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82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供应装置,其通过振动产生器对零件收容容器施加扭转振动,而搬送收容于零件收容容器内的零件,将之供给至外部。



背景技术:

为了使零件以预定的姿势排列并供应至下个步骤,以往会使用到零件供应装置。像这样的零件供应装置,广为人知的有振动式零件供应装置,其将内部形成有自底面朝上端螺旋状延伸的搬送轨道且大致为研钵状或扁平圆筒状的零件收容容器(钵槽)的底面中心部以螺栓固定于振动产生器的可动块上(例如专利文献1)。

振动式零件供应装置,为通过振动产生器的可动块对零件收容容器施加扭转振动,而沿着搬送轨道将收容于零件收容容器内的零件自底面朝上部搬送,并利用附件等在搬运零件的同时将零件整理为预定的姿势,而向外部供应。再者,一般而言,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为与可动块的上侧面面对面接触,且通过接触面及螺栓让扭转振动得以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

通过振动产生器所施加的扭转振动包含绕旋转轴线的振动部分及沿旋转轴线的振动部分,像这样将扭转振动施加于可动块的方式来说,除了使用电磁铁的电磁式之外,还包括利用压电组件的压电式等。再者,搬送轨道的构成,可为通过在大致呈钵槽状的零件收容容器的内壁形成有螺旋状延伸的段差而成,亦可为通过以螺栓等扣件或焊接等方式将螺旋状延伸的搬送路径形成构件固定于内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74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像这样的零件供应装置,也已使用于医药品或食品等领域。使用于这些领域时,对于使零件所接触的零件收容容器便于洗净等卫生层面的考虑是不可或缺的。例如,零件收容容器等零件所接触的部位,为了便于洗净,除了使之便于从振动产生器拆卸之外,通常也以不容易生锈等的不锈钢等材料所形成。再者,只要在零件收容容器设置孔洞,则除了会在洗净时于孔洞内渗入并残留洗净液等之外,也可能会在干燥为止前耗时而成为微生物滋生的原因。因此,在医药品或食品领域使用零件供应装置时,一般而言搬送路径形成构件与零件收容容器的内壁的固定是以不会产生孔穴的方式通过接合部的全面焊接而进行。然而,零件收容容器对可动块的装设,却依然是使用螺栓等扣件而进行,还是有可能会有洗净液等残留在供扣件插入用的孔洞的问题。

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存在于已知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零件供应装置,具备能够使设置螺栓等扣件用的孔洞的必要性降低的零件收容容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鉴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件供应装置,包含:零件收容容器,沿着壁面形成有自底面朝上部螺旋状延伸的搬送轨道;振动产生器,对可动块施加扭转振动,该零件供应装置通过该振动产生器而对装设于该可动块的该零件收容容器施加扭转振动,而沿着该搬送轨道搬送该零件收容容器内的零件,并将之供应至外部,其中,在该可动块的上侧面形成有环状的密封构件安装部以及于该密封构件安装部的内侧处开孔的吸引孔,该密封构件安装部可安装环状的密封构件,并且在该零件收容容器的底部形成有环状的密封构件抵接面,通过在使该密封构件抵接于该密封构件抵接面的状态下经由该吸引孔进行吸引而真空吸附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而使该零件收容容器装设于该可动块。

在上述零件供应装置中,于振动产生器的可动块装设零件收容容器时,在使安装于可动块之上侧面的密封构件与形成于零件收容容器的底部的密封构件抵接部相抵接的状态下,经由形成于可动块的吸引孔进行吸引,而能够使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密封构件与可动块的上侧面所包围的吸引空间形成负压。由此,便能使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真空吸附至可动块,不必使用螺栓等扣件便能将零件收容容器固定于可动块。再者,由于形成吸引空间用的密封构件是安装在振动产生器的可动块侧,故零件收容容器的洗净会变得更容易。

上述零件供应装置中,该零件供应装置为以如下方式所构成为佳:在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及该可动块的上侧面中的其中一面设置有隆起的支持部,在该零件安装容器装设至该可动块时,使该支持部抵接至在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及该可动块的上侧面中另外一面所形成的支持部抵接面。其中该支持部以设置于至少3处更佳。由此,可动块的扭转振动除了通过密封构件及密封构件抵接面传递之外,也能通过支持部及支持部抵接面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

