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搬运用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83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品搬运用膜。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与货垫(dunnage)等的包装材料一同在物品搬运中使用的物品搬运用膜。



背景技术:

使用车辆或船舶、铁路等运输物品时,通常物品为放置或被包装于包装材料的状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此时,因运输时产生的振动等在物品与包装材料接触的位置产生摩擦,从而货垫有可能会产生刮屑。

该刮屑附着于物品时担心会带来不良影响等。例如将物品在后续工序中与其他物品连接时,刮屑在两连接面上存在时有可能会产生连接不良。另外,将物品拿入洁净室内时,有可能会成为污染该环境的原因。

此时,由于需要仔细除去附着的刮屑,需要在运输后将物品再清洗或者使用空气吹掉等其他工序,故而有可能带来制造操作性的显著降低。

作为其对策,有变更成难以产生刮屑的货垫形状的方法,但为了符合物品形状而需要设计货垫结构从而欠缺通用性(专利文献3)。

另外,认为通过在物品与货垫之间设置膜,可防止货垫发生刮磨。

然而,这样的话有可能这次膜会发生刮磨,膜的刮屑附着于物品,从而运输后需要物品清洗等工序。

另外,使用经运输的物品例如进行组装时,有时会省去以往所进行的物品的清洗工序。此时,由于刮屑等混入从而有时组装完成品会发生运行不良。且,尤其是物品的重量较重时担心会发生这样的故障事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5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1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571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抑制运输振动引起的刮屑产生的物品搬运用膜。

本发明者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开发了新型物品搬运用膜。而且,发现了该新型物品搬运用膜难以产生运输振动引起的刮屑从而适合物品搬运这样的事实。以下,对适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等的各方法分项进行说明。

且,本发明中的马氏硬度是指按照iso14577instrumentedindentationtest测定的马氏硬度hm,1%延伸时的屈服强度是指按照jisk7127测定的值,最大静摩擦力及动摩擦力为按照jisk7125塑料膜及片材的摩擦系数试验方法测定的值。

另外在下述的本发明中,对应于(1)~(5)的本发明的方式为“本发明的方式1”,对应于(6)~(11)的本发明的方式为“本发明的方式2”。

本发明为以下的构成。

(1)一种物品搬运用膜,其为配置在物品与收纳所述物品的包装材料之间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其差为0.30n以上,

进而所述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

(2)根据(1)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该物品搬运用膜至少具备2层,

所述物品侧的层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该物品搬运用膜至少具备2层,

1%延伸时的屈服强度为0.5~12.0n。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该物品搬运用膜至少具备2层,

在所述包装材料侧的层上添加有增滑剂。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在该物品搬运用膜的所述物品侧的层上实质上不添加增粘剂。

(6)一种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

另一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1%屈服强度为0.5~12.0n。

(7)一种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的马氏硬度为4~25n/mm2

另一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0~0.20,

1%屈服强度为1.5~10.0n。

(8)根据(6)或(7)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其至少由2层构成。

(9)根据(6)~(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在该物品搬运用膜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层上实质上不添加增粘剂。

(10)根据(6)~(9)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另一面的动摩擦力,其差为0.30n以上。

(11)根据(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用膜,其特征在于,配置在地压为0.05kg/cm2以上的物品与收纳所述物品的包装材料之间,且其中一面配置于该物品侧,另一面配置于该包装材料侧。

本发明的物品搬运用膜配置于物品与收纳物品的包装材料之间。

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本发明的物品搬运用膜的特征在于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由于该膜的物品侧易于跟随物品来活动,膜的包装材料侧在包装材料上滑动,从而可抑制物品与膜摩擦引起的膜的磨削。

另外,通过该滑动可扩散振动能量。因此,可抑制膜自身的磨削、破损等。

另外,由于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从而特别难以产生运输振动引起的刮屑等的异物。

另外,物品侧的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时,可对膜表面赋予柔软性,膜跟随物品从而难以在物品与膜之间产生摩擦。

另外,由于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时会对膜赋予一定的刚性,故而可抑制膜的刚性过高时膜失去对物品的跟随性所特异产生的问题。具体而言,可抑制如下现象:物品在膜上摩擦,膜表面附近被磨削从而产生刮屑。

另外,此时也可抑制膜的刚性过低时所特异产生的问题。具体而言可抑制弹性恢复性的降低。更详细而言,膜的刚性过低时,虽然膜跟随物品的振动,然而容易引起塑性变形从而有引起材料破坏的可能性。此时,以材料破坏的地方为起点则容易产生破损材料屑。屈服强度处于上述范围时可抑制这样的现象等。

