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42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线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圈设备。



背景技术:

在线圈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存放,需要将电缆、网线等固定长度的成品卷成圈状,然后再将圈状的产品包扎起来,为了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一种专门用于卷线的设备。

目前,常用的卷线设备都是有电机带动完成卷线的,通常是将转筒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并在转筒上设有限位板,但是,这种卷线设备完成卷线后,会出现线缆紧密的卷在转筒上,不易将卷成的线圈取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线设备,用于解决一般卷线设备完成卷线后,线圈不易取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卷线设备,包括电机部、转轴、卷筒,所述转轴与电机部相连接,所述卷筒套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转轴一体连接,所述固定盘上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卷筒上设有均等的支撑体,所述各支撑体以转轴的轴心周向分布,所述支撑体的一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卡合在限位滑槽内,所述转轴的前端设有与支撑体相互挤压的挤压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与电机相连接,转轴上设有固定盘,固定盘上的限位滑槽将卷筒的支撑体限定在限位滑槽内,挤压盖与转轴相连接,由于卷筒是由支撑体组合而成,支撑体与挤压盖相互挤压,使卷筒的直径增加到最大,支撑体与固定盘、挤压盖呈紧绷状态,此时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即可以将线缆卷在卷筒上。卷线完成后,拧开挤压盖,使卷筒的支撑体与固定盘、挤压盖之间呈松弛状态,卷筒的直径变小,从而解决了一般卷线设备将线圈卷成后,很难取出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横截面为扇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体的横截面设计成扇形,那么由支撑体组合成的卷筒的横截面便成圆形,圆形的卷筒可将线缆均匀密集的卷在卷筒上,并且,圆柱形的卷筒使线圈方便取下。

优选的,所述前端设有螺纹,所述挤压盖与前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轴的前端设有螺纹,并将挤压盖上设有与前端螺纹相连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方便将挤压盖固定在转轴上,也方便取下,在旋紧的过程中可使支撑体固定在挤压盖与固定盘之间。

优选的,所述挤压盖上设有通孔,所述前端穿过通孔,所述前端设有插孔,所述挤压盖上设有与插孔相配合的插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前端穿过挤压盖上的通孔,用挤压盖上的插件穿过插孔,将挤压盖固定在转轴上,这种卡接方式,可以弥补螺纹连接经常会出现螺纹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靠近挤压盖的一端设有内坡面,所述挤压盖的内侧设有与内坡面相配合的外坡面,所述外坡面上设有钢珠。

通过词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体与挤压盖相接触的部位设计成光滑的弧面,并且在外坡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钢珠,钢珠可以很好的在弧面上滑动,固定挤压盖时,有利于将支撑体挤压在固定盘与挤压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卡合在限位滑槽内,所述固定部上设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卡扣在凹槽内,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滚珠可以使支撑体的固定部在滑槽内便于滑动,避免由于支撑体卡在限位槽内,影响卷线设备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滑体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长度等于支撑体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始卷线时,需要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卡槽上,这样在卷线时就不会出现线缆掉落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内卡板,所述挤压盖上设有外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卡板与外卡板的设计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卷线时将线缆卷在卷筒外。

优选的,所述内卡板、外卡板上均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从内卡板或外卡板的外缘向内延伸,所述卡口的宽度从外缘向内逐渐变小,所述卡口的底部设有间隙,间隙从卡口的底部延伸到支撑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卡板与外卡板上设置卡口,并且将卡口设计成外大内逐渐收小的形状,这样在卷线设备工作时,可以及时看到线缆完成的程度,做好及时关掉卷线设备的准备,在卡口的底部设置间隙,将用于捆绑线缆的捆绳卡在内卡板与外卡板上,并且将捆绳平铺在卷筒上,当线缆卷好时,将捆绳从间隙中取出,系上捆绳的两端,便可以将线缆困住。

优选的,所述挤压盖外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盖上设置凸起,可方便将挤压盖取下,凸起上设置防滑槽,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了一般卷线设备将线圈卷成后,很难取出的问题;

2.线缆卷好后,便于捆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爆炸图;

图3是滑体的立体图;

图4是挤压盖的立体图;

图5是挤压盖的主视图;

图6是固定盘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中,1、转轴;2、固定盘;3、卷筒;4、挤压盖;5、外卡板;6、支撑体;7、限位滑槽;8、固定部;9、滚珠;10、内坡面;11、卡口;12、间隙;13、螺纹;14、外坡面;15、钢珠;16、凸起;17、防滑槽;18、前端;19、通孔;20、插件;21、插孔;22、内卡板;23、卡槽;24、电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卷线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部24、转轴1、卷筒3,转轴1与电机部24相连接,卷筒3套在转轴1上,转轴1上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固定盘2、卷筒3、挤压盖4。

