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平臂联动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16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平臂联动塔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平臂联动塔机,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动臂塔机一般采用拉臂变幅的方式,平衡臂、人字架、上支座、后拉杆采用固结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总体,起重臂铰接在上支座或平衡臂上,变幅机构安装在平衡臂上,变幅钢丝绳通过人字架的定滑轮组带动动滑轮组,动滑轮组连接到起重臂头部,通过变幅机构拉动钢丝绳来实现变幅。由于现有动臂塔机采用拉臂变幅的方式,其平衡臂、平衡重相对塔机中心的位置不变,而且需要穿绕变幅钢丝绳,因此其具有以下缺点:

(1)由于整个塔机仅有起重臂重心随着变幅而变化,故塔机上部弯矩变化很大,对于塔机下部钢结构承载弯矩的要求较高。

(2)变幅塔机的变幅钢丝绳一般为6~12倍率,且人字架高度较高,且需跟起重臂拉杆相连,故安装比较繁琐,往往需要辅助汽车吊来进行。

因此寻求解决降低塔机上部弯矩的方法对于降低塔机塔身重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动平臂联动塔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塔身、起升机构、臂架、回转机构、变幅机构、塔顶和司机室,所述塔身上依次设置有上支座、下支座,所述司机室和回转机构均安装在塔机上支座上,回转机构带动整个塔机上部做360度回转,上支座上部与塔顶相连;所述臂架包括平衡臂、起重臂、起重臂拉杆和人字架,平衡臂和起重臂做成一体,中间通过铰接与塔顶上部相连,平衡臂中间部位通过铰接与变幅机构相连,人字架安装在平衡臂上,起重臂拉杆一端与人字架相连,另一端与起重臂头部相连;所述起升机构安装在起重臂根部。

进一步的,所述变幅机构为变幅油缸, 变幅油缸下部连接在上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臂上设置平衡重。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臂、起重臂、 人字架、起重臂拉杆通过固结连接在一起,各部分无相对运动,变幅时,起重臂、平衡臂随着变幅油缸的伸缩一起转动,通过平衡臂与起重臂同时变幅,减少塔机上部结构弯矩。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座、塔顶、平衡臂、变幅油缸组成三连杆机构,通过变幅油缸的伸缩实现塔机的变幅。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设置起升钢丝绳,起升钢丝绳从起升机构穿出后通过起重臂头部下放连接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动平臂联动塔机,其通过油缸来实现变幅,具有以下优点:(1)变幅原理简单,油缸、上支座与回转塔身组合体、平衡臂与起重臂、人字架、拉杆组合体形成一个三连杆机构,通过油缸伸缩来实现三连杆中另一杆(平衡臂与起重臂、人字架、拉杆组合体)的转动,省掉了原有塔机在高空穿绕变幅钢丝绳的麻烦;(2)由于平衡臂与起重臂一起变幅运动,因此当起重臂幅度变大时,即起重臂的中心离塔机中心(回转中心)较远时,平衡塔机前部弯矩的平衡臂、平衡重也离塔机中心(回转中心)较远,此时起重臂产生的自重力矩和平衡臂产生的自重力矩均较大,方向相反,塔机上部结构的总力矩则相对于同样的拉臂变幅塔机小,因此可以节省下部塔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臂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塔身1、起升机构5、臂架、回转机构2、变幅机构12、塔顶13和司机室3,所述塔身上依次设置有上支座4、下支座,所述司机室3和回转机构2均安装在塔机上支座4上,回转机构2带动整个塔机上部做360度回转;上支座4上部与塔顶13相连;所述臂架包括平衡臂10、起重臂6、起重臂拉杆8和人字架9,平衡臂10和起重臂6做成一体,中间通过铰接与塔顶13上部相连,平衡臂10中间部位通过铰接与变幅机构12相连,人字架9安装在平衡臂10上,起重臂拉杆8一端与人字架9相连,另一端与起重臂6头部相连;所述起升机构5安装在起重臂6根部,起升机构5设置电机和卷筒,电机带动卷筒转动实现起升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或放出,从而实现吊载的上升或下降。

变幅机构12为变幅油缸;平衡臂10上设置平衡重11。

上支座4、塔顶13、平衡臂10、变幅油缸12组成三连杆机构,当变幅油缸12伸缩时,平衡臂10会绕塔顶13上部铰点做旋转运动,通过平衡臂10、起重臂6、人字架9、起重臂拉杆8为固结在一起的稳定结构,因此其会共同旋转,来带动整个塔机做变幅运动。

平衡臂10、起重臂6、 人字架9、起重臂拉杆8通过固结连接在一起,各部分无相对运动,当变幅油缸变幅时,平衡臂10与起重臂6一起变幅运动,因此当起重臂6幅度变大时,即起重臂6的中心离塔机中心(回转中心)较远时,平衡塔机前部弯矩的平衡臂10、平衡重11也离塔机中心(回转中心)较远,此时起重臂6产生的自重力矩和平衡臂10产生的自重力矩均较大,方向相反,塔机上部结构的总力矩则相对于同样的拉臂变幅塔机小,因此可以节省下部塔身结构。

该装置还设置起升钢丝绳,起升钢丝绳从起升机构穿出后通过起重臂头下放连接吊钩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