆钉1000包含
一圆形头部1003在其中心通过圆柱体1001接合,同前所述。圆形头部1003的底侧由环绕其
周边一个或多个接合特征1002来增强拉片固定至瓶盖本体时与拉片的接合,如上所述。如
图35所示,接合特征1002包含细长、楔形部分,交错形成交替的凸脊1004和凹槽1005,平行
于圆形头部1003的半径。这种接合特征1002的摩擦性能利用表面1006来断续凸脊1004和凹
槽1005的图案增加,并以一个角度相交于凹槽1005的近侧端。这种做法,让凸脊1004的近侧
端从表面1006突出成为接合特征。
图36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横断面侧视图,其中开瓶器组件的
拉片,可能是金属或非金属,并未使用铆钉固定至瓶盖1。凸台542取代铆钉与瓶盖1的顶部
17构成一体,例如,从底部向上压瓶盖材料,以便在顶部17上产生一个凹面。拉环2使用拉片
3固定于凸台542,如本文其他实施例所述。然后,凸台542进一步平坦化,同时扩展凸台542
的顶部以构成大体上平整的顶部544,因此,开瓶器组件得以固定在此凸台542上。扩展的凸
台542构成完整的顶部544,导致一突出物或边缘546无需使用铆钉就可固定开瓶器组件的
拉片至凸台542上。
图37是图36瓶盖的可替代实施例横断面侧视图。在图36中,凸台542大体上位于瓶
盖1的顶部17中心10。然而在图37中,凸台542位于瓶盖1顶部17的偏心位置10a。关于其他无
铆钉固定装置的说明,与上文图36所述是相同的。但请留意,图55并未清楚显示拉环2。
在图36和37两个实施例中,瓶盖的顶部是金属制,因此,凸台542也是金属制。然
而,拉环2,或者拉环2和拉片3,按照本发明原理可能为非金属制。在具体实施例中,拉片3维
持金属制,一旦压紧固定时,金属凸台542可充分支承拉片3,如上所述。因此,即使是非金属
拉环2,也可能使用这种方式固定至瓶盖,且非金属拉环2可使用下文所述的任何技术连接
至金属拉片3。然而,在具体实施例中,拉片3也是非金属制,与非金属拉环2构成一体,或通
过粘着剂固定或通过下文所述的机械技术固定,凸台542的杆状物可能包括下文图45A-图
45C所述类型的接合特征。这种技术将于下文详述。两者择一地,非金属拉片3还包括一个金
属垫圈,从而能以下文参照图44所述的方式固定至凸台542。
图38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开瓶器组件结构的可替代实施例透视图。开瓶器组件可
能为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所制。如图38A所示,开瓶器组件包括一体式拉环2连接至拉
片3。拉片3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铆钉4在拉片3上构成一体。图38A说明了一个实施例中具有
两个这种一体成形的铆钉4a,4b;然而,其他实施例可能只有单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铆钉。铆
钉4a和4b包括一个柱体连接至较宽大的头部,该柱体位于图中拉片3的下方,以隐藏线显
示。该铆钉柱将具有大体上与其相同直径及相应的铆钉孔,那会是瓶盖本体的连结部分,固
定于开瓶器组件上。另一方面,每一个铆钉的头部,通常径向较相应的铆钉孔宽,刚好让螺
纹通过。某些头部可能是半球状,圆锥状,或其它合适的形状,一侧为平坦面,另一侧则有
刺,以便仅固定于一个方向。一旦这类型头部穿过铆钉孔,在连结部分的承接柱体变平坦,
从而铆接至瓶盖本体,以防止拉片从瓶盖脱离,因此,可以使用开瓶器组件将瓶盖裂开,并
从容器中移除。
同样地,铆钉4a、4b可以通过相同材料与拉片3构成一体。例如,在这样的实施例
中,拉环2、拉片3,和铆钉4a、4b由相同的非金属材料所构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非金属铆
钉柱一旦与瓶盖本体接合可被加热/软熔,使得铆钉柱被平坦化,以铆接拉片3至瓶盖本体。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铆钉4a、4b可能为金属材料制,而拉环2和拉片3为非金属制。在这样的
实施例中,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或其他树脂材料)形成于金属铆钉4a、4b的周围,因此它们在
固定位置与拉片3构成整体。一旦非金属拉片3形成于铆钉4a、4b的周围,这种具有宽大头部
的铆钉4a、4b,将有助于支承铆钉4a、4b在适当位置。然后,将这种金属铆钉4a、4b的柱体在
连结部分插入至瓶盖本体,然后以传统方式压紧金属铆钉,以便固定开瓶器组件至瓶盖本
体。
图38B是图38A开瓶器组件的可替代实施例透视图。在图38B的具体实施例中,只有
一个铆钉4c配置在拉片3。然而,如同图38A两个铆钉的实施例,单一铆钉4c与拉片3构成一
