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27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升降装置,尤指一种可使物件相对座体稳速移动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装置装设有可驱动物件相对座体移动的机构,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需求,使物件相对座体移动至不同位置。请参阅美国专利公告第6,247,203号(下称'203专利),'203专利是利用条形的压缩弹簧作为压缩元件,以自动将物件弹出座体。然而,压缩弹簧在将物件弹出座体时,无法控制弹出的速度,瞬间弹出的物件有时会吓到使用者,或与周边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物件相对座体稳速移动的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升降装置包含:座体,具有导引槽与导引部的其中之一以及轴孔,该轴孔具有多个第一干涉部;齿轮,具有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孔中,该转轴具有相对于该多个第一干涉部设置的多个第二干涉部;扭簧,该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座体与该齿轮;以及物件,具有该导引槽与该导引部的其中另一以及齿条,该齿条与该齿轮啮合,该导引部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槽中;其中,当该物件相对该座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该扭簧自该压缩状态被释放时,该扭簧带动该齿轮转动,使得该物件相对该座体自该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该多个第一干涉部与该多个第二干涉部相互产生摩擦干涉。

较佳的,该座体还具有第一扣件,该物件还具有第二扣件,当该物件相对该座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扣件与该第一扣件扣合;当该第二扣件脱离该第一扣件时,该扭簧自该压缩状态被释放。

较佳的,该导引槽具有一限位部,当该物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限位部与该导引部其中之一限制其中另一的移动。

较佳的,该导引槽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当该物件相对该座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导引部的其中之一限制该第一限位部与该导引部的其中另一的移动;当该导引部与该第一限位部的其中之一脱离该导引部与该第一限位部的其中另一时,该扭簧自该压缩状态被释放;当该物件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限位部与该导引部的其中之一限制该第二限位部与该导引部的其中另一的移动。

较佳的,该导引槽与该齿条呈弧形且共圆心。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齿轮转动时,该齿轮与弧形该齿条配合,该物件可相对该座体沿弧形该导引槽移动。

较佳的,该第一干涉部与该第二干涉部的其中之一为凸点,且该第一干涉部与该第二干涉部的其中另一为凹槽。

较佳的,该多个第一干涉部与该多个第二干涉部为对称/等分设置。

较佳的,该座体具有固定槽及固定座的其中之一,该齿轮具有该固定槽及该固定座的其中另一,该扭簧的该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槽及该固定座。

较佳的,该座体为显示装置,该物件为相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扭簧作为压缩元件,再藉由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带动物件相对座体移动。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座体的轴孔的第一干涉部与齿轮的转轴的第二干涉部会相互产生摩擦干涉而产生阻尼效果,以缓和扭簧自压缩状态被释放时所产生的弹力。藉此,物件即可相对座体稳速移动。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的前视图,其中物件相对座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5为图4中的物件相对座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体与物件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物件相对座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7为图6中的物件相对座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的升降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中的升降装置的前视组合图,其中物件相对座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11为图10中的物件相对座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组合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体与物件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2中的座体与物件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2中的座体与物件的前视组合图,其中物件相对座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15为图14中的物件相对座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组合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中的升降装置的爆炸图。

图18为图16中的升降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1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1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的升降装置1的前视图,其中物件16相对座体10位于第一位置,图5为图4中的物件16相对座体1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升降装置1包含座体10、齿轮12、扭簧14以及物件16。于此实施例中,座体10可为可为显示装置,且物件16可为相机,但不以此为限。座体10与物件16可根据实际应用而有不同的设计。

座体10具有轴孔100以及导引槽102。轴孔100具有多个第一干涉部104。齿轮12具有转轴120。转轴120可转动地设置于轴孔100中。转轴120具有相对于轴孔100的第一干涉部104设置的多个第二干涉部12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干涉部104可为凹槽,且第二干涉部122可为凸点。然而,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干涉部104可为凸点,且第二干涉部122可为凹槽。换言之,第一干涉部104与第二干涉部122的其中之一可为凸点,且第一干涉部104与第二干涉部122的其中另一可为凹槽。较佳地,凸点与凹槽可为对称/等分设置,且数量相同,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凸点数量亦可小于凹槽数量,且凸点与凹槽可为非对称/等分设置。

扭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座体10与齿轮12。于此实施例中,扭簧14的两端可分别固定于座体10的固定槽106与齿轮12的固定座124,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以其它固定方式或结构将扭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座体10与齿轮12,视实际应用而定。物件16具有齿条160以及导引部162,其中齿条160与齿轮12啮合,且导引部162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座体10的导引槽102中。

