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658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产品种类的增多和生产线速度的不断提高,产品在制作工程中出现不等速传递的工况越来越多,速度差值也是越来越大。以最常见的卫生巾制造为例。一般卫生巾产品的长度为280mm,宽度为100mm。卫生巾在被贴上小包膜之前是按长度方向输送,上小包膜时按照宽度方向传递,假定产品直行的间距,与小薄膜超出产品宽度的值相等,这样单个产品就存在180mm的速度差。按照主流卫生巾机器1000片/分钟的生产速度。一分钟就存在速度差180米,即3米/秒。现在行业内通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产品通过多个转移轮逐级降速,从而实现稳定传递。但当卫生巾设备提速到2000片/分钟或者更高的速度,传统多辊降速转移已不能保证传递的稳定性。且相对而言卫生巾远比其他需要传递的卫生产品或片状材料硬度要高,其他的片状材料则可能在速度差超过100米/分时,就不能稳定传递,表现为被传递物缺失、串位、起皱等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设备商进一步研发了可变速传递装置,如申请号为201320728918.9的缩距旋转轮毂装置,提供了一种变速传递解决方案,其通过机械结构改变吸附盘相对旋转中心的半径,从而实现在接收和丢弃位置形成速度差。该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圆周上的吸附盘相对旋转中心的半径都不相同,整套装置旋转时处于偏心状态,同时旋转的零件过多,质量大,高速运行寿命很难保证。又如申请号为201110316230.5的可变距片状软体吸附传送方法及装置,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由机械连杆改变吸附盘的间距,从而实现在接收和丢弃位置形成速度差。该套解决方案的缺陷在于吸附盘在接收和丢弃片状材料的工作期间,吸附盘的速度一直在变化,不能与对应的输送机构等速。若要使片状材料在传递瞬间的速度恒定,则需制作异形凸轮来取代现在的圆形凸轮,结果是恶化凸轮和连杆的工作环境,同样很难达到高转速需求。此外以上解决方案的共同缺陷还在于面对动辄几个码在同一机器生产的需求,不能做到依靠自身的调节同时满足不同码产品在接收处和丢弃处与对应的输送装置完全等速的转移片状材料。其结果是换码生产时需要更换整套变距机构或者调节变距结构在可接受的速度偏差范围内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直线电机取代以往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的;可实现片状材料在接收和丢弃的传递期间,旋转盘速度始终与两侧对应的输送设备速度相等,可实现片状材料的高速且稳定输送的;面对换码生产需求,无需更换整套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稳定性提高的非机械变距且无极变速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片状材料输送机构,其包括旋转盘,旋转盘上同心安装有次级圈,次级圈的圆周上同轨安装有多个直线电机初级,各直线电机初级上均安装有用于吸附卫生用品片状材料的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阶段: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右侧设有第一转移轮,且左侧设有第二转移轮;其中,第一转移轮以速度V1向输送机构的右侧传递卫生用品的片状材料;第二转移轮以速度V2从输送机构的左侧接收片状材料,V1>V2。

运输阶段:吸附装置从第一转移轮接收片状材料,从开始接收片状材料到接收完毕,该吸附装置的速度始终为V1。接收片状材料完成后,吸附装置在随旋转盘公转的同时,吸附装置通过直线电机初级减速,速度从V1逐渐降低到V2。吸附装置以速度V2向第二转移轮传递片状材料,直至传递结束。

回程阶段:吸附装置丢弃片状材料后,通过直线电机初级逐渐加速,从V2加速到V1。保证在吸附装置开始接收片状材料之前,速度稳定为V1。

因此,旋转盘始终在主机内匀速同步转动,而所有吸附装置在第一转移轮和第二转移轮之间,加减速循环运输片状材料。

公知地,直线电机可以看做是普通旋转电机沿半径径向剖切展开而成。旋转电机的转子成为直线电机的次级,旋转电机的定子成为直线电机的初级。一般将具有硅钢片和线圈绕组的次级加长成为导轨。初级与次级之间通过磁力形成气隙,从而实现初级在次级上无摩擦运动。此外直线电机动作可以由伺服程序精确控制。虽然直线电机可以用于磁悬浮列车这样的重型运输设备,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轻量化,紧凑的应用在工业细分领域正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了本方案独特结构的直线电机,才实现了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最终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线电机取代以往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实现片状材料在接收和丢弃的传递期间,旋转盘两端的吸附装置速度始终与两侧对应的输送设备的速度完全相等,实现片状材料的高速且稳定输送;

2.采用直线电机取代以往的机械结构,面对换码生产需求,无需更换整套片状材料输送机构,只用改动程序即可;

3.直线电机取代以前的机械结构,运行时摩损、噪音和疲劳失效减少,维修保养变的简单,整套装置的稳定性提高;

4.本实用新型将直线电机置于旋转的本体,即旋转盘上,旋转盘的旋转速度为匀速,而各直线电机初级只用在次级圈上做加减速运动,打破直线电机相对本行业的的速度和载荷限制,是一种非机械变距和无极变速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运行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旋转方向。

