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073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控制面板用于乘客控制电梯的工作状态,通常它设置有多个用于选择楼层的楼层按钮,控制电梯门打开的开门按钮,控制电梯门关闭的关门按钮。通过楼层按钮、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即可实现乘客对电梯的控制。然而电梯出现故障而停止工作是不能绝对避免的,电梯中为封闭空间,一旦电梯停止工作,乘客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并求救。为此,还在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上设置了报警按钮。在电梯出现故障而停止时,乘客可以通过操作报警按钮使电梯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向外界求救。目前,报警按钮多是通过下压的方式进行驱动传动,由于该种方式与其他楼层按钮的触发方式相同,因此,当乘客注意力不集中时,则极易误触报警按钮,使电梯在正常工作期间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梯面板上,在保证能对报警开关进行灵敏的手动控制的前提下,可使报警按钮的驱动传动方式与其他按钮的触发方式有明显差异,这样,可大大减少乘客误触碰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同轴设置的固定轮及触发开关组件,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固定轮和触发开关组件均安装在支撑板上,触发开关组件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位于第二传动轮的两侧;

触发开关组件包括安装于支撑板上的安装板、报警开关及触发板,报警开关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通过弹性件与触发板相连,弹性件作用于触发板使得触发板与报警开关相分离;

固定轮上于靠近触发开关组件的区域内偏心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轮上,使得活动杆可相对固定轮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可作用于触发板使得触发板与报警开关相贴合,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其端面的条形开口;

第二传动轮于靠近固定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穿过条形开口的定位柱,定位柱可在条形开口内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触发开关组件和第一传动轮可分别位于第二传动轮的上下两侧,这时,报警开关安装在安装板的下端面,条形开口则贯穿活动杆的前后端面。

零位状态时,也即触发板与报警开关相分离时,活动杆设有条形开口的那端则位于固定轮的低位处,定位柱亦位于该低位处。当有突发情况时,则转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通过其与第一传动轮之间的啮合亦发生转动,从而,则带动定位柱亦跟随第二传动轮一起进行移动。在前述移动过程中,通过条形开口与定位柱之间的配合,活动杆则绕着其与固定轮的铰接点发生转动,在该转动过程中,活动杆则会从低位处转动至高位处,从而,逐步向上作用于触发板,使得触发板能克服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与报警开关相贴合。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啮合配合以及定位柱与条形开口之间的滑动配合,则可将施加给第一传动轮的动能传递给活动杆,使得活动杆能对触发板与报警开关之间的贴合或者分离进行有效控制。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梯面板上,在保证能对报警开关进行灵敏的手动控制的前提下,可使报警按钮的驱动传动方式与其他按钮的触发方式有明显差异,这样,可大大减少乘客误触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片。本实用新型中,当乘客在转动第一传动轮的过程中,定位柱会在条形开口内进行移动,也即从条形开口的底端逐步移动至条形开口的顶端,当定位柱经过弹性片,弹性片被压缩再释放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如此,可进一步通过声音的方式提示乘客触发了报警开关。

为实现定位柱与弹性片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设置有两个,两弹性片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开口内壁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条形开口的中部区域。

为避免触发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报警开关之间的距离过长或者每次复位间距不一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开关组件还包括有限位板,限位板固连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触发板使得:触发板与限位板相贴合,且触发板与所述报警开关相分离。

为提高触发板与报警开关配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报警开关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的自由端面设置有转动标识。如此,可便于乘客转动第一传动轮,同时,也可便于知晓转动的角度量。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设有所述条形开口的那一端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圆弧面可设置为与固定轮同轴的弧形面,这样,既可便于活动杆与触发板之间的配合,也可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啮合配合以及定位柱与条形开口之间的滑动配合,则可将施加给第一传动轮的动能传递给活动杆,使得活动杆能对触发板与报警开关之间的贴合或者分离进行有效控制。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梯面板上,在保证能对报警开关进行灵敏的手动控制的前提下,可使报警按钮的驱动传动方式与其他按钮的触发方式有明显差异,这样,可大大减少乘客误触碰的可能性。

