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47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瓶盖、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瓶盖、瓶。

技术背景

现有的液态调味瓶一般在盖上开个口,当用户想将瓶中液体倒入锅中时,由于瓶内与瓶外是直通的,会导致倾倒时难以控制液体倒出速度,造成调味液体量的难以调控,容易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现有的液态调味瓶的开口存在出液速度和瓶的倾斜角度相关的缺陷,然而对于广大人类而言,难以用手精确控制瓶的倾斜角度,如果倾斜角度接近180度时(即瓶口朝下)时液体涌出速度非常快,非常难以控制。

如果有一种瓶盖可以调控液态调味瓶的出液速度,则可以很好帮助做菜的人,调控出液速度,防止调味液体涌出过快的情况的出现。

装饮料的瓶字尤其是多人共享的饮料瓶比如大瓶的饮料也存同样的出液难调控的问题,操作者给多人分配时常常出现没控制好出液速度,弄到杯子外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瓶盖、瓶,能够控制液体涌出速度,提供设计新思路。瓶盖,是一种实体,具有出液孔、积液腔、内孔;内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出液孔的第一端开口于瓶盖的上顶面,出液孔的第一端位于积液腔内;内孔的第一端开口于积液腔内,内孔的第二端的开口位置在瓶盖的外表面上,内孔的第二端的开口位置不在瓶盖的上顶面上;内孔的第一端开口面到出液孔的第一端开口面的最短空间路径,小于内孔的第一端开口面与内孔的第二端开口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内孔满足以下条件“设瓶盖的轴线和内孔a的轴线构成的面A,设瓶盖的轴线和内孔b的轴线构成的面B,则有面A与面B的最小夹角大于90度。

进一步地:面A与面B的最小夹角大于120度。

进一步地:面A与面B的最小夹角为180度。

瓶,具有所述的瓶盖。

技术内容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让瓶中液体的流出容易控制,瓶字倾斜过度时可以自动关闭流体通道,本发明的出液量容易估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瓶盖的各个单元的组装分解示意图,a为了便于说明画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瓶盖的应用环境即瓶口S4,a中为了说明各个配件的共轴关系特意用竖直的虚线画了一条轴线,b是a中剖切面A--A的剖切示意图,c是a中剖切面B--B的剖切示意图, d中剖切面C--C的剖切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延续,呈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瓶盖组装好的样子,其中a是出液部位被封闭的样子,b是出液口开放的样子。标号说明:S1是外盖;S2是内盖;S3是底盖;S11是外盖S1的外孔;S12是外盖S1的防尘盖;S21是内盖S2的内孔;S31是底盖S3的出液嘴;S32是底盖S3的出液嘴S31的出液孔;S33是底盖S3的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底盖,底盖S3为圆筒状;底盖S3的外柱面与瓶口S4形成密封连接防止漏液。底盖S3为圆筒状的上端具有限位环S33,防止底盖S3掉入瓶底。底盖S3的上具有出液嘴S31,出液嘴S31的基端与底盖S3的内腔的底面相连,底盖S3的出液嘴S31由底盖S3的内腔的底面向瓶口S4外延伸称之为末端,底盖S3的出液嘴S31上具有出液孔S32, 出液孔S32一端开口于底盖S3的外底面上,出液孔S32一端开口于出液嘴S31的末端。

实施例2、内盖,内盖S2为筒状,内盖S2的内腔柱面与外柱面之间的壁内具有内孔S21,内孔S21的轴线平行于内盖S2的轴线,内孔S21的数量为三个,所有的内孔S21以内盖S2的轴线为阵列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实施例3、瓶盖,包括所述的内盖S2、所述的底盖S3;内盖S2的内腔柱面的直径大于底盖S3的出液嘴S31的直径。底盖S3的内腔直径等于内盖S2的外柱面的直径。底盖S3与内盖S2共轴拼合,底盖S3的内腔柱面与内盖S2的外柱面贴合密封,底盖S3的出液嘴S31的末端插入到内盖S2的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盖S2的内腔的截面积大于底盖S3的出液嘴S31。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盖,维持所述的内盖S2、所述的底盖S3的空间关系,防止二者脱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盖,不用时可以防尘。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盖S2、所述的底盖S3二者之间有固定连接是一体的。