另外,物品搬运用膜至少由2层构成,在包装材料侧的层上添加增滑剂时,该膜的包装材料侧相对于包装材料特别容易滑动。因此,可充分防止膜的包装材料侧的磨削、破损等。

另外,在物品搬运用膜的物品侧的层上实质上不添加增粘剂时,来自添加剂的异物难以附着于物品。

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物品为较重的重量物且其地压为0.05kg/cm2以上时,通过使物品搬运用膜的物品侧的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也就是说使物品侧的面成为适当柔软的面,放置物品时该面跟随物品的形状而变形或产生下沉,从而重量物的物品下面与物品搬运用膜的物品侧的面密着并可一体地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物品搬运用膜的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故而具备容易滑动的性质。因此,作为重量物的物品与本发明的膜的物品侧的面密着,在物品与本发明的膜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可在包装材料面上以滑动的方式移动。

另外,由于本发明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故而即使放置重量物并用车辆等搬运,本发明的膜自身也不会破损。

附图说明

关于本发明,列举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非限定的例子,在参考所提及的多个附图的同时用以下详细的记述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物品搬运用膜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物品搬运用膜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物品搬运用膜;1a:物品侧的面;1b:包装材料侧的面;3:物品;5:包装材料;7:物品侧的层;9:包装材料侧的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示的事项为例示及用于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提供认为可最有效且不难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与概念性特征的例示为目的来进行叙述。在这点上,并没有打算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本发明而在所需程度以上来显示本发明结构性的详细内容,而是通过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实际上如何实现。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物品搬运用膜〕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运用膜(1)配置于所搬运的物品(3)与收纳该物品(3)的包装材料(5)之间。

而且,其特征为膜(1)的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

物品(3)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各种金属部件,更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发动机缸体、引擎头、引擎罩、曲柄、连杆、驱动轴等车辆用部件。另外,物品(3)的大小、形状、质量等也没有特别限定,而可根据目的等来适当选择。

作为收纳物品(3)的包装材料(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符合物品的形状、大小而成形的货垫、塑料箱、瓦楞纸箱、可回收箱(可回收容器)等。通常在内部不具有缓冲层,其内部表面也不进行用于提高摩擦系数的处理、构件的配置。内部表面通常为成形或组装的金属、树脂、纸、涂布纸、木材等露出的状态或将它们涂装来形成。

膜(1)的使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等来适当选择。例如,膜(1)还可在物品(3)与包装材料(5)之间以片材的方式插入。

另外,还可使物品(3)成为用膜(1)包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收纳于包装材料(5)。且,此时膜(1)还可预先加工成袋状。

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且比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小0.30n以上。

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进一步优选0.50n以下,特别优选0.40n以下(通常动摩擦力为0.001n以上)。

另外,从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去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时,其值为0.30n以上,优选0.50n以上,进一步优选0.60n以上。但是,从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去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的值的上限值为2.0n。

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以及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之差在该范围内时,尤其可抑制运输振动引起的粉等异物向物品的附着。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尤其是所搬运的物品为重量物且其地压为0.05kg/cm2以上时,优选物品侧的面(以下有时称为“其中一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且所述包装材料侧的面(以下有时称为“另一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更优选0.30以下、进一步优选0.20以下,优选所述物品搬运用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的膜。

尤其是通过成为这样的动摩擦系数,因运输时等的振动而在包装材料内面施加移动的力时,作为重量物的物品与本发明的膜成为一体从而可确实地在包装材料内面上滑动。其结果,膜内外面不会产生伤痕、磨削。

进而,其中一面的马氏硬度为4~25n/mm2,另一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0~0.20,1%屈服强度为1.5~10.0n时,即使放置超过30kg的重量物进行更多的振动,膜也不会磨削。只要缺少上述要件中的1个,则负载这样的重量物进行振动试验时,较少的振动次数膜也会磨削。

本发明的方式1及2相同的是物品搬运用膜(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膜(1)难以磨削的观点出发,优选10~200μm、进一步优选30~200μm、特别优选60~200μm。另外,通过使厚度在该范围内,可期待膜(1)自身可耐受振动能量导致破裂的膜强度。

本发明的物品搬运用膜(1)的两面分别成为最外层的表面,在任一个面上均不能设置不具备本发明规定的性质的其他层。

优选物品搬运用膜(1)的1%屈服强度为0.5~12n、进一步优选1.0~11n、特别优选1.5~10n。

在该范围内时,由于赋予了膜弹性恢复性,故而可有效防止因运输振动时的延伸作用而产生的膜的破裂、因破损而引起的异物产生。另外,由于赋予了膜一定的刚性,可有效防止运输振动时物品在膜上摩擦而产生的异物。