其中:1.旋转盘,11.轴套,12.盘体,13.转轴,14.外筒;21.次级圈,22.直线电机初级;3.吸附装置,32.吸气接头,33.吸附孔;4.负压装置,41.负压仓,42.配气盘,43.进气嘴;L1.第一转移轮;L2.第二转移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旋转盘1,旋转盘1上同心安装有次级圈21,次级圈21的圆周上同轨安装有多个直线电机初级22,各直线电机初级22上均安装有用于吸附卫生用品片状材料的吸附装置3。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5所示,初始阶段:本实施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右侧设有第一转移轮L1,且左侧设有第二转移轮L2;其中,第一转移轮L1以速度V1向输送机构的右侧传递卫生用品的片状材料;第二转移轮L2以速度V2从输送机构的左侧接收片状材料,V1>V2。

运输阶段:吸附装置3从第一转移轮L1接收片状材料,从开始接收片状材料到接收完毕,该吸附装置3的速度始终为V1。接收片状材料完成后,吸附装置3在随旋转盘1公转的同时,吸附装置3通过直线电机初级22减速,速度从V1逐渐降低到V2。吸附装置3以速度V2向第二转移轮L2传递片状材料,直至传递结束。

回程阶段:吸附装置3丢弃片状材料后,通过直线电机初级22逐渐加速,从V2加速到V1。保证在吸附装置3开始接收片状材料之前,速度稳定为V1。

因此,旋转盘1始终在主机内匀速同步转动,而所有吸附装置3在第一转移轮L1和第二转移轮L2之间,加减速循环运输片状材料。

公知地,直线电机可以看做是普通旋转电机沿半径径向剖切展开而成。旋转电机的转子成为直线电机的次级,旋转电机的定子成为直线电机的初级。一般将具有硅钢片和线圈绕组的次级加长成为导轨。初级与次级之间通过磁力形成气隙,从而实现初级在次级上无摩擦运动。此外直线电机动作可以由伺服程序精确控制。虽然直线电机可以用于磁悬浮列车这样的重型运输设备,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轻量化,紧凑的应用在工业细分领域正是本实施例应用了各附图中独特结构的直线电机,才实现了本实施例要解决的最终技术问题,并最终具有以下针对性的有益技术效果:

一.本实施例采用直线电机取代以往的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实现片状材料在接收和丢弃的传递期间,旋转盘1两端的吸附装置3速度始终与两侧对应的输送设备的速度完全相等,实现片状材料的高速且稳定输送;

二、采用直线电机取代以往的机械结构,面对换码生产需求,无需更换整套片状材料输送机构,只用改动程序即可;

三、直线电机取代以前的机械结构,运行时摩损、噪音和疲劳失效减少,维修保养变的简单,整套装置的稳定性提高;

四、本实施例将直线电机置于旋转的本体,即旋转盘1上,旋转盘1的旋转速度为匀速,而各直线电机初级22只用在次级圈21上做加减速运动,打破直线电机相对本行业的的速度和载荷限制,是一种非机械变距和无极变速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具体地,旋转盘1包括轴套11、转轴13和盘体12,轴套11用于固定于外部的支架上,转轴13通过轴承安装于轴套11中,盘体12固定连接于转轴13的输出端,次级圈21固定于盘体12上。

本实施例的轴套11与外部的机架固定,用于承托本实施例的整套结构。盘体12通过转轴13相对轴套11能够转动。其旋转动能由外部动力源提供。盘体12的转速与动力机械的速度同步匹配。

进一步地,片状材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负压装置4,吸附装置3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吸附孔33,且侧面设有吸气接头32;吸气接头32通过吸附装置3内部的空腔与吸附孔33连通;各吸气接头32均通过气管(图中未示出)与负压装置4连通;本实施例另外集成了负压装置4,相当于设置一个负压总管,外部气源通过负压总管连接各吸气接头32,节省了气管的安装长度,一体化设置,节约空间。

进一步地,负压装置4包括相互密封配合的配气盘42和负压仓41,负压仓41与外部气源连通,且固定于轴套11上,配气盘42固定于盘体12上,配气盘42上贯穿有多个进气嘴43;进气嘴43均依次穿过盘体12、通过气管与吸气接头32一一对应连通,可以同时保证各吸气接头32中的负压传输和盘体12的转动,实施方便,同时保证密封。

进一步地,盘体12从吸附位置往解吸位置旋转的角度线与负压仓41外形重合;负压仓41可为正多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各种形状的仓体,只要其与盘体12从吸附位置往解吸位置旋转的角度线重合,即能适用。

进一步地,负压仓41为夹角>180°的扇形仓体,负压仓41的中心轴线与盘体12圆心重合,且始终与盘体12从吸附位置往解吸位置旋转的轨迹重合。负压仓41固定于轴套11上,即始终位于在盘体12上部的大半部分,不随盘体12转动。当盘体12转动时,首先负压仓41通过位于仓内的各进气嘴43,然后穿过盘体12并通过气管与相应的吸气接头32连通,即只有盘体12上部的大半部分的吸附装置3的各吸附孔33才可以吸附片状材料。盘体12的水平直径线上的两端即分别为吸附和解吸卫生用品片状材料的位置,保证了本实施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的吸附和解吸功能。另外,盘体12下部的小半部分的吸附装置3不需吸附片状材料,所以不需负压,因此可有效减小负压仓41的体积,保证两端的吸附和解吸功能。

进一步地,盘体12的外缘固定有外筒14,盘体12和外筒14构成盆体状,次级圈21同心固定于外筒14外壁,负压仓41和配气盘42设于外筒14内;可有效减小本实施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体积,减小安装空间。

优选地,次级圈21的圆周上同轨安装有十个直线电机初级22,本实施例的片状材料输送机构以10*N片/分钟的速度运行,则盘体12以N转/分钟的速度运行。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