体。同样如前所述,单一铆钉4c可能为金属制,内置非金属拉片3,或其构成材料可能与构成
拉片3的非金属材料相同。同样如前所述,单一铆钉4c无论是金属制或非金属制,皆可在连
结部分接合瓶盖本体,以固定开瓶器组件至瓶盖本体,便于操作时,能将瓶盖裂开,从容器
中移除瓶盖。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旨在提供各种实施例结构一般性的理解,并不预期对可能
利用本文所述结构的装置和系统的所有元件和特征做完整描述。回顾上述,许多其他的实
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其他的实施例可以被利用并由此衍生,例如
结构、材料、以及合乎逻辑的替换物,且变化不会超过本发明的范围。附图仅具代表性,并不
具符合比例的尺寸。此处的某些部分可能被过度放大,而其他部分可能被过度缩小。因此,
规格和附图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理解。
图39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具有开瓶器组件的瓶盖1的可替代实施例等轴俯视图。
该开瓶器组件类似图38A和38B被安装于瓶盖本体的图示之一。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开
瓶器组件为非金属材料所制,如塑料,并固定至金属制瓶盖上,如镀锡钢材料。以塑料拉环2
和拉片3取代金属制拉环,可降低材料成本、产品重量,并提供更舒适的抓取面。本图示的具
体实施例中,开瓶器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一体式铆钉,这些铆钉如参照图38A和38B所论述。
在本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铆钉再次与拉片3构成一体,而且铆钉仍是金属制,拉片3是非金
属制,或者是非金属铆钉与非金属拉片3构成一体。然而,在图39的具体实施例中,从开瓶器
组件的顶部看不见铆钉的头部。
图40是图39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侧视图。开瓶器组件的一个或多个铆钉4铆合铆
钉孔成为瓶盖1的连结部分15,以固定开瓶器组件至瓶盖本体的顶部。该铆钉头可防止开瓶
器组件从该瓶盖本体分离,当瓶盖1固定至瓶子或其它合适的容器时,为了促进气密密封,
可在瓶盖1的底面覆盖一衬垫11。此外,为了降低瓶盖的总高度,开瓶器组件嵌入的座部18
中,位于瓶盖本体顶部17的下方,因此,它仍然使用传统的装瓶设备安装瓶盖。两者择一地,
开瓶器组件也许坐落于瓶盖本体的表面,而不会被嵌入于顶部17的下方。
图41A是图39瓶盖可替代实施例的等轴俯视图。本具体实施例中,开瓶器组件具有
一拉环2和缩短的拉片3部分,在瓶盖本体偏心的连结部份铆接至瓶盖本体的偏心舌部。该
开瓶器组件的拉片3部分具有单一铆钉4与其底侧构成一体;然而,也可能使用两个或更多
个铆钉,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一体式铆钉4可能仍是非金属制,而开启器组件也是非金
属制,甚至可能是相同的材料。在具体实施例中,铆钉4是金属制,而开瓶器组件是非金属
制,金属制铆钉4通过形成于金属铆钉周围的非金属拉片与开瓶器组件构成一体,固定至适
当位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一旦铆钉被压紧或以其它方式固定(例如,软熔非金属铆钉),
开瓶器组件的操作如上所述,但是由于开瓶器组件固定在偏心位置,以致沿刻痕线撕裂瓶
盖时,需加入杠杆装置。图41B类似图41A开瓶器组件的实施例。但具有两个铆钉,提供进一
步的接合点/固定瓶盖本体。此外,进一步的可替代实施例(未显示),铆钉4由铆钉孔取代,
并使用非一体式铆钉固定瓶盖本体,如上所述。
图42如本发明实施例显示一个金属和非金属开瓶器组件的俯视图。在本具体实施
例中,开瓶器组件具有一非金属拉环2,如塑料或复合材料,形成于金属拉片3的周围。使用
一些非金属开瓶器组件时,施加一拉力至拉环可能会伸展非金属拉片的铆钉孔,这使得该
开瓶器组件从固定的瓶盖本体分离,而不会如预期地开启瓶盖本体的舌部。因此,金属拉片
3可通过这种应用,提高开瓶器组件与金属铆钉的接合度,便于将开瓶器组件固定至瓶盖本
体。使用一个或多个加固机制,如倒钩60或孔70,将金属拉片3嵌入非金属拉环2,通过拉环2
材料延伸接合金属拉片3,甚或接合金属拉片3至非金属拉环2两个结构部件的组合,以保持
金属拉片3稳固于的非金属拉环2内。
图43A如本发明原理显示开瓶器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包含一金属拉
片3通过任一种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于非金属拉环2内。图43B-图43E显示图43A开瓶器组