实施例4、如图1-2、瓶盖,包括内盖S2、底盖S3;底盖S3为圆筒状;底盖S3的外柱面与瓶口S4形成密封连接防止漏液。底盖S3为圆筒状的上端具有限位环S33,防止底盖S3掉入瓶底。底盖S3的上具有出液嘴S31,出液嘴S31的基端与底盖S3的内腔的底面相连,底盖S3的出液嘴S31由底盖S3的内腔的底面向瓶口S4外延伸称之为末端,底盖S3的出液嘴S31上具有出液孔S32, 出液孔S32一端开口于底盖S3的外底面上,出液孔S32一端开口于出液嘴S31的末端。内盖S2为筒状,内盖S2的内腔柱面与外柱面之间的壁内具有内孔S21,内孔S21的轴线平行于内盖S2的轴线,内孔S21的数量为三个,所有的内孔S21以内盖S2的轴线为阵列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当瓶身倾斜水平位置最低的一个内孔S21用于出液,必定存在一个用于入气的内孔S21,这个用于入气的内孔S21的水平最低点高于出液孔S32的最低点,这个用于入气的内孔S21不会被液体充斥,能够保证内盖S2的内腔柱面与大气相通,保证用于出液的内孔可以顺畅出液;这个设计使得内盖S2的内腔中积液流出时顺畅,不会出现出液时出一下停一下的出停循环,节约了倾倒液体的时间(停顿时浪费了时间),增强了用户操作体验(不会让用户觉得烦躁),并起到了利于用户估计出液量的有益效果,内孔S21圆周阵列设计是一个单独的创新点,对其进行单独保护有利于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内盖S2的内腔柱面的直径大于底盖S3的出液嘴S31的直径。底盖S3的内腔直径等于内盖S2的外柱面的直径。底盖S3与内盖S2共轴拼合,底盖S3的内腔柱面与内盖S2的外柱面贴合密封,底盖S3的出液嘴S31的末端插入到内盖S2的内腔中。液体要流出之前,大气需要从出液嘴S31进入瓶体,平衡瓶内气压与大气压强的差值才能出液,当瓶体倾斜过度时(比如瓶口朝下),内盖S2的内腔中的液体会封住出液嘴S31的出液孔S32,大气无法进入,瓶内液体被大气压强所封住,无法跑出来。能够防止瓶子在过度倾斜时出液,减少用户倾倒角度不对导致的出液过量的情况;能够帮助广大家庭主妇或主男或厨师减少炒菜时倒入过量调味液的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5、在实施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2的瓶盖,内盖S2的内孔S21的直径小于底盖S3的出液嘴S31上的出液孔S32的直径,这个口径差用于保证内盖S2的内腔中的液体持续存留;由于二者的口径差使得本发明能够减少用户所观察到的出液脉动,也就是说当大气经由出液孔S32进入瓶中由进气出液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是一个大的波动,起波动会引起出液孔S32的波动,二者的口径差削弱这种波动对,最终液体离开瓶盖后流到锅内之前的过程中到的出液的影响,削弱了出液波动,起到了滤除液体波动的有益效果,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另一个创新点,对其进行单独保护有利于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

实施例6、改变实施例4的设计将内盖、底盖,做成一体式设计。

实施例7、在实施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2的瓶盖,还具有外盖S1,外盖S1用于主要起到固定作用,以便持续维持底盖S3与内盖S2的空间关系,防止二者脱离或松动。

实施例8、在实施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2的瓶盖,还具有防尘盖S12,用户在调完料后可以盖上,起到防灰尘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