如图2、6所示,固定盘2与转轴1一体连接,固定盘2成圆盘形,固定盘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滑槽7,限位滑槽7从固定盘2的外边缘向转轴1方向延伸,限位滑槽7可卡住支撑体6的固定部8,支撑体6只能在限位滑槽7内上下滑动。

如图2、3所示,卷筒3安装在固定盘2上,卷筒3是由若干均匀的支撑体6组成,支撑体6沿转轴1面均匀分布,并且在固定部8上设有若干可在限位滑槽7内滑动的滚珠9,支撑体6的横截面为扇形,支撑体6上设有用于卡住线缆的卡槽23,卡槽23的长度等于支撑体6的长度,卡槽23处于支撑体6的中部,两支撑体6之间有间缝,支撑体6的底部有圆形弧,圆形弧贴合在转轴1上,支撑体6的另一端设有光滑的内坡面10,内坡面10呈弧形状。

如图5、6所示,转轴1的前端18上设有挤压盖4,转轴1的前端18设有螺纹13,挤压盖4可与转轴1的前端18螺纹连接。挤压盖4的内侧设有可与内坡面10配合的外坡面14,外坡面14呈弧形状,外坡面14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钢珠15。挤压盖4外侧设有凸起16,在凸起16上设有防滑槽17。

如图1、2所示,固定盘2上设有内卡板22,挤压盖4上设有外卡板5,在内卡板22、外卡板5上均设有若干便于观察线缆的卡口11,内卡板22与外卡板5上的卡扣相互对应,卡口11从内卡板22、外卡板5的外缘向内延伸,卡口11呈扇子的形状,卡口11的底部设有延伸到支撑体6的间隙12,用于捆扎线缆的绳子可固定在间隙12中。

使用过程:首先将线缆头插入到支撑体6的卡槽23内,卡槽23将线缆头固定,将挤压盖4的与转轴1对合后螺纹连接,在旋拧挤压盖4的过程中,挤压盖4上的外坡面14与支撑体6上的内坡面10紧密贴合,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使支撑体6沿转轴1直径的方向相外移动,同时支撑体6的固定部8上的滚珠9在限位滑槽7内向外移动,这样卷筒3通过不断地挤压的过程中,使卷筒3的直径不断地增大,最终使卷筒3固定在固定盘2与挤压盖4之间。

将挤压盖4固定好后,在内卡板22和外卡板5上放置捆绳,将捆绳沿卡口11往内按压,使捆绳固定在间隙12上,同时,捆绳贴合在卷筒3上。启动电机,因为转轴1与电机相连接,转轴1与固定盘2一体连接,固定盘2将支撑体6限定在限位滑槽7内,转轴1转动时带动固定盘2转动,而固定盘2带动的支撑体6转动,支撑体6上的卡槽23卡接线缆,使线缆沿转轴1转动的方向卷绕在卷筒3上。

在卷线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卡口11看见设备将线缆是否卷好,以及卷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通过卡口11发现线缆将要卷好时,可以及时将电机关上,以防出现线缆越出内卡板22与外卡板5的情况。

完成卷线后,关掉卷线设备,用捆绳将线缆捆扎好后,旋转挤压盖4的外端上的凸起16,将挤压盖4打开,凸起16上有防滑槽17,有利于旋拧,当打开旋盖时,盖往外旋的过程也是卷筒3上部的支撑体6沿限位槽往下回落的过程,从而达到卷筒3的直径缩小的目的,便可非常容易的将捆好的线缆取出来。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一中转轴1与挤压盖4的螺纹13连接去除,改换成卡扣连接,在挤压盖4上设有通孔19,转轴1的前端18可穿过通孔19,转轴1的前端18设有插孔21,在挤压盖4上设有与插孔21相配合的插件20。

使用过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使用挤压盖4时,将转轴1穿过挤压盖4上的通孔19,将挤压盖4往内推,当转轴1上的插孔21与挤压盖4上的槽处于一条平行线时,用挤压盖4上的插件20穿过转轴1前端18上的插孔21,插件20处于挤压盖4上的槽内,这样就可以将卷筒3固定在固定盘2与挤压盖4之间。需要将线圈取出时,拨开挤压盖4上的插件20,将挤压盖4卸下,达到收缩卷筒3直径的目的,取下已卷好的线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