件沿AA线截取的横断面视图,每一视图皆在选用的金属拉片3上呈现一示范性的接合特征,
以固定金属拉片3于非金属拉环2内。图43B显示接合特征,使用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倒钩
在每个金属拉片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便固定金属拉片3于非金属拉环2内。图43C显示接
合特征,使用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的倒钩在每个金属拉片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便固定金
属拉片3于非金属拉环2内。图43D显示接合特征,使用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横杆在每个金
属拉片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便固定金属拉片3于非金属拉环2内。图43E显示接合特征,使
用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铆钉在非金属拉环2的底面,以便固定在金属拉片3后端的相应孔
内。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的结构特征当作接合特征,固定金属拉片3至非金属拉环2,如本发
明原理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图44显示一个非金属拉环2和拉片3中以金属垫圈50加固拉片3的等轴俯视图。该
金属垫圈50近似于环形结构的内表面或仅包括一个由圆柱形部分连接的两个大体上的平
坦面。该金属垫圈50适用于一种开瓶器组件的类似实施例,使用金属铆钉的介面接合开瓶
器组件至瓶盖本体。通过具有金属垫圈50的成形开瓶器组件,降低或消除开瓶器组件从瓶
盖本体脱离及引起拉片孔伸展的风险。图44A和图44B分别显示一等轴俯视图和侧视图,如
本实施例的金属垫圈50及具有近似于环形的内表面;然而,如上述,该金属垫圈50也有可替
代的形状,仍属于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之内。
图45A-图45C显示一金属瓶盖1本体与一体式成型铆钉的侧视图,其中柱体从铆钉
头部延伸,包括一侧壁,含有粗糙面80。在这图示的实施例中,铆钉柱体的粗糙面80为多排
的齿状。此外,这样的齿列仅显示在图45A和图45C的铆钉柱体表面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
如图45B所示的实施例,该齿状物或其他粗糙面80可能绕着柱体表面被置放。在所有这样的
实施例中,当铆钉头被压紧在铆钉孔4d之上时,如图45A所示,该粗糙面80随着压紧的铆钉
头变形,立即与环绕于铆钉孔4d的拉片3上表面接合。粗糙面80增加了两本体的表面电阻,
使得瓶盖本体在拉片3处更能够固定开瓶器组件。图45C侧视图所示,一个依照示范性形成
具有粗糙面80的铆钉4,在压紧铆钉头之前即固定在拉片3上。如图所示,拉片3中,未压紧的
铆钉柱体容易通过铆钉孔4d。在实施例所使用的铆钉,具有上述的粗糙面80或其它类似的
特征,有利于拉片3以非金属材料构成。因此,通过粗糙面80提供加固压紧铆钉的接合强度,
将可再次降低或消除非金属拉片3的孔洞在拉开拉环的过程中不预期的伸展,如此可避免
其无法持续固定在瓶盖上,直至瓶盖沿刻痕线被顺利撕裂。从这角度而言,粗糙面80向下
“咬合”非金属拉片3,以保持开瓶器组件在拉开过程中的伸展状态。
图46-图48按照本发明原理显示瓶盖另一个可替代的示范性实施例,具有一开瓶
器组件与瓶盖顶部17的肩区域(裙部7的上方)构成一体。这些示范性实施例为开瓶器组件
提供了一种替代无铆钉的构造。图46显示一具有这种一体式开瓶器组件的容器瓶盖实施例
等轴俯视图。环形槽120是瓶盖顶部的中央部分4e和瓶盖顶部17的肩区域之间所形成的凹
部。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部分4e和顶部17基本上是共面的。在此实施例中,当凹槽120在瓶盖
1的顶部形成凹部状时,表面不是铆钉,而是形成一替代的中间高台。拉环2被设置于凹槽
120内。拉片3从裙部7和顶部17延伸朝向中央部分4e,使得拉片3连同顶部17构成一体,而拉
环2在使用开瓶器组件裂开瓶盖1之前,设置于凹槽120内。
刻痕线6i,6j和6k界定了拉片3的横向边缘,而且当瓶盖1通过拉片3与拉环2开启
时,会沿着所述的刻痕线加快撕裂瓶盖的材料。刻痕线6i下倾至裙部7的边缘16。刻痕线6j
下倾至裙部7,但在到达边缘16之前折弯,沿着裙部7横移一段距离。如果需要的话,任何或
