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68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送扣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送扣机在使用时配合钉扣机使用,其作用是将纽扣依次输送至钉扣机处进行钉扣。现有的送扣机上设有送扣板,送扣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送扣板的上方具有压块,压块和送扣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纽扣的厚度,送扣板、压块和限位板之间形成送扣通道。

目前送扣通道内的纽扣是通过吹气的方式使其前进的,为了避免纽扣在前进时左右乱窜,需要保证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纽扣的直径相同。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纽扣其直径大小是不相同的,因此就需要调节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以使得其与纽扣的直径相匹配。

限位板间距大小即为送扣通道的宽度大小,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5739392U】,该专利中公开了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通过同步齿轮、主动调节杆、从动调节杆的配合来实现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实现对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但是目前纽扣的种类较多,在采用上述结构来调节送扣通道的宽度时需要针对需要输送的纽扣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来确定调节后的送扣通道的宽度是否与需要输送的纽扣匹配,在不匹配时需要重新调节并重新测试,操作较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根据需要输送纽扣的宽度调节送扣通道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送扣机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送扣板,所述送扣板上设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形成送扣通道,两块所述限位板能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两块所述限位板上均固连有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本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所述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相互平行,其中一根所述调节杆与调节板一固定,另一根所述调节杆穿过调节板一与调节板二固定,所述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纽扣的托板,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与调节板一连接并能带动调节板一沿着调节杆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两块限位板能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的运动方式是两块限位板同时向送扣板一侧移动或者两块限位板同时向远离送扣板一侧移动;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大小即送扣通道的宽度大小,两块限位板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来实现送扣通道的宽度大小的调节,分别与两块限位板固连的调节杆与对应限位板同步移动,因此调节板一能与其中一块限位板同步移动且移动距离相同,调节板二能与另一块限位板同步移动且移动距离相同,也就是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也能相对远离或者靠近,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移动关系与两块限位板的移动关系是同步的;通过驱动源推动调节板一移动,带动两块限位板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也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同步相对远离或者靠近,驱动源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油缸。

在使用时将需要输送的纽扣放置在托板上,通过驱动源推动调节板一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相对移动直至纽扣被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夹紧,此时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间距即纽扣的宽度,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相对移动时两块限位板也同步相对移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定位后两块限位板也定位,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及送扣通道的宽度,由于采用对应纽扣对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间距进行准确校准,因此两块限位板之间送扣通道的宽度必然匹配所要输送纽扣的直径,无需进行测试调试的工序,使得送扣的前期操作更简单,提高了效率。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中,所述托板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板一朝向调节板二的侧面上,所述调节板二上开有插接孔,所述托板的另一端与插接孔插接。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相对移动时,托板与调节板一固定,托板与调节板二会相对移动,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位于托板上的校准纽扣能被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夹紧,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间距与纽扣的直径匹配,从而能准确调节两块限位板之间送扣通道的宽度。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中,所述调节板一上位于托板一侧开有定位凹槽一,所述定位凹槽一的底面与托板的上侧面齐平,所述调节板二上位于插接孔上方开有与插接孔连通的定位凹槽二,所述定位凹槽二朝向调节板一。纽扣一般为圆形,在被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夹紧时会出现移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定位凹槽一和定位凹槽二使得纽扣的两侧能卡入,避免纽扣出现移动的情况,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间距与纽扣的直径匹配,从而能准确调节两块限位板之间送扣通道的宽度。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中,所述定位凹槽一和定位凹槽二均为月牙槽。月牙槽与为圆形的纽扣的外周面相匹配,能稳定的卡住纽扣。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中,所述调节板二上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调节板一且调节板一能相对导向杆滑动。导向杆在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相对滑动时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滑动稳定,且使得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始终保持平行,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之间的间距与送扣通道的宽度始终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通过将需要输送的纽扣放置在与两块限位板同步移动的调节板一与调节板二之间来调节送扣通道宽度,具有宽度调节准确且调节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送扣机中送扣通道宽度的调节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送扣板;21、限位板;22、送扣通道;23、调节杆;3、调节板一;31、定位凹槽一;32、调节板二;33、插接孔;34、定位凹槽二;35、导向杆;36、托板;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送扣机中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送扣板2,送扣板2上设有两块限位板21,两块限位板21之间形成送扣通道22,两块限位板21能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两块限位板21上均固连有调节杆23,具体来说,送扣板2内转动连接有同步齿轮,两根调节杆23均穿过送扣板2,两根调节杆23穿过送扣板2的一段上开有齿条,两根调节杆23分别位于同步齿轮的两侧且两根调节杆23上的齿条均与同步齿轮啮合,在其中一根调节杆23移动时通过同步齿轮会带动另一根调节杆23反向同步移动,因而能实现两块限位板21的相对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相互平行,调节板二32上固定有两根导向杆35,两根导向杆35穿过调节板一3且调节板一3能相对导向杆35滑动,其中一根调节杆23与调节板一3固定,另一根调节杆23穿过调节板一3与调节板二32固定,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纽扣的托板36。托板36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板一3朝向调节板二32的侧面上,调节板二32上开有插接孔33,托板36的另一端与插接孔33插接。调节板一3上位于托板36一侧开有定位凹槽一31,定位凹槽一31的底面与托板36的上侧面齐平,调节板二32上位于插接孔33上方开有与插接孔33连通的定位凹槽二34,定位凹槽二34朝向调节板一3,定位凹槽一31和定位凹槽二34均为月牙槽,通过设置定位凹槽一31和定位凹槽二34使得纽扣的两侧能卡入。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相对移动时,托板36与调节板一3固定,托板36与调节板二32会相对移动。

机架1上设有驱动源,驱动源与调节板一3连接并能带动调节板一3沿着调节杆23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采用气缸4来实现。

两块限位板21之间的间距大小即送扣通道22的宽度大小,两块限位板21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来实现送扣通道22的宽度大小的调节,分别与两块限位板21固连的调节杆23与对应限位板21同步移动,因此调节板一3能与其中一块限位板21同步移动且移动距离相同,调节板二32能与另一块限位板21同步移动且移动距离相同,也就是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也能相对远离或者靠近,调节板一3和调节二之间的移动关系与两块限位板21的移动关系是同步的;通过气缸4推动调节板一3移动,带动两块限位板21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也使得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同步相对远离或者靠近。

在使用时将需要输送的纽扣放置在托板36上,通过气缸4推动调节板一3使得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相对移动直至纽扣被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夹紧,此时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之间的间距即纽扣的宽度,在调节板一3和和调节板二32相对移动时两块限位板21也同步相对移动,调节板一3和和调节板二32定位后两块限位板21也定位,两块限位板21之间的间距及送扣通道22的宽度,由于采用对应纽扣对调节板一3和调节板二32之间的间距进行准确校准,因此两块限位板21之间送扣通道22的宽度必然匹配所要输送纽扣的直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