物品搬运用膜(1)可以是单层,但优选至少由2层构成。这是由于至少由2层构成,可相对容易地将物品侧的面(1a)的性质与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性质分别调整成最适范围。

尤其是通过至少为2层,可相对易于调整物品侧的面(1a)的马氏硬度及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系数。

物品搬运用膜(1)至少具有2层时,具有如下2层。即物品侧的层(7)与包装材料侧的层(9)。且上述2层之间还可存在其他层。

但是,尤其是物品为重量物,在制成物品侧的面的马氏硬度50n/mm2以下,所述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所述物品搬运用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的膜时,在2层以上的层之间设置具有可吸收冲击的多孔性结构的层时,需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在膜的外面的至少其中一面设置具有可吸收冲击的多孔性结构的层时,该层必须具备本发明规定的特性。

另外在使用时,在作为另一面的包装材料侧的层与包装材料之间设置例如由柔软的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层时,振动时该包装材料侧的层无法相对于包装材料滑动,从而有时无法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物品搬运用膜(1)至少由2层构成时,尤其是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优选物品侧的层(7)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进一步优选3~47n/mm2,特别优选4~25n/mm2。在该范围内时,物品侧的层(7)跟随物品(3)且包装材料侧的层(9)与包装材料(5)优先摩擦,从而可抑制物品侧的层(7)发生磨削。

即马氏硬度在该范围内时,物品(3)难以相对于物品搬运用膜(1)滑动,从而物品侧的层(7)对物品(3)的跟随性变好。

而且,马氏硬度在该范围内时,物品搬运用膜(1)难以破裂。

〔物品侧〕

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使上述的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并使其差为0.30n以上来选择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可在较广的范围内使用树脂。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尤其是物品为重量物时,可从以下所示的材料中选择使用从而使物品侧的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且,此时物品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摩擦力不需要特别限定。

作为构成上述这样的物品侧的层的树脂,例如可列举聚烯烃类树脂等。在聚烯烃类树脂中可适合地使用烯烃类弹性体、烯烃类塑性体。

“聚烯烃类树脂”为烯烃的均聚物及/或使用烯烃作为单体的共聚物。

聚烯烃类树脂的密度定义在0.860~0.970g/cm3的区域,其中更优选0.860~0.915g/cm3。另外,聚烯烃类树脂的mfr(按照astmd1238负载2.16kg,于190℃或者230℃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01~1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0.05~50g/10分钟、特别优选0.1~20g/10分钟。

作为构成聚烯烃类树脂的烯烃(烯烃单体),可以列举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

因此,作为聚烯烃类树脂,可列举乙烯类聚合物、丙烯类聚合物、1-丁烯类聚合物、1-己烯类聚合物、4-甲基-1-戊烯类聚合物等。上述聚合物可仅使用1种,也可合用2种以上。即聚烯烃类树脂也可为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上述之中,作为乙烯类聚合物,可列举乙烯均聚物(聚乙烯)及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乙烯共聚物)。作为乙烯均聚物,例如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另外,作为乙烯共聚物,可列举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戊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等。

且,只要乙烯共聚物所包含的乙烯单元(来自乙烯的构成单元)在总构成单元数中大于50%即可(通常99.999%以下),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80~99.999%,另外可为90~99.995%,进一步可为99.0~99.990%。

另外,作为丙烯类聚合物,可列举丙烯均聚物(聚丙烯)及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丙烯共聚物)。作为丙烯共聚物,可列举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戊烯共聚物、丙烯·1-辛烯共聚物等。

且,只要丙烯共聚物所包含的丙烯单元(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50%以上(通常99.999%以下)即可,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80~99.999%,另外可为90~99.995%,进一步可为99.0~99.990%。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聚烯烃类树脂还可包含来自除烯烃以外的单体的构成单元。作为除烯烃以外的单体,可列举不饱和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等)、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富马酸、马来酸酐、马来酸单酯等)等。上述可仅使用1种,也可合用2种以上。

且,优选聚烯烃类聚合物所包含的来自除烯烃以外的单体的构成单元在所包含的总构成单元数中为1%以下(通常0.001%以上)。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0.001~0.8%,另外可为0.005~0.5%,进一步可为0.01~0.1%。

聚烯烃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5万以上、更优选6万以上,作为上限为100万以下、更优选60万以下。

且,聚烯烃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使用多个聚烯烃类树脂时,意味针对各个聚烯烃类树脂测定的值。

