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夹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61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摆动夹取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摆动夹取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经常会需要将产品从一个工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位。传统的工位转移机构一般采用上下气缸与水平气缸分步运行带动搬送组件实现搬送产品的目的,结构和动作复杂,转移效率低,制造成本和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摆动夹取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摆动夹取机构,包含有:旋转气缸、转轴、旋转拨杆、导轨支撑板、导向轮、导向轴、拖动支架、抓料手指气缸、纵向导轨和横向导轨;

所述横向导轨固定于导轨支撑板上,纵向导轨可沿横向导轨横向移动地设于横向导轨上,拖动支架可沿纵向导轨纵向移动地设于纵向导轨上,抓料手指气缸固定于拖动支架上,导向轴设于拖动支架上,导向轮可转动地设于导向轴上;

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导轨支撑板上,旋转气缸的转子连接转轴,旋转拨杆通过其一端固定于转轴上,导轨支撑板上设有运行导轨,旋转拨杆的另一端设有导槽;所述导向轴穿过导槽,导向轮在运行导轨中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抓料手指气缸在拖动支架上设置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运行导轨的两端设有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机构改进实现由一个气缸带动夹取机构的多向动作,减少了机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转移效率,节约能源和使用成本,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斜视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斜视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摆动夹取机构,如图1~3所示,包含有:旋转气缸1、转轴2、旋转拨杆3、导轨支撑板4、导向轴51、导向轮52、拖动支架6、抓料手指气缸7、纵向导轨8和横向导轨9。

如图1所示,横向导轨9固定于导轨支撑板4上,纵向导轨8可沿横向导轨横向移动地设于横向导轨9上,拖动支架6可沿纵向导轨纵向移动地设于纵向导轨8上,抓料手指气缸7固定于拖动支架6上,导向轴51设于拖动支架6上,导向轮52可转动地设于导向轴51上。

如图2所示,转轴2可转动地设于导轨支撑板4上,旋转气缸1的转子连接转轴2,旋转拨杆3通过其一端固定于转轴2上,导轨支撑板4上设有运行导轨41,旋转拨杆3的另一端设有导槽。导向轴51穿过导槽,导向轮52在运行导轨41中运行。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抓料手指气缸7通过其手指夹住产品后,旋转气缸1通过转轴2带动旋转拨杆3旋转(摆动)。导向轴51穿过旋转拨杆3上的导槽,导槽的长度能够满足导向轮52在运行导轨41中移动时导向轴51与转轴2之间的距离变化。

旋转拨杆3的摆动促使导向轮52从运行导轨41的起点向终点移动,导向轮52的移动轨迹可分解成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导向轮52的移动带动拖动支架6同轨迹的移动,通过横向导轨9可满足拖动支架6的横向移动,通过纵向导轨8可满足拖动支架6的纵向移动。

当导向轮52沿运行导轨41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拖动支架6带动抓料手指气缸7及其所夹紧的产品到达所要转移的位置处,然后抓料手指气缸7松开手指即完成了产品的位置转移工作。复位的过程与以上产品的转移过程路径相同,方向相反。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为了提高效率,往往有多个产品需要同时进行某一工序的操作。因而,本实用新型中,可在拖动支架6上并列设置多个抓料手指气缸,依靠这些抓料手指气缸的同步动作实现多个产品的位置转移。特别地可将拖动支架6设计成十字形,多个抓料手指气缸设在十字形拖动支架的横架上,导向轴51和导向轮52设于十字形拖动支架的竖架底端,结构简洁,动作可靠。在运行导轨41的两端设有挡块,依靠挡块限定竖架底端移动的两个端点,从而避免导向轮52与运行导轨41产生机械冲击而缩短使用寿命。

以上所记载,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