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40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物运输专用车厢或罐体,特别是一种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采用槽罐类或者是罐体式等大型车载容器的货运车辆大多为专用车辆,所述大型车载容器往往只能装运单一品种的物料,特别是一些粉粒状(如散装水泥)、液态(如油料)等特殊物料,都需要专用的密封容器,且该密封容器只能专类专用,难以再装载其他普通货物,与装载普通货物的车厢容器不可相互兼容,由此一来,这些专用车辆都大多只能单趟运输,回程往往放空,导致车辆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也不符合低碳减排的环保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车辆利用率高、环保、并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包括有上顶板和下底板,下底板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侧板连接;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中板、囊裙和升降装置,中板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升降装置固定安装于下底板上,而升降顶端则与中板连接,囊裙为可折叠的密闭材料制成,囊裙的上沿边沿着中板的周沿边分布并与中板密闭连接,囊裙的下沿边沿着下底板的内侧边沿分布,并与下底板密闭连接,由此囊裙、下底板和中板构成了一密封空间。

升降装置能够带动中板上升或下降,而囊裙为一种由不透水的密闭材料制成的圈裙,即形成环围的裙状构造。当需要装载散装粉粒物或散装液体物料时,启动升降装置,此时中板上升,随着中板上升,囊裙逐渐展开,直至中板上升与上顶板重合,形成双层的车厢顶棚,此时囊裙完全展开,并紧贴在侧板上,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便可装载粉粒状或液态物料。

当运输车辆卸载掉专用物料,或者不用于运载专用物料时,可通过升降装置下降中板,并带动囊裙自动有序的收叠在中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预留空间中,直至中板下降至最低,此时中板便成为车载容器的“下底板”,其与上顶板之间形成了另一种运载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装载普通货物进行运输。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兼容有两种装运空间,一为特殊专用物料的密封空间,由活动上升的中板、囊裙和下底板组成;一为普通货物的装载空间,由活动下降的中板、侧板以及上顶板组成。这样,所述的专用车辆便可根据需要进行装载运输,大大提高了车辆利用率,避免了回程放空或者去程放空,增加了货运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能满足低碳减排的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囊裙或者为一种柔性材料制成,或者为一种手风琴折叠状的弹性材料制成。

柔性材料可以是密不透水、不透气的油布、塑料等材料;弹性材料可以是软金属、塑胶等材料。所述囊裙需要具备能够折叠收纳,且密闭性好的性能,上述两种材料均可选择。

所述升降装置或者为一种液压升降器,或者为一种电动升降装置。

升降装置可以采用市售升降产品,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以能够支撑中板为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中板和囊裙将车载容器隔离成两种不同的装运空间,以兼容不同性态物料的运输需求,实现了一体多用且互不污染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车辆利用率,避免了回程放空或者去程放空,增加了货运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能满足低碳减排的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1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1,具有兼容性的大型车载容器,包括有上顶板1、中板2和下底板3,下底板3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上顶板1与下底板3之间通过侧板4连接;还包括有囊裙5和升降装置6,中板2位于上顶板1和下底板3之间;升降装置6固定安装于下底板3上,而升降顶端则与中板2连接,囊裙5为可折叠的密闭材料制成,囊裙5的上沿边沿着中板2的周沿边分布并与中板2密闭连接,囊裙5的下沿边沿着下底板3的内侧边沿分布,并与下底板3密闭连接,由此囊裙5、下底板3和中板2构成了一密封空间。

所述囊裙5为一种密不透水、不透气的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升降装置6为一种市售液压升降器。当装运粉粒状或者液态等专用物料时,启动升降装置6提升中板2并牵动囊裙5如手风琴般展开,中板2、囊裙5和下底板3之间所围廓的全密闭空间便可以用于装载专用物料。

当装运普通货品时,启动升降装置6降低中板直至囊裙5完全折叠收纳,此时中板2成为车载容器的底板,中板2、侧板4和上顶板1构成另一种装运空间,以承载并运输其他常规货物。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