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卫生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0987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智能卫生垃圾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智能卫生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办公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垃圾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目前垃圾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敞口式垃圾桶、翻盖式垃圾桶以及智能垃圾桶三大类。

敞口式垃圾桶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垃圾无遮盖直接曝露在人们的视线内,很不雅观。二是桶内垃圾的异味从投放口散发出来,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不懂事的小孩可以直接触碰到桶内垃圾,存在不卫生和不安全的缺陷。

翻盖式垃圾桶可通过脚踩脚踏板驱动推杆带动桶盖打开,该结构在人为控制下可以开启或关闭,可以使垃圾不直接曝露在人们的视线内,可以大大减少桶内垃圾的异味从投放口散出。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是投放垃圾打开桶盖时,仍然能看到桶内垃圾,垃圾的异味同样会从投放口散发出来。

智能垃圾桶一般通过红外线感应实现自动开盖的功能,投放垃圾时手脚与垃圾桶及垃圾没有任何接触,其优点和缺点与翻盖式垃圾桶基本上相同。

上述三大类垃圾桶虽然使用塑料垃圾袋可以使垃圾得到彻底清理而不留污物,但还无法达到看不到、摸不到、闻不到的最高要求。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卫生垃圾桶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卫生干净、能真正实现看不到、摸不到及闻不到要求的智能卫生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桶盖总成、桶体、控制器、控制面板、驱动机构,所述的桶盖总成包括外翻盖、内翻盖、上盖、上盖座,上盖和上盖座相互固定并对应设有垃圾投放口,外翻盖上设有第一齿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上,内翻盖上设有第二齿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座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上盖的动力座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并同步转动,外翻盖与内翻盖互成75至90度,外翻盖向上打开时内翻盖关闭垃圾投放口,外翻盖关闭垃圾投放口时内翻盖向下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构和驱动齿轮,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带动驱动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上盖座上设有电池座,电池通过电池盖板安装在电池座上;控制器和控制面板对应固定在上盖上,控制面板为智能感应面板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正反向转动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外翻盖与上盖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上密封圈,内翻盖与上盖座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外翻盖通过第一插销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上,第一插销轴上设有第一双头扭簧,内翻盖通过第二插销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座上,第二插销轴上设有第二双头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外翻盖与上盖之间设有相对应的永磁体,上盖上设有装饰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桶体包括上固定圈、壳体、下固定圈、底座,上固定圈固定在壳体的上部,壳体的下部通过下固定圈固定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桶体包括上固定圈、壳体、下固定圈、底座,上固定圈固定在壳体的上部,壳体的下部通过下固定圈固定在底座上,上固定圈内设有存在抽接式垃圾袋的存放腔,壳体上设有可开关的垃圾清理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桶体为注塑成型或拉伸成型的一体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垃圾清理门的内侧设有用于切割抽拉式垃圾袋的割刀。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通过控制面板红外线智能感应实现自动开盖的功能,投放垃圾时与垃圾桶及垃圾没有任何接触,使用卫生干净。二是由于外翻盖与内翻盖互成75至90度,当外翻盖向上打开时内翻盖关闭垃圾投放口,当外翻盖关闭垃圾投放口时内翻盖向下打开,能保证垃圾投放口始终处在关闭状态,当投放垃圾时自动感应打开外翻盖,垃圾直接放置在内翻盖上,当离开感应区时内翻盖延时打开,垃圾自动掉入垃圾袋内,与此同时外翻盖与内翻盖一起转动关闭垃圾投放口。三是由于外翻盖与上盖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上密封圈,内翻盖与上盖座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下密封圈,密封性能好,只有在打开或关闭时垃圾投放口才不封闭,所以垃圾无异味散发出来,真正做到桶内垃圾看不到、摸不到、闻不到的最高境界。特别适宜卫生间和办公场所使用。四是桶盖总成可以整体从桶体上拿下来,垃圾袋清理及调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桶盖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桶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打开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关闭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桶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打开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关闭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翻盖,2驱动机构,3上盖,4内翻盖,5控制面板,6装饰盖,7桶体,8上密封圈,9控制器,10上盖座,11电池座,12下密封圈,13电池,14电池盖板,15第一齿轮,16第一双头扭簧,17动力座,18第一插销轴,19永磁体,20电机,21驱动齿轮,22第二双头扭簧,23第二插销轴,24第二齿轮,25上固定圈,26壳体,27下固定圈,28底座,29存放腔,30割刀,31垃圾清理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卫生垃圾桶的第一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桶盖总成、桶体7、控制器9、控制面板5、驱动机构2,所述的桶盖总成包括外翻盖1 、内翻盖4、上盖3、上盖座10,上盖3和上盖座10相互固定并对应设有垃圾投放口,外翻盖1上设有第一齿轮15并通过第一插销轴18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3上,内翻盖4上设有第二齿轮24并通过第二插销轴23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座10上,所述的驱动机构2固定安装在上盖3的动力座17上,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24分别与驱动机构2的驱动齿轮21啮合并同步转动,外翻盖1与内翻盖4互成75至90度,外翻盖1向上打开时内翻盖4关闭垃圾投放口,外翻盖1关闭垃圾投放口时内翻盖4向下打开。所述的驱动机构2包括电机20、减速机构和驱动齿轮21,电机20通过减速机构带动驱动齿轮21转动。

为了便于安装和控制,所述的上盖座10上设有电池座11,电池13通过电池盖板14安装在电池座11上;控制器9和控制面板5对应固定在上盖3上,控制面板5为智能感应面板并通过控制器9控制电机20正反向转动工作。

为了保证垃圾投放口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的外翻盖1与上盖3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上密封圈8,内翻盖4与上盖座10的垃圾投放口之间设有下密封圈12。为了保证垃圾投放口密封可靠,所述的外翻盖1与上盖3之间设有相对应的永磁体19。为了使产品美观大方,上盖3上设有装饰盖6。

为了消除配合间隙,所述的外翻盖1通过第一插销轴18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3上,第一插销轴18上设有第一双头扭簧16,内翻盖4通过第二插销轴23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座10上,第二插销轴23上设有第二双头扭簧22。

为了保证桶体7装配方便,所述的桶体7包括上固定圈25、壳体26、下固定圈27、底座28,上固定圈25固定在壳体26的上部,壳体26的下部通过下固定圈27固定在底座28上。

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卫生垃圾桶的第二具体实施方案,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不同之处是桶体7,所述的桶体7包括上固定圈25、壳体26、下固定圈27、底座28,上固定圈25固定在壳体26的上部,壳体26的下部通过下固定圈27固定在底座28上,上固定圈25内设有存在抽接式垃圾袋的存放腔29,壳体26上设有可开关的垃圾清理门31。所述垃圾清理门31的内侧设有用于切割抽拉式垃圾袋的割刀30。

当然,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卫生垃圾桶的所述的桶体7还可以是注塑成型或拉伸成型的一体桶,结构更简单,生产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投放垃圾伸到控制面板5的感应区时,控制面板5自动感应并通过控制器9控制电机20工作打开外翻盖1,内翻盖4封闭垃圾投放口,将垃圾直接放置在内翻盖4上,当离开控制面板5的感应区时控制器9控制电机20延时工作并带动外翻盖1和内翻盖4复位,当内翻盖4向内打开,垃圾自动掉入垃圾袋内,直至外翻盖1关闭垃圾投放口为止,从而使垃圾桶真正做到桶内垃圾看不到、摸不到、闻不到的“三不到”要求。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