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73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葫芦,具体是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



背景技术:

手拉葫芦的外壳材质是优质合金钢,坚固耐磨,安全性能高。手拉葫芦向上提升重物时,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下降时逆时针拽动手拉链条,制动座跟刹车片分离,棘轮在棘爪的作用下静止,五齿长轴带动起重链轮反方向运行,从而平稳升降重物。

现有的手动葫芦在使用的时候经常是连续工作非常长的时间,而且有很多工厂是倒班制,因此导致了手动葫芦的连续不间断的使用,手动葫芦内部起重链余内部的机械构件长期长时间在一起摩擦会产生大量的温度,导致起重链的机械磨损大,容易断链,而且手动葫芦内部由于大量热量的产生导致机械器件的损耗也很大,过热也会导致内部的润滑成都不够,对手动葫芦的使用有着严重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转动轴、起重链、齿轮箱、挂钩、手链、容纳腔A、容纳腔B、凸纹、凸块、引流管、凹槽、滚珠、容纳腔C、电机、风叶、风管构成,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挂钩,所述挂钩与装置本体的外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挂钩的作用将装置本体整体悬挂起来,所述装置本体的右部设置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装置本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装置本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置起重链,所述起重链通过转动轴的转动进行位移,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容纳腔A,所述容纳腔A通过螺钉与装置本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容纳腔A的内部装有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的作用是起重链与转动轴之间更加润滑,避免长时间摩擦导致损坏,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凸纹,所述凸纹与转动轴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上方设置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容纳腔A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凸纹之间相接处,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设置容纳腔C,所述容纳腔C的右壁与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螺钉紧固,所述容纳腔C的内部设置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架与容纳腔C的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风叶,所述风叶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风管,所述风管与装置本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风管的端部与容纳腔C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箱的内部设置限载器、齿轮和手链,通过限载器、齿轮和手链的相互配合作用进行手动起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下方设置容纳腔B,所述容纳腔B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内壁,所述容纳腔B上设置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容纳腔B的内部相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转动轴的端部相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的中部设置凹槽,通过凹槽的作用使润滑油从滚珠的侧壁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纹的端部设置凸块,所述凸块与凸纹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滚珠,所述滚珠活动设置在引流管的内部通过凸纹的转动,使凸块与滚珠相互接触并且将滚珠顶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管上均匀设置圆孔,通过电机的作用带动风叶进行转动而产生的风从风管的端部进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润滑机构避免转动轴与起重链连接处干燥,润滑效果好;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对装置本体内部的机械器件进行散热,避免装置本体内部的机械器件长期运转转动轴与起重链之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装置本体长期运转因过热导致的机械损耗小,避免装置本体断链,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断链手动葫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断链手动葫芦中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断链手动葫芦中润滑机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转动轴、3-起重链、4-齿轮箱、5-挂钩、6-手链、7-容纳腔A、8-容纳腔B、9-凸纹、10-凸块、11-引流管、12-凹槽、13-滚珠、14-容纳腔C、15-电机、16-风叶、17-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防断链手动葫芦,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主要是由转动轴2、起重链3、齿轮箱4、挂钩5、手链6、容纳腔A7、容纳腔B8、凸纹9、凸块10、引流管11、凹槽12、滚珠13、容纳腔C14、电机15、风叶16、风管17构成,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设置挂钩5,所述挂钩5与装置本体1的外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挂钩5的作用将装置本体1整体悬挂起来,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部设置齿轮箱4,所述齿轮箱4与装置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4的内部设置限载器、齿轮和手链6,通过限载器、齿轮和手链6的相互配合作用进行手动起重,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转动轴2的端部设置起重链3,所述起重链3通过转动轴2的转动进行位移,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容纳腔A7,所述容纳腔A7通过螺钉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容纳腔A7的内部装有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的作用是起重链3与转动轴2之间更加润滑,避免长时间摩擦导致损坏,所述转动轴2的下方设置容纳腔B8,所述容纳腔B8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内壁,所述容纳腔B8上设置引流管11,所述引流管11与容纳腔B8的内部相连通,引流管11的另一端与转动轴2的端部相接处,通过容纳腔B8的作用对对于的润滑油进行回收收集,节约资源。

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设置凸纹9,所述凸纹9与转动轴2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的上方设置引流管11,所述引流管11的一端与容纳腔A7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凸纹9之间相接处,所述引流管11的中部设置凹槽12,所述凸纹9的端部设置凸块10,所述凸块10与凸纹9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11的内部设置滚珠13,所述滚珠13活动设置在引流管11的内部通过凸纹9的转动,使凸块10与滚珠13相互接触并且将滚珠13顶起,此时容纳腔A7内部的润滑剂通过引流管11流出来,通过凸块10、凹槽12和滚珠13的作用使润滑剂作用在凸纹9上,对凸纹9与转动轴2进行润滑,避免转动轴2与起重链3连接处干燥,润滑效果差,长期摩擦机械损耗大,容易造成断链。

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设置容纳腔C14,所述容纳腔C14的右壁与装置本体1之间通过螺钉紧固,所述容纳腔C14的内部设置电机15,所述电机15通过支架与容纳腔C14的端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的底部设置风叶16,所述风叶16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5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设置风管17,所述风管17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风管17的端部与容纳腔C1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风管17上均匀设置圆孔,通过电机15的作用带动风叶16进行转动而产生的风从风管17的端部进入,然后通过圆孔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机械器件进行散热,避免装置本体1内部的机械器件长期运转,转动轴2与起重链3之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起重链3磨损容易断裂发生危险。

手动葫芦的工作原理:手拉葫芦向上提升重物时,顺时针拽动手动链条、手链轮转动,下降时逆时针拽动手拉链条,制动座跟刹车片分离,棘轮在棘爪的作用下静止,五齿长轴带动起重链轮反方向运行,从而平稳升降重物,本申请中手动葫芦的制动装置采用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通过制动装置以解决手动葫芦的制动问题,达到了制动的效果,根据用户要求给手动胡芦设定提升时的限载值,即打滑点;调整润压螺母,碟形弹簧压紧限载体,使得限载体的外锥面、制动螺母的内锥面分别与于链轮(换向棘轮)的2个锥面紧密贴合,形成两对摩擦副,从而产生限载瘁擦力矩;提升重物时,拉动手拉链(或扳动手柄)若负载大于限载值,此时手拉力矩大于限载摩擦力矩,锥面问打滑警示超载,若负载小于限载值,此时可以安全正常工作,在此不再详细阐述,只要使得手动葫芦实现制动即可。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