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35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盒以六面体结构形式的单盒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变化,促销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包装盒一纸成型,不使用粘合剂,外观为三角形结构,内部通过三块向内拱起的弧形板组成包装衬垫,所述包装衬垫上开孔,用于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的作用。包装盒不设置前板和后板,顾客可以直观看到内装物,展示功能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一纸成型,不使用粘合剂,外观为三角形结构,内部通过三块向内拱起的弧形板组成包装衬垫,所述包装衬垫上开孔,用于对内装物起到定位和防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双层结构强度高。

所述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斜板(32)、底板(27)、第二斜板(25)、第一粘合襟片(23)。所述第一斜板(32)上设置第一穿绳孔(31),第一斜板(32)的下侧与第二粘合襟片(30)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一侧板(33)、第一内板(8)、第二侧板(9)折叠连接。所述第一内板(8)上设置第二穿绳孔(7),第一内板(8)的左侧依次与第一斜内板(4)和底内板(1)折叠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3)的左侧与第一插片(34)折叠连接,右侧与第二插片(29)折叠连接。所述第二侧板(9)的左侧与第三插片(6)折叠连接,右侧与第四插片(11)折叠连接。所述第一斜内板(4)上设置第二开孔(3)和第三穿绳孔(5);所述底内板(1)上设置第一开孔(2)。所述底板(27)的下侧与第三粘合襟片(28)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三侧板(10)、第二内板(12)和第四侧板(13)折叠连接。所述第二斜板(25)上设置第四穿绳孔(24),下侧与第四粘合襟片(26)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五侧板(18)、第三内板(17)、第六侧板(15)折叠连接。所述第五侧板(18)的左侧与第五插片(16)折叠连接。所述第三内板(17)上设置第五穿绳孔(19)。所述第六侧板(15)的左侧与第六插片(14)折叠连接。所述第三内板(17)的右侧与第二斜内板(20)折叠连接,所述第二斜内板(20)上设置第六穿绳孔(21)和第三开孔(22)。所述第一穿绳孔(31)、第二穿绳孔(7)、第三穿绳孔(5)、第四穿绳孔(24)、第五穿绳孔(19)和第六穿绳孔(21)用于穿过提绳(38)。

所述第一开孔(2)、第二开孔(3)和第三开孔(22)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所述包装盒材料为硬纸板、硬塑料薄片或者薄瓦楞纸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一纸成型,不使用粘合剂,用材少,成本低,双层结构强度高。

2、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不设置前板和后板,展示功能强。

3、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造型新颖,促销性强。

4、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使用前或者废弃不用时,可以折叠,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内装长方体商品);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内装圆柱体商品);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

图1所示为内装物39为长方体结构的包装盒。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斜板32、底板27、第二斜板25、第一粘合襟片23。第一斜板32上设置第一穿绳孔31,第一斜板32的下侧与第二粘合襟片30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一侧板33、第一内板8、第二侧板9折叠连接。第一内板8上设置第二穿绳孔7,第一内板8的左侧依次与第一斜内板4和底内板1折叠连接。第一侧板33的左侧与第一插片34折叠连接,右侧与第二插片29折叠连接。第二侧板9的左侧与第三插片6折叠连接,右侧与第四插片11折叠连接。第一斜内板4上设置第二开孔3和第三穿绳孔5;底内板1上设置第一开孔2。底板27的下侧与第三粘合襟片28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三侧板10、第二内板12和第四侧板13折叠连接。第二斜板25上设置第四穿绳孔24,下侧与第四粘合襟片26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五侧板18、第三内板17、第六侧板15折叠连接。第五侧板18的左侧与第五插片16折叠连接。第三内板17上设置第五穿绳孔19。第六侧板15的左侧与第六插片14折叠连接。第三内板17的右侧与第二斜内板20折叠连接,第二斜内板20上设置第六穿绳孔21和第三开孔22。第一穿绳孔31、第二穿绳孔7、第三穿绳孔5、第四穿绳孔24、第五穿绳孔19和第六穿绳孔21用于穿过提绳38。

