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37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容器封口的附件领域。



背景技术:

酒作为中国宴客上的一种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饮用品,但是,目前出现在市面上的高档酒其真假问题往往成为了使用者的一大顾忌。因此,如何 有效的区别酒的真伪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4670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卡式上旋顶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上旋顶部件和旋升底座,上旋顶部件和旋升底座设置在外盖内,上旋顶部件与外盖之间设置有周向联动装置,外盖与旋升底座之间通过轴向固定装置相连接,旋升底座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螺旋上升的端面,上旋顶部件包括旋升装置,旋升装置支撑在端面上,旋升底座还包括固定到容器口部和颈部的固定装置,外盖的顶部为脆性连接的端盖,当旋升装置向端面的顶点移动过程中,端盖在上旋顶部件的顶升作用下使脆性连接破裂。该装置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是,其结构还是相对复杂,因此,还需要一种结构更简单的白酒封口防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防伪效果好的白酒封口防伪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白酒封口防伪装置,包括瓶身与瓶身配合的瓶盖,还包括连接管、挡板、防伪球、融接板、漏斗和气囊,所述瓶身内设有沉孔,所述融接板与沉孔配合连接,所述挡板和漏斗均固定在融接板上,所述挡板位于漏斗的上方,所述挡板上设有出水孔和与连接管匹配的连接管孔,所述防伪球与漏斗匹配并可将漏斗密封,所述防伪球上设有供连接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固定在瓶盖上,所述连接管穿过通孔并通过气囊对防伪球进行限位。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当打开瓶盖时,则带动连接管移动,由于挡板的设置,则防伪球不能通过挡板。此时,破坏掉连接管,气囊排气,则可将连接管取出,而防伪球则留在瓶内。挡板上设有出水口,不会影响酒水的流出。本方案打开瓶盖后,则势必要破坏掉连接管,因此,如果消费者发现连接管已经预先破坏掉了,则说明该白酒之前已经开封过。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相比,本方案结构简单,气囊与连接管的设置,使得连接管被破坏后,无法再次伸入到防伪球的通孔之中,也就是无法回复到最开始的状态,造假难度高,防伪效果好。同时,防伪球和漏斗配合,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即便不盖上瓶盖,也可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有效的解决了饮酒者经常长时间忘记盖瓶盖而降低酒的品质的问题。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防伪球包括密度不同的两个等径的半球,所述通孔位于这两个等径的半球的连接处。由于防伪球由两个密度不同的球制成,则整个球的重心会偏向密度较大的一个半球上。因此,在倒酒时,防伪球移动到挡板上,当倒完酒后,防伪球下落时,更大的几率会使得密度较大的半球朝下,从而使得通孔横置,防止白酒从通孔中挥发。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管的上部设有撕裂线。撕裂线的设置,可使得在破坏连接管时更加容易。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瓶身上,且限位块与融接块相抵。限位块的设置,如果要伪造挡板、漏斗和融接块等结构,必须先破坏挡块,进一步的增加了防伪的难度。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瓶身为玻璃瓶身,所述融接块为玻璃融接块,所述限位块为玻璃融接块。玻璃制成的各个部件,主要是出于制造工艺更方便的角度上。在实际的制造工作中,可先将漏斗和挡板固定在融接块上,然后对融接块要与瓶身接触的一侧加热,使该侧部分出于半融化状态,最后,向下移动融接块,当融接块冷却后则自动固定在瓶身上。而限位块也无需额外设置,粘在瓶身上部的融接块即形成了限位块,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瓶盖10、瓶身20、漏斗30、防伪球40、气囊50、融接块60、连接管70、限位块80、挡板90。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白酒封口防伪装置,包括瓶身20与瓶身20配合的瓶盖10、连接管70、挡板90、防伪球40、融接板、漏斗30和气囊50。本方案的上述结构均为玻璃制成,当然,也可以换为其他透明材料。瓶身20与瓶盖10采用螺纹配合,密封性好。

瓶身20内设有沉孔。融接板与沉孔配合连接,具体的则是融接板的下端与沉孔相抵,且融接板刚好弥补沉孔的一部分,使沉孔变为通孔。挡板90和漏斗30均固定在融接板上,挡板90位于漏斗30的上方。另外,还设有限位块80,限位块80固定在瓶身20上,且限位块80与融接块60的上方相抵。挡板90上设有出水孔和与连接管70匹配的连接管70孔,防伪球40与漏斗30匹配并可将漏斗30密封。

防伪球40包括两个半球,其中一个半球为304钢制成,另一个为食品级塑料制成。防伪球40上设有供连接管70穿过的通孔,通孔与两个半球的交界线平行。连接管70的上端设有撕裂线,可方便的折损掉连接管70。连接管70的下端与气囊50连通,上端固定在瓶盖10上,连接管70穿过通孔并通过气囊50对防伪球40进行限位。

在实际的制造工作中,可先将漏斗30和挡板90固定在融接块60上,然后对融接块60要与瓶身20接触的一侧加热,使该侧部分出于半融化状态,最后,向下移动融接块60,当融接块60冷却后则自动固定在瓶身20上。而限位块80也无需额外设置,粘在瓶身20上部的融接块60即形成了限位块80,操作更加方便。至于气囊50,可考虑选用长条的气囊50,将气囊50放在连接管70中,气囊50的下端露出连接管70,上端连接在连接管70的顶部即可。当连接管70被破坏掉时,气囊50自然也能被破坏掉。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能够实现即可,就不过多的敖述。

具体使用中,当打开瓶盖10时,则带动连接管70移动,由于挡板90的设置,则防伪球40不能通过挡板90。此时,破坏掉连接管70,气囊50排气,则可将连接管70取出,而防伪球40则留在瓶内。挡板90上设有出水口,不会影响酒水的流出。本方案打开瓶盖10后,则势必要破坏掉连接管70,因此,如果消费者发现连接管70已经预先破坏掉了,则说明该白酒之前已经开封过。为了更好的实现,瓶盖10的高度应当大于防伪球40到挡板90之间的距离。

与传统的白酒封口防伪装置相比,本方案结构简单,气囊50与连接管70的设置,使得连接管70被破坏后,无法再次伸入到防伪球40的通孔之中,也就是无法回复到最开始的状态,造假难度高,防伪效果好。同时,防伪球40和漏斗30配合,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即便不盖上瓶盖10,也可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有效的解决了饮酒者经常长时间忘记盖瓶盖10而降低酒的品质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漏斗30换成了双向的漏斗30结构,此举有效的避免白酒残留在瓶身20中不便于倒出来的问题,减少了资源浪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比如各个部件均采用可食用级别的材质制成。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