2、本实用新型中,当乘客在转动第一传动轮的过程中,定位柱会在条形开口内进行移动,也即从条形开口的底端逐步移动至条形开口的顶端,当定位柱经过弹性片,弹性片被压缩再释放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如此,可进一步通过声音的方式提示乘客触发了报警开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零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触发板与按钮开关相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支撑板,2-第一传动轮,3-第二传动轮,4-固定轮,5-活动杆,6-条形开口,7-弹性片,8-定位柱,9-报警开关,10-安装板,11-触发板,12-弹性件,13-限位板,14-转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电梯用报警传动结构,包括支撑板1、第一传动轮2、与第一传动轮2啮合的第二传动轮3、与第二传动轮3同轴设置的固定轮4及触发开关组件,第一传动轮2和第二传动轮3均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上,固定轮4和触发开关组件均安装在支撑板1上,触发开关组件和第一传动轮2分别位于第二传动轮3的两侧;

触发开关组件包括安装于支撑板1上的安装板10、报警开关9及触发板11,报警开关9安装在安装板10上,安装板10通过弹性件12与触发板11相连,弹性件12作用于触发板11使得触发板11与报警开关9相分离;

固定轮4上于靠近触发开关组件的区域内偏心设置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一端铰接于固定轮4上,使得活动杆5可相对固定轮4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可作用于触发板11使得触发板11与报警开关9相贴合,活动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贯穿其端面的条形开口6;

第二传动轮3于靠近固定轮4的端面上设置有穿过条形开口6的定位柱8,定位柱8可在条形开口6内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触发开关组件和第一传动轮2可分别位于第二传动轮3的上下两侧,这时,报警开关9安装在安装板10的下端面,条形开口6则贯穿活动杆5的前后端面。为取材便捷,弹性件12可选用压缩弹簧。

零位状态时,也即触发板11与报警开关9相分离时,活动杆5设有条形开口6的那端则位于固定轮4的低位处,定位柱8亦位于该低位处。当有突发情况时,则转动第一传动轮2,第二传动轮3通过其与第一传动轮2之间的啮合亦发生转动,从而,则带动定位柱8亦跟随第二传动轮3一起进行移动。在前述移动过程中,通过条形开口6与定位柱8之间的配合,活动杆5则绕着其与固定轮4的铰接点发生转动,在该转动过程中,活动杆5则会从低位处转动至高位处,从而,逐步向上作用于触发板11,使得触发板11能克服弹性件12的支撑作用与报警开关9相贴合。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3之间的啮合配合以及定位柱8与条形开口6之间的滑动配合,则可将施加给第一传动轮2的动能传递给活动杆5,使得活动杆5能对触发板11与报警开关9之间的贴合或者分离进行有效控制。将实施例应用于电梯面板上,在保证能对报警开关9进行灵敏的手动控制的前提下,可使报警按钮的驱动传动方式与其他按钮的触发方式有明显差异,这样,可大大减少乘客误触碰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条形开口6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片7。本实施例中,当乘客在转动第一传动轮2的过程中,定位柱8会在条形开口6内进行移动,也即从条形开口6的底端逐步移动至条形开口6的顶端,当定位柱8经过弹性片7,弹性片7被压缩再释放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如此,可进一步通过声音的方式提示乘客触发了报警开关。

为实现定位柱8与弹性片7之间的配合,优选地,所述弹性片7设置有两个,两弹性片7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开口6内壁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条形开口6的中部区域。

为避免触发板11在弹性件12的作用下与报警开关9之间的距离过长或者每次复位间距不一的情况,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组件还包括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固连在所述支撑板1上,所述弹性件12作用于所述触发板11使得:触发板11与限位板13相贴合,且触发板11与所述报警开关9相分离。

为提高触发板11与报警开关9配合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弹性件12套设在所述报警开关9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轮2连接有转动手柄14,转动手柄14的自由端面设置有转动标识。如此,可便于乘客转动第一传动轮2,同时,也可便于知晓转动的角度量。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5设有所述条形开口6的那一端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圆弧面可设置为与固定轮4同轴的弧形面,这样,既可便于活动杆5与触发板11之间的配合,也可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