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618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的药剂科都设有多个制剂室,用来完成院内临床药剂的调配工作,其中有很多时候会涉及到西药片剂药品的分装。对于不同的药物或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所用的药物数量均不相同,因此,药房医务工作者在配齐药物的时候常常需要手持药勺逐个数清药片的数量,不但速度慢,还很不卫生,大型的药片分装机械,结构又比较复杂,对于一般医院的药房来说,价格相对昂贵,不便于普及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安全卫生,计数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在药房普及推广使用,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包括容器皿和计量桶,容器皿下部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卡板I和阻隔板,固定卡板I上设有用于固定容器皿的通孔I,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阻隔板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移动板连接,移动板的一端设有通孔II, 阻隔板上还连接有固定卡板II, 固定卡板II下部设有用于固定计量桶的套头,所述计量桶设有调节口,调节板通过调节口能够上下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板设置在固定卡板I的下部,移动板通过弹簧能够左右移动。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计量桶外部设有刻度线。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卡板I通过通孔I和容器皿的开口处螺纹连接,固定卡板I和阻隔板垂直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板的两侧设有滑槽,容器皿下部的开口能够通过滑槽左右滑动。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卡板II的一端设有空心框,固定卡板II设置在移动板的下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容器皿下部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卡板I和阻隔板,固定卡板I上设有用于固定容器皿的通孔I,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阻隔板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移动板连接,移动板的一端设有通孔II, 阻隔板上还连接有固定卡板II, 固定卡板II下部设有用于固定计量桶的套头,所述计量桶设有调节口,调节板通过调节口能够上下移动,提供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安全卫生,计数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在药房普及推广使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药片自动分装机,包括容器皿1和计量桶2,容器皿1下部设有固定件3,固定件3包括固定卡板I4和阻隔板5,固定卡板I4上设有用于固定容器皿1的通孔I6,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阻隔板5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移动板7连接,移动板7的一端设有通孔II8, 阻隔板5上还连接有固定卡板II9, 固定卡板II9下部设有用于固定计量桶2的套头10,套头10可以直接套接在计量桶2上,所述计量桶2设有调节口11,调节板12通过调节口11能够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分装药片的数量,计量桶2的口径可以根据药片的厚度或直径选择,一般计量桶2的口径可以容纳一个药片下落。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13,通过推动移动板7,从而促使弹簧13逐渐压缩并靠近阻隔板5,移动板7的通孔II8位于计量桶2正上方,从而药片能够下落进入计量桶2内,当计量桶2装满后,松开移动板7,弹簧13会快速复原,从而移动板7也会快速复位并在此堵住计量桶2的入口端;当然实际使用时,计量桶2可以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作,也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作,这样方便观察计量桶2内的药片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7设置在固定卡板I4的下部,移动板7通过弹簧13能够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计量桶2外部设有刻度线,刻度线可以表示药片的数量,如根据药片的厚度直接表示出1,2,3等,当需要调节分装药片的数量时,可以通过调节板12上下位置的调整实现。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板I4通过通孔I6和容器皿1的开口处螺纹连接,固定卡板I4和阻隔板5垂直设置,移动板7和固定卡板I4平行设置,从而是弹簧13移动到阻隔板5的时候,弹力最大,从而能够快速复原。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7的两侧设有滑槽71,容器皿1下部的开口能够通过滑槽71左右滑动。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板II9的一端设有空心框91,固定卡板II9设置在移动板7的下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