另外,作为聚烯烃类树脂,还可将重均分子量不同的多种聚烯烃混合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使用聚烯烃类树脂时,优选乙烯类聚合物、丙烯类聚合物,进一步优选乙烯类聚合物,特别优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更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dowlex(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attane(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sumikathenel(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nipolonl(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制)、nipolonz(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制)、hi-zex(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neo-zex(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ultzex(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novatec(日本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harmorex(日本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enable(exxonmobil制)、exceed(exxonmobil制)等。

“烯烃类弹性体”为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聚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烯烃类弹性体的密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900g/cm3以下,更优选0.860~0.900g/cm3。另外,烯烃类弹性体的mfr(按照astmd1238负载2.16kg,于190℃或者230℃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为0.001~1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0.05~50g/10分钟、特别优选0.1~20g/10分钟。且,优选烯烃类弹性体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小于30%或者为非晶质。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例如可列举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及它们的混合物。在上述中,优选碳原子数2~10的α-烯烃,特别优选丙烯或乙烯与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的组合。

烯烃类弹性体只要在不损害其特性的范围内,还可包含来自下述单体的重复单元。

例如,作为允许在烯烃类弹性体中包含的成分单元,可列举来自1,4-己二烯、1,6-辛二烯、2-甲基-1,5-己二烯等的链状非共轭二烯、环己二烯、二环戊二烯、甲基四氢茚、5-乙烯基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等的二烯化合物的成分单元。二烯化合物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作为烯烃类弹性体,具体而言,例如可适合地使用聚丙烯类弹性体、聚乙烯类弹性体。

更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tafmar(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thren(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sprenespo(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welnex(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primetpo(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catalloy(sunallomer株式会社制)、thermorun(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vistamaxx(exxonmobil制)、newcon(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infuse(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engage(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versify(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espolextpe(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kernel(日本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等。

“烯烃类塑性体”为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聚合物或他们的共聚物,表现出显示塑性变形的塑料与显示弹性变形的弹性体的中间的性质。一般而言,烯烃类塑性体的密度定义在0.870~0.915g/cm3的区域,其中更优选0.880~0.915g/cm3。另外,烯烃类塑性体的mfr(按照astmd1238负载2.16kg,于190℃或者230℃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为0.001~1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0.05~50g/10分钟、特别优选0.1~20g/10分钟。

烯烃类塑性体为α-烯烃的均聚物及/或以α-烯烃作为单体使用的共聚物。

作为构成烯烃类塑性体的α-烯烃(烯烃单体),可列举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

因此,作为烯烃类塑性体,可列举乙烯类聚合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上述聚合物可仅使用1种,也可合用2种以上。即烯烃类塑性体可为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上述之中,作为乙烯类聚合物,可列举乙烯均聚物(聚乙烯)及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乙烯共聚物)。作为乙烯均聚物,例如可列举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另外,作为乙烯共聚物,可列举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戊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等。

且,只要乙烯共聚物所包含的乙烯单元(来自乙烯的构成单元)在总构成单元数中大于50%即可(通常99.999%以下),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80~99.999%,另外可为90~99.995%,进一步可为99.0~99.990%。

作为烯烃类塑性体,具体而言,例如可适合地使用聚乙烯类塑性体。更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affinity(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elite(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eliteat(dowchemical株式会社制)、lumitac(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制)、excellenfx(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vl(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thenee(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nipolonz(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制)、evolue(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umerit(宇部丸善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等。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在物品侧的层(7)中添加抗粘连剂(ab剂)、防锈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加工性改良剂等的添加剂。

且,通过在物品侧的层(7)中添加防锈剂,由于即使不使用防锈油也可防锈,故而不需要在物品的搬运后除去防锈油。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抑制起因于物品搬运中的振动的异物产生,故而不需要从物品除去异物。据此,通过在物品侧的层(7)中添加防锈剂,搬运后不需要进行用于除去防锈油、异物的清洗等,故而本实施方式的膜(1)适合金属制物品的搬运。

但是,优选在物品侧的层(7)中实质上不添加增粘剂。在此,实质上不添加是指增粘剂的量相对于物品侧的层(7)所包含的树脂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为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增粘剂的量为0~0.5质量份,特别优选0~0.1质量份。这是由于在物品侧的层(7)中实质上不添加增粘剂时,来自增粘剂的异物难以附着于物品(3)。

所述增粘剂可例示分别以橡胶松香、木松香等的松香类、氢化松香、不均化松香、聚合松香、马来松香等的改性松香、松香甘油酯、氢化松香甘油酯等的松香酯类、α-蒎烯树脂、β-蒎烯树脂、二戊烯树脂等的萜烯树脂、芳香族烃改性萜烯树脂、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脂环族类石油树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异丙烯基甲苯等作为主成分的苯乙烯类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物品侧的层(7)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提高物品侧的层(7)与物品(3)的跟随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物品侧的层(7)的厚度为10~200μm、进一步优选30~180μm、特别优选50~150μm。

