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0501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扬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



背景技术:

卷扬机又叫绞车,分为手动卷扬机和电动卷扬机两种,是由人力或机械动力驱动卷筒、卷绕绳索来完成牵引工作的装置。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卷扬机没有安全控制装置,卷扬机本身不能够直接测量吊物的重量及提升高度,若发生超载现象,不能及时发现,易由于超载发生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直接知道提升高度,不利于得到卷扬机的提升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尤其适合快速、多次进行重物的提升的工况下,解决因卷扬机没有安全控制装置导致的超载、卷扬机提升速度过快导致钢丝绳断裂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包括电机,减速器、差速器和卷筒,还包括电磁制动器和控制单元,电机输出端与电磁制动器连接,电磁制动器与减速器、差速器和卷筒依次转动连接,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与电磁制动器连接,控制单元通过变频器与电机连接,卷筒设置在卷筒支架上。

控制单元包括拉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拉力传感器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传感压辊压住绕制在卷筒上的钢丝绳,速度传感器设于电机上,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变频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更加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安全可靠,根据拉力传感器测定拉力和对电机功率测算可以提供拉力下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卷扬机速度,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原理图。

图中:

1、电机 2、电磁制动器 3、减速器

4、差速器 5、卷筒 6、传感压辊

7、拉力传感器 8、继电器 9、PLC可编程控制器

10、速度传感器 11、变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LC控制的调速卷扬机,包括电机1,减速器3、差速器4和卷筒5,还包括电磁制动器2和控制单元,电机1输出端与电磁制动器2转动连接,电磁制动器2的输出端与减速器3转动连接,减速器3的输出端与差速器4转动连接,差速器4的输出端与卷筒5转动连接,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8与电磁制动器2连接,控制单元通过变频器11与电机1连接,卷筒5设置在卷筒支架上。控制单元包括拉力传感器7、速度传感器10和控制器,拉力传感器7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拉力传感器7的另一端传感压辊6压住绕制在卷筒5上的钢丝绳,速度传感器10设于电机1上,速度传感器1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9,PLC可编程控制器9设有预先编好的运行程序。继电器8与PLC可编程控制器9电连接,变频器11与PLC可编程控制器9电连接。继电器8的一端与电磁制动器2连接,另一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9的输入端电连接,变频器8的一端与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9电连接。

PLC可编程控制器9预先设有编好的运行程序,如图2所示,拉力传感器7将测得的拉力信息传给PLC可编程控制器9,PLC可编程控制器9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运算执行,进行计算电机1的转速,速度传感器10将测得的电机1的转速信息传给PLC可编程控制器9,PLC可编程控制器9根据速度传感器10测得的电机1的转速信息和经过计算得出的电机1的理论转速信息进行对比,控制继电器8和变频器11动作,调节电机1的转速,使得电机1的转速和钢丝绳的拉力相匹配,使得卷扬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若钢丝绳达到最大拉力,为避免事故发生,PLC可编程控制器9发出指令,控制继电器8工作,继电器8控制电磁制动器2工作,使得电机1转速降低,直至不转,避免事故发生。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钢丝绳末端垂吊重物,打开电源,电机1开始转动,电机1主轴将转动通过电磁制动器2传给减速器3,减速器3将转动传递给差速器4,差速器4将转动传递给卷筒5,卷筒5进行转动,将重物提升或下放,卷扬机在工作时,拉力传感器7和速度传感器10即时将测得的数据信息传送给PLC可编程控制器9,PLC可编程控制器9经过计算对比,控制电机1的转速,使得电机1的转速和钢丝绳的拉力向匹配,使得卷扬机的工作效率最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更加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安全可靠,根据拉力传感器测定拉力和对电机功率测算可以提供拉力下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卷扬机速度,提升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