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42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



背景技术:

胶印油墨是一种适用于平版印刷方式、通过氧化结膜干燥的油墨,胶印油墨含有干性油,该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由小分子直链结构聚合成大分子网状结构,形成固体物质,从而实现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

在油墨行业中,高粘度的氧化结膜干燥型的胶印油墨普遍采用金属开口罐加吸塑覆盖隔氧或直接真空抽氧密闭包装的灌装方式。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一个问题:胶印油墨是一种粘度大于30000CP的高粘度流体,流动性差,灌装过程容易夹带入空气形成气泡,很难在短时间内自行逃逸,盖上吸塑后,气泡就被封存在油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气泡周围的油墨就会氧化结膜,造成结皮影响产品的使用质量和质保期;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完全由手工覆盖吸塑的方法容易在油墨表面与吸塑之间形成空隙,残留空气而产生产生氧化结皮的问题;吸塑周边与罐身之间的缝隙无法阻隔空气进入,也容易发生氧化结皮的问题;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三个问题:铁罐包装在运输过程最怕侧翻、挤压变形,很容易发生侧漏破损问题,当发生倒置时,即使没有渗漏,也会墨层下移,导致底部吸入空气气而结皮;尤其真空罐包装,只要发生挤压变形,就会失去真空,罐内油墨必定结皮无法使用;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四个问题:铁罐包装包括罐身、罐盖、吸塑,1升铁罐自重约145g,油墨用完后就全部成为固废,随着经济发展,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环保部门对包装固废的减排要求越来越高,但油墨行业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五个问题:金属罐包装在使用油墨时,必须由人工将油墨掏出,费事、费力,效率低、损耗大,尤其罐内没用完的残余油墨,很难完好地再保存,容易结皮、容易受污染,损耗大,无法保证油墨安全可控的使用状态。

金属开口罐包装胶印油墨存在的第六个问题:金属罐包装在使用完油墨后,由于无法重新密闭,罐内的残留油墨必定被氧化结皮而干燥,使用后的空罐和吸塑只能作为固废进行焚烧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桑春龙[发明专利CN201511025351.9]提出了一种“用于氧化聚合型油墨的可回收包装物”,是由聚乙烯醇PVA添加纳米材料涂覆于纸质包装层再外加防水包装层构成,虽然提高了包装袋的回收可能性,但实际油墨袋的隔氧灌装工艺无法实现,无法保证油墨中不夹带空气;另外,灌装过程最后的封口会因高粘度油墨污染而无法热封;运输和储存必须的包装强度也未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包装袋内的油墨使用完后,在没有其他杂质污染包装袋内部,保持吸嘴口及外表面清洁,并及时锁盖密闭,可以回收作为下一次新生产油墨的包装袋或直接进行绿色环保的回收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所述软包装袋包括高阻隔薄膜和特定结构,高阻隔薄膜通过热封制袋与特定结构形成密闭的软包装容器,用于包装高粘度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具有包装轻量化的环保功能、运输安全的高强度功能。所述高阻隔薄膜,包括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或高阻隔复合膜,所述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包括高阻隔性的EVOH多层共挤膜或PVDC多层共挤膜,所述高阻隔复合膜,是高阻隔性的多层共挤薄膜或纯铝箔或VMPET或MXD6尼龙或硅氧化物蒸镀薄膜或K膜或A膜,与PE、PA、PET、PP、纸张等各种薄膜复合成膜,用于阻隔氧分子穿透所述高阻隔薄膜与所述油墨接触,不使所述油墨发生氧化结膜而不产生油墨结皮;所述特定结构,包括可旋盖吸嘴;所述可旋盖吸嘴,焊接于所述软包装袋的边缘,用于配套实现所述高粘度油墨的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适用于软包装袋可与特定的挤出供墨设备连接,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产品使用状态可控的安全性功能、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使用后软包装可回收重复再利用的环保功能。

所述高阻隔薄膜包括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或高阻隔复合膜,透氧率不大于10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包括高阻隔性的EVOH与PP、PE、PA、PO等一起进行共挤产生的多层共挤膜和PVDC与PE、EVA、PP、PA等一起进行共挤产生的多层共挤膜,其透氧率均小于5cc/㎡.24hrs atm at 23℃0%RH。

所述高阻隔性的EVOH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对气体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和极好加工性,另外具有非常优异的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其透氧率均小于5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高阻隔性的PVDC为聚偏二氯乙烯,为高阻隔材料,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自熄性、耐油性、保味性、防潮性,防霉性、印刷性、热封性,其透氧率均小于2cc/㎡.24hrs atm at 23℃0%RH。

所述多层共挤膜,无需再复合其他薄膜,即可直接制袋成型。

所述高阻隔复合膜包括EVOH多层共挤膜或PVDC多层共挤膜或AL或VMPET、MXD6尼龙或硅氧化物蒸镀薄膜或K膜或A膜,与PE、PA、PET、PP、纸张等各种薄膜复合成膜。