〔包装材料侧〕

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小于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来选择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可在较广的范围内使用树脂。

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物品尤其是重量物时,可从以下所示的材料中选择使用从而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且,此时不需要特别限定物品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摩擦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与包装材料(5)的滑动变得容易,可减轻附加在膜(1)上的能量(应力)。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例如可列举聚烯烃类树脂等。

聚烯烃类树脂的密度定义在0.860~0.970g/cm3的区域,其中更优选0.890~0.950g/cm3。另外,聚烯烃类树脂的mfr(按照astmd1238负载2.16kg,于190℃或者230℃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01~1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0.05~50g/10分钟、特别优选0.1~20g/10分钟。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的树脂所使用的聚烯烃类树脂,为烯烃的均聚物及/或使用烯烃作为单体的共聚物。另外包装材料侧的层的表面(另一面)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还可进一步根据需要在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的范围内选择聚烯烃树脂塑性体、聚烯烃树脂弹性体。

作为构成聚烯烃类树脂的烯烃(烯烃单体),可以列举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因此,作为聚烯烃类树脂,可列举乙烯类聚合物、丙烯类聚合物、1-丁烯类聚合物、1-己烯类聚合物、4-甲基-1-戊烯类聚合物等。上述聚合物可仅使用1种,也可合用2种以上。即聚烯烃类树脂可为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上述之中,作为乙烯类聚合物,可列举乙烯均聚物(聚乙烯)及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乙烯共聚物)。作为乙烯均聚物,例如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另外,作为乙烯共聚物,可列举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戊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等。

且,只要乙烯共聚物所包含的乙烯单元(来自乙烯的构成单元)在总构成单元数中大于50%即可(通常99.999%以下),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80~99.999%,另外可为90~99.995%,进一步可为99.0~99.990%。

另外,作为丙烯类聚合物,可列举丙烯均聚物(聚丙烯)及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丙烯共聚物)。作为丙烯共聚物,可列举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戊烯共聚物、丙烯·1-辛烯共聚物等。

更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primepolypro(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noblen(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wintec(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polypropylenesunaroma(sunaroma株式会社制)等。

且,只要丙烯共聚物所包含的丙烯单元(来自丙烯的构成单元)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50%以上(通常99.999%以下)即可,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80~99.999%,另外可为90~99.995%,进一步可为99.0~99.990%。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聚烯烃类聚合物还可包含来自除烯烃以外的单体的构成单元。作为除烯烃以外的单体,可列举不饱和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等)、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富马酸、马来酸酐、马来酸单酯等)等。上述可仅使用1种,也可合用2种以上。

且,聚烯烃类聚合物所包含的来自除烯烃以外的单体的构成单元优选即使包含时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也为40%以下(通常0.001%以上)。例如可在总构成单元数中为0.001~25%,另外可为0.005~15%,进一步可为0.01~10%。

聚烯烃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5万以上、更优选6万以上,作为上限为100万以下、更优选60万以下。

且,聚烯烃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使用多种聚烯烃类树脂时,意味针对各个聚烯烃类树脂所测定的值。

另外,作为聚烯烃类树脂,还可将重均分子量不同的多种聚烯烃混合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优选丙烯类聚合物、乙烯类聚合物。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在包装材料侧的层(9)中添加抗粘连剂(ab剂)、防锈剂、增滑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加工性改良剂等的添加剂。

在这些添加剂中,尤其是添加增滑剂时可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通过选择树脂的构成等当然也可以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比膜(1)的物品侧的面(1a)容易滑动或可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变小。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动摩擦系数为0.4以下。然而,这样的树脂构成的选择需要大量的反复试验。

在包装材料侧的层(9)中添加增滑剂时,与选择的树脂的特征没有关系,均可使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相对于包装材料(5)特别容易滑动。

另外,只要使用增滑剂,则可容易地将物品侧的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之差调整为0.30n以上。

另外,只要使用增滑剂,则可容易地将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调整为0.80n以下。

另外,物品尤其是重量物时,作为增滑剂可从以下所示的材料选择使用,从而使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优选0.30以下、更优选0.20以下。

据此,为了防止膜(1)的包装材料侧(1b)的磨削、破损等,可根据需要添加增滑剂。

且,包装材料侧的层(9)含有增滑剂时,优选物品侧的层(7)实质上不含有增滑剂。

在此,实质上不含有是指增滑剂的量相对于物品侧的层(7)所包含的树脂成分的合计为0~1000ppm(μg/g)。

作为增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广泛地使用公知的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硅酮类油、氟类油、烃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高级醇类化合物、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等。

