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5503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甜筒套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夏季的到来,很多人们都爱吃冰爽的食物,尤其是甜筒,但是商家为了食品卫生安全就会将甜筒底部套有安全纸袋,但还甜筒的每天销量比较大,所以人工就会反复将甜筒套上纸袋,但是数量很多费时费力,因此设置本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包括矩形基座,所述矩形基座上表面设有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内嵌装有一组转动轴,所述其中一个转动轴一端设有一号微型电机,所述每个转动轴上设有一组轴承,所述每个轴承上套有转动轮,所述两组转动轮上设有传送带,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N形架,所述N形架下表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电控小车,所述电控小车下表面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气缸,所述一号微型气缸伸缩端下表面设有旋转端向下的二号微型电机,所述二号微型电机旋转端上设有夹手,所述矩形箱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矩形箱体侧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于一号微型电机电控小车、一号微型气缸和二号微型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矩形基座下表面四角处设有摩擦垫。

所述夹手上设有摩擦垫A。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有效帮助人们将甜筒套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矩形基座;2、矩形箱体;3、矩形通槽;4、转动轴;5、一号微型电机;6、轴承;7、传送带;8、N形架;9、滑轨;10、电控小车;11、一号微型气缸;12、二号微型电机;13、夹手;14、蓄电池;15、控制器;16、摩擦垫;17、摩擦垫A;18、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甜筒套袋装置,包括矩形基座(1),所述矩形基座(1)上表面设有矩形箱体(2),所述矩形箱体(2)上表面加工有矩形通槽(3),所述矩形通槽(3)内嵌装有一组转动轴(4),所述其中一个转动轴(4)一端设有一号微型电机(5),所述每个转动轴(4)上设有一组轴承(6),所述每个轴承(6)上套有转动轮(18),所述两组转动轮(18)上设有传送带(7),所述矩形箱体(2)上表面N形架(8),所述N形架(8)下表面设有滑轨(9),所述滑轨(9)上设有电控小车(10),所述电控小车(10)下表面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气缸(11),所述一号微型气缸(11)伸缩端下表面设有旋转端向下的二号微型电机(12),所述二号微型电机(12)旋转端上设有夹手(13),所述矩形箱体(2)内设有蓄电池(14),所述矩形箱体(2)侧表面设有控制器(15),所述蓄电池(14)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5)分别于一号微型电机(5)电控小车(10)、一号微型气缸(11)和二号微型电机(12)电性连接;所述矩形基座(1)下表面四角处设有摩擦垫(16);所述夹手(13)上设有摩擦垫A(17)。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基座上表面设有矩形箱体,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嵌装有一组转动轴,其中一个转动轴一端设有一号微型电机,每个转动轴上设有一组轴承,每个轴承上套有转动轮,两组转动轮上设有传送带,矩形箱体上表面N形架,N形架下表面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电控小车,电控小车下表面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气缸,一号微型气缸伸缩端下表面设有旋转端向下的二号微型电机,二号微型电机旋转端上设有夹手,矩形箱体内设有蓄电池,矩形箱体侧表面设有控制器,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于一号微型电机电控小车、一号微型气缸和二号微型电机电性连接,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有效帮助人们将甜筒套袋,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控制器打开,本装置开始正常工作,矩形箱体内的蓄电池可持续进行蓄电,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的矩形通槽用来承载转动轴,一组转动轴由其中一个转动轴一端的一号微型电机带动旋转,同时转动轴上一组轴承上套的转动轮带动传送带运动,传送带用来承放甜筒,当传送带上放满甜筒时,传送带停止,矩形箱体上表面N形架下表面滑轨上的电控小车开始运动,带动电控小车下表面的一号微型气缸上下伸缩运动,由于电性连接微型气缸伸缩端下表面的二号微型电机开始旋转带动电机旋转端上的夹手夹取塑料袋对甜筒进行套袋,此时用于甜筒套袋装置开始正常工作运行,矩形基座下表面四角处的摩擦垫具有固定装置的作用,夹手上的摩擦垫A具有防滑作用能够更好地夹取塑料袋。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