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1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拔钢绞线的装置,属于基础建设工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岩土工程结构中广泛使用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通常都是一次性使用,且使用完后均遗留在混凝土或岩土层中(其长度可达到20-30米)。这样一来,不仅浪费材料,还对邻近建筑物施工形成障碍,需要对预应力筋进行回收。

为了实现钢绞线回收,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1120317074.X的一种自动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该装置通过活动夹持部夹紧钢绞线时,固定夹持部松开钢绞线,活塞可在油缸中向外移动带动活动夹持部将钢绞线向外拉拔;活动夹持部拉动钢绞线移动至接近固定夹持部并停止向外运动时,而活动夹持部松开钢绞线并随活塞向内运动至其初始位置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拉拔,不断的自动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周而复始,从而可实现钢绞线的自动拉拔。

但是,申请人实际施工使用中发现,该装置有以下问题:1)该装置需要锚索外露1米长,才可以满足起始自动拔出要求,但是,施工中的锚索外露并不同一,锚索时常外露比较短小,同时,该装置是一件整体产品,非常重,现场工人移动不方便;2)该装置的固定电控装置和活动电控装置可由控制台控制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夹紧或松开钢绞线,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复杂,工作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方便现场人工操作且适合外露锚索短的千斤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包括油缸和支架,所述油缸包括设有底座的缸筒、将缸筒分隔成进油回油二腔室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沿其轴向制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上制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伸出缸筒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架之间通过快速拆装结构相互连接固定,所述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时可驱动所述缸筒沿所述活塞前移或后移;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形成密封,所述套管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形成滑动配合并彼此密封,所述第一通孔、套管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所述支架上和套管内分别固定有前、后工具锚件;当所述缸筒前移时,所述前工具锚件夹持所述钢绞线,同时所述后工具锚件松开所述钢绞线;当所述缸筒后移时,所述前工具锚件松开所述钢绞线,同时所述后工具锚件夹持所述钢绞线。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1)本发明将油缸和支架制为独立的两部分,通过将支架抵靠在桩体上,支架和活塞杆伸出缸筒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快速拆装结构相互连接固定,这样可以减轻工人每次搬运的单体重量,使得工人可以现场进行方便的手工操作;同时,可以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原来需要锚索外露1米长的,现在只需要锚索外露30cm长就可以满足要求,适应了现场施工的需要;2)通过在支架上和套管内分别固定有前、后工具锚件,使用时,将钢绞线依次穿过前、后工具锚件,在缸筒前移时(向靠近支架方向移动),前工具锚件夹持钢绞线,同时后工具锚件松开钢绞线;在缸筒后移时(向远离支架方向移动),前工具锚件松开钢绞线,同时后工具锚件夹持钢绞线,可以快速方便的对钢绞线进行拉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支架上沿与所述缸筒长度方向平行悬臂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上间隔固定有两个用于控制油缸换向的前后开关,所述缸筒上固定有位于前后开关中间并用于随缸筒前后移动以分别碰触前后开关的Y型挡块,所述导柱在Y型挡块的Y型开口内卧置。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通过在导柱上间隔固定有两个用于控制油缸换向的前后开关,当缸筒运动到设定位置后,可以通过Y型挡块可靠的触碰开关,进而通过开关对油缸的进回油进行换向。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一是:所述前、后工具锚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和弹簧座,所述基板上制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壁沿拉拔所述钢绞线方向形成有扩张锥度,所述穿孔内设有锥形夹片,所述弹簧座和锥形夹片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用于驱动所述锥形夹片压靠在穿孔内壁上以夹持所述钢绞线;当所述缸筒前移时,所述前工具锚件中的锥形夹片夹持所述钢绞线,同时所述后工具锚件中的锥形夹片松开所述钢绞线;当所述缸筒后移时,所述前工具锚件中的锥形夹片松开所述钢绞线,同时所述后工具锚件中的锥形夹片夹持所述钢绞线。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通过在支架上和套管内分别固定前、后工具锚件,使用时,将钢绞线依次穿过前、后工具锚件,在油缸通过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驱动缸筒和套管前移以带动后工具锚件靠近支架滑动,由于钢绞线向桩体内的回缩,钢绞线将前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压靠在穿孔内壁上,前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将钢绞线夹紧,同时,由于钢绞线与后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将后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向弹簧座方向移动、使得后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脱离穿孔内壁以松开钢绞线;在油缸通过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驱动缸筒和套管后移以带动后工具锚件远离支架滑动,由于后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与钢绞线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将后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压靠在穿孔内壁上,可以将钢绞线夹紧以向外拉拔,同时,钢绞线与前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将前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向弹簧座方向移动,使得前工具锚件上的锥形夹片脱离穿孔内壁,锥形夹片松开钢绞线以将钢绞线向外抽出,这样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二是: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彼此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是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通孔。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由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是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通孔,这样可以一次对多个裸露的钢绞线进行拉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三是:所述快速拆装结构是由分别固定在活塞杆伸出缸筒的另一端和支架上的两个凸缘盘以及一个将两个凸缘盘紧密抱合固定的环箍组成。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由于快速拆装结构是由分别固定在活塞杆伸出缸筒的另一端和支架上的两个凸缘盘以及一个将两个凸缘盘紧密抱合固定的环箍组成,通过环箍可以方便的对支架和油缸进行拆装组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四是:所述支架是由圆管和分别设于圆管两侧的三角形支撑组成,所述前工具锚件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圆管内。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由于支架是由圆管和分别设于圆管两侧的三角形支撑组成,使得支架整体结构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五是:所述油缸上固定有提手。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通过在油缸上固定有提手,可以方便的对油缸进行搬运。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六是:当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并驱动所述缸筒沿所述活塞反复前移或后移时,所述钢绞线用于被该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连续拉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1的B向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支架1和油缸2。油缸2包括缸筒3、将缸筒3分隔成进油回油二腔室的活塞5和活塞杆4。缸筒3设有底座6。活塞5固定在活塞杆4的一端,活塞杆4沿其轴向制有第一通孔4-1,底座6上制有第二通孔6-1。