作为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例如可使用饱和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作为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芥酸酰胺、肉豆蔻酸酰胺、棕榈酸酰胺、花生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木蜡酸酰胺、油酸酰胺、神经酸酰胺、亚油酸酰胺、亚麻酸酰胺、乙烯双十八烷酸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乙烯双硬脂酸酰胺、花生四烯酸酰胺、乙烯双羟基硬脂酸酰胺、乙烯双癸酸酰胺、乙烯双辛酸酰胺等。

作为硅酮类油,例如可列举二甲基硅酮、甲基苯基硅酮等的普通硅油,氨基改性、环氧改性、甲醇改性、巯基改性、羧基改性、甲基丙烯酸改性、聚醚改性、苯酚改性、单侧末端反应性·不同官能团改性等的反应性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烷基改性、氟烷基改性、长链烷基改性、高级脂肪酸酯改性、苯基改性等的非反应性改性硅油等。

另外,作为氟类油,例如可列举含有氟烷基或全氟烷基的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烃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液体石蜡、石蜡、合成聚乙烯蜡等。

作为脂肪酸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肉豆蔻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芥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蜡酸、神经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作为高级醇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硬脂醇、油醇、月桂醇等。

在上述的增滑剂中,从廉价且与包装材料(5)的滑动性良好,抑制刮屑产生等的观点出发,优选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芥酸酰胺、油酸酰胺。

增滑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相对于包装材料侧的层(9)所包含的树脂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0.001~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0.01~1.5质量份、特别优选0.01~1.0质量份。这是由于在该范围内时,包装材料侧的面(1b)与包装材料(5)的滑动性良好从而可抑制异物的产生。

且,增滑剂还可从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渗出。即增滑剂可从膜(1)的表面浮出。由于增滑剂渗出,从而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与包装材料(5)的滑动变好。

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提高膜(1)的强度的观点出发,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厚度优选10~190μm,进一步优选30~180μm,特别优选50~150μm。

〔构成物品侧的层的树脂与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的树脂的组合〕

构成物品侧的层的树脂与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的树脂可使用上述的各种树脂,其中可适合地使用以下树脂的组合。

构成物品侧的层的树脂包括选自聚丙烯类弹性体、聚乙烯类弹性体、聚烯烃类弹性体等的热塑性弹性体树脂、聚乙烯类塑性体等的塑性体树脂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且在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的树脂中优选包含选自乙烯丙烯共聚物(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均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

但是,构成物品侧的层的树脂与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的树脂为同种树脂时,在包装材料侧的层上添加增滑剂,在物品侧的层实质上不添加增滑剂。

且,树脂的制造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连续法、间歇法、溶液法、浆料法、气相法等。催化剂体系也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由茂金属类催化剂、齐格勒(ziegler)类催化剂、菲利普斯(phillips)类催化剂、美孚(standard)类催化剂、钒类催化剂所制造的催化剂,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茂金属类催化剂,一般而言可列举由具有环戊二烯环的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及甲基铝氧烷或者与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而形成离子性配合物的化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构成的催化剂。

〔物品搬运用膜的制造方法〕

物品搬运用膜(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膜的种类来适当选择。例如可采用挤压制造法、层压制造法、涂布制造法等。从糊等的异物不附着的观点出发,优选不使用糊等的挤压制造法。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运用膜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运用膜(1)的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使用该膜(1)来运输部件等的物品(3)时可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即使在运输时振动,由于物品(3)与膜(1)密着或跟随并大致一体地活动,故而可防止膜(1)被物品(3)磨削。据此,刮屑难以附着于物品(3)。

另外,即使在运输时振动,膜(1)与包装材料(5)也易于滑动。因此,膜(1)难以破裂并可防止膜(1)的碎片附着于物品(3)。另外,也可防止以下情况:膜(1)破裂且物品(3)与包装材料(5)直接接触从而包装材料(5)被磨削。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1中,由于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之差为0.30n以上且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为0.8n以下,故而特别难以产生运输振动引起的粉等的异物。

另外,在物品搬运用膜(1)上至少具备2层时,可易于调整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及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另外,此时可使用现有的共挤成膜机等设备来容易地制造。

另外,物品侧的层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时,膜易于跟随物品从而特别难以产生运输振动引起的粉等的异物。

