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0040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采用曳引机作为动力设备驱动电梯轿厢垂直运动,以达到载人或者载物的目的。电梯操纵盘是乘梯人员与电梯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乘梯人员通过操控电梯操纵盘达到控制电梯的目的,电梯操纵盘是整个电梯控制功能的集中体现,现有技术中电梯操纵盘安装方式存在安装困难的问题,且在电梯操纵盘内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电梯安装盘很难从轿厢上拆卸下来,耽误电梯维修的进度,严重影响了乘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该结构不仅使电梯操纵盘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包括:

面板;

底板组件,其包括第一底板和L形连接件;该L形连接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底板上且与第一底板形成槽状结构;

固定钩,其包括第二底板;该第二底板的一端面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垂直于该端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部设置有平行于该第二底板的插片,该插片能够伸入所述槽状结构将所述固定钩与所述第一底板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钩整体呈Z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钩。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钩数量为六个。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钩呈阵列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阵列为矩形阵列。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阵列为三行两列。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阵列行间距等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包括面板、底板组件和固定钩,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和L形连接件,第一底板与L形连接件固定连接呈槽状结构,固定钩包括第二底板、连接板和插片,该插片可伸入槽状结构内将固定钩与第一底板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卡扣连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电梯操纵盘安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电梯操纵盘的故障维修效率,方便了乘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面板;2、底板组件;201、第一底板;202、L形连接件;3、固定钩;301、第二底板;302、连接板;303、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安装电梯操纵盘的结构包括面板1、底板组件2和固定钩3,底板组件2包括第一底板201和L形连接件202,L形连接件202的一端与第一底板20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者螺钉连接,L形连接件202和第一底板201形成槽状结构。固定钩3包括第二底板301、连接板302和插片303,第二底板301的一端面固定安装在面板1上,第二底板30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个数优选为两个,面板1上设置有与安装孔相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第二底板301的安装孔和面板1的通孔将第二底板301和面板1固定连接,第二底板301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垂直于该端面上的连接板302,为了增强连接强度,可在连接板302和第二底板301之间设置肋板,连接板302远离第二底板301的端部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二底板301的插片303,插片303可伸入L形连接件202和第一底板201形成的槽状结构内将固定钩3和第一底板201卡扣连接,为了便于插片303伸入槽状结构内,可将插片303设计成楔形,由第二底板301、连接板302和插片303构成的固定钩3整体呈Z字形或者工字形,优选采用Z字形。为了增强面板1和底板组件2的连接强度,可根据操纵盘的尺寸在面板1和底板组件2设置多个固定钩3,优选个数为六个或者八个,多个固定钩3呈矩形排列,当固定钩3数量为六个时,采用三行两列的排布形式,且行间距等距,当固定钩3数量为八个时,采用四行两列的排布形式,且行间距等距。

当需要组装电梯操纵盘时,先将固定钩3与面板1固定连接,第一底板201和L形连接件202固定连接,然后将固定钩3对准L形连接件202的上方,下拉面板1到位即可组装完毕。当需要拆卸电梯操纵盘进行维修时,将细长型工具比如螺丝刀,顶住操纵盘的底部,再将面板1向上推,即可将面板1从底板组件2上拆卸下来,这种方式克服了传统操纵盘固有的回转式设计带来的安装和拆卸困难的缺点,有利于提高电梯操纵盘的维修效率,方便乘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