于此实施例中,座体10还具有第一扣件108,且物件16还具有第二扣件164。当物件16相对座体10位于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扣件164与第一扣件108扣合。此时,物件16便无法相对座体10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此外,当物件16相对座体10位于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扭簧14处于压缩状态。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扣件108与第二扣件164可为习知门扣结构的母扣件与公扣件,其中习知门扣结构的元件组成与作用原理可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39558号,在此不再赘述。因此,当物件16被往下按压时,第二扣件164即会脱离第一扣件108。当第二扣件164脱离第一扣件108时,扭簧14即会自压缩状态被释放。当扭簧14自压缩状态被释放时,扭簧14即会带动齿轮12转动,藉由齿轮12与齿条160的配合,即可使得物件16相对座体10自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此外,藉由导引部162与导引槽102的配合,即可使得物件16相对座体10沿导引槽102移动,而不会产生歪斜。

在齿轮12转动的过程中,座体10的轴孔100的第一干涉部104会与齿轮12的转轴120的第二干涉部122相互产生摩擦干涉而产生阻尼效果,以缓和扭簧14自压缩状态被释放时所产生的弹力。藉此,物件16即可相对座体10自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稳速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

于此实施例中,导引槽102可具有限位部110。当物件16移动至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限位部110会限制导引部162的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于此实施例中,限位部110可为于导引槽102内设置的至少一凸点,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部110亦可为导引槽102的密封端部。

于此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还可包含盖体18,其中盖体18固定于座体10上。盖体18用以将齿轮12固定于座体10上。如图2与图3所示,齿轮12可具有枢接孔126,且盖体18可具有枢接轴180。当盖体18固定于座体10上时,盖体18的枢接轴180插设于齿轮12的枢接孔126中,使得齿轮12固定于座体10上且可相对座体10转动。

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体20与物件16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物件16相对座体20位于第一位置,图7为图6中的物件16相对座体2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后视立体图。

座体20与上述的座体1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座体20的导引槽102具有第一限位部112以及第二限位部114,如图6与图7所示。上述的座体10可以用座体20替换。当物件16相对座体20位于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2限制导引部162的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因此,当上述的座体10以座体20替换时,即可省略上述的第一扣件108与第二扣件164。当物件16被外力往上拉起,使得导引部162脱离第一限位部112时,上述扭簧14即会自压缩状态被释放。当物件16移动至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4即会限制导引部162的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于此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14可为于导引槽102内设置的至少一凸点,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14亦可为导引槽102的密封端部。

请参阅图8至图11,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3的爆炸图,图9为图8中的升降装置3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10为图8中的升降装置3的前视组合图,其中物件16相对座体10位于第一位置,图11为图10中的物件16相对座体1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组合图。

升降装置3与上述的升降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升降装置3的座体10具有导引部162,且升降装置3的物件16具有导引槽102,如图8至图11所示。当物件16相对座体10位于图10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扣件164与第一扣件108扣合。此时,物件16便无法相对座体10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10所示的第一位置。当物件16移动至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导引部162会限制限位部110的移动,使得物件16静止于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

因此,根据图2至图5与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座体可选择性地具有导引槽与导引部的其中之一,且物件可选择性地具有导引槽与导引部的其中另一。需说明的是,图8至图11中与图2至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至图15,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体40与物件46的爆炸图,图13为图12中的座体40与物件46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14为图12中的座体40与物件46的前视组合图,其中物件46相对座体40位于第一位置,图15为图14中的物件46相对座体4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前视组合图。

座体40与上述的座体1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座体40具有导引部162,且物件46具有导引槽102,其中导引槽102具有第一限位部112以及第二限位部114,如图12至图15所示。上述的座体10与物件16可以用座体40与物件46替换。当物件46相对座体40位于图1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2限制导引部162的移动,使得物件46静止于图14所示的第一位置。因此,当上述的座体10以座体40替换时,即可省略上述第一扣件108与第二扣件164。当物件46被外力往上拉起,使得第一限位部112脱离导引部162时,上述扭簧14即会自压缩状态被释放。当物件46移动至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导引部162即会限制第二限位部114的移动,使得物件46静止于图15所示的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16至图18,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5的立体图,图17为图16中的升降装置5的爆炸图,图18为图16中的升降装置5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升降装置5与上述的升降装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升降装置5的导引槽502与齿条560呈弧形且共圆心。因此,当齿轮12转动时,藉由齿轮12与弧形齿条560的配合,物件16可相对座体10沿弧形导引槽502移动。需说明的是,图16至图18中与图1至图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用扭簧作为压缩元件,再藉由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带动物件相对座体移动。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座体的轴孔的第一干涉部与齿轮的转轴的第二干涉部会相互产生摩擦干涉而产生阻尼效果,以缓和扭簧自压缩状态被释放时所产生的弹力。藉此,物件即可相对座体稳速移动。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