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纸导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169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转印纸导引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导引结构,尤指一种转印纸导引结构。



背景技术:

转印设备的转印纸导引结构是用来导引转印纸沿预定的方向移动,以确保用户所欲打印的文字或是图样可打印至正确的位置,且避免因转印纸于进纸的过程中与转印设备其他组件干涉所造成的卡纸或是设备损坏的问题。现有的转印纸导引结构的进纸宽度可依照转印纸的宽度进行调整,然而现有的转印纸导引结构仅具有一种最小进纸宽度,当转印纸导引结构的进纸宽度被调整至最小进纸宽度时,进纸宽度无法再进一步缩短,若使用了具有更小宽度的转印纸,转印纸便无法被转印纸导引结构正确地导引沿预定的方向移动。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可在导引结构两边的导块上,另外安装限缩的组件,以进一步限缩导引结构的最小进纸宽度。然而这样的作法增加了额外的组件成本,且额外的限缩组件也有容易遗失、不易安装、增加复杂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种最小进纸宽度的转印纸导引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印纸导引结构,所述转印纸导引结构包含有一驱动件、一螺杆以及一第一导块,所述螺杆耦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螺杆具有一第一螺杆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部的一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一导块具有一第一止抵面及一第二止抵面且包含有一第一基座以及一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杆部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抵靠部延伸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抵靠部具有一第一边界面以及一第二边界面,与所述第一边界面以及所述第二边界面平行且等距离处是一第一边界中心,与所述第一止抵面以及所述第二止抵面平行且等距离处是一第一止抵中心,所述第一边界中心与所述第一止抵中心之间相距一第一偏移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转印纸导引结构另包含有一第二导块,所述第二导块具有一第三止抵面及一第四止抵面且包含有一第二基座以及一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杆部的其中另一,所述第二抵靠部延伸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抵靠部具有一第三边界面以及一第四边界面,与所述第三边界面以及所述第四边界面平行且等距离处是一第二边界中心,与所述第三止抵面以及所述第四止抵面平行且等距离处是一第二止抵中心,所述第二边界中心与所述第二止抵中心之间相距一第二偏移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螺杆另包含有一第一挡块以及一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靠近所述第二螺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靠近所述第一螺杆部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一止抵面以及所述第二止抵面分别为所述第一基座的相对两侧面,所述第三止抵面以及所述第四止抵面分别为所述第二基座的相对两侧面,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一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一挡块,且所述第三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二挡块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边界面与所述第三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一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二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二挡块,且所述第四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一挡块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边界面与所述第四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二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导块另包含有一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止抵面为所述第一基座的其中一侧面,所述第二止抵面为所述第一顶板的其中一侧面,所述第二导块另包含有一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止抵面为所述第二基座的其中一侧面,所述第四止抵面为所述第二顶板的其中一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一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一挡块,且所述第三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二挡块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边界面与所述第三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一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二止抵面止抵所述第四止抵面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边界面与所述第四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二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导块另包含有一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止抵面以及所述第二止抵面分别为所述第一顶板的相对两侧面,所述第二导块另包含有一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抵靠部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止抵面以及所述第四止抵面分别为所述第二顶板的相对两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一止抵面止抵所述第三止抵面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边界面与所述第三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一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揭露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螺杆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直到所述第二止抵面止抵所述第四止抵面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边界面与所述第四边界面之间相距一第二距离。

综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边界中心与第一止抵中心之间相距第一偏移距离,且第二边界中心与第二止抵中心之间相距第二偏移距离,因此当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分别设置于第一螺杆部以及第二螺杆部时,转印纸导引结构的最小进纸宽度即是第一边界面与第三边界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当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分别设置于第二螺杆部以及第一螺杆部时,转印纸导引结构的最小进纸宽度则是第二边界面与第四边界面之间的第二距离,且第二距离不等于第一距离,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具有两种不同的最小进纸宽度(即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故本实用新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可允许用户依据转印纸的宽度来选择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的设置位置,以正确地导引转印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的组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导块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导块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位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1’, 1’’ 转印纸导引结构;