活塞杆4可伸出缸筒3的另一端和支架1之间通过快速拆装结构7相互连接固定。当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时,由于活塞5和活塞杆4被固定在支架1上,因此可以驱动缸筒3沿活塞5和活塞杆4的轴向前移或后移。

底座6上固定有套管8,套管8一端插入第二通孔6-1内形成密封,套管8另一端插入第一通孔4-1内形成滑动配合并彼此密封。第一通孔4-1、套管8和第二通孔6-1相互连通;支架1上和套管8内分别固定有前工具锚件9和后工具锚件11。

当缸筒3前移时,前工具锚件9夹持钢绞线14,同时后工具锚件11松开钢绞线14;当缸筒3后移时,前工具锚件9松开钢绞线14,同时后工具锚件11夹持钢绞线14。

本实施例的支架1上沿与缸筒3长度方向平行悬臂固定有导柱15,导柱15上间隔固定有两个用于控制油缸2换向的前开关16和后开关17,缸筒3上固定有位于前后开关中间并用于随缸筒3前后移动以分别碰触前后开关的Y型挡块18,导柱15在Y型挡块18的Y型开口内卧置设置。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导柱15上制有一道沿导柱轴向延伸的开槽19,该开槽用于安置前开关16或后开关17的电源线。前开关16或后开关17通过吊卡21固定在导柱15上。Y型挡块18是可拆卸的固定在缸筒上。

本实施例的前工具锚件9和后工具锚件11具体结构采用单纯的机械夹松结构:前工具锚件9和后工具锚件11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12和弹簧座13,基板12上制有穿孔12-1,穿孔12-1内壁沿拉拔钢绞线14方向形成有扩张锥度,穿孔12-1内设有锥形夹片12-2,弹簧座13和锥形夹片12-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3-1,压缩弹簧13-1用于驱动锥形夹片12-2压靠在穿孔12-1内壁上以夹持钢绞线14。

这样,当缸3筒前移时,前工具锚件9中的锥形夹片12-2夹持钢绞线14,同时后工具锚件11中的锥形夹片12-2松开钢绞线14;当缸筒3后移时,前工具锚件9中的锥形夹片12-2松开钢绞线14,同时后工具锚件11中的锥形夹片12-2夹持钢绞线14。

当然,本实施例的前工具锚件9和后工具锚件11也可以采用电磁控制的夹松结构,等等。

本实施例的快速拆装结构7是由分别固定在活塞杆4伸出缸筒3的另一端和支架1上的两个凸缘盘以及一个将两个凸缘盘紧密抱合固定的环箍组成。

为了一次对多个裸露的钢绞线进行拉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6-1彼此相对,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6-1均是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通孔。

为了使支架整体结构可靠,本实施例的支架1是由圆管和分别设于圆管两侧的三角形支撑组成,前工具锚件9固定在支架1的圆管内。

为了方便移动,本实施例的油缸2上固定有提手(图中未示出)。为了实现自动连续回收钢绞线,当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并驱动缸筒3沿活塞5反复前移或后移时,钢绞线14用于被该用于拉拔钢绞线的千斤顶连续拉出。

使用时,将钢绞线14依次穿过前工具锚件9和后工具锚件11,在油缸2通过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驱动缸筒3和套管8前移以带动后工具锚件11靠近支架1滑动,由于钢绞线14向桩体内的回缩,钢绞线14将前工具锚件9上的锥形夹片12-2压靠在穿孔12-1内壁上,前工具锚件9上的锥形夹片12-2将钢绞线14夹紧,同时,由于钢绞线14与后工具锚件11上的锥形夹片12-2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14将后工具锚件11上的锥形夹片12-2向弹簧座13方向移动、使得后工具锚件11上的锥形夹片12-2脱离穿孔12-1内壁以松开钢绞线14;在油缸2通过进油、回油腔室进回油驱动缸筒3和套管8后移以带动后工具锚件11远离支架1滑动,由于后工具锚件11上的锥形夹片12-2与钢绞线14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14将后工具锚件11上的锥形夹片12-2压靠在穿孔12-1内壁上,可以将钢绞线14夹紧以向外拉拔,同时,钢绞线14与前工具锚件9上的锥形夹片12-2的相对运动,使得钢绞线14将前工具锚件9上的锥形夹片12-2向弹簧座13方向移动,使得前工具锚件9上的锥形夹片12-2脱离穿孔12-1内壁,锥形夹片12-2松开钢绞线14以将钢绞线向外抽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