在本发明的方式2中,物品尤其是重量物时,通过使物品侧的面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物品搬运用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即使运输重量物等时,在确实地使物品与膜一体化的同时也不会因其重量的作用而使膜伸长,进而膜上不产生破裂等,可相对于包装材料的表面滑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1及2中,将膜调整成规定的屈服强度时,由于对膜赋予了弹性恢复性,故而可有效防止因运输振动时的延伸作用所产生的膜的破裂、破损所导致的异物产生。

另外,由于此时可赋予膜一定的刚性,故而可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膜刚性过高时,运输振动时膜对物品的跟随性消失,其结果物品摩擦膜从而膜表面附近被磨削从而产生异物。膜具有本实施方式特定的屈服强度时,可有效防止这样的异物的产生。

另外,在包装材料侧的层(9)添加增滑剂时,该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相对于包装材料(5)特别易于滑动。因此,可有效防止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磨削、破损等。

另外,在物品侧的层(7)上不添加增粘剂时,来自物品侧的面(1a)的添加剂的异物析出的可能性小,从而异物难以附着于物品(3)。

且,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各构成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记载的具体构成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

〔1〕膜的制备

<实施例1>

进行两种两层的共挤压制膜时,两层的材料如下进行制备。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丙烯类弹性体[密度:0.886g/cm3、mfr:7.0(23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无规聚丙烯[密度:0.910g/cm3、mfr:7.0(23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使用两种两层的共挤成膜机进行共挤压来制造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为40μm的厚度,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为40μm的厚度,总厚80μm的膜1。

<实施例2>

进行两种两层的共挤压制膜时,两层的材料如下进行制备。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2.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使用两种两层的共挤成膜机进行共挤压来制造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为50μm的厚度,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为50μm的厚度,总厚100μm的膜1。

<实施例3>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4>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除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作为防锈剂的亚硝酸钠(含量5%母料)6.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5>

进行共挤压使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为75μm的厚度,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为75μm的厚度,总厚为15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膜1。

<实施例6>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7>

进行两种两层的共挤压制膜时,两层的材料如下进行制备。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乙烯类弹性体[密度:0.879g/cm3、mfr:5.0(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25g/cm3、mfr:1.1(19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使用两种两层的共挤成膜机进行共挤压来制造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为40μm的厚度,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为40μm的厚度,总厚80μm的膜1。

<实施例8>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乙烯类弹性体[密度:0.879g/cm3、mfr:5.0(190℃)]50质量份、聚乙烯类塑性体[密度:0.890g/cm3、mfr:3.8(190℃)]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9>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0>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25g/cm3、mfr:1.1(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1>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无规聚丙烯[密度:0.900g/cm3、mfr:7.0(23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2>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无规聚丙烯[密度:0.910g/cm3、mfr:7.0(23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3>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构成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丙烯类弹性体[密度:0.886g/cm3、mfr:7.0(230℃)]40质量份、无规聚丙烯[密度:0.910g/cm3、mfr:7.0(230℃)]6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对比例1>

进行单层的挤压制膜时,如下所述来制备材料。

作为构成膜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12g/cm3、mfr:3.7(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使用单层挤出成膜机来制造总厚100μm的膜1。

<对比例2>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及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高密度聚乙烯[密度:0.954g/cm3、mfr:1.1(19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茂金属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25g/cm3、mfr:1.1(19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对比例3>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及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乙烯类弹性体[密度:0.879g/cm3、mfr:5.0(190℃)]50质量份、聚乙烯类塑性体[密度:0.890g/cm3、mfr:3.8(190℃)]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聚乙烯类弹性体[密度:0.879g/cm3、mfr:5.0(190℃)]50质量份、聚乙烯类塑性体[密度:0.890g/cm3、mfr:3.8(190℃)]5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对比例4>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及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除使用以下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1。

作为构成物品侧的层7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无规聚丙烯[密度:0.910g/cm3、mfr:7.0(230℃)]10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构成包装材料侧的层9的树脂组合物,准备将无规聚丙烯[密度:0.910g/cm3、mfr:7.0(230℃)]100质量份、作为增滑剂的芥酸酰胺(含量2%母料)5.0质量份进行充分混炼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

〔2〕摩擦力的测定

膜1的最大静摩擦力及动摩擦力按照jisk7125来测定。此时,分别测定物品侧的面1a的最大静摩擦力及包装材料侧的面1b的动摩擦力。

更详细而言,按照下述条件进行测定。且,摩擦力高、动摩擦力不连续时,将弹簧替换成连接部件来进行测定。

试验仪器:拉伸测试仪(minebea株式会社制tg-5kn)

温度:23±2℃

湿度:50±6%rh

试验片:宽度80mm、长度200mm

滑动片:200g±2g

对应材料:膜对膜(物品侧:内面/内面,包装材料侧:外面/外面)