作为一实施例,该搬送轨道亦可在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上部,与用于使零件分支为多列的分支轨道连接。

再者,该密封构件抵接面以由自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突出且环状延伸的隆起部的前端面所形成为佳。

亦可为该支持部抵接面形成于该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且该支持部抵接面及密封构件抵接面由同一个面所形成。

[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真空吸引,不必使用螺栓等扣件便能将零件收容容器固定于可动块上。因此,便没有必要在零件收容容器上设置为了装设至可动块用的扣件孔洞,而提升了洗净性或卫生性。再者,由于形成吸引空间用的密封构件安装在可动块侧之故,洗净将变得更容易。此外,倘若为于零件收容容器的下侧面及可动块的上侧面中的其中一面所设置的隆起的支持部及设置于另一面的支持部抵接面抵接的方式,则不仅可动块的扭转振动会通过密封构件及密封构件抵接面传递之外,也能通过支持部及支持部抵接面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从而能使扭转振动有效率地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呈现涉及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零件供应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零件供应装置的零件收容容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零件收容容器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零件供应装置的振动产生器的可动块的俯视图。

图6为涉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涉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发明之零件供应装置的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5,说明零件供应装置11的整体构成。零件供应装置11包含施加扭转振动的振动产生器13及收容零件的零件收容容器(钵槽)15,通过振动产生器13对零件收容容器15施加扭转振动而搬送零件收容容器15内的零件,并将之供应至外部。本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适合使用于要求卫生层面考虑的医药品或食品用途。

只要能对零件收容容器15施加扭转振动,振动产生器13可采用使用电磁铁的电磁式机构或是使用压电组件的压电式机构等任意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产生器13采用电磁式机构,如图1所示,包含了基块17、可动块19、多个倾斜板弹簧21以及电磁铁23。基块17及可动块19是由金属材料所形成。

基块17通过防振材25设置于地面上。可动块19则是通过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倾斜板弹簧21所支持,多个该倾斜板弹簧21为在基块17的同一个圆上朝切线方向侧以既定的角度倾斜且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再者,基块17上设有电磁铁23,该电磁铁23以与可动块19的下侧面些微间隔开且对向地配置。另外,可动块19──至少在与电磁铁23对向的部分──为以磁性材料所形成,能够通过电磁铁23吸引。

在这样配置的振动产生器13中,只要供应交流电至电磁铁23,则相对于电磁铁23,可动块19的吸引及倾斜板弹簧21所引发的反弹便会不断重复。再者,由于可动块19是透过倾斜板弹簧21固定,故通过电磁铁23的吸引及倾斜板弹簧21的反弹而使可动块19不断重复上下方向的来回移动时,也会伴随旋转。其结果,便是可动块19会进行包含旋转方向部分及上下方向部分的扭转振动,而对装设于可动块19的零件收容容器15施加扭转振动。

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形成有环状沟槽型的密封构件安装部27,而在密封构件安装部27则安装有以弹性材料所形成的o形环等密封构件29。尽管在图式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有同心的两个环状沟槽型的密封构件安装部27,然而即便是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环状沟槽型的密封构件安装部27亦可。再者,在可动块19形成有吸引空气用的吸引孔19b,且于环状沟槽型的密封构件安装部27的内侧开孔。此外,在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设置有隆起的支持部31。而将零件收容容器15装附于可动块19上时,支持部31与形成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a的后述的支持部抵接面43抵接,通过支持部31而使零件收容容器15被支持于可动块19上。支持部31是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然而也可为与可动块19一体成形而成,或是将别件金属制材料通过焊接等接合至可动块19而形成。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设置有三个支持部31。如实施例所示,在使三个支持部31抵接于支持部抵接面43的情况,由于所有的支持部31会同时抵接于支持部抵接面43,支持部31与支持部抵接面43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因此具有变得不会产生松动的优点。然而,亦可在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设置四个以上的支持部31。再者,设置支持部31的位置虽无特别限定,但如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以设置于环状沟槽的密封安装部27的外侧为佳,设置于可动块19的外周部更佳。另外,为了预留密封构件29的压溃量,支持部31的高度以低于密封构件29的高度(详细而言,即安装于密封构件安装部27的密封构件29突出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的高度)而形成为佳。