所述AL为纯铝箔,其透氧率为1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VMPET为真空镀铝聚酯薄膜,其透氧率为2cc/㎡.24hrs atm at 23℃0%RH8;所述MXD6尼龙为有一种由间二甲基胺和已二酸缩聚而成的尼龙MXD6的气密性比“尼龙6”高10倍之多,有良好的透明性和耐穿刺性,其透氧率小于5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硅氧化物蒸镀薄膜,在其它基材的薄膜上镀覆SiOx氧化硅后制得的所谓镀覆薄膜,其透氧率为2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K膜为聚偏二氯乙烯PVDC乳液涂布在基材薄膜(BOPP、BOPET、BOPA、PE、CPP、消光膜等)经特殊加工技术处理所形成的薄膜,其透氧率小于10cc/㎡.24hrs atm at 23℃0%RH;所述A膜为聚乙烯醇PVA乳液涂布在基材薄膜(BOPP、BOPET、BOPA、PE、CPP、消光膜等)经特殊加工技术处理所形成的薄膜,其透氧率小于2cc/㎡.24hrs atm at 23℃0%RH8。

所述可旋盖吸嘴由基座和盖子组成;所述基座由PET/foil/PET/PE结构层压而成,焊接于所述软包装带边缘;所述盖子通过旋转开闭;所述可旋盖吸嘴与所述高阻隔薄膜一起构成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软包装袋。

所述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是专门针对所述高粘度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灌装设计的特定包装工艺,通过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将所述油墨隔氧灌装入所述软包装袋,通过所述可旋盖吸嘴才能与所述包装工艺的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形成对接,并成为所述隔氧灌装系统的一部分,实现所述包装工艺;并通过旋盖所述吸嘴盖子密闭所述软包装袋,隔绝所述油墨与空气的接触。

所述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专门设计的实现灌装所述油墨的洁净隔氧灌装一体化灌装系统,所述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必须同时达到所述油墨的洁净灌装和隔氧灌装的功能,所述洁净灌装,是指所述胶印油墨属于高粘度流体,流动性差,灌装时通过泵压输送,停止输送的动作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截止阀,瞬间切断油墨流体,达到洁净灌装的目的;所述隔氧灌装,所述胶印油墨属于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因此在所述油墨从专门设计的所述截止阀中流出来开始直到完成灌装并锁盖,都处于隔氧状态,达到隔氧灌装的目的。所述洁净灌装,是指所述胶印油墨属于高粘度流体,流动性差,灌装时通过泵压输送,停止输送的动作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截止阀,瞬间切断油墨流体,达到洁净灌装的目的。

所述用于配套实现所述高粘度油墨的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必须通过所述吸嘴才能与所述包装工艺的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形成对接,并成为所述隔氧灌装系统的一部分,实现所述包装工艺;并通过旋盖所述吸嘴盖子密闭所述软包装袋,隔绝所述油墨与空气的接触,避免所述软包装袋的传统热封密闭存在的隐患,从而实现所述高粘度油墨的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

所述通过旋转吸嘴盖子的密闭方式可以避免传统热封密闭存在的隐患:即一般软包装袋通过热封即可达到密闭的效果,但所述高粘度油墨在截止阀关闭时,并不能100%的不拖尾,当有油墨拖尾发生飞丝时,就会污染袋口,后续无法进行完全热封,达不到密闭的效果。

所述软包装袋的特定结构,使用状态可控,通过特定设备可随意的控制所述软包装袋中所述油墨的输出与否。

所述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产品使用状态可控的安全性功能,客户在使用所述软包装袋中的所述油墨时,由于所述可旋盖吸嘴结构可与专门设计的所述软包装袋的挤出供墨设备连接,所述软包装袋与所述挤出供墨设备的管道形成密闭管路,通过所述挤出供墨设备的阀门输出所述油墨,可随意的控制所述油墨的输出与否。当阀门切断,停止所述油墨的输出时,阀门口不残留油墨也不拖尾,所述密闭管路与空气隔绝,所述软包装袋与所述挤出供墨设备的管道内的剩余油墨不会发生氧化结膜反应,由此实现所述的安全性功能。

所述软包装袋的特定结构,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使用后软包装可回收重复再利用的环保功能。所述软包装可回收重复再利用,当所述软包装袋在输出所述油墨后,保持所述软包装袋内外的清洁,并及时锁盖密闭,可以回收作为下一次新生产油墨的包装袋使用。

所述配套实现环保功能,是由于所述可旋盖吸嘴的可重复开闭的结构特点,为实现所述软包装可回收重复再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不需要将输出油墨后的所述软包装空袋作为固废处理,可以不进行焚烧等处理,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实现所述环保功能。

所述的软包装袋,包装轻量化,是所述软软包装的组成材料主体是聚烯烃,密度低,整个(举例)1升油墨的包装袋重量为35g左右,极为轻巧,原1L铁罐包装物含吸塑重量为145g,包装物重量减量达到76%,使原包装物轻量化是从包装源头控制固废减量的绿色设计理念,是包装轻量化解决方案的重要设计。