成型时,将底板27两边的第一斜板32和第二斜板25内折。将第二粘合襟片30、第三粘合襟片28、第四粘合襟片26内折。将第三侧板10内折并垂直于底板27,将第二内板12内折并平行于底板27,将第四侧板13内折并与第三粘合襟片28粘合。将第一侧板33内折,将第一内板8内折并平行于第一斜板32,将第二侧板9内折并与第二粘合襟片30粘合。将第二内板12插入第一斜板32和第一斜内板4的内部。将第二插片29插入第三侧板10的内壁,将第四插片11插入到第三粘合襟片28的内壁。将第一斜内板4内折并位于第一内板8的内侧,由于第一斜内板4的长度大于第一内板8的长度,因而第一斜内板4向盒内拱起。将底内板1外折并使其位于第二内板12的内侧,由于底内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内板12的长度,因而底内板1向盒内拱起。将商品39放入底内板1的第一开孔2内。将第五侧板18内折,将第三内板17内折并平行于第二斜板25,将第六侧板15内折并与第四粘合襟片26粘合。此时,第二内板12插入到第二斜板25和第三内板17的内部。将第五插片16插入到第三侧板10的内壁,将第六插片14插入到第四侧板13的内壁。将第二斜内板20内折并位于第三内板17的内侧,由于第二斜内板20的长度大于第三内板17的长度,因而第二斜内板20向盒内拱起。将第一插片34插入到第五侧板18的内壁,将第三插片6插入到第四粘合襟片26的内壁。将第一粘合襟片23粘贴于第一斜板32的外壁。将商品39放入第一斜内板4上的第二开孔3和第二斜内板20上的第三开孔22内。将提绳38穿过第一穿绳孔31、第二穿绳孔7、第三穿绳孔5、第四穿绳孔24、第五穿绳孔19和第六穿绳孔21,完成包装。底内板1上的第一开孔2用于对内装物39的下部进行定位,第一斜内板4上的第二开孔3和第二斜内板20上的第三开孔22用于对内装物39的侧壁和顶部进行定位和防震缓冲。

当外壁为双层的包装盒内装物39为圆柱体结构时,包装盒结构见图2。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斜板32、底板27、第二斜板25、第一粘合襟片23。第一斜板32上设置第一穿绳孔31,第一斜板32的下侧与第二粘合襟片30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一侧板33、第一内板8、第二侧板9折叠连接。第一内板8上设置第二穿绳孔7,第一内板8的左侧依次与第一斜内板4和底内板1折叠连接。第一侧板33的左侧与第一插片34折叠连接,右侧与第二插片29折叠连接。第二侧板9的左侧与第三插片6折叠连接,右侧与第四插片11折叠连接。第一斜内板4上设置第二开孔3和第三穿绳孔5;底内板1上设置第一开孔2。底板27的下侧与第三粘合襟片28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三侧板10、第二内板12和第四侧板13折叠连接。第二斜板25上设置第四穿绳孔24,下侧与第四粘合襟片26折叠连接,上侧依次与第五侧板18、第三内板17、第六侧板15折叠连接。第五侧板18的左侧与第五插片16折叠连接。第三内板17上设置第五穿绳孔19。第六侧板15的左侧与第六插片14折叠连接。第三内板17的右侧与第二斜内板20折叠连接,第二斜内板20上设置第六穿绳孔21和第三开孔22。第一穿绳孔31、第二穿绳孔7、第三穿绳孔5、第四穿绳孔24、第五穿绳孔19和第六穿绳孔21用于穿过提绳38。

成型时,将底板27两边的第一斜板32和第二斜板25内折。将第二粘合襟片30、第三粘合襟片28、第四粘合襟片26内折。将第三侧板10内折并垂直于底板27,将第二内板12内折并平行于底板27,将第四侧板13内折并与第三粘合襟片28粘合。将第一侧板33内折,将第一内板8内折并平行于第一斜板32,将第二侧板9内折并与第二粘合襟片30粘合。将第二内板12插入第一斜板32和第一斜内板4的内部。将第二插片29插入第三侧板10的内壁,将第四插片11插入到第三粘合襟片28的内壁。将第一斜内板4内折并位于第一内板8的内侧,由于第一斜内板4的长度大于第一内板8的长度,因而第一斜内板4向盒内拱起。将底内板1外折并使其位于第二内板12的内侧,由于底内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内板12的长度,因而底内板1向盒内拱起。将商品39放入底内板1的第一开孔35内。将第五侧板18内折,将第三内板17内折并平行于第二斜板25,将第六侧板15内折并与第四粘合襟片26粘合。此时,第二内板12插入到第二斜板25和第三内板17的内部。将第五插片16插入到第三侧板10的内壁,将第六插片14插入到第四侧板13的内壁。将第二斜内板20内折并位于第三内板17的内侧,由于第二斜内板20的长度大于第三内板17的长度,因而第二斜内板20向盒内拱起。将第一插片34插入到第五侧板18的内壁,将第三插片6插入到第四粘合襟片26的内壁。将第一粘合襟片23粘贴于第一斜板32的外壁。将商品39放入第一斜内板4上的第二开孔36和第二斜内板20上的第三开孔37内。将提绳38穿过第一穿绳孔31、第二穿绳孔7、第三穿绳孔5、第四穿绳孔24、第五穿绳孔19和第六穿绳孔21,完成包装。底内板1上的第一开孔2用于对内装物39的下部进行定位,第一斜内板4上的第二开孔3和第二斜内板20上的第三开孔22用于对内装物39的侧壁和顶部进行定位和防震缓冲。

所述包装材料为硬纸板、硬塑料薄片或者薄瓦楞纸板。

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功能强的双层三角形包装盒一纸成型,不使用粘合剂,用材少,成本低;双层结构强度高;包装盒不设置前板和后板,展示功能强;造型新颖,促销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