试验速度:100mm/min±10mm/min

〔3〕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将用通过上述摩擦力测定求得的动摩擦力的值除以滑动片的重量的值作为动摩擦系数。

〔4〕马氏硬度测定

将物品侧的层7的马氏硬度hm按照iso14577的instrumentedindentationtest进行测定。

更详细而言,按照下述条件进行测定。

试验仪器:纳米压痕测试仪(株式会社elionix制ent-2100)

温度:26±2℃

湿度:50±6%rh

控制方法:负载控制

最大负载:5mn

负载负荷速度:0.47mn/sec

保持时间:1000msec

卸载时间:10000msec

〔5〕1%屈服强度试验

膜1的1%屈服强度按照jisk7127进行测定。

更详细而言,为按照下述条件进行测定时卡盘间的距离从初始距离增加1%时的施加于膜1的应力值。

测试仪:拉伸测试仪(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g-is)

温度:23±2℃

湿度:50±6%rh

试验片的类型:2(宽度:15mm,卡盘间的初始距离:100mm)

试验速度:50mm/min

〔6〕振动试验

作为物品3使用曲柄(重量:18kg),作为包装材料使用货垫。

而且,在物品3的上下敷上膜1的状态下收纳到货垫中,进而在从其上负载18kg重量的状态下固定在振动测试仪的架台上并进行振动试验。且,将符号7的层配置于物品侧,将符号9的层9配置于货垫侧。

连续实施3、5次振动试验(5分钟1个循环)后,目视观察曲柄上有无异物附着。

测试仪:振动测试仪(idexx株式会社制bf-100ut)

试验条件:10hz~40hz(10hz→慢慢提高振动频率,2.5分钟后达到40hz→慢慢降低振动频率,2.5分钟后恢复到10hz)的1个循环5分钟(最大加速度:3.0g)。

结果以下述2个水平进行评价。

<评价>

○:曲柄上没有异物附着

×:可确认曲柄上有异物附着

实施例及对比例的膜构成如以下的表1及表2所示。

表1

表2

表3

可知与对比例相比在任一实施例中均可抑制异物的产生。

可知物品侧的面(内层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包装材料侧的面(外层面)的动摩擦力之差为0.30n以上且包装材料侧的面的动摩擦力为0.80n以下时,可非常好地抑制异物的产生。

另外,可知物品侧的层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下时,可非常好地抑制异物的产生。

另外,可知膜的1%屈服强度为0.5~12n时,可非常好地抑制异物的产生。

另外,在包装材料侧的层上添加增滑剂时,可良好地防止膜的货垫侧的磨削、破损等。

〔7〕重量不同的振动试验

关于对比例4,用与上述振动试验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

其中,将物品3替换成下述表中的各物品来进行试验。

<评价>

○:物品上没有异物附着

×:可确认物品上有异物附着

表4

根据该结果,即使使用对比例4的膜时,物品的重量轻(0.6~1.7kg)、地压低时(0.01~0.04kg/cm2),即使为3次或5次的振动次数,物品上也没有异物附着。然而,物品的重量较重、地压高时,在3次的振动次数下任一物品上均有异物附着。

从该实验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与上述对比例4的膜明显不同,即使物品为重量物也可防止物品上的异物附着。

<其他的实施例>

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了2层的膜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使用3层以上的膜1。

另外,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可为平坦(不加修饰),也可以施加压花图案、梨皮图案等。由于通过施加压花图案、梨皮图案等包装材料5与膜1变得易于滑动,故而振动能量扩散从而膜1变得难以破裂。

另外,也可将膜1的物品侧的面1a用激光等进行加工。由于通过激光等对膜1的物品侧的面1a进行烧灼时,物品3与膜1变得易于密着或粘接,故而膜1难以被物品3磨削。

另外,也可在膜1的物品侧的面1a实施电晕处理。由于通过电晕放电照射物品侧的面1a改质,物品3与膜1变得易于密着或粘接,故而膜1难以被物品3磨削。

另外,也可在膜1的包装材料侧的面1b实施硅酮等的涂布处理。进行这样的涂布处理时膜1与包装材料5变得易于滑动,振动能量扩散从而膜1变得难以破裂。

前述的例子只是单纯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列举了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记述及图示中使用的用语并不是限定的用语而应当理解为说明及例示的用语。如在此详述的那样,在该方式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本质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变更。在此,可参考本发明的详述中特定的结构、材料及实施例,但没有将本发明限定为在此所公开的事项的意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使用车辆、铁路、船舶、飞机等运输物品时,本发明可作为物品搬运用膜来广泛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