所述的软包装袋,运输安全的高强度功能,由于所述软包装袋的密闭结构,软包装不存在金属罐包装倒置的问题,不会产生倾倒侧漏问题;由于所述软包装袋形状的可塑性、薄膜本身的可伸缩性、以及容积的过量设计,能保证该软包装能承受相当程度的挤压,不易产生金属包装的变形渗漏等现象,即使经历多次装卸也不会产生破损,从而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所述软包装袋不怕水,运输过程风雨对软包装袋的影响极小,可以降低遭遇极端天气或意外情况产生的损失风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高阻隔薄膜,用于阻隔氧分子穿透所述高阻隔薄膜与所述油墨接触,不使所述油墨发生氧化结膜而不产生油墨结皮。采用可旋盖吸嘴,焊接于所述软包装袋的边缘,用于配套实现所述高粘度油墨的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适用于软包装袋与特定的挤出供墨设备连接,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产品使用状态可控的安全性功能、配套实现所述油墨使用后软包装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功能,符合生态设计原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高阻隔薄膜1,可旋盖吸嘴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带特定结构的软包装袋包括:高阻隔薄膜1和可旋盖吸嘴2。

高阻隔薄膜,包括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或高阻隔复合膜。

高阻隔材料的多层共挤膜,包括高阻隔性的EVOH多层共挤膜,或者PVDC多层共挤膜,其透氧率均小于5cc/㎡.24hrs atm at 23℃0%RH。

EVOH多层共挤膜,包括高阻隔性的EVOH与PP、PE、PA、PO等一起进行共挤产生的多层共挤膜。

PVDC多层共挤膜,包括高阻隔性的PVDC与PE、EVA、PP、PA等一起进行共挤产生的多层共挤膜。

高阻隔复合膜,包括所述权利要求5的EVOH多层共挤膜或权利要求6的PVDC多层共挤膜或AL或VMPET、MXD6尼龙或K膜或A膜,与PE、PA、PET、PP、纸张等任选薄膜复合成膜,其透氧率均小于10cc/㎡.24hrs atm at 23℃0%RH。

EVOH多层共挤膜或PVDC多层共挤膜与PE、PA、PET、PP、纸张等任选薄膜复合成膜。

AL或VMPET、MXD6尼龙或K膜或A膜,与PE、再任选PA、PET、PP、纸张等其中的一种薄膜复合成膜。

高阻隔薄膜通过热封成为密闭的软包装袋,用于灌装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

软包装袋的密闭结构、软包装袋的可塑性形状、薄膜本身的可伸缩性、以及容积的过量设计,能保证该软包装能承受相当程度的挤压,在运输装卸的过程,不易产生金属包装的倾倒侧漏结皮、变形渗漏等现象。

所述高阻隔薄膜的高阻隔性能可保证在灌入所述油墨并密闭后,可阻隔氧分子穿透薄膜进入袋内,避免所述油墨产生氧化结膜反应,符合所述油墨的隔氧包装要求。

可旋盖吸嘴,包括基座和盖子。

所述基座由PET/foil/PET/PE结构层压而成,焊接于所述软包装袋边缘。

所述吸嘴通过旋转盖子的开闭,控制油墨的输出与密闭存放,通过重复旋盖密闭来保证袋内剩余的油墨的存储安全。

所述软包装袋的吸嘴结构与特定的挤出供墨设备的连接方式设计,由挤出供墨设备挤压排净油墨袋,通过阀门的开闭控制油墨的输出与密闭存放,从而使所述高粘度油墨使用态安全可控。

所述软包装袋的特定结构通过专用的挤出设备来输出油墨,可保证袋内的油墨残留量小于1%。

所述可旋盖吸嘴的特定结构与一体化洁净隔氧灌装系统的连接设计,得以实现所述高粘度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的特定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

所述软包装袋吸嘴的可多次重复开闭的特定结构,从而使所述软包装袋可以进行环保的回收重复再利用。

所述软包装袋组成材料全部为聚烯烃材料,从而使所述软包装袋可以进行环保的回收处理再利用。

所述软包装袋不但具有比铁罐更优的包装功能的优势,更因为软包装袋本身的塑料结构,使之单位包装的重量更轻,是油墨包装轻量化设计的必选新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包装氧化结膜干燥型胶印油墨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软包装袋,比原有铁罐包装有更优的使用性能和环保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软包装袋阻隔氧气储存胶印油墨的高阻隔性能的应用设计、油墨包装轻量化设计、选定软包装薄膜本身固有的特性在油墨运输安全方面的设计、特定结构与高粘度胶印油墨洁净隔氧灌装包装工艺的配套设计、特定结构与胶印油墨使用挤出设备的对接配套使用的设计、特定结构的可重复开闭在胶印油墨软包装的可回收重复再利用的设计,并且提供了基于这些设计的实际应用,依据以上设计思路和应用目标原则,对薄膜材料性能的应用、软包装袋结构配置使用、工艺方法执行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