所有这些刻痕线也可从瓶盖1的底部形成,因此,从瓶盖1的顶部无法看到这些刻痕线。指甲
凹部11a允许使用者的指甲更易于贴紧和拉开拉环2,此举有助于开瓶器组件的操作。
如同本文其他的瓶盖实施例,如本发明原理瓶盖的无铆钉具体实施例也有益于非
金属拉环2。因此,图46显示了这种非金属拉环2固定至与瓶盖1顶部17构成一体的金属拉片
3。也如同先前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中,非金属拉环2可使用多种方法中的任何之一固定至
金属拉片3。例如,在本图示的实施例中,该金属拉片3包括形成于非金属拉环2末端的孔洞。
该孔洞被配置承接非金属拉环2的非金属材料,例如通过模制非金属拉环2环绕于拉片3的
端部或通过软熔拉环2的非金属材料,使其流入该孔洞。这些技术中的任一种方式皆可让拉
环2的非金属材料进入孔洞内,充当销或铆钉状结构,以固定非金属拉环2至金属拉片3。更
甚者,一个以上的这种孔洞和销可用来固定非金属拉环2至金属拉片3。图47显示无铆钉瓶
盖的俯视图,类似于图46所显示的瓶盖,但是它在拉片3中具有两个孔洞,通过两个来自于
非金属拉环2相应的销结构接合。当然,任何数量的这种孔洞和销结构可能被使用,但仍属
本发明原理的范围内。
图48显示瓶盖的等轴俯视图,类似图45和46的瓶盖,在中间开口位置具有一拉环。
当非金属拉环2被拉出凹槽120时,在开瓶器组件裂开瓶盖的过程中,金属拉片3沿着刻痕线
6i和6j撕裂并开启瓶盖1。为了从容器中完整移除瓶盖1,拉环2被拉起朝向拉片3,以便沿着
刻痕线6i和6j撕裂瓶盖材料,直到刻痕线6i到达边缘16裂开瓶盖1。继续往横向向外拉动,
瓶盖1沿刻痕线6j和6k持续撕裂,直至从容器中拉除瓶盖1整体件。此外,如本发明原理无铆
钉瓶盖具体实施例中的非金属拉环固定至金属拉片,也许可利用固定非金属拉环至金属拉
片的其它技术。例如,按照参照图43B-图43E所论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延伸金属拉片3的端
部,包括倒钩。在每一个这样的技术中,延伸金属拉片3的端部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倒
钩接合拉环2的非金属材料。再者,这种实施例在形成拉环2过程中,非金属拉环2可能被模
制于金属拉片3延伸端部的上方,或者非金属拉环2可形成一个空腔尺寸以承接金属拉片3
的延伸端部。在这些具体实施例中,金属拉片3延伸端部的倒钩或其它接合特征或结构在拉
环2中接合空腔,足以避免开瓶器组件在撕裂瓶盖期间,从拉片3拉除非金属拉环2。
本发明主题通过术语“发明”在此处单独和/或共同提及的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
了方便,即使是单一多个发明创造和构思被实质公开,也不打算主动限制本申请范围。因
此,本文尽管已详细图示和描述具体实施例,但应当理解,为了实现相同目的任何适当设置
皆可取代上述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旨在涵盖任何及所有改造或变更的各种实施例。在回
顾上面描述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结合上述实施例和其他本文未能详尽描述的实
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摘要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摘要需能让读者快速理解技术发明的性质。提交摘
要时应理解,它不得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另外,在上述的详细说明中可
看出,为了合理化本发明目的,单一实施例整合了各种特征。这种揭露方法不应理解为意图
反映主张实施例的特征应多于每项权利要求的明确陈述。而且,如权利要求中所见,发明主
题的特征少于单一发明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因此,我们特此将权利要求的内容纳入详细说
明中,每一项权利要求的自身均为一单独的实施例。
本文描述引用若干示范性实施例做为参考。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所用词语用
于描述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如当前所述和修订,修改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
行,但不得背离本发明全部内容的范畴与精神。虽然描述提及一些特定装置、材料与实施
例,但本发明并非旨在限制揭露的细节;更确切地说,本发明延伸至所有功能的等同技术、
结构、方法与用途,如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