11, 11’, 11’’ 第一导块;

111 第一止抵面;

112 第二止抵面;

113 第一基座;

114 第一抵靠部;

1141 第一边界面;

1142 第二边界面;

1143 第一边界中心;

115 第一止抵中心;

116, 116’, 116’’ 第二顶板;

12, 12’, 12’’ 第二导块;

121 第三止抵面;

122 第四止抵面;

123 第二基座;

124 第二抵靠部;

1241 第三边界面;

1242 第四边界面;

1243 第二边界中心;

125 第二止抵中心;

126, 126’, 126’’ 第二顶板;

13, 13’ 螺杆;

131 第一螺杆部;

132 第二螺杆部;

133 第一挡块;

134 第二挡块;

14 驱动件;

D1 第一偏移距离;

D2 第二偏移距离;

L1, L1’, L1’’ 第一距离;

L2, L2’, L2’’ 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转印纸导引结构1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1的组件爆炸图。本实用新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1可安装于一转印设备(例如打印机),用以导引转印纸沿一预定方向移动。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转印纸导引结构1包含有一第一导块11、一第二导块12、一螺杆13以及一驱动件14,螺杆13耦接于驱动件14,螺杆13具有一第一螺杆部131、一第二螺杆部132、一第一挡块133以及一第二挡块134。第二螺杆部132连接于第一螺杆部131,第一挡块13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靠近第二螺杆部132的一端,第二挡块134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靠近第一螺杆部131的一端。

请参阅图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导块11的前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导块11包含有一第一基座113以及一第一抵靠部114,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以及第二螺杆部132的其中之一,第一抵靠部114延伸于第一基座113,第一抵靠部114具有一第一边界面1141以及一第二边界面1142,与第一边界面1141以及第二边界面1142平行且等距离处是虚拟的一第一边界中心1143。此外,第一导块11另具有一第一止抵面111及一第二止抵面112,在这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抵面111以及第二止抵面112分别为第一基座113的相对两侧面(更具体地说,即用来止抵第一挡块133或第二挡块134的两个侧面),与第一止抵面111以及第二止抵面112平行且等距离处是虚拟的一第一止抵中心115。特别说明的是,第一边界中心1143与第一止抵中心115并未共线,也未共平面,更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界中心1143与第一止抵中心115之间相距一第一偏移距离D1。

请参阅图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导块12的前视图。如图4所示,第二导块12包含有一第二基座123以及一第二抵靠部124,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以及第二螺杆部132的其中另一,第二抵靠部124延伸于第二基座123,第二抵靠部124具有一第三边界面1241以及一第四边界面1242,与第三边界面1241以及第四边界面1242平行且等距离处是虚拟的一第二边界中心1243。此外,第二导块12另具有一第三止抵面121及一第四止抵面122,在这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止抵面121以及第四止抵面122分别为第二基座123的相对两侧面(更具体地说,即用来止抵第一挡块133或第二挡块134的两个侧面),与第三止抵面121以及第四止抵面122平行且等距离处是虚拟的一第二止抵中心125。特别说明的是,第二边界中心1243与第二止抵中心125并未共线,也未共平面,更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边界中心1243与第二止抵中心125之间相距一第二偏移距离D2。

请参阅图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一止抵面111止抵第一挡块133,且第三止抵面121止抵第二挡块134的状态下,第一边界面1141与第三边界面1241之间相距最短的距离,即一第一距离L1,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一种最短进纸宽度。