零件收容容器15是由不锈钢等不易损伤且不易生锈等的材料所形成。作为零件收容容器15的形状,可采用研钵状(钵槽状)、有底圆筒状以及圆锥状等各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零件收容容器15为有底圆筒状,且其内部的底面15a形成为中央部较外周部高的约略圆锥面状。由此,收容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零件便能较容易地移动至外周侧。

零件收容容器15的内部中,沿着零件收容容器15的内壁形成有自底面15a朝上部绕中心轴线螺旋状延伸的搬送轨道33,得以让零件在搬送轨道33的支持面33a上移动。搬送轨道33的支持面33a为如图2所示,以内周侧较外周侧高的方式而形成。由此,在搬送轨道33上移动的零件便不容易自支持面33a脱落。搬送轨道33,例如,是通过将螺旋状延伸之带状的搬送路径形成构件的外周侧缘部以不会产生孔穴的方式全面焊接至零件收容容器15的内壁面而形成。在使用研钵状物作为零件收容容器15的情况下,搬送轨道33也能如同所谓的多级钵槽般,随着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壁面自下部往上部延伸而距离中心轴线的距离也变长的方式,形成螺旋状延伸的段差而形成。为了防止零件掉落,亦可于搬送轨道33的内周侧缘部形成约略垂直方向而立设的侧壁。搬送轨道33也是由与零件收容容器15同样不易损伤且不易生锈等的不锈钢等材料所形成为佳。

如图3所示,搬送轨道33在上部终端部中,连接于沿着零件收容容器15的外周壁所设置的搬出轨道35,经由搬出轨道35将零件自零件收容容器15供应至外部。而搬出轨道35更能够连接将所搬送的零件分支成多列用的分支轨道37。通过设置这样的分支轨道37,便能够同时对多个外部装置(未以图呈现)供应零件。分支轨道37,例如,可通过于支持面37a上立设分隔壁39而形成。此时,通过分隔壁39而分隔形成的各分隔道,零件便会根据本身在分支轨道的入口的横向位置而被分配。

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形成有环状的密封构件抵接面41和支持抵接面43,当于振动产生器13的可动块19上承载零件收容容器15时,随着安装于可动块19上的密封构件29抵接于密封构件抵接面41,设置于可动块19上的支持部31便会与支持部抵接面43抵接。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构件抵接面41是通过自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朝可动块19而朝下方突出且环状延伸的隆起部45的前端面所形成。再者,支持部抵接面43是通过自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a的外周部朝可动块19而朝下方突出且环状延伸的裙部47的前端面所形成。

只要如同这般于环状的隆起部45的前端面设置密封构件抵接面41,即使是密封构件29与密封构件抵接面41抵接而压溃,变成密封构件抵接面41及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接触的情况,还是能够通过被环状的隆起部45所包围的空间来确保供吸引孔19b吸引空气的吸引空间,而能够确实真空吸附零件收容容器15。再者,只要在环状的裙部47的前端面设置支持部抵接面43,则装设零件收容容器15时的摆向便不再受限制。

接着说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的动作。

首先,以零件收容容器15的环状的密封构件抵接面41抵接于振动产生器13的可动块19的环状的密封构件29的方式,于可动块19上承载零件收容容器15。另外,可动块19的支持部31的高度及裙部47的长度,是以将零件收容容器15承载于可动块19上后,可动块19的支持部31不会抵接到零件收容容器15的支持部抵接面43的方式而订定。接着,只要经由吸引孔19b进行吸引,便会从由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和密封构件29和零件收容容器15的隆起部45及下侧面15b所包围的空间(以下称作吸引空间。)吸引出空气并产生负压。此负压将作用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使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被吸附至可动块19,并且会将零件收容容器15拉近且固定于可动块19,让可动块19的支持部抵接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裙部47的前端面──即支持部抵接面43。此时,密封构件29将会被压溃,从而更确实地将零件收容容器15的密封构件压接面41与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的间隙予以密封。再者,通过可动块19的支持部31抵接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裙部47的前端面──即支持部抵接面43,从而防止密封构件29的过度压溃,且起到延长密封构件29的寿命的功效。

