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08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



背景技术:

压缩机成品通常使用滑托包装结构进行多层包装,多层包装结构包括栈板、滑托组合机构、包装单元、上护箱及多根打包带组合而成,包装单元包括中层基座、承力管组合体、纸管套板和护板,其中,承力管组合体由多个竖向的承力管按照矩阵排列构成。目前压缩机生产企业在进行包装时,使用栈板的上面板为平面结构。滑托组合机构包括滑托板及穿在滑托板上的多根打包带。

使用时,先在栈板的上面板上平铺多条打包带,打包带伸出栈板外侧的地面上,向栈板上放置滑托组合机构,所述滑托组合机构的打包带也伸出栈板外侧的地面上。在滑托组合机构上,由下至上依次放置中层基座、承力管、纸管套板和护板,完成一个包装单元的包装,在该单元的上方依次其余的多个包装单元的包装。由最顶部的包装单元套入上护箱,并将所有的打包带的首尾两端于上护箱的外侧固定连接,完成压缩机的整体包装。

进行压缩机的包装时,平铺于栈板上的多条打包带,需要穿过滑托板的两侧的穿孔,由于滑托板的两侧的穿孔靠近栈板的上面板的边缘,打包带在完全穿过穿孔前会形成一个回折叠加的部分,容易将滑托板位于穿孔周边的部分撕裂。同时,在进行对压缩机进行单元包装时,散落于栈板外侧的打包带会占用较多的场地,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打包带容易将工作人员绊倒导致受伤,使工作现场出现杂乱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贴合传统生产包装的新型栈板,可提高生产效率,又解决包装现场杂乱的环境状况。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包括底架及承载板,所述底架为方形立体框架结构,承载板位于底架的正上方,且与底架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承载板为方形平板结构,由位于底架上方的多个面板单元依次并列排布构成。所述面板单元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贯穿的穿线槽。面板单元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与穿线槽相对应的方形缺口。

优选地,所述底架由上支撑体、中间连接体及下支撑体,由上到下依次叠放并固定相连成一体。上支撑体包括前后并列排布的横向的三个上支撑板,中间连接体包括左右并列排布的纵向的三个中间支撑块,下支撑体包括前后并列排布的横向的三个下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为长方形的木板,中间支撑块为截面为长方形的木方。各中间支撑块均按照其横截面的长边竖向的方式布置,位于两侧的中间支撑块的外侧面,均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两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面板单元包括并列排布的两个长方形表面板,两个表面板之间设置有槽底板,表面板及槽底板均与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槽底板的厚度小于表面板的厚度,使两个表面板之间形成上述穿线槽。

优选地,所述表面板和槽底板均与各上支撑板固定连接,表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撑块的两端齐平。各面板单元的槽底板的长度小于其表面板的长度,在面板单元的两端形成的方形缺口,所述各方形缺口的深度均相等。

优选地,所有槽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上支撑板的外侧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面板单元由木板制成,构成面板单元的表面板的上表面平整光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灵活方便,减少占用场地,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工人被打包带绊倒导致误伤,使工作现场井然有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载板的两端设置方形缺口,给打包带预留出弯曲的空间,避免损坏滑托板造成材料的浪费,提高包装整体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示出的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示出的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4,一种用于压缩机包装的新型栈板,包括底架1及承载板2,所述底架1为方形立体框架结构,承载板2位于底架1的正上方,承载板2与底架1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底架由上支撑体11、中间连接体12及下支撑体13由上到下依次叠放,上支撑体11及下支撑,13由中间连接体1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撑体11包括由前往后等间距横向平行排布的三个上支撑板111,上支撑板111为长条状的方形木板,该方形木板为松木或者柳安木。所述中间连接体12包括由左至右等间距纵向平行排布的三个中间支撑块121,所述中间支撑块121为长条状且截面为长方形的木方,三个中间支撑块121均位于上支撑板111的下方且与各上支撑板111垂直,位于左右两侧的中间支撑块121的外侧与上支撑板111的端面齐平,且通过铁钉与上支撑板111固定连接,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支撑块121也与上支撑板111固定连接通过铁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支撑体13包括由前往后等间距横向平行排布的三个下支撑板131,下支撑板131也是由松木或者柳安木制成的长条状的方形木板。三个下支撑板131均位于中间支撑块121的下方且分别与中间支撑块121垂直,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支撑板131的端部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中间支撑块121的外侧面齐平,且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支撑板131的外侧面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中间支撑块121的端部齐平,所述每个下支撑板131分别通过铁钉与其上方的中间支撑块121固定连接在一起。各中间支撑块121均按照其横截面的长边竖向的方式布置,位于两侧的中间支撑块121的外侧面,均与上支撑板111的两端齐平,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支撑块121与其两侧中间支撑块121之间形成可供叉车的货叉进出的空间。

所述承载板2为方形平板结构,其由左向右依次并列铺设于上支撑板111的四个上面板单元21由构成,任意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21之间相互紧靠。面板单元21包括并列排布的两个长方形表面板211,两个表面板211之间设置有槽底板212,每个面板单元21的表面板211及槽底板212均与上支撑板111的通过铁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表面板211和槽底板212均为长方形的木板,由松木或者柳安木制成,它们的上表面均平整光滑。所述槽底板212的厚度小于其两侧的表面板211的厚度,使两个表面板211之间形成可穿过打包带的纵向贯穿的穿线槽3。

所有表面板211和槽底板212均与各上支撑板固定连接,且表面板211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撑块121的两端齐平。各面板单元21的槽底板212的长度小于其两侧的表面板211的长度,形成面板单元21两端中部的方形缺口4,所述方形缺口的深部相等。所有槽底板21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上支撑板111的外侧面齐平。所述承载板2前后两端的方形缺口的深度均相等,位于前后两侧的上支撑板111的外侧面,分别与槽底板212的前后端面齐平。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多层包装结构分别打包完成后,在其外侧安放好上护箱,放置于承载板2上方的滑托板的穿线孔,分别与其下方的承载板2方形缺口4一一正对。将四根打包带分别从每个穿线槽3的一端穿入,由另一端穿出,每根打包带的两端分别由其上方的滑托板的穿线孔的上方穿出,方形缺口4可以为打包带提供弯曲空间,避免打包带形成的弯曲部分将进行拉拽打包带时,将滑托板的穿线孔撕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