请参阅图6,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即第一基座113与第二基座123位置互换,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二止抵面112止抵第二挡块134,且第四止抵面122止抵第一挡块133的状态下,第二边界面1142与第四边界面1242之间相距另一种最短的距离,即一第二距离L2,也就是说在第二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二种最短进纸宽度。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印纸导引结构1的最短进纸宽度可通过交换第一基座113与第二基座123(即第一导块11与第二导块12)的设置位置,因此可以提供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两种不同的最短进纸宽度。其中,由于第二边界面1142与第四边界面1242之间的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边界面1141与第三边界面1241之间的第一距离L1,因此当转印纸的宽度小于第一距离L1且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L2时,可通过将转印纸导引结构1设置于图6的第二状态,使转印指导引结构1可以正确地导引转印纸移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块11、第二导块12以及螺杆1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请参阅图7以及图8,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螺杆13’不具有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挡块133以及第二挡块134(或螺杆上的挡块不会止抵导块的组件),第一导块11’包含有一第一顶板116’,第一顶板116’连接于第一抵靠部114远离第一基座113的一侧,而在这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抵面111以及第二止抵面112分别为第一顶板116’的相对两侧面,第二导块12’包含有一第二顶板126’,第二顶板126’连接于第二抵靠部124远离第二基座123的一侧,而在这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止抵面121以及第四止抵面122分别为第二顶板126’的相对两侧面,即第一止抵面111以及第二止抵面112分别为第一顶板116’上用来与第二导块12’的第二顶板126互相止抵的侧面,而第三止抵面121以及第四止抵面122分别为第二顶板126’上用来与第一导块11’的第一顶板116’互相止抵的侧面)。

如 图7所示,当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时,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一止抵面111止抵第三止抵面121的状态下,第一边界面1141与第三边界面1241之间相距最短的距离,即一第一距离L1’,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一种最短进纸宽度。

如 图8所示,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二止抵面112止抵第四止抵面122的状态下,第二边界面1142与第四边界面1242之间相距最短的距离,即一第二距离L2’,也就是说在第二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二种最短进纸宽度。

换句话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块11’与第二导块12’是通过第一顶板116’与第二顶板126’互相止抵以形成第一距离L1’或是第二距离L2’,而不是通过基座与挡块互相止抵。

请参阅图9以及图10,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一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第一导块11’’包含有第一顶板116’’,第一顶板116’’连接于第一抵靠部114远离第一基座113的一侧,第二导块12’’包含有第二顶板126’’,第二顶板126’’连接于第二抵靠部124远离第二基座123的一侧。在这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抵面111为第一基座113的其中一侧面,第二止抵面112为第一顶板116’’中与第一基座113的第一止底面111彼此相对的一侧面,第三止抵面121为第二基座123的其中一侧面,第四止抵面122为第二顶板126’’中与第二基座123的第三止抵面121彼此相对的一侧面。

如 图9所示,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一止抵面111止抵第一挡块133,且第三止抵面121止抵第二挡块134的状态下,第一边界面1141与第三边界面1241之间相距最短的距离,即第一距离L1’’,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一种最短进纸宽度。

如 图10所示,第一基座113设置在第二螺杆部132,第二基座123设置在第一螺杆部131,在驱动件14驱动螺杆13以分别带动第一基座113以及第二基座123彼此靠近,直到第二止抵面112止抵第四止抵面122的状态下,第二边界面1142与第四边界面1242之间相距最短的距离,即第二距离L2’’,也就是说在第二状态下,转印纸导引结构1’’提供了第二种最短进纸宽度。

换句话说,于本实施例中,当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一导块11’’与第二导块12’’是通过第一基座113止抵于第一挡块133且第二基座123止抵于第二挡块134以形成第一距离L1’’,而当转印纸导引结构1’’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第一导块11与第二导块12是通过第一顶板116’’止抵于第二顶板126’’以形成第二距离L2’’。

相较于现有技术,于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边界中心与第一止抵中心之间相距第一偏移距离,且第二边界中心与第二止抵中心之间相距第二偏移距离,因此当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分别设置于第一螺杆部以及第二螺杆部时,转印纸导引结构的最小进纸宽度即是第一边界面与第三边界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当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分别设置于第二螺杆部以及第一螺杆部时,转印纸导引结构的最小进纸宽度则是第二边界面与第四边界面之间的第二距离,且第二距离不等于第一距离。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具有两种不同的最小进纸宽度(即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故本实用新型的转印纸导引结构可允许用户依据转印纸的宽度来选择第一导块以及第二导块的设置位置,以正确地导引转印纸。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