在此状态下,只要使振动产生器13运作且供应交流电至电磁铁23,则便会不断重复电磁铁23所导致的可动块19的吸引及倾斜板弹簧21所引发的反弹,可动块19便会在伴随旋转的同时产生上下移动的扭转振动。依此方式所产生的扭转振动,便会经由零件收容容器15与可动块19的接触部,传递至装设于可动块19的零件收容容器15。由此,便能沿着搬送轨道33将零件收容容器15内的零件自底部朝上部搬送,更能经由搬送轨道35及分支轨道37多列地供应至外部。

如此一来,由于零件收容容器15便会通过真空吸附被吸附于可动块19上,因此不需要在零件收容容器15设置让固定至可动块19用的螺栓穿过的螺孔。因而能化解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洗净时所产生的洗净液残留的问题。再者,由于密封构件29设置于可动块19侧,不必考虑密封构件29的耐化学性等问题而可直接进行洗净,故零件收容容器15的洗净将变得容易。因此,零件供应装置11适合用在重视卫生层面考虑的医药品领域或食品领域。

此外,当通过真空吸附使零件收容容器15固定于可动块19时,若未设置支持部31及支持部抵接面43,则零件收容容器15与可动块19将会透过密封构件29而接触。然而,为了密封吸引空间,密封构件29是以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所形成,有可能使可动块19的扭转振动在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15中衰减,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搬送力。再者,若为了获得足够的搬送力而加强振动产生器13的扭转振动,则又会有上下方向的振动部分增强以致发生零件的弹跳,而对零件的排列造成影响的隐忧。对此,只要在零件供应装置11中设置有支持部31及支持部抵接面43,而零件收容容器15通过真空吸引而装设于可动块19,则可动块19的支持部31便会抵接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支持部抵接面43。因此,可动块19的扭转振动,不只经由密封构件29,也经由高刚性而不易使振动衰减的支持部31与支持部抵接面43的接触部而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15,而能够有效率地传递振动。

零件供应装置11尤其适用于想抑制零件的弹跳并同时实现强大搬送能力的情况。例如,若希望从零件供应装置11朝外部以多列供应零件时,为了提高搬送能力,便产生了将更强的扭转振动自可动块19传递至零件收容容器15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零件的弹跳并同时提供强大搬送能力的零件供应装置11便相当有利。

接着,将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达成相同功能的构成组件,皆附有相同的参照符号。

相对于在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为支持部31设置于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且支持部抵接面43形成于自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延伸的裙部47的前端部,本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在支持部31是由形成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的多个隆起部所形成且支持部抵接面43是作为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的一部分而形成的这些点上是不同的。关于其它构造,由于本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相同,故在此省略说明。想必各位能够发现,本实施例的零件供应装置11’,在零件供应装置15对可动块19的装设为通过真空吸附而达成的点、密封构件29安装于可动块19侧的点以及零件收容容器15装设于可动块19上时支持部31与支持部抵接面43抵接的点上,皆与零件供应装置11共通,且进行与零件供应装置11相同的动作并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因此,零件供应装置11’的动作及功效的说明在此省略。

以上,参照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11、1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式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11、11’,只要是形成有自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及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中的其中一面处突出的支持部31,而在零件收容容器15装设至可动块19时,支持部31抵接于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及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中另外一面的一部份即可。例如,亦可于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形成突出的支持部31,而将支持部抵接面43作为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的一部分而形成。再者,亦可于可动块19的上侧面19a形成突出的支持部31,而如图7所示般,在零件收容容器15的下侧面15b一体成形地形成支持部抵接面43与密封构件41。再者,尽管在图式所示的实施例中,分支轨道37连接于搬出轨道35的下游侧,但也能够设置于搬出轨道35的上游侧或搬送轨道33的途中。

符号说明

11,11'零件供应装置

13振动产生器

15零件收容容器

15b下侧面

19可动块

19a上侧面

19b吸引孔

27密封构件安装部

29密封构件

31支持部

33搬送轨道

37分支轨道

41密封构